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收養地震遺孤 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列印本頁]
作者:
風乾的影子
時間:
2008-5-22 17:16
標題:
收養地震遺孤 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社會各界對地震孤兒的關注不斷升溫,希望收養地震孤兒的家庭越來越多,各地民政部門、媒體每天都能接到相關的諮詢電話,報名領養孤兒的家庭排成了長隊。
針對社會各界收養地震孤兒這股熱潮,有專家評價說,這意味著一種新型社會救助模式的出現,說明我國的慈善水平有了提升,是高層次的救助,方式更為人性化。也有評論人士說,這是關係孩子一輩子的事情,絕不能三分鐘熱度,請慎重考慮,長時間關注,親赴實地考察,再下決心。
但不論怎樣,大家都是為了孩子著想。有個網民發帖提了一個樸素的問題:收養地震遺孤,你真的準備好了嗎?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網路原帖
看到論壇里有很多人在跟帖,希望能夠收養一個地震中的遺孤,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做出這個決定前首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根據報道,地震中倖存下來的很多孩子都成了殘疾,你們願意收養嗎?看到很多人的領養條件都是三歲以下的健康女孩。究竟在這次地震中有多少孤兒能夠符合這個「苛刻」的條件?
2、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在少數,但是在地震中,同樣有很多失去寶貝的父母,很多無依無靠的老人,這些,你們想過嗎?
3、地震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將在心裡留下巨大的陰影,對於這些肯定會出現的問題,你們真的做好應對措施了?你們可以保證在孩子不乖,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充滿愛心和耐心嗎?
4、收養法的規定可能會讓你在收養了孩子之後不能自己生育孩子,你們想清楚了嗎?
不能否認大家的愛心,因為我本人也在地震到來之後認真考慮並與家人商量過這個問題,但是,撫養教育一個孩子不是那麼容易,如果你真的能做到像他們的父母一樣去愛他們,那麼,再請你做這個決定。因為,這個決定是神聖而具有使命感的!
唐山孤兒的幸福記錄
背景: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秒,唐山發生了舉世震驚的7.8級強烈地震,震中烈度高達11度,百年城市毀於一旦。大地震造成24.2萬多人死亡,16.4萬多人重傷,7200多個家庭全家震亡,4204人成為孤兒,城市功能全部癱瘓。
唐山大地震中的遺孤,如今都已人近中年,他(她)們當年有的被人收養,有的進了專門的保育院。他(她)們的成長經歷,對於如何關愛好汶川地震中的孤兒,或許會是一種幫助。
談到幸福婚姻他開心大笑
趙士忠
地震時:8歲
趙士忠1984年2月到唐山市綜合福利院工作。先後從事的崗位有:門衛、老人區衛生員、勤雜工、庫房管理(庫工)、後勤主任、行政辦公室主任。
趙士忠說這輩子最感謝共產黨。非常懷念在育紅院的生活,他說那時吃的是白面,穿的比外面好。過去曾是一名孤兒的趙士忠,現在在福利院照顧更多的孤兒,趙士忠說:「覺得自己肩頭有一種責任感。」
不知道自己是唐山孤兒
張強(化名)
地震時:3個多月大。
地震發生的時候,張強的媽媽把他緊緊護在懷裡,保住了他的生命。
這一切,是張強16歲那年才知道的。
父母在地震中死亡后,張強被救出送到唐山市第二保育院,2歲多時被舅舅接到西安生活。
張強此後一直與舅舅一家生活在一起。他有個表姐,比他大8歲,常和他開玩笑,說張強是自己抱大的。張強說,小時候只知道父母不在身邊,但是問為什麼,舅舅卻總是不告訴他。只是說以後你就知道了。張強小時候還見過父母的一張合影,是冬天照的。「我爸爸是軍人,照片上他穿著軍裝,戴著棉軍帽,挺精神;媽媽那時候有點胖,梳著兩條小辮。我常常把照片拿出來看,想象著他們什麼時候會回來抱抱我。」
張強記得自己16歲的那個7月。當時電視上正在播出關於唐山大地震的報道。張強說,其實以前每到這個時候,舅舅都會坐在電視機前看相關的新聞和專題片,我也看,覺得很慘,但沒覺得這事和自己有關係。那天不同,舅舅說,你長大了,有些事情該告訴你了。他說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媽把我緊緊護在懷裡,保住了我的命。
現在的張強過著正常的生活,有一個認識幾年的女朋友,是個重慶姑娘,心地很善良。女朋友知道他是唐山地震的孤兒,每年的7月28日,她會特地打電話過來安慰張強。張強說,自己總是告訴她沒什麼好安慰的,他會堅強面對生活。
張強買了一個60多平方米的房子,為未來的生活做建設。他也總想著回唐山去看看,在紀念碑前告訴父母,自己一直在堅強面對生活,現在生活得很好,以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
與災區孩子相處的原則
5月17日晚20點,心理專家金韻蓉,就楊瀾女士將要進行的災區孤兒探訪活動,討論並制定了一個行動原則,該原則也普遍適用所有願意付出關懷、愛心的社會各界大眾。
面對受災的孩子時:
不要做:
1、不要欺騙(如孩子父母已經雙亡,還是騙他);
2、不要承諾做不到的事(我一定幫你找到你的父母);
3、不要強迫他回憶或說話(不要說「沒有關係,你說啊」);
4、不要粗暴地「干預」他的情緒,如「不要哭了」、「要勇敢」、「哭吧!」等等,他有自己發出情緒的方式;
5、不要表現出他很可憐,需要被同情的樣子;
6、不要試圖取代他的父母,不說「沒關係,我們都愛你」,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背叛了自己父母;
7、不要過度的給予,有可能造成依賴、遷怒或感覺被施捨,會把憤怒發泄到別人身上;
8、不要以為自己是救世主,不要以為只有自己能幫助他,讓他先找到康復的方法,啟動他自我療傷的能力;
9、不要造成他們的內疚(倖存者綜合征——為什麼我的同學都死了)、不要說「你已經很幸運啦!」「你已經比別人好多了!」
10、不要對他所經歷過的事情充滿好奇,即使我們很愛這個孩子,我們還會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這是二度傷害。
要做什麼:
1、如果需要和可能的話,大量軀體接觸:
對孩子,此階段,在這種情境下(僅限休克、急性反應期——在重大事件中,在幾秒鐘后或幾小時內數月內),毫不猶豫地軀體接觸。
但如果孩子拒絕,不要勉強。
2、先用日常生活的招呼語言,建立信任的關係,開啟談論的可能性;
用簡單、通俗的、甚至可以重複的方式,「你冷不冷啊,你中午吃什麼了」;
3、禮物:
巧克力,畫筆和紙;補充營養的東西;建立信任后,才能給出關懷。
4、特殊渠道的溝通,繪畫、以講童話故事的方式;
5、告別時要說如果你以後需要我的幫助,還是可以來找我,難過的時候我都在。可以提供一個統一的電話或者地址;
來來往往的探看者,造成了孩子不停地被拋棄、分離的創傷。
建議成立孤兒親友團
關愛地震孤兒,不僅僅是領養一種途徑,大家並不是非得去擠這個「獨木橋」。有人建議,是否能夠成立「孤兒親友團」。每個孤兒都能有自己的「聯絡親人」,這些親人分散在全國各地,但是在孤兒的成長中各司其職,無論學習還是生活,給予幫助,並可以經常去四川當地看望孩子們,或者在假期接孩子們出來共住。孩子們碰到困難,都可以向自己的「聯絡親人」求助。
也有人建議成立相關的基金會,更長遠地、更多領域地幫助那些孤兒成長。
作者:
sujie_alex
時間:
2008-5-23 04:01
我想領養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