倍可親
標題:
回家割麥子
[列印本頁]
作者:
大熊貓
時間:
2008-9-25 01:49
標題:
回家割麥子
每年暑假期間的6月初到7月初這一個月里,我都會在家裡辛辛苦苦的割麥子,然後平整土地,等黃河水來了就插秧栽稻子。在這一個月里,幾乎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和家人一起披星戴月地奮戰在遼闊的華北平原上。
很多朋友都說為什麼不出去找份工作,像家教什麼的,肯定比在家干農活產生的效益高;如果待在香港找份兼職,一個月還能掙上5、6千呢。就算捨不得家人受苦,自己掙得5、6千,給家裡寄去2、3千,也夠他們雇些人幫忙干農活的了。這些道理我何嘗不懂呢。
然而父母勤儉,就算給家裡寄去幾千塊錢,他們也不捨得花錢僱人勞動。父親會說:花錢僱人幹活,那咱還是農民嗎。若是我能日進斗金,或許二老會放棄辛勤播種了幾十年的土地,然而現在,幾千塊錢寄給他們,他們一定會為了兒女的將來存起來的。
倘若父母身強力健,我也可以放心。農活雖累,身體好的話,慢慢干就行。人家一天收割一畝地,咱一天收割半畝,也不就是多干一天嘛。可事實是,父母都五十幾歲,而且也都些多年勞作留得下的傷病。母親曾經不止一次累病過,父親更是累到騎著自行車都能睡過去。三伏盛夏之際,割麥插秧之苦,確實不似田園風光里描繪的那樣。
收割機收割麥子每畝要50塊錢,而且還會在收割過程中會碰掉一些麥穗和麥子,造成浪費。所以只要時間允許,父親總不捨得用收割機收割。所以家裡割麥子用的是流傳了幾千年的原始技術——鐮刀收割法。每當我拿起鐮刀割麥的時候,一方面感嘆農村的落後,一方面體會農民的辛苦。有一次,我背著一捆麥子走在公路上時,一輛轎車停在身旁,車裡的一位「貴婦」指著我告誡她白白凈凈的兒子:看,不好好學習,就只能像他一樣做個老農民。
說實話,我怕農活,最怕在大熱天貓在麥子地里弓著腰像牛一樣的工作,又熱又累又癢(麥芒)。在幹得最累的時候我常常安慰自己:你就是個動物,你就是個出力動物,千萬別把自己當人,更不要把自己當成什麼大學生。每晚累到一倒就睡,母親早上叫醒我,都要說幹完這一個月就讓你睡個飽覺。然而,我所乾的活,和父母比起來都還只是些輕活。我插秧的技術很好,村裡男勞力比上我的不多,因為每年都干,自己手又靈活。母親和姐姐的技術更好,父親更決計不會花錢請人插秧了。
正是了解農活有多苦,也明白我不回去幹活,父母只會不惜勞累一點一點在地里刨。既然放暑假,既然有時間,何不回家與家人一起受苦,分擔他們的一份勞累呢。有些事情不是用錢來衡量該不該做的。
在家人最累的時候,我總說:咱們家是有希望的,雖然我們家以前和現在要吃些苦,以後應該不會再為農活發愁,可以不做農民了。但是我想:我們村,我們鄉,我們縣,我們市,我們省,我們國家還有許許多多農民家庭要年復一年,代復一代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工作著,他們的希望在哪裡呀。
朋友,我親愛的朋友,不要嫌棄農活的臟和累,不要看不起農民。我從這個階層走出來,吃著他們吃過的苦,也體會到他們對知識的寄託,對城市的嚮往,和對幸福的追求;朋友,沒有受不了的苦,只有享不起的福。
(作者為河南范縣人,現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
作者:
hellman
時間:
2008-9-25 03:30
想想咱們的兒子,孫子,他們也會這樣看待咱們.別看現在咱們有車有房.將來孩子們會笑話咱們"怎麼這樣生活",人家開飛機上班. 各人有各人的日子,這是時代,是命.沒有什麼可感慨的.
作者:
sousuo
時間:
2008-9-25 04:37
作者:
大熊貓
時間:
2008-9-25 05:16
趙本山說過一句實話,每次回老家,看到他的弟弟老的同他爹似的。一想到這,什麼氣都順了。
作者:
無限還原
時間:
2008-9-25 07:37
標題:
回復 4樓 大熊貓 的帖子
會不會有老耶就忘祖宗???
作者:
yunsousifang
時間:
2008-9-25 14:16
標題:
回復 4樓 大熊貓 的帖子
的確!熊貓你把我們的眼淚都掏出來了。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