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伊拉克戰爭是全球油價暴漲主因 美要負全責
[列印本頁]
作者:
laodai
時間:
2008-5-8 09:42
標題:
伊拉克戰爭是全球油價暴漲主因 美要負全責
120美元突破!122美元突破!國際油價連續兩日的飆升牽動全球經濟的神經……供求失衡、資金炒作、美元貶值、地緣政治等等一系列的原因「煮沸」了原本就已燙手的油市。
新華網消息,據印度newkerala網站近日報道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哈佛大學講師琳達·比爾姆斯推出新書《3萬億美元的戰爭》,指出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是全球油價暴漲主因。
戰爭對經濟有利嗎?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稱,二戰中表現明顯的這一觀點在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中證明是錯誤的。
今天,嚴肅的經濟學家都不會持有戰爭對經濟有益這樣的觀點。自從伊拉克戰爭開始,石油價格便從開始的25美元一桶上升到90多美元一桶,而且目前還在上漲。(最新消息,目前國際油價突破123美元一桶)
在美國,戰爭以其他方式傷害了經濟。問題並非是否經濟已被戰爭削弱。問題是究竟削弱了多少。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和琳達·比爾姆斯在它們的新書《3萬億美元的戰爭》一書中寫到。
在2000年1月以前,斯蒂格利茨是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比爾姆斯則是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的一名公共政策講師。
這兩位作者稱,不僅僅在中東,世界上的很多人都認為,美國政府發動戰爭是因為它想控制伊拉克的石油。
他們說,我們並不打算在這裡討論這個爭論。但是有充足理由說,如果認為美國懷著保衛廉價石油的希望而去發動戰爭,就大錯特錯了。我們非常成功的使石油公司更富裕。埃克森-美孚和其他的石油公司都成為了在這場戰爭中真正獲益的少數團體,它們的利潤和股價都獲得了飆升。這本書同時也稱,經濟整體上也付出了高的代價。
油價在戰爭開始時開始飆升,並且戰爭持續多久,這個高價就會維持多久。這本書說:"這當然表明了戰爭與上升的石油價格有關。"
作者稱,期貨市場(表現了石油合同的買家和賣家對於一年或更長時間油價的看法)提供了某些線索。在戰爭之前,石油買家賣家認為在未來幾年內油價會保持在每桶20美元到30美元之間。期貨市場在"正常交易"的基礎上運作,也就是說,他們假設不會有不同尋常的事發生。而伊拉克戰爭就是在這個時期最不同尋常的事。同時,這個時期並沒有出現其他的干擾油價供需的因素。
現在"正常交易"意味著伊拉克戰爭引發的騷亂將繼續,期貨市場也打賭油價在未來幾年還會保持高水平。作者說,"所以,我們斷定,全球油價的上漲很大程度因為這場戰爭。"
現在很明顯,美國入侵伊拉克事一個糟糕的錯誤。約4000多名美軍士兵被殺,並且有58000多名士兵受傷。從戰場歸來的約10萬名士兵患有嚴重的"精神病"。儘管薩達姆政權很壞,但是現在的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更糟。
這場戰爭在人員和財富方面開支巨大。"我們算了算,美國要耗費的總預算和經濟成本,約為3萬億美元。在它侵入這個國家5年後,美國仍然在尋找脫身之策。美國和伊拉克是這場戰爭的最大的輸家,很多其他的國家也付出了沉重代價" 作者說。
伊拉克戰爭已經強化了"文明的衝突"。這是一個新的討伐伊斯蘭的概念。中東的很多人都看清了美國的戰略:在遜尼派和什葉派間播撒紛爭的種子。這是美國"新十字軍東征"大戰略的一部分。這本書寫到:"絲毫不考慮這個信仰的實際基礎,伊拉克戰爭已經強化了仇恨的情緒,這可能成為未來衝突的源泉。"
雖然宣稱全球盟軍攻擊伊拉克,其實這場戰爭很大部分是美國一家的冒險,英國還提供了某些政治掩護。美國的盟國人民反對戰爭是如此強烈,以至於義大利、波蘭和澳大利亞的政府因此被迫下台。
截止2007年,美國為伊戰提供了94%的軍隊,而至少18個國家已經撤出了它們的軍隊,英國也開始逐漸減少軍隊。逐漸的,"意願聯盟"成為了"一個國家的聯盟"。
作者:
sam333
時間:
2008-5-8 12:21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