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大、清華377名碩士博士表達南京創業意向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6-10 00: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8-06/09/content_8328583.htm
2008年06月09日 08:16:59  來源:南京日報   
    江南人才地,金陵創業都。5月13日至14日,「南京·北大、清華人才項目對接會」在北大、清華校園舉行。我市(南京市,下同)50多家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供了910個高層次人才崗位,包括136名博士后需求,155個校地合作項目,其中博士後項目117,創新項目38個,吸引了兩所著名高校的莘莘學子及教學科研人員。     

    創新驅動,北上求賢      

    實施創新驅動,推動南京在新一輪發展中走在前列,人才是關鍵。「南京人才總量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但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相對缺乏。北京是全國人才高地,北大、清華更是執其牛耳。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大規模北上求賢的原因。」承辦對接活動的市人事局局長劉安寧說,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教師來南京掛職工作,更多的北大、清華學子來南京創業創新,更多的院校科研人員參與南京技術創新項目合作。      

    系列優惠政策強力納賢      

    在北大、清華對接會現場,面對兩校高端人才,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奇宣布:在子女入學、家屬隨遷、創業資助補貼、專利申請補貼、人員周轉公寓、知識產權入股、貸款和稅收等方面,南京都有明確的優惠和傾斜。      

    從今年開始,市委市政府將設立專項資金,每年引進100名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並給予每人100萬元的創業創新資助;每年吸引100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好產業化前景的科研項目在南京轉化,並給予每個項目100萬元的資助。      

    隨團前往的企事業單位也拿出了不少優惠待遇。駐寧14研究所明確,只要來所創業,享有與員工同等密級的資料、信息、設備、儀器、場所等科研資源;年薪10萬元,每月預支。獲出站考核優秀博士后,留所工作,並給予一次性20萬元的安家補貼。     

    南京軍區總院規定,創業人員經費分為研究經費和生活經費兩部分;博士后配偶可享受每月300元生活補助;安排其子女在醫院幼兒園入托;住房內配置電腦、冰箱、傢具等辦公和生活用品。      

    「我們定能和南京企業合作成功」      

    兩場對接活動結束后,共接收到有意向性簡歷377份。其中北大178份,清華199份,博士生95人,其餘均為碩士研究生。     

    市城建集團、市住房公積金中心、南汽有限公司、揚子石化、十四所、大陸新能源公司、南京東部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南京川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東南大學等,成為北大、清華學子青睞的熱點單位。還有23位北大清華知名教授與我市在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機械製造、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等領域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這份報告是我們專門為對接會趕寫的,整整花了3天時間。」說這話的是北京大學寬禁帶半導體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張國義,在北京大學對接會現場,他手拿《關於北大與南京市合作發展LED高端產業集群的報告》對記者說,中心已與南京澳利信息系統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希望充分發揮南京及長三角地區資金、人才優勢,建設一個產學研基地,形成LED高端產業集群,「我們定能和南京企業合作成功」。      

    清華大學博士后聯誼會負責人程桂石,在對接會開始前20分鐘就來到會場。「南京的城市環境好,尤其是創業環境好。」他負責的聯誼會有數千會員,遍布北京各大高校、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擁有萬餘高新技術項目。「與南京合作,我們很有底氣,也充滿希望。」      

    對接會也為我市企業尋求合作夥伴提供了良好平台。      

    「作為科研先導性企業,沒有技術的領先就沒有市場。此行我們收穫頗豐。」南京科瑞達電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寬義說,他們共與五六個北大、清華博士碩士達成了意向,還專門成立了戰略拓展部,從事新技術、新工業、新材料的引進和轉化,以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記者 許震寧 通訊員 申屠平 馮冰)

[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8-6-11 09:30 編輯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沙發
shanren 發表於 2008-6-10 21:51 | 只看該作者
對這種大規模一哄而上搞「創業」的做法,一點兒也不看好。新技術、新產品只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之一,而遠不是全部。微軟的產品從來就不曾是最好的軟體,戴爾德電腦更沒人敢說是「最佳產品」。

中國真正缺少的是一個合理的創業環境 -------

1。寬鬆的創業機制(別逼著人家跑200個部門蓋500個章才能開張、允許在家裡開公司而不是一上來就必須租辦公室)

2。比現在的要求低得多的准入門檻(比如為什麼註冊資金必須達到XX萬才能開公司?眾所周知,矽谷之母 ------- 年銷售額 900億美元的HP當初就是兩個小夥子在一個破車庫裡折騰出來的)

3。有效的多種途徑的融資機制(對各種私人投資渠道作有效管理而不是禁止、依照市場規律運作的銀行,等等)

4。真正實行管理而不是掐脖子的政府機構(比如改變「工商稅務兩條狼」的現狀)。

哪個地方的政府能夠把這幾項落實到實處,你想不讓人家到你這裡來創業,都難。

象南京政府這樣的搞法,純屬舍本趨末,是對社會、經濟資源的極大浪費。如果這300多號博士今天全部簽約並全部開了公司,5年後能有3家還在營業並在盈利,就算南京政府中了頭彩!

[ 本帖最後由 shanren 於 2008-6-10 21:56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2

帖子

11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1
3
quanru 發表於 2008-6-12 01:04 | 只看該作者

噱頭

南京人就喜歡搞類似的噱頭,廢都不會有創造精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1: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