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港媒 解放軍有望出國救災 體現大國責任!
[列印本頁]
作者:
張行行
時間:
2008-6-4 15:25
標題:
港媒 解放軍有望出國救災 體現大國責任!
解放軍在四川地震中的表現贏得了國內外輿論的稱讚,有分析認為,隨著軟硬體水平的不斷提升,解放軍所承擔的人道主義職能今後將不再局限於國境以內。
參與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既是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地區大國的證明,也暗含著向友好國家提供安全保障的地緣政治意義。大規模的援助行動是檢驗一支軍隊快速反應、協同作戰和後勤保障能力的良機,其高度近似實戰的特點,對於長期處於和平環境中的解放軍而言,無疑是難得的鍛煉。
隨著解放軍更深入地介入到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工作中去,它同外軍、特別是號稱「全球存在」的美軍的交流也將變得更加緊密。如果中美雙方能藉此拋棄猜忌,「並肩作戰」,那就不僅是受援國的福音,對於中美間的長久和平,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香港《亞洲時報》報道,向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國家或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支援,是現代軍隊在和平時期的重要使命,同時也為各國軍方提供了鍛煉及檢驗自身戰鬥力的空間。美國憑藉其物質基礎和實踐經驗,在這個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在前不久發生的緬甸風災中,印度和泰國等也在第一時間派出了各自的海空兵力參與救援。
相比之下,中國軍隊對待人道主義任務的態度就顯得比較謹慎。事實上,除了執行在聯合國框架內的維和任務與開展有限的聯合演習之外,解放軍絕少成建制地出現在國境之外。
分析認為,中國軍方以往之所以在執行人道主義任務方面不夠活躍,更多地與主客觀條件的局限有關。首先,中國的空中和海上運輸能力長期以來一直是其軍力建設的「薄弱環節」,特別是在台灣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並沒有多少餘力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日常戰備以外;其次,武裝力量在別國領土上實施救災等大規模活動,無疑將為潛在對手提供刺探本國軍事機密的機會;另一方面,這類活動也有可能引起某些周邊國家的不安。
儘管如此,國際人道主義任務仍然有著積極的長遠意義,隨著思想觀念的解放與國際化的加強,中國軍隊終將以「人道使者」的形象跨出國門。而解放軍在抗擊汶川地震中的優異表現,也令國家決策層清楚地認識到開展此類任務的可行性。
與此同時,近十餘年來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勢必讓解放軍在未來的人道主義救援中更有底氣。目前,中國海軍已經擁有兩萬噸級的大型醫院船和搭載直升機與氣墊登陸艇的兩棲運輸艦,遠距離投送救災人員及物資的潛力有了顯著飛躍。等中國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艦服役后,將可以直接馳援國外災區。
作者:
aksu
時間:
2008-6-4 16:32
這個,有點不夠吧?這次全靠子弟兵拿命去拼的,出國救災就不是這麼個拼法了。
改善裝備還是重要的任務。
鑒於國家自然災害多的特點,一些部隊乾脆成編製改成消防部隊得了,專門用於搶險救災。
配備專業的消防、救災裝備,以及交通、通信工具。
那時候再談這個問題。。。
作者:
鉤藤
時間:
2008-6-4 22:20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