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今天才知道自己原來不算中國人 [列印本頁]

作者: 天何言哉    時間: 2008-4-16 00:05
標題: 今天才知道自己原來不算中國人
來源: 四川在線
作者:宕子

       在一片質疑聲中,教育部的「拍腦袋」主意——京劇進入中小學課堂——最終還是硬性推行了。不少家長擔心「京劇進校園」最終會演變成「名不副實」的官樣文章,增加學生負擔。就廣東來說,有的家長稱京劇在廣州沒有文化土壤,語言差異過大,還不如推廣粵劇。廣州市教育局一負責人則聲稱,如果連幾千年的國粹都不要就不算中國人。

       教育部試點京劇進入中小學課堂的消息才出來,筆者就是此舉堅定的反對者之一。筆者的反對理由有三,其中第一點就指出此舉缺乏可操作性——推行的過程中將遇到的第一個「瓶頸」就是師資力量配備的問題。果然,由於時間太短,對於演員們要苦練數年才敢拉出去「秀」的京劇,老師們才學了四天就要拿出來在學生面前「秀」了,也難怪廣州市京劇試點學校第一批去瀋陽接受京劇「速成」培訓的音樂老師普遍覺得難以勝任京劇教學工作。面對這種尷尬局面,作為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藝術科的負責人,朱則平專家大約感到底氣不足了罷,便一不做,二不休,祭起了「國粹」與「還算是中國人嗎」這兩大威力無比的法寶向公眾壓過來——於是,所有的質疑和反對的聲音在這兩頂大帽子的重壓之下不得不噤聲了,京劇這一「中國幾千年的國粹」從此也就可以轟轟烈烈地開進全國中小學的校園了。

       京劇是「國粹」么?既然教育部門藝術科的專家說它是「國粹」,自然是不會錯的。然而,恕筆者孤陋寡聞,京劇是中國「幾千年的國粹」倒是頭一回聽說。據筆者所知,第一代京劇演員的成熟和被承認,大約是在1840年左右——也就是說,京劇不過才一百來年的歷史。可藝術科的朱則平專家卻能將京劇的歷史上溯到幾千年以前,光憑這一原創性的「學術成果」,也足以使朱專家彪炳史冊,永垂不朽了。如果將這一偉大發現傳諸「正處在一個可以和戲曲音樂建立感情的年齡段」的中小學生們,則更是功莫大焉。何況,既然是幾千年前流傳下來的寶貝,又有誰敢說京劇不是「國粹」呢?既然大家都承認京劇是「國粹」,對於「國粹」,自然就該讓它進課堂,否則對不起老祖宗呀!同理,也應該不但年年學、月月學、日日學,而且人人學——誰若是不喜歡京劇或不學京劇,莫說「不算是中國人」,還能算是「人」么?

       筆者今年三十有六,已過而立,尚未「不惑」。按照我國另一種「國粹」的說法,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在我是一個不吉利的「檻兒年」。 民謠雲,「本命年,犯太歲,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果然,朱專家的「還算是中國人嗎」理論對我如當頭棒喝,又如醍醐灌頂——自打從娘肚子里出來,本人就生於中國,長於中國,而且也自認為是中國人,可直到今天才發現自己原來不算中國人——這一發現不能不令我膽戰心驚,大汗淋漓。

       為了躲避被朱專家開除國籍之禍,看來我「必須跨過這道坎」——不但應該馬上進超市買一疊紅背心、紅褲衩來穿,而且從今天起,要把自己當成中小學生,跟著吃過四天的「京劇壓縮餅乾」的老師們「在課外興趣小組裡」深造京劇。或許,是筆者神經過敏罷 ——自打聽到朱專家的宏論以來,筆者就一直尋思著,在中國這個有著數千年文明史的國度里,國粹疊國粹,國粹何其多哉?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就算智者,恐怕窮其一生也學不了那麼多「國粹」,若依照朱專家的理論,最後只怕還是難逃被開除國籍的命運,更何況我輩「愚者」呢?

       畢竟還是「國粹」靈驗——看來,筆者終於還是跨不過那道「坎「,只好認命了。
作者: along_he    時間: 2008-4-16 18:15
我也納悶呢,京劇什麼時候變成幾千年的歷史了?

我笑得肚子疼,我看還是讓他看看我學生證,戶口本,准考證,戶口本,身份證...如果這樣還不能證明我不是中國人了,那估計中國在大約200年前不存在,也證明了在200年前沒有這個郭建存在,嗚呼哀哉~~~
作者: 長橋翁    時間: 2008-4-16 22:33
我們的秦腔怎麼辦?加入陝西和甘肅的教學計劃
作者: 石可攻玉    時間: 2008-4-17 01:52
京劇好像是徽劇的發展,也不過百多十年的歷史何來幾千年?這廝也是半吊子。
依我看推廣京劇不如推廣六經,不會的全部槍斃 哈哈
作者: goodoctor    時間: 2008-4-17 03:58
你的意思是中醫的「聖經」《黃帝內經》?
作者: 湖濱    時間: 2008-4-17 06:06
怕是愚人節的笑話吧,中國教育部果真把京劇強行納入小學課程了嗎?
    本人自幼最討厭的地方戲就是京劇,一個字哼老半天,每次看都難免打瞌睡,現在居然納入小學教育強制推行,我的天,別折磨人了,我們那個時候看京劇是因為沒其他可看,如果非得學京劇才算中國人,那我寧願不做中國人!

[ 本帖最後由 湖濱 於 2008-4-17 06:08 編輯 ]
作者: buweizhai    時間: 2008-4-17 08:51
傳統京劇和現代京劇是有差別的。

傳統京劇有節奏慢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唱腔念白不用今人的發音,造成難聽懂得問題,現代京劇的節奏還是明快的,反映現實生活。

可惜的是因為反文革,結果大力恢復傳統京劇,扼殺現代京劇,結果京劇的路子有走越窄。

實際上,中國戲的節奏並不慢,有的比好萊塢電影還刺激。而且每個都是一個取材於歷史的故事。
作者: csLittleye    時間: 2008-4-17 09:10
不會吧,京劇真的這麼好嗎?
作者: leifu    時間: 2008-4-17 10:32

作者: 記憶之門    時間: 2008-4-17 11:40
教育部沒要求學校每個人都學啊,有興趣的學。。。。只是做為一門選修課而已,沒什麼好鬧的吧
作者: wgj010    時間: 2008-4-17 15:49
我不喜歡京劇 川劇倒還不錯
作者: belayashma    時間: 2008-4-17 16:02
京劇是中國「幾千年的國粹」倒是頭一回聽說。
老白我也是頭回聽說
儘管我也很喜歡京劇,但也沒有到給人大寫提案,讓他進學校的程度
玩兒吧!!!!!!
就當課外活動了
作者: 自由人AA    時間: 2008-4-17 16:21
有一樣國粹一定要學,鑽木取火一定是國粹中的國粹,你看人家希臘有火柴也不用,就可以讓我們蓋個鳥巢去接火種,我們鑽木取火一定比他們高明,到時候讓他們小樣的蓋個恐龍蛋來接我們的火種。
作者: weileguojia    時間: 2008-4-18 02:32
標題: 教育部是一窩飯桶和漢奸,除了會淡化革命和抗日
還會害人
作者: enly    時間: 2008-4-18 05:06
標題: 為什麼要大家都學京劇???
京劇如果作為選修課在大中小學推廣,這倒是可行也實際的。如果作為必修科來對待,那就要反對。中國不止只有京劇,難道其他地方戲曲就不重要了嗎?
作者: 自由人AA    時間: 2008-4-18 20:07
我建議小學階段除了學習N種地方曲目,還有學習兩千種以上地方文化,比如方言,捏泥人,剪紙,地方方言。。。。。。等等,對了,還有八股,甲骨文。。。。。。等等,進行考級制度,沒有過六級小學不給畢業,國粹可不能忘了。
作者: phenix82    時間: 2008-4-18 21:58
回去多寫點毛筆字吧..唱什麼唱..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