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新人湧現喜憂參半 奧運后中國女排誰主沉浮
[列印本頁]
作者:
藍藍的天
時間:
2008-8-23 14:29
標題:
新人湧現喜憂參半 奧運后中國女排誰主沉浮
體壇網特約記者李若愚報道 新人的不斷湧現曾經是女排主教練陳忠和的驕傲,卻也成了中國女排夢斷四強的重要原因之一。縱觀北京奧運會中國女排的整體表現,馮坤、趙蕊蕊等老將受傷病困擾,發揮欠佳,這給了王一梅、薛明、魏秋月、馬蘊雯等新人更多的表現機會。然而,新人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朝氣和活力的同時,也存在著技術不全面,心理素質不佳等多方面問題。
在北京奧運會之後,馮坤、趙蕊蕊、周蘇紅等一代功臣即將離開國家隊。陳忠和對此也早有準備,他在包括此前的大獎賽和奧運會上重點培養王一梅、薛明、魏秋月、馬蘊雯等幾名新秀。在半決賽對陣巴西的比賽中,中國女排最後的上場陣容是主攻手,王一梅、李娟,副攻手馬蘊雯、薛明,二傳魏秋月,接應二傳周蘇紅和自由人張娜,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陳忠和給了「四小金花」更多的鍛煉機會。
王一梅無疑是表現最搶眼的新人,憑藉著身體力量上的優勢,她的扣球得分在奧運會參賽所有球員中排名第一。王一梅的存在,加上趙蕊蕊長期受傷病困擾狀態不佳,讓中國女排最主要的得分手發生了變化。儘管還沒能成為球隊的主心骨,但是王一梅的強攻給一向力量不足的中國女排帶來了新的思路。不過王一梅過於單調的技術風格也是制約她進一步發展的屏障,發球和防守上的劣勢讓對手很容易抓住機會。
儘管身高不佔優勢,但是副攻手馬蘊雯的跑動速度和靈活性讓她成為中國女排在本屆奧運會上的奇兵。她與趙蕊蕊的副攻組合改變了前段時間的「雙塔」戰術,可以說,馬蘊雯最能體現中國女排傳統快球風格。在對陣巴西隊的比賽中,儘管中國隊慘敗,但是馬蘊雯在2號位的強攻不失為比賽的亮點。
由於馮坤狀態不佳,1988年出生的魏秋月更多的承擔起了二傳的角色。在這個至關重要的位置上,魏秋月的發揮還欠穩定。一方面,魏秋月展示出很好的傳球技巧,在這個排球比賽最為關鍵的位置上有過精彩的發揮;另一方面,在球風不順和一些關鍵球的處理中,魏秋月還是暴露出經驗不足的弱點。
儘管之前一直是隊中的主力,但是在奧運會的賽場上,薛明卻被馬蘊雯頂替,只能作為替補出場,這是陳忠和對戰術的調整。不過薛明不用擔心,在趙蕊蕊退出后,身高1.93米的薛明將成為這個位置上的不二人選。除此之外,我們還不應該忘記張嫻,儘管她未能進入奧運會大名單,但是她在自由人位置上的潛力一直讓行家看好。
作者:
tylz888999
時間:
2008-8-23 16:29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