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基督教福音派是什麼? [列印本頁]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3 09:25
標題: 基督教福音派是什麼?
俺本來無門無派,也不喜歡分派別。因為那是分化基督信仰力量的做法。

因永生弟兄的提醒,俺要尋找一下到底基督教有哪些不同觀點,把自己歸歸類。

對自己的歸類也許挺有趣的,但俺決不是要分化基督信仰。只是從思維上的契合度來分類。

顯然,俺不是自由派。也不是保守派。介於中間, 偏於保守。

進一步了解,沒想到,基督徒中竟然與俺在思維上有相當契合的一類,叫做福音派。

默想: 這種合一,可能來自對聖經,神和世界的屬天理解。願神帶領。

以下摘錄「認識福音派信仰」」一書 (斯托得 著/ 白陳毓華 譯): (黑體加註表示與大嘴思想的特殊契合)


(福音派)有十項特質值得提出來思考。
  1.有關人類的思想,舊有的基要派給人一種不信任學術研究的印象,甚至包括科學研究;有些還傾於完全地反智性,反進步,而正宗的福音派認為所有的真理均屬神的真理,我們的思考力是神的賞賜,是神給人的形象中很重要的層面,如果我們不思考,無異於污衊神,而當我們或透過科學或藉由聖經「思想神的心思」(開普勒[Johann Kepler]語)時,我們就是在榮耀神。
  2.有關聖經的本質,基要派按字典來說,相信「聖經上每一個字,照字面而言都是屬實。」這種說辭顯然流於偏頗不實,過度引申「照字面」的意思,只是有些基要派分子的確有拘泥字面解經的傾向,難以否認。而福音派相信聖經所肯定的都是真理,同時也會認可它所肯定的有時是用表象或詩體表達(並非一定得按字面),本該按此作解,誠然連最極端的基要派也不會相信神真的有翎毛(詩九十一4)!
  3.有關聖經的默示,基要派多以為是一種機械性的過程,人的作者是被動的,不扮演主動角色,因此基要派認為聖經是神口述撰寫而成,像回教徒認為可蘭經是阿拉藉天使加百列用阿拉伯文所陳述,而穆罕默德惟一的貢獻就是將之聽寫下來,這樣一來,可蘭經就被相信成是天上原版一成不變的翻版,而福音派則強調聖經的雙重作者性,也就是天上的作者透過人間的作者說話,然而兩者卻同時運用了他們所有的心力
  4.有關聖經的詮釋,基要派似乎以為他們可以直接把經文應用在自己身上,彷佛聖經原先就是為他們而寫,因此可以忽視聖經時代跟現今世代之間的文化隔閡。而福音派,至少在理想上用心致力於文化轉換的工作,尋求經文的主要信息,並且從原來的文化脈絡中抽離出來,然後重新處境化,應用在我們今天的情境里
  5.有關教會合一運動,基要派的態度不僅是存疑(這一點很有道理),更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大力反對。其中要算1941年麥聖泰(Carl Mclntyre)創立的「美國基督教會議會」(Amerlcan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es)作了最尖銳的態度表明。而福音派方面,許多人在對普世教協的自由派議題,以及常無原則性的方法論予以批判之餘,卻同時願意保有辨識工夫,一方面肯定合一運動中對他們而言合乎聖經的部分,另一方面給予自己能拒絕接受對他們而言不合乎聖經的部分。
  6.有關教會,基要派偏向持守一種隔離式的教會觀,凡不贊同他們的教義立場的群體,都要與之隔離。他們忘記路德及加爾文本來並不情願從教會分立而出,他們所想望的原是一種改革後的羅馬公教。同樣地,多數福音派者相信有必要尋求教會在教義及倫理上的純正,同時也相信在今世不可能臻至完全的純正。在紀律及容忍之間的平衡並不容易拿捏。
  7.有關世界方面,基要派有時對世界的價值及標準照單全收(像是成功神學的理念),有時又拒之千里,惟恐遭其污染。福音派方面未能全然逃避淪為世俗的事實,但至少在理論上都想順從聖經的告誡,一方面不與世同流合污,一方面回應主的呼召在世為光為鹽,照亮黑暗、防範腐朽。
  8.有關種族方面,基要派有種傾向——特別在美國及南非——為了固守白人的優越而維護種族隔離,甚至在教會中也是如此。福音派無疑地亦有種族歧視現象,但多半願意認罪悔改,提倡實踐種族平等。這項平等原先在創造中就存在,接而在基督里得到發揚光大。基督拆毀一切種族、社會、性別的隔牆,為要建立合一的新人類。
  9.有關宣教事工,基要派傾於堅持「宣教」等於「佈道」,教會的職分就是傳福音,但是福音派在佈道的優先之餘,不忘教會的社會責任。正如耶穌當年的服事一樣,今天教會的服事,話語與行為、傳講與彰顯、好消息與好行為要相輔相成。卡爾·亨利(Carl Henry)寫說,兩者若分割是「改革宗里最可恥的隔離」(注13)。
  10. 有關基督徒的盼望,基要派會對未來有獨斷的主張,雖然他們並非擁有這方面的專利,卻經常對預言會怎麼實現作細節探討,把歷史分作很刻板的不同時代,並且擁護一種基督教的錫安論,無視對巴勒斯坦人所施行的不公作為。
  而福音派在肯定對主耶穌個人可見榮耀的再來有渴切的期待之同時,寧可對一些細節採取不可知的態度,因為即使大家都是篤信聖經的基督徒,也都會有各種不同的觀點。

[ 本帖最後由 BigMouth3 於 2008-4-23 10:56 編輯 ]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08-4-23 09:57
原帖由 BigMouth3 於 2008-4-23 09:25 發表
 2.有關聖經的本質,基要派按字典來說,相信「聖經上每一個字,照字面而言都是屬實。」這種說辭顯然流於偏頗不實,過度引申「照字面」的意思,只是有些基要派分子的確有拘泥字面解經的傾向,難以否認。而福音派相信聖經所肯定的都是真理,同時也會認可它所肯定的有時是用表象或詩體表達(並非一定得按字面),本該按此作解,誠然連最極端的基要派也不會相信神真的有翎毛(詩九十一4)!



弟兄,別的我沒細看,就這一條來看,本文作者不太清楚真正的基要派所堅持的機要真理是什麼。建議弟兄看一本巴刻上世紀初寫的一本書:基要主義和神的話語。

我自己到現在為止也堅持不為自己挑派別站隊,因為真理的來源在神,而不是任何一派。同時,我不會看哪派人多就靠近它。這是完全沒必要的。

堅持基要真理的人是因為堅信童女生耶穌、神跡等這樣的聖經啟示才被人詬病的,並非是堅持什麼都字面解經。而福音派中許多人也堅持這樣的立場。因為所謂的主流並非大家在主要問題上都立場一致。因此,在遇到聖經無誤這樣的問題時,提福音派主流意義不是很大。但自由神學的標誌是堅持人本解經,因此任何人有這個傾向,就是自覺站在了那個陣營。這是一個自動歸屬的問題,並非是為哪個具體人定性。

[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08-4-23 10:24 編輯 ]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3 10:12
福音派不說別的,一定是堅持聖經無謬無誤的。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3 10:12
標題: 回復 #2 追求永生 的帖子
其實俺也不是十分關心他對基要派的評價。主要還是關心福音派有什麼理念。

任何人為自己派別塗脂抹粉的時候,對別的派別,評價就不一定客觀。要知道,基要派也有很多子派別。福音派也是。所以,讀只要讀七分。

大概了解了一下自由神學,俺是完全不同意的, 所以不做進一步研究。

福音派理念與俺很像,不謀而合。值得俺進一步挖掘。  
不過,俺也只是接受精華而已。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3 10:14
原帖由 同往錫安 於 2008-4-23 10:12 發表
福音派不說別的,一定是堅持聖經無謬無誤的。


看你高興的。

姐妹也是福音派的?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3 10:16
標題: 回復 #4 BigMouth3 的帖子
呵呵~無宗派貌視很謙卑,細細想來,不過就是我認為好的才是好的。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3 10:20
標題: 回復 #5 BigMouth3 的帖子
福音派豈是這麼一兩句可概括的。

不過,福音派堅持聖經無謬無誤倒不是亂說。這是信仰根基,建議弟兄多看,少說,少評審。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3 10:21
原帖由 同往錫安 於 2008-4-23 10:16 發表
呵呵~無宗派貌視很謙卑,細細想來,不過就是我認為好的才是好的。


哦,說一半,有保留。

沒關係,別人看著好,俺就說好,也成。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3 10:24
標題: 回復 #8 BigMouth3 的帖子
不走極端。不是跟著別人走,也不是自己定好壞。

看兩千年教會史,明白主流正統信仰是怎樣的。因為神不是丟下他的教會不管的。看二千年聖靈對教會的帶領,就會知道神給我們留下了怎麼樣的屬靈財產,是需要我們去謙卑領受的。

神永遠是主動的,最怕人自以為是,有獨特亮光。神定意要我們在教會中成長。

[ 本帖最後由 同往錫安 於 2008-4-23 10:25 編輯 ]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08-4-23 10:36
福音派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從基要派分化出來的,為的是更好地回應社會的變化。我認為這個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是為了回應社會的變化,而放棄了基要真理,就是舍本求末了。但是若遠離社會,不把基要真理和現實世界聯繫,也不符合神的旨意。

我認為實踐中出現的各種不同都處於二者之間,問題都是二者的結合不妥。

我們的討論當然屬於紙上談兵,和實踐還遠非一碼事。但是紙上談兵若都談不正確,在認識真理上都有問題,正確實踐恐怕也是不可得之。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3 10:58
標題: 回復 #10 追求永生 的帖子
對頂樓黑體加註了原文。

永生弟兄對黑體原文有什麼評論嗎?

[ 本帖最後由 BigMouth3 於 2008-4-23 11:02 編輯 ]
作者: 禁衛軍whj    時間: 2008-4-23 11:26
多看,少說,少評審
作者: 畢格    時間: 2008-4-23 11:45
福音派與基要派是不同時代的信仰態度,原本都是基督教里保守派對當時后的社會趨向和教會動態的回應。福音派相對地開放,基要派是相當保守。其實每個時代都有所謂的福音派,今日的福音派已經走向社會福利,因此引起基要派的攻擊。

什麼是福音派?用宗教改革的術語,福音派就是神學歸正派,回歸到聖經,尊崇聖經,用聖經來審核一切,用一切來支持聖經。聖經不能用來配合人文,人文應該順服聖經。

什麼是基要派?其實沒有會議來定義,或著有團體來宣稱。基要派十個很籠統的概念,基要派的主張乃是聖經的基要信仰沒有妥協的餘地,特別是神跡方面,無論科學能夠不能夠解釋神跡,神跡就是真實發生過的事,就是一種不可能發生的事。

宗派或教派的形成乃是我們對於聖經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負擔,但是我們願意在一起,用我們共同的理解,我們共同的約束,一同實踐聖經的教導,完成神吩咐的工作。

[ 本帖最後由 畢格 於 2008-4-23 12:01 編輯 ]
作者: 畢格    時間: 2008-4-23 12:01
基督徒從事社會福利,關懷社會,這個有錯嗎?

耶穌關懷社會的同時,也審判了社會。這也就是說,基督徒在關懷社會的同時,隱藏了社會公義,沒有直接指出社會問題的根源。為了能夠關懷弱勢,所以我們必須閉口。

所以,同樣是做關懷的工作,但是有兩個不同的結果,耶穌被當權者釘死了,基督徒把福音傳開來了。這個不是誰對誰錯的爭議,乃是為什麼有不一樣的結果?

[ 本帖最後由 畢格 於 2008-4-23 12:33 編輯 ]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8-4-23 12:04
標題: 回復 #13 畢格 的帖子
其實,現在有許多教會公開宣稱無宗派。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3 12:30
標題: 回復 #15 研究 的帖子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神學,不同的是哪一個更接近真理罷了。

宗派實質上是神學不同而產生的。如果誰說他對聖經的理解完全沒有看法,沒有總結,他才可稱為「無宗派」。美其明曰無宗派,好象最正宗,最中立無偏見,無非是唯我派,我個人的看法。

[ 本帖最後由 同往錫安 於 2008-4-23 12:34 編輯 ]
作者: 畢格    時間: 2008-4-23 12:44
標題: 回復 #15 研究 的帖子
宣稱無宗派,通常是厭惡宗派惡鬥,也可能是礙於教會開始時都是初信者,或者來自不同的宗派。無宗派的教會,雖然沒有過去的包袱,但是會友通常對於真理的認識很淺,不去深入,無法深入,教會比較企業化。但是也不絕對會如此。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8-4-23 22:00
原帖由 同往錫安 於 2008-4-23 12:30 發表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神學,不同的是哪一個更接近真理罷了。...


可是,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最接近真理。  所以。。。。。。。。。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8-4-23 22:05
標題: 回復 #17 畢格 的帖子
我見過這樣的教會,有會眾三千多人,他們十分重視基要真理的宣講,並有三處植堂。真正宣講神的道理的教會,都會蒙神的喜悅,和保守。我就是在那裡認識主的。雖然沒有在那個教會受洗。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8-4-23 22:08
原帖由 同往錫安 於 2008-4-23 12:30 發表
宗派實質上是神學不同而產生的。如果誰說他對聖經的理解完全沒有看法,沒有總結,他才可稱為「無宗派」。美其明曰無宗派,好象最正宗,最中立無偏見,無非是唯我派,我個人的看法。
...


同意。無宗派的教會也有自己的神學。沒有一個教會沒有神學,沒有神學傾向。
作者: 畢格    時間: 2008-4-23 22:38
標題: 回復 #19 研究 的帖子
感謝神。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4 01:31
原帖由 畢格 於 2008-4-23 12:44 發表
宣稱無宗派,通常是厭惡宗派惡鬥,也可能是礙於教會開始時都是初信者,或者來自不同的宗派。無宗派的教會,雖然沒有過去的包袱,但是會友通常對於真理的認識很淺,不去深入,無法深入,教會比較企業化。但是也不 ...


俺的看法,無宗派教會有兩個原因, 就是:

1。他們有自己的神學,能兼容各家之長。並不明顯地落在哪一個既定的宗派。如果他們有心推廣,則成為新的宗派。
2。他們沒有自己的神學,東拼西湊,時而矛盾。但也因此避免了惡鬥 --  好像就是畢哥的看法。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4 02:55
標題: 回復 #18 研究 的帖子
哪一個宗派更接近真理,不是人說了算。

所以,我們要參看聖靈二千年對教會的歷史,知道什麼才是主流的正統的神學啊!

永遠不要忘了神是主動的。神從來都不會丟下他的教會不管的。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8-4-24 03:06
原帖由 同往錫安 於 2008-4-24 02:55 發表
哪一個宗派更接近真理,不是人說了算。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4 03:11
標題: 回復 #24 研究 的帖子
讀帖子讀完。請不要斷章取義。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8-4-24 03:25
標題: 回復 #25 同往錫安 的帖子
我200% 贊成你的第一句。不能以人為本,也不能只躺在某某神學上。要兼收並蓄。

400% 贊成你的第二句。不了解歷史,就不知道現在,吸收精華去除糟泊。

800% 贊成你的第三句。神永遠關愛帶領他的教會。(當然是真正以基督為頭的)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4 04:16
標題: 回復 #26 研究 的帖子
所以你還是沒有弄明白我的意思。兼收並容的標準是什麼呢??

關鍵問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是誰最好,誰最應該值得我們去吸收。不是靠人自我感覺,而是看二千年下來,教會集累的屬靈財產是什麼.
作者: hey211    時間: 2008-4-24 04:22
研究研究研究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8-4-24 05:05
原帖由 同往錫安 於 2008-4-24 04:16 發表
所以你還是沒有弄明白我的意思。兼收並容的標準是什麼呢??

.


我說的是兼收並蓄,並不是兼收並容。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兼收並蓄,取各家之長,取其精華去之糟泊,這才是神學發展的道路。如果只停留在某某神學上,唯我獨尊,那才是大問題。如某些歷史上對黑奴的神學觀點,對猶太人的神學觀點,天主教的贖罪卷的神學觀點。這些觀點都是歷史神學的一部分,我們要繼承嗎?不!這就是現代的系統神學觀點。但是唯獨聖經,因信稱義這些基本神學觀點已經被現代的系統神學廣泛接受。

[ 本帖最後由 研究 於 2008-4-24 05:34 編輯 ]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8-4-24 05:07
原帖由 hey211 於 2008-4-24 04:22 發表
研究研究研究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是啊,我們不要躺在某某神學上睡覺。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4 05:57
標題: 回復 #1 BigMouth3 的帖子
福音派關於聖經作者的論述(摘錄「認識福音派信仰」一書 ):

聖經的雙重作者
  
  福音派基督徒極力避免落入基要派或自由派兩個極端。所謂「基要派」如先前所述,主張聖經就是神的話,認為人間作者是完全被動的,他們的功能因著屬天的啟示暫時中止。基要派有時把聖經的作者當成是樂器或是聽寫的機器一般,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聖靈手中無生命的器具。相對地,所謂「自由派」則主張聖經是人的話語,由人的心智出發,偶爾散發屬靈的靈感而使之變得崇高。
  只是這兩種對聖經記載的說法都講不通,因為聖經不是這麼說的。另有第三種方式,叫做聖經雙重作者論,也就是聖經是神的話和人的話,即透過人的話說出神的話。支持這種說法的例子很多。舊約律法書在同一段經文里,同時被稱為是「摩西的律法」和「主的律法」(路二22一23)。耶利米在介紹他的先知預言書時就說,「耶利米說: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耶和華伸手按我的口對我說,……」(耶一1-9)。同樣在新約里也說:「神……藉著先知……曉諭……」(希一 1),以及「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彼後一刀)。因此也同樣可以說,「耶和華親口說的」,「神……藉著聖先知的口所說的」(如:賽一 20;徒三21)。所以,預言是從誰的口中說的呢?神的口或人的口?惟一可能的答案是兩者的口。神親口說話,但同時也藉著人的口說話,現在我們要分別思考這兩項真理。
  第一,聖經是神的話,使徒信經中論到聖靈時很熟悉的一句話說,他「藉先知說話」,誠然先知經常在介紹預言時,都會宣稱是主的話臨到他們。使徒寫作時也有相同的說辭,雖然他們並未使用先知說預言的那種公式語調。
  聖經是聖靈默示的工作,最經典的一段敘述仍然要歸屬提摩太後書三章16節:「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或按字面說是「神吹氣的」(theopneustos)。這個字不是說神向作者吹氣,使他們寫出他的話,或者說是神向字句吹氣,把人的話改變成神的話,而是他們所寫的是發自神口中的氣息(注7)。這裡所指神的氣息是跟其他地方提到神的口、神的話的用法一致。因為人在說話時,我們的氣息傳播口中所發出的字句。當然,神不是照字面所說的這樣,因為神是靈,他沒有肉體,既然他沒有肉體,就沒有口也沒有氣。但是人說話的情形可以作為一種可以理喻的模式,來了解神的啟示,因為心思意念是用口中氣息所發出的話來傳達,用這種意思來說,聖經可以真確地形容成是「神吹氣的」。
  第二,聖經也是人的話。過去的確有些有名的基督徒領袖,用了其他比方補充語言的模式,所以給人一種印象,以為啟示的過程是機械式的,人間作者並沒有扮演什麼重要的角色。例如特士良(Tertullian)就說,聖經是「受聖靈聽寫成的」;雅典的雅典那哥拉( Athennagoras of Athens)說,「聖靈像長笛手把氣吹入笛內一樣,使用這些聖經寫作者」;奧古斯丁稱他們作「聖靈的筆」;加爾文則稱之為「書記抄寫者」。巴刻解釋這些比方不是用來定義啟示的過程,因為並不恰當,而是用來表示啟示的結果,也就是用來闡明聖經的確是神的話(注8)。
  只是,聖經所呈現的內容明明顯出這些作者在啟示的過程中很積極,並不被動。我在此所涉及的是指聖經中歷史、文學、神學方面的經文。
  1.歷史敘述。新、舊約中有相當成分,或可說幾乎有一半的內容是屬敘事體——摩西五經中的大部分、約書亞記、土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列王紀、歷代志、以斯拉記、以斯帖記、尼希米記,以及新約的福音書和使徒行傳。我們不會想像聖靈用了超自然的方式在啟示這些歷史。作者一定有些可採用的歷史文件,或者引述,或者加入寫作的經文,如以斯拉托第一章中波斯王古列的詔令。路加在福音書的前言中說到自己如何詳細考察的過程(路一l一4),這些工夫一點也不被動。聖靈照管這些人的作品是毫無疑問,然而有神的默示,並不表示研究工夫不需要
  2.文學風格。如果默示只是一種機械式過程(受聖靈聽寫而成),那麼寫作風格及用詞一定整齊劃一。但是相反地我們發現聖經有各種文類(敘述體、法律條文、詩體、先知諭令、頌辭、箴言及其他智慧文學、福音書、書信、啟示文學),有各種文學風格(有的優雅精緻,有的很通俗),也有不同用語(每個作者有他偏好的詞句)。這些文學特徵(文體、風格、語言)並未因啟示過程而遭到抹殺。
  3.神學重點。聖經六十六卷書,含括了很廣泛的神學重點,有些(特別是智慧文學)很顯然地是經過長期省思的結果。尤其是明明記載說:「傳道者……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傳道者專心尋求……憑正直寫的誠實話」(傳十9-10)。因此,無怪乎舊約中阿摩司是神公義的先知,何西阿是神愛的先知,以賽亞是神主權的先知,新約中保羅是恩典及信心的使徒,雅各是行為的使徒,約翰是愛的使徒,彼得是盼望的使徒。聖靈並不抹殺每個作者的個人特質,正如並未抹殺他們的文體風格。聖靈反倒作了預備、塑造聖經作者(他們的個性、遺傳、文化背景、家庭環境、教育程度及生活經驗),使他們能傳達出既合宜且有特色的信息。譬如,神藉著何西阿破碎的婚姻,教導以色列人有關神堅定誓約的愛,藉著路加身為外邦人又有周遊各地的世界眼光,強調福音的普世性。
  第三,聖經同時是神和人的話。我們必須將兩方的作者——屬天作者與人間作者——相提並論,既肯定雙方是作者,又不互相抵觸。
  聖經一方面是神的話。神透過人間作者說話,但是由神決定說什麽,不過這不妨礙,更不抑制人間作者的性格
  聖經另一方面也是人的話。人「從神領受而說話」,自由地使用他們的本能才幹;但卻不加扭曲,更不會破壞神的信息。
  神透過人說話,以至於人的話同時就是神的話,結果,他們說的,就是神要說的話語。
  我們無法說這是件不可能的事,不然就如巴刻清楚地指出:
  「是根據一種錯誤的關於神的教義;在此,特別是關乎神的安排的教義。(編接:神的照管,或神的護理)因為它假定神與人彼此的關係不能在同一動作上同是自由的媒介。如果人自由行動(意即,志願地和自發地寫作),神使不能自由行動,反之亦然。這兩種自由乃是彼此相拒的。但與這種觀念相近的乃是自然神論(Deism)而不是基督教的上帝觀」(注9)。」
  巴刻繼續說:「補救這種錯誤推理的方法,乃是領悟神人同工合作的觀念,即神在人自由運行的心思中,並藉著這自由運行的心思,與人合作同工」(注 10)。
  為了進一步闡明這一點,有不同人士(古時、現代、天主教、基督教界)便在聖經雙重作老論與基督神人二性論作對照。當然,沒有任何比方是完全的,而且要拿比方來作論辯更是危險。在這裡,這項比方顯然有缺憾之處,因為聖經不是像基督一樣有內在的神性,不過兩者皆是神與人兩方面的結合,兩方面都得肯定,不可損此而就彼。
  因此說,耶穌是神也是人,我們不能只肯定他的神性而否認他的人性,也不能肯定他的人性而否認他的神性。同理,聖經的寫作有神也有人。所以我們不能只肯定它屬神的來源而否認人間作者的自由,但是也不能為肯定人的主動合作而否定是神透過他們說出地的話來。
  說「耶穌是神的兒子」是對的,但只對了一半。若不加上說耶穌也是人子,很可能會淪為「幻影說」(docetism)之類的異端歧說。
  說「聖經是神的話」。是對的,但是個很危險的半調子真理。若不加上說,聖經是神的話透過人的話說出來,甚至可能會淪為基要主義(人機械性的聽寫)之類的異端歧說。
  聖經同時是神的話,也是人的話,這叫做聖經雙重作者論。

[ 本帖最後由 BigMouth3 於 2008-4-24 06:12 編輯 ]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4 06:08
標題: 回復 #31 BigMouth3 的帖子
沒有人說聖經作者是機械式默寫。

巴刻的觀點很好,你接受嗎?他絲毫沒有說聖經有誤。

聖經是百分百人的作品,也百分百神的作品。儘管由人寫出來,但因為是聖靈默示的,所以是無謬無誤的。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4 06:13
標題: 回復 #29 研究 的帖子
兼收並蓄,取各家之長,取其精華去之糟泊,這才是神學發展的道路。如果只停留在某某神學上,唯我獨尊,那才是大問題。如某些歷史上對黑奴的神學觀點,對猶太人的神學觀點,天主教的贖罪卷的神學觀點。這些觀點都是歷史神學的一部分,我們要繼承嗎?不!這就是現代的系統神學觀點。但是唯獨聖經,因信稱義這些基本神學觀點已經被現代的系統神學廣泛接受。
不需要泛泛而談。你的觀點到底是什麼呢?哪一家的比較接近真理呢?你知道嗎?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4 06:16
標題: 回復 #32 同往錫安 的帖子
福音派關於「無誤性」的論述(摘錄「認識福音派信仰」一書 ):

無誤性
  說聖經具「無誤性」,這個字眼需要作些說明。自1976年凌賽爾(Dr. Harold Lindsell)之書《捍衛聖經》( Battle for the Bible)出版後,美國福音派人士當中便從此對「無誤性」(inerrancy)這個字眼起了極大的爭辯。英方這裡的辯論用了「無謬論」(infallibility)這個字眼。
  至少有五個理由讓我對「無誤性」這個字感到不舒服
  第一,神在聖經中的自我啟示相當豐富——包括形式上及內容上——不能簡化為一串命題,然後冠上「對」或「錯」對聖經多數內容,並不適合以「是非對錯與否?」提出發問
  第二,「無誤」是雙重否定詞,我個人總是用寧取單一肯定詞而舍雙重否定詞;也就是能正面肯定聖經是屬實、可信的這種講法好多了。巴刻在他的演說中讀到無誤論者最關切的是「完全真實性導致完全可靠性」。(注14)如果是這樣,所有的福音派人士都會(也都該)贊同。
  第三,「無誤性」這個字眼會發出錯誤的信號,讓人產生錯誤的態度。因為這麼說會讓我們變成像偵探一樣,到處去找犯錯線索,並且一碰上明顯的差異之處時,會讓我們表現過度的防衛心理,反而不是鼓勵我們去追求聖經,使我們在神的恩典及知識上長進
  第四,若以「無誤性」的主張驗證誰是不是福音派,不但不公,且是不智之舉。真實福音派的標記不是在於簽署動作,而是在乎順服與否。也就是不在於我們論及聖經時是否贊同一項無缺失的公式,而在於我們是否實質順從聖經所教導的一切,包括預先所作的順服心態,不管往後聖經會顯示怎樣的教導。
  第五,若要證明聖經絕無錯誤根本不可能。碰到經文有明顯差異,最合乎信仰的態度不是作出不成熟的否定斷語,或是硬生生的協調經文的一致,而是暫時不作任何結論,耐心等待進一步的發掘。許多先前有關聖經的問題都是這樣得到解決的。
  1989年由「全國福音派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和三一福音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共同主辦,對「福音派的肯定主張 」(EvangelicalAffirmations)的協商會上,集合了 650位美國福音派領袖到會,發表了一份內容極為豐富的聲明。以下便是一段對聖經肯定的一部分文詞:我們肯定新、舊的聖經是神所寫的話語,具有完全的真實性,並且具有最終權威,對聖經合宜的回應使是謙卑的贊同及順從。
  接著在結論部分他們還寫說:福音派人士視聖經為神的話語,因此完全真實可靠(也就是我們所謂「無謬」(infallible)、「無誤」[inerrant]這個字的意思)(注15)。

[ 本帖最後由 BigMouth3 於 2008-4-24 06:20 編輯 ]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4 06:32
標題: 回復 #34 BigMouth3 的帖子
你帖這個帖子想說明什麼問題呢?作者試圖說明聖經有可能有誤嗎?我想你最好弄清楚作者在表達什麼,再轉帖。
看看結論是什麼吧!接著在結論部分他們還寫說:福音派人士視聖經為神的話語,因此完全真實可靠(也就是我們所謂「無謬」(infallible)、「無誤」[inerrant]這個字的意思)(注15)。

以及什麼是無謬無誤。
「無謬infallible」一詞表明「既不誤導人,也不被人誤導」的特性,所以,此詞在範疇用語上絕對地保證「聖經在凡事上都是確實、穩固、可靠的準則與指引」的真理。

「無誤inerrant」一詞亦然,它表明「毫無虛假或錯誤」的特性,所以,此詞保證「聖經所有的聲言敘述,都是全然真實可信」的真理。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4 06:37
作者只是發表了自己對無誤二字的不順眼,實際上,我相信作者並不明白無誤是什麼意思。

而帶來的所謂的負面效果也並非如此。無誤性並不能促使基督徒去發掘錯誤,反而可以堅定他們對聖經的信賴。相反,認為聖經有可能錯誤的人,才會努力靠人的理性去發現錯誤。

作者也明白,人們不可能驗證聖經的無誤性。聖經的無誤是信心的宣告,因為我們相信:

1。聖經完全是神的話語。

2。神無謬無誤,所以他的話語-聖經亦無謬無誤。

[ 本帖最後由 同往錫安 於 2008-4-24 06:38 編輯 ]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4 07:05
標題: 回復 #35 同往錫安 的帖子
(黑體加註表示與大嘴思想的特殊契合)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4 07:35
原帖由 同往錫安 於 2008-4-24 06:37 發表
我相信作者並不明白無誤是什麼意思。


以下作者介紹,摘自維基百科:

約翰·斯托得(John R. W. Stott, 1921年-)是當代的福音派領袖。他是英國教會(聖公會)的牧師,從1945年按牧以來,都是在倫敦的萬人堂(All Souls Church)擔任牧師。他在福音派中的影響力之大使得有人說:「如果福音派可以選一位教宗,他們大概會選約翰‧斯托得。」[1]

斯托得在劍橋大學雙主修法文及神學,後來獻身服事,在劍橋完成牧職訓練。他雖未攻讀博士學位,但因他在基督教界的卓越成就,曾在英、美、加等國獲得許多榮譽博士學位,並且被任命為伊利沙白女王的皇家牧師。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4 08:27
原帖由 同往錫安 於 2008-4-24 06:08 發表


巴刻的觀點很好,你接受嗎?



斯托得的其他評論:

過去五十年來福音派的復興其實是在聖經學術上的復興。我們過去缺乏系統神學或有創意的神學。我相信麥葛福(Alister McGrath)是一;巴刻(Jim Packer)在他離開英國前也是一位翹楚。但是真正具有遠見,能給我們異象,能使我們得著激勵、團結、火熱、彼此合一的神學家,寥寥無幾。

福音派基本上十分忠於過去的啟示,又因為我們忠於神透過歷史上的耶穌的所言所為,我們看過去,常多於對未來的展望。
  在我與愛德華斯(David Edwards)的辯論中,我劃分了自由派、基要派與福音派的區別。在我看來,自由派猶如充滿氣體的氣球,飄入雲霄,和地球沒有絲毫的關連;基要派彷如籠中鳥,根本無法逃離禁囚。對我而言,真實的福音派則像支風箏,飛得高,但是同時也一直是系住的。

真正的福音派兼重自由與權柄。我們要提出問題、要思考、要探查、要細究、要深思熟慮。這些我們都要去做,但前提是:願意順服在最高的權柄之下。但是,我們又提出有關權柄的問題:它代表什麼?如何在教會應用?因此,我們就經歷到自由與權柄之間令人焦慮的緊張。

我列出了四、五種改變社會的工具。我把福音派列為第一,因為基督教的社會責任完完全全在於對社會有責任感的基督徒,而他們是福音主義所結的果子。
  說了這些,我想提出另一個觀點作為補充,基督徒不是唯一造福社會或改革社會的人。我們福音派的想法的確太過天真。以婚姻為例吧,有人說,「他們得先信主,然後婚姻就能美滿。」但是,基督徒中也有婚姻不幸福的,而非基督徒中,也不乏婚姻美滿的個案。道德與社會的良知不是只有基督徒才有的
。。
因此,每個人都有某些程度的常識、推理能力與良知。而因為他們是按著神的形像造的,縱使人的理性已經墮落、難免有錯,不過卻仍可運作。
  基於這兩個原因,神的道與人的道(若你願意這麼說的話),我們應該尊重別人的說法,即使到最後我們有權判定,「不對,那是錯誤的,因為它違背了聖經的教導。」
。。
我們不應把世俗的流行與聖靈看為勢不兩立,必然無法相容的兩件事。輿論不總是錯誤的。錯誤的是,不經理性批判的向它打躬作揖,就像隨風搖擺的蘆葦一般。聖靈有時為何不能以輿論來引導他的子民?在科學與信仰的辯論中,聖靈似乎數度如此引導基督徒。
。。
(基督徒參與社會的神學根據為何?)
 首先,是神的本質。神所在意、所關切的,不只是宗教而已:他是創造的神、也是守約的神。他愛好公義:這是他的本質。他是那種保護弱勢、捍衛受壓者的神。倘若他是如此的神,那麼顯然他的子民亦須如此。
  其次,關係到人的教義。倘若你單單專註在靈魂永恆的救贖,就會給人一種印象,認為人只是那飄浮於大氣之中的靈魂。我在神學院讀書時,很流行「愛靈魂」這三個字。記得我讀過一本書,叫做《對靈魂的熱愛》(A Passion for Souls)。不過我從未如此,因為我無法想像,靈魂怎能作為愛心或是情感的適切對象。
  人,不僅是靈魂,而是「身體--靈魂--共處一體」。倘若我真正愛我的鄰舍,第二條誡命使我不得不在他們身體、社會及靈性的層面上,關懷他們、服事他們。
。。
(關於靈恩派)
因此,我要以文字說明:神已祝福靈恩運動--不論是信徒個人或是地方教會,這是不容置疑的,若要否認這個事實是相當不可能,也是不正確的。
  或許我該多說些正面的話。我確實相信聖靈!我相信若沒有聖靈,難以想像基督徒生活會變成什麼光景。基督徒的生活與信仰完全需要倚賴聖靈:他使我們知罪;打開我們的眼睛,叫我們看到在耶穌的真理;他使我們有新的生命,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改變我們,使我們有基督的形像;他是我們最後基業的印證……等。若無聖靈,基督徒生活的各個階段、各個部分,是不可能的。
  故此,我信聖靈;不過我仍然認為,靈恩派基督徒某些獨樹一幟的教義,並不如他們想法中地那般尊榮聖靈,並且,事實上,是錯誤的。
。。
就恩賜而言,簡而言之,我認為許多靈恩派信徒的強調是錯誤的。新約至少列出了二十種以上的恩賜,而這些列出的恩賜五花八門,可能還有許多沒有列出的。不過靈恩派仍然偏重醫病、說預言與說方言這三個超自然的恩賜。
。。
  因此,我認為巴刻(Jim Packer)所著的《活在聖靈中》(Keep in Step with the Spirit)益顯重要。它是最罕見,可能也相當獨特,對靈恩派既敞開接納,也批評非難。在一方面,基於清教徒的傳統,非常看重這個禁令,「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他決意把自由交給聖靈。但在另一方面,他以聖經的教導,嚴厲評論靈恩運動的宣告及現象。
  這是種不尋常的組合,因為通常對它敞開的人,不會去論斷它;而論斷它的人,通常都排斥它。
。。

我認為我們必須彼此激勵,善用思考。牧師仍是關鍵人物;教會向來都直接反映出她所領受的信息。若說全世界基督徒生活的標準低落,其最大肇因可歸咎於基督徒教牧人員的標準低落,我想這並非誇大之詞。
  倘若我們能夠恢復真正的釋經講道,不僅是解經,而是闡釋,進而應用神的話語,那麼會眾就能從我們學得這些,他們自己讀經時,也能做同樣的解釋與應用。我們需要幫助會眾明了我們所用的釋經原則,並能實際運用。在發展福音派釋經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相當審慎,好使會友能有此領會:「是,我懂了。這就是這段經文的意義,而絕不會是任何其他的意思。」
最糟的講道是讓聽眾在台下嘟噥,「好吧,不過還是很抱歉,我不同意你的講法。我認為你在扭曲經文。」

。。
洛桑信約」中寫道聖經是,「完全可靠,絕對權威,……作為我們信仰與生活唯一不可更改的準則。」我們的職責是去分辨,在某段經文之中,神的教導、應許或誡命究竟是什麼。辨識出這些之後,另項任務就是:以現代適切的文化辭彙,重新包裝這個不變的啟示。目的不在於閃避聖經中難解的教導、滋生出不願順服的藉口,而是使我們的順服更現代化些




  

[ 本帖最後由 BigMouth3 於 2008-4-24 08:33 編輯 ]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08-4-24 15:32
原帖由 BigMouth3 於 2008-4-24 07:35 發表


以下作者介紹,摘自維基百科:

約翰·斯托得(John R. W. Stott, 1921年-)是當代的福音派領袖。他是英國教會(聖公會)的牧師,從1945年按牧以來,都是在倫敦的萬人堂(All Souls Church)擔任牧師。他 ...


我的一點想法供弟兄參考:被當代社會認為成功的神學家的觀點我們要多加一分小心。是對基要真理的成功現代化包裝后的傳播,還是修正了基要真理,不是很容易辨別的。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8-4-24 21:24
標題: 回復 #33 同往錫安 的帖子
原帖由 同往錫安 於 2008-4-24 06:13 發表
不需要泛泛而談。你的觀點到底是什麼呢?哪一家的比較接近真理呢?你知道嗎?



如果你是神,你一定有答案。

[ 本帖最後由 研究 於 2008-4-24 21:27 編輯 ]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5 08:55
標題: 回復 #1 BigMouth3 的帖子
福音派的代表人物:

Billy Graham, Bill Bright, Harold Lindsell, John R.W. Stott, Luis Palau, E.V. Hill, Leighton Ford, Charles Stanley, Bill Hybels, Warren Wiersbe, Chuck Colson, Donald McGavran, Tony Campolo, Arthur Glasser, D. James Kennedy, David Hocking, Charles Swindoll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5 09:20
標題: 回復 #42 BigMouth3 的帖子
關於福音派(也叫現代福音派,新福音派,真正福音派。。。)的更多信息:

摘自 http://www.aboutbible.net/WT/WT119.html

現代福音派的興起

  世界福音團契的前身,是世界福音聯盟(World Evangelical Aliance),於1846年成立於英國,為一保守派傳福音的組織。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神興起葛培理(William Franklin Graham)福音佈道團,在英國三個月的聚會,是慕迪(D.L.Moody)以後的大復興,並震撼全球。葛培理是惠敦(Wheaton College)出身,後來成為惠敦並高敦神學院(Gordon-Conwell Theo. Seminary)的董事長,他自然的成為福音派的領袖。
  富勒神學院(Fuller Seminary)1947年成立,是福音派復興開始的標識。神學家歐欽歌(Harold J. Ockenga),是首任院長。他洞燭基要派的缺點,提出「新福音主義」。他指明:基要派態度錯誤,只有理論爭辯,而缺乏實際行動,多疑而好戰;策略錯誤,只消極的分離;結果錯誤,未能體察神學界和社會形勢的轉變,不關心社會問題。亨利(Carl Ferdinand Howard Henry)是教務長。由於歐欽歌經常缺席,三十四歲的亨利實際擔當艱鉅。
  那時,福音派顯然需要一個期刊為喉舌。於是有興辦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月刊的決議。葛培理特地登門敦請亨利籌措一切,並任主編。亨利邀請了世界福音派的精英,F.F. Bruce, John Stott, G.C. Berkouwer, Bernard Ramm, 與Clarence E. McCartney等為特約撰稿編委,陣容健全,水到渠成,今日基督教於1956 年創刊。以後,並增加了十多個期刊,成為極有規模的傳播集團。亨利鑒於基要派分離和反知識的錯誤,並著書撰文,從神學方面發言,促使基督徒作光作鹽,影響文化與社會。他中庸的福音派神學主張:「如果只創新立異,則陷入異端;如果只抱殘守缺,則缺乏價值。」他的理想是持守歷史的基督教正統信仰,宣揚絕對的真理,注重合一,教育,福音,並社會倫理。這成為福音派教會共同的信仰基礎,在二十世紀的後半,穩定的建立增長。
  葛培理佈道團更積極倡辦了世界福音會議,於1966年在西柏林舉行,由亨利任主席,葛培理為榮譽主席;各地代表集議,發表福音派宣言,劃定立場,共同興旺福音。1974年,更有洛桑國際福音會議。基督教福音派融合基要派,由此從閉門固守,進而揚起真理的旌旗。
  今天,福音派已經重新成為世界的光。福音信仰的學者,不僅在神學院佔了多數,也再進入著名學府的神學研究機構,在學術上佔重要地位。福音派神學院的學生,遠超過自由派神學院。在教會中,大多數的教會,特別是復興的教會,都屬於福音派。而在全世界各地,每天約有二十萬人信主。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5 10:09
標題: 回復 #43 BigMouth3 的帖子
現代福音派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注重合一。 所以,也因為這個理念,有些派別,像基要福音派,只要加入世界福音團契,就算福音派。所以,劃分福音派,不是簡單的事。按組織還是按教義相似度?

可能按教義的左右傾分划比較客觀,10分表示極右(保守),1分表示極左(自由)。0 分表示非基。那麼,如下,是俺的一種嘗試分法(隨時訂正)。

9-10分:基要派(舊基要派,原教旨主義,天主教?)。
7-8分:基要福音派(新基要派)
5-6分:保守福音派
3-4分:其他福音派(超教派,重洗派,靈恩派。。。)
1-2分:自由派(現代派,基督教科學派)
0:       非基督教,反基督教派。

現代福音派(3-6分之間的)
作者: gyl    時間: 2008-4-25 14:02
標題: 回復 #44 BigMouth3 的帖子
Which category do you belong?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6 06:06
原帖由 gyl 於 2008-4-25 14:02 發表
Which category do you belong?

見1樓。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6 06:31
標題: 回復 #41 研究 的帖子
也就是說,你不知道。對吧?

假若你不知道,怎麼就肯定沒有最接近真理的神學呢?怎麼就肯定不能謙卑地領受屬靈財產呢?
作者: 研究    時間: 2008-4-26 08:38
原帖由 同往錫安 於 2008-4-26 06:31 發表
也就是說,你不知道。對吧?

假若你不知道,怎麼就肯定沒有最接近真理的神學呢?怎麼就肯定不能謙卑地領受屬靈財產呢?


我相信神一定知道。

各個教派都有他們各自的系統神學,不是哪一個人說本教派的系統神學最接近真理,就最接近真理。哪一個教派如此說過?這種爭論毫無意義。

[ 本帖最後由 研究 於 2008-4-26 08:40 編輯 ]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6 11:35
標題: 回復 #48 研究 的帖子
我在說哪一個最好嗎?我現在只是針對你的觀點:不能躺在某某神學提出質疑。我的問題如下:

1。有沒有最接近真理的神學?
2。二千年下來,有沒有集累下來屬靈財產?
3。如果有,是不是應該謙卑領受?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08-4-26 17:49
關於神學,建議錫安姊妹和研究弟兄開貼另談或個別交流吧。和這個主貼議題不太相關。謝謝。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08-4-26 17:57
原帖由 BigMouth3 於 2008-4-23 10:58 發表
對頂樓黑體加註了原文。

永生弟兄對黑體原文有什麼評論嗎?


沒注意大嘴弟兄的這個貼,我稍後會再去看帖文。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08-4-26 18:04
原帖由 BigMouth3 於 2008-4-23 09:25 發表
1.有關人類的思想,舊有的基要派給人一種不信任學術研究的印象,甚至包括科學研究;有些還傾於完全地反智性,反進步,而正宗的福音派認為所有的真理均屬神的真理,我們的思考力是神的賞賜,是神給人的形象中很重要的層面,如果我們不思考,無異於污衊神,而當我們或透過科學或藉由聖經「思想神的心思」(開普勒[Johann Kepler]語)時,我們就是在榮耀神。


只有一個絕對真理,神是絕對真理的主人。思考本身是神給人的自然能力,只有重生得救的人才能正確使用它,為榮耀神服務;罪性控制的思考,只是為撒旦服務的工具。部分福音派不能分清這些差別,實際上是出於媚俗從眾的考慮。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08-4-26 18:14
原帖由 BigMouth3 於 2008-4-23 09:25 發表
3.有關聖經的默示,基要派多以為是一種機械性的過程,人的作者是被動的,不扮演主動角色,因此基要派認為聖經是神口述撰寫而成,像回教徒認為可蘭經是阿拉藉天使加百列用阿拉伯文所陳述,而穆罕默德惟一的貢獻就是將之聽寫下來,這樣一來,可蘭經就被相信成是天上原版一成不變的翻版,而福音派則強調聖經的雙重作者性,也就是天上的作者透過人間的作者說話,然而兩者卻同時運用了他們所有的心力。


這是對基要派的極大誤解,甚至是惡意攻擊。只有極少數如此,正如人都會犯錯一樣。聖經是神的啟示,聖靈是真正的作者,不管人的功能和其他神的器皿和工具如何不同,都是神的預備和使用。這個性質是不變的。就像我們旅行到歐洲,需要乘坐飛機,這個旅行是人和飛機的共同完成的一樣,主次分別一目了然。所以人神合作說只在一定意義上說正確。若把聖經看成是有人的思想貢獻其中,就大錯特錯了。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08-4-26 18:20
原帖由 BigMouth3 於 2008-4-23 09:25 發表
4.有關聖經的詮釋,基要派似乎以為他們可以直接把經文應用在自己身上,彷佛聖經原先就是為他們而寫,因此可以忽視聖經時代跟現今世代之間的文化隔閡。而福音派,至少在理想上用心致力於文化轉換的工作,尋求經文的主要信息,並且從原來的文化脈絡中抽離出來,然後重新處境化,應用在我們今天的情境里。


這二者之間的關係不能截然分開。什麼時候都是精義,沒有直接經文的。因為歷史環境不可能複製。另外,對經文的理解和應用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過程。只要不是改變基要真理,我贊同文化使命方面的一切努力。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08-4-26 18:26
原帖由 BigMouth3 於 2008-4-23 09:25 發表
 5.有關教會合一運動,基要派的態度不僅是存疑(這一點很有道理),更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大力反對。其中要算1941年麥聖泰(Carl Mclntyre)創立的「美國基督教會議會」(Amerlcan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es)作了最尖銳的態度表明。而福音派方面,許多人在對普世教協的自由派議題,以及常無原則性的方法論予以批判之餘,卻同時願意保有辨識工夫,一方面肯定合一運動中對他們而言合乎聖經的部分,另一方面給予自己能拒絕接受對他們而言不合乎聖經的部分。


四一年的部分人不代表現在的全部。我覺得這方面,有些人做過一些努力,但是成效甚微。所謂合一,大多就是在聯合行動上體現,真正在基本教義準則上的合一,幾無可能。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08-4-26 18:31
原帖由 BigMouth3 於 2008-4-23 09:25 發表
 9.有關宣教事工,基要派傾於堅持「宣教」等於「佈道」,教會的職分就是傳福音,但是福音派在佈道的優先之餘,不忘教會的社會責任。正如耶穌當年的服事一樣,今天教會的服事,話語與行為、傳講與彰顯、好消息與好行為要相輔相成。卡爾·亨利(Carl Henry)寫說,兩者若分割是「改革宗里最可恥的隔離」(注13)。


這個爭議很大。耶穌當年的服侍哪些是為世俗社會的?把教會辦成福利機構和俱樂部相似,和社會福音派的失誤脫不了干係。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08-4-26 18:35
原帖由 BigMouth3 於 2008-4-23 09:25 發表
 10. 有關基督徒的盼望,基要派會對未來有獨斷的主張,雖然他們並非擁有這方面的專利,卻經常對預言會怎麼實現作細節探討,把歷史分作很刻板的不同時代,並且擁護一種基督教的錫安論,無視對巴勒斯坦人所施行的不公作為。而福音派在肯定對主耶穌個人可見榮耀的再來有渴切的期待之同時,寧可對一些細節採取不可知的態度,因為即使大家都是篤信聖經的基督徒,也都會有各種不同的觀點。


這個觀點我看作者是不知所云。解預言、劃時代那是基要派嗎?

[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08-4-26 18:36 編輯 ]
作者: 追求永生    時間: 2008-4-26 18:42
好不容易完成了大嘴弟兄的任務,但是對能不能得及格分數很沒把握。

總的感覺,作者對基要派的理解是過時的片面的。我個人贊成堅持基要真理,大力傳播福音,不忘文化使命三者的結合。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9 05:53
原帖由 追求永生 於 2008-4-26 18:04 發表


只有一個絕對真理,神是絕對真理的主人。思考本身是神給人的自然能力,只有重生得救的人才能正確使用它,為榮耀神服務;罪性控制的思考,只是為撒旦服務的工具。部分福音派不能分清這些差別,實際上是出於媚 ...


俺認為,這裡的所有真理是指:神所創造的一切,所蘊含的規律,及神所要人遵守的,都是真理。真理有大有小。

思考神的真理和作為的人,本身就假定神的存在。所以,「他們是重生得救的人, 能正確使用它,為榮耀神服務」,
與你話沒有矛盾。

注意,如果把這種思考等同於批判,那麼這種思考是為撒旦服務的工具。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9 05:58
原帖由 追求永生 於 2008-4-26 18:20 發表


只要不是改變基要真理,我贊同文化使命方面的一切努力。


所以,你不是舊基要派。起碼是基要福音派。

福音派和基要派,都沒有企圖改變基要真理。 基要派的「基要」有誤導。就如福音派的「福音」不是福音派的專利一樣。
作者: BigMouth3    時間: 2008-4-29 06:12
原帖由 追求永生 於 2008-4-26 18:26 發表


四一年的部分人不代表現在的全部。我覺得這方面,有些人做過一些努力,但是成效甚微。所謂合一,大多就是在聯合行動上體現,真正在基本教義準則上的合一,幾無可能。


不同派別的教義,來源於同一部聖經,只是解經解法不同。

解經法上的不合一,同意,是很困難(但不一定是壞事)。
行動上的不合一,一部分來自於解經法上的不合一。可能一時無法克服。

更大部分來自於:輕看聖經對合一的諄諄教導。抑或私心。應該要克服。合一在聖經中是重要的基要真理。
這一點,福音派做的比基要派好。
作者: 畢格    時間: 2008-4-29 07:33
標題: 回復 #61 BigMouth3 的帖子
看看 同往錫安 寫的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 ... &extra=page%3D2
福音派,自由派,靈恩派

您所講的是進步福音派。

在教會的護教史,基要派的興起乃是堅持接受聖經里的神跡,福音派的興起乃是堅持聖經里所有的經文,這兩派原本都是對抗懷疑派的。
作者: 同往錫安    時間: 2008-4-29 12:49
標題: 回復 #62 畢格 的帖子
是轉帖的。謝謝弟兄!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