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人民幣升值速度其實還不夠快
[列印本頁]
作者:
藍藍的天
時間:
2008-4-13 15:56
標題:
人民幣升值速度其實還不夠快
當下反對人民幣加速升值的觀點,多是選錯或者擴大了批評的對象或程度,無益於對人民幣升值問題的深刻思考。同時值得強調的是,如果視匯率問題為國家利益所在,那麼至少秉持一貫僵化的思維肯定是不足取的。
早報評論專欄作者 馬紅漫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走勢宛若一幕戲劇。4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收報6.9916元,一時間有關人民幣「6時代「的報道和分析充斥報端。但誰也沒有料到的是,「6時代」僅僅存在一天之後即暫告結束,次日人民幣匯率又重新回到了7元關口的上方。
我認為,這樣的走勢對於反對人民幣加速升值的觀點而言,無異於是一次深刻的反諷。在技術層面,反對人民幣加速升值的論者主張,過快的升值只會加大海外資金對升值趨勢的預期,必然會成為進一步助推升值的動力。但事實並非如此。
熟悉貨幣匯率走勢的市場人士都知道,從技術層面研判匯率與分析股市走勢並無二致。人民幣匯率加速升值,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不過是預期趨勢的延續,並不會改變其操作策略;而對於短期投資者,也就是市場所謂「熱錢」而言,匯率的快速上揚意味著短線市場走勢的風險,反而有助於遏制熱錢的進入。「6字頭」時代的得而復失表明了市場波動加劇,這與熱錢的利益追求並不一致。市場走勢與反對升值論者的觀點差異,清晰可見。
不僅如是,反對人民幣加速升值的論者幾乎在全部論點上都存在著明顯的錯誤,而據此做出的政策建議更是謬誤不堪。總結來看,其觀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人民幣升值過快給部分產業造成傷害,甚至會嚴重惡化社會就業;二是人民幣的加速升值強化了市場預期,引發熱錢的湧入,干擾了金融安全;三是人民幣升值是一場國際戰略競爭陰謀,海外勢力試圖藉機使中國重蹈日本匯率升值后經濟衰退的覆轍。
對於這些觀點,我們不妨逐一做出分析。
首先看所謂就業問題。的確,人民幣加速升值將會影響勞動密集型製造企業的效益,繼而引發社會就業問題的出現。但是,這一「負面影響」並不能完全歸咎到人民幣升值上來。事實上,目前中國產業結構的弊病已經非常明顯,大量資源被分散地投入到低端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中。這樣的產業結構在給中國贏得「世界製造基地」名頭的同時,也意味著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和資源的嚴重浪費。從未來發展看,產業結構的優化是必然的趨勢,而人民幣升值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而並非改變了結果。在這一進程中出現的失業問題,從本質上講暴露出的是國家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的缺失。讓企業以其經營利潤去承擔維持就業率的社會責任,本就不應該,更是與人民幣升值與否及其速度無關。
其次,升值預期與熱錢湧入的問題。對此需要澄清的是,並非是升值導致了熱錢進入,而是升值不到位導致了熱錢的進入。試問,如果人民幣匯率達到了多數市場參與者公認的均衡價格,是否還會有熱錢進入?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第三,至於要求人民幣升值系「國際陰謀」一說,更是高估了匯率波動的國際影響,也高估了一國經濟戰略利益的瞬息變化。所謂匯率,說白了就是一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對於中國這樣經濟快速發展、勞動生產效率不斷提升的國家而言,本幣升值的趨勢是經濟上無法改變的規律。只是一國的調控當局會因為經濟利益的訴求,而去影響短期匯率的定位及其變動速度。但是,這一經濟利益訴求絕非長期戰略性的目標,而是因時因勢迅速改變的,並不存在所謂國際陰謀的可能性。
就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而言,勿須諱言,中國從2005年實施一次性匯改伊始,就一直處於海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之下。但是從人民幣具體的升值速度看,顯然還是遵循了「以我為主」的策略。在美國「舒默—格雷厄姆」法案甚囂塵上、海外升值壓力最為巨大的2006年,人民幣升值速度卻是慢吞吞的。2008年,美國因其自身陷入次貸危機中,對中國物美價廉產品的依賴度大大增加,因此對人民幣升值的要求也隨之明顯減弱。然而就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卻在今年一季度升值達到4.5%,創下匯改以來的最快速度。
這兩件事情的對比,清楚地表明:其一,並不存在所謂的「國際陰謀」,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利益都會因時、因勢而調整,其具體匯率訴求也會不斷變化。沒有一個國家會為了所謂「打壓別人」,而去傷害自己,人民幣匯率最多只是一時國家利益博弈的對象,但絕不可能成為長期戰略的貫徹目標。其二,匯率的變化方向和速度須從即時的國家經濟利益出發。當下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在於通貨膨脹的壓力,而國際上能源、農產品均以美元為標示價格,因此人民幣對美元快速升值能夠有效緩解輸入型通脹的壓力,這也正是當下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利益所在。就是從這一目的出發,今年以來的人民幣匯率才會主要對美元加速升值,但對其他主要幣種貶值。從具體的升值幅度看,人民幣一季度升值速度甚至慢於美元指數的貶值速度。從降低美元標價的產品輸入價格、緩解通貨膨脹壓力角度看,目前看似驚人的人民幣升值速度其實並不夠快。
綜上,當下反對人民幣加速升值的觀點,多是選錯或者擴大了批評的對象或程度,無益於對人民幣升值問題的深刻思考。同時值得強調的是,如果視匯率問題為國家利益所在,那麼至少秉持一貫僵化的思維肯定是不足取的。
作者:
huluwawa
時間:
2008-5-21 14:49
標題:
頂啊
作者:
與你同在
時間:
2008-5-22 21:15
不懂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