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商羯羅──印度佛教的終結者 [列印本頁]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5 02:06
標題: 商羯羅──印度佛教的終結者
錄自「史念原史佛法」——希爾伯列克 著

三十一、商羯羅

公元700年左右,印度吠檀多學派的商羯羅註釋「奧義書」及「梵王
經」為絕對的純粹一元主義。他引用「吠陀經」將大梵用幻力顯現的
宇宙稱之為「瑪亞」,至於人所覺知的客體世界,就像非真實之幻相
一樣,乃是由於無明所引起,實則只有大梵才是唯一的真實。如果人
們要分析世間的現象,則可說是大梵瑪亞的幻力和有情的無明所成。
「瑪亞」和「無明」只是不同觀點的一體兩面而已,因此瑪亞也有無
明的性質,但瑪亞只是大梵的一種力量並非不同於大梵。因此人必須
控制自己的心靈、感官,放棄對一切客體之依戀執著,認知其為無常
的變遷性,才能消除無明,產生需求解脫的強烈慾望。一個解脫者,
只是「存在」這個世界中,並非「屬於」這個世界,因為沒有執著,
沒有幻相能夠影響他的智慧。

商羯羅主張由真諦的立場知有上梵,因此產生上智而知最高梵的真實
,便說一切現象界是虛妄;由俗諦的立場則知有下梵,因此產生下智
而知下梵的創造,便說一切現象界是實在。

仔細比對龍樹中論的二諦說,特別是大智度論所說的「為世諦故說有
眾生,為第一義諦故說眾生無所有」,如果把「上梵」對應「勝義諦
」,把「下梵」對應「世俗諦」;再把瑪亞的「幻力」對應「空性」
,「連貫上、下梵」對應「貫穿勝俗諦」;再加上強調「消除無明」
、「追求解脫」的理念,難怪商羯羅會被後世批評是取材自佛教的般
若經及龍樹的中論;但從更早的吠陀經典、奧義書、吠檀多學派的思
想根源來說,也可說龍樹出身婆羅門家,自幼勤習四吠陀,他的大乘
思想本來就深受奧義書的影響。在王朝更替,王室信仰變化的歷史流
程中,佛教與婆羅門教也輪流興替,其中或過度宏揚,流於形式;或
長期壓抑,沉潛整理;彼此觀摩融攝、批判排拒,都促使教義隨著時
代的因緣而演變。但這時候,印度教經過長期開展,已經充分融合了
印度各種文化而興盛,組成了一個嚴密而龐大的信仰體系,也把大乘
法中的中觀、唯識思想都吸納進去了,從此以唯我獨尊的優越感,重
建了傳統的婆羅門思想。

佛教原本從批判重視祭祀的婆羅門教而興起,卻因走上偏重學術分析
的部派教法,又促成大乘形而上學的開展。曾幾何時,大乘哲學又因
為唯識宗、因明學而走回了婆羅門的老路,終於被商羯羅一網打盡,
通通收入了印度教的體系之內。當時的佛教在印度已經名存實亡,面
對印度教銳不可當的氣勢,只得迎合民間的要求,也將印度教的特色
吸收為大乘化。眼見世尊竟被印度教納入毗溼奴的第九位化身,又無
力從學理辯論上取勝,只有在信仰上武裝了,於是「忿怒金剛」的塑
像出現了,也採用了吠陀經中「多頭多手」的「原人」型態,進而右
踏「大自在天」,左踏其配偶;乃至印度教的種種神祇都在塑像中被
馴服了。由此可知當時教界氣憤的心態,以及密教金剛及諸神發展的
一斑。印度的善神、惡神,後來也都為密教所攝,漸漸地由原來降伏
印度教眾神的意念,不知不覺地竟轉變為崇拜印度教眾神的意念了,
自然也就回歸了印度宗教文化的大熔爐。大乘法就這樣在印度完全消
失了,進入了與印度教文化密切交融的秘密大乘時代,大乘法可以說
是名存實亡了。公元12世紀,回教入侵印度,境內的秘密大乘也就徹
底被摧毀了。

【引用及參考資料】

1.雜阿含經

2.印度哲學導論(D.H.Datta & S.C.Chatterjee,國立編譯館,  
 1974)

3.世界佛教通史(釋聖嚴,東初出版社,1985三版)

4.當代學人談佛教(楊惠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

[ 本帖最後由 Pathless 於 2008-2-25 02:26 編輯 ]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5 02:41
商羯羅是中世紀印度教的改革家,著名的吠檀多哲學家和思想家。他的吠檀多不二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對有限與無限、虛幻與實在、無明與智慧、真理與謬誤、輪迴與解脫等範疇作了詳盡闡述。其哲學思想核心可概括為 三句話:梵是唯一不二、不生不滅、無形無象、永恆的絕對實體;生滅變化的大千世界是虛幻不實的;人的本質--阿特曼與宇宙本原--梵同一不二。商羯羅注重人的內在本質和超驗實在,其哲學的最終目的是親證「梵我一如」 的最高境界,即終極實在與人的本質的統一。
作者: metrotown    時間: 2008-2-26 12:32
標題: 請問師兄在哪本書里可以讀到「吠檀多不二論」
原帖由 Pathless 於 2008-2-25 02:41 發表
商羯羅是中世紀印度教的改革家,著名的吠檀多哲學家和思想家。他的吠檀多不二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對有限與無限、虛幻與實在、無明與智慧、真理與謬誤、輪迴與解脫等範疇作了詳盡闡述。其哲學思想核心可 ...

歷史上有沒有哪位菩薩或祖師對商羯羅的思想進行過批判?我對這個終結者是久已聞名,只是不知其詳,還望師兄多多指教。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7 01:23
首先謝謝metrotown的回貼,因為是外地華僑,我的中文書寫還有代改進,若有不明的地方請你多多指教。這個"吠檀多不二論"(Advaita Vedanta)是後期印度教巨大演變出來的豐富哲學體系;它的思想收入在後期[奧義書]及[梵王經]里,我本生看的是英文版,不知哪裡有中文版的。印順的[印度佛教史]對此有很值得參考的註釋。

已其說大乘佛教被印度教吞沒了,不如說印度教被佛教的改革思想給轉化。商羯羅一直被許多崇拜吠檀多是唯一真理的印度教學者批評,說他把佛教的無我思想帶進印度教,以至把傳統的神我二元論給摧砸了。吠檀多的唯一現在已經成為抽象的阿特曼與宇宙本原唯一所取代。另外很奇怪的是商羯羅也是近期大乘佛教學者所恐懼的人物,主要是因為他的不二論很顯然的是後期佛教所認為的"真如妙有究竟了義法"的依據。學者門很擔心他們所認為的佛法可能已經被外道婆羅門所攙雜了。其實商羯羅是[因明正理門論]學的作者,對後期印度教及佛教理論發展有著深入的影響。在中世紀的印度,佛教及印度教的融入關係就彷彿是中國的佛道儒。所以思想彼此互相影響是所難免的。商羯羅的思想主要也是破我執及法執,他不認同一個恆常不變的個人神識或靈魂,認為這是無明的使然。注意這裡的神我已經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靈魂了。他所謂的梵我是一個無法形容,沒形象的現實恆常本然,是所有事物背後的實相。是大海,世間顯現是他的浪波,也是短暫幻象的。梵我是沒法執取的!執取梵我的影像-"maya/幻相"-其實就是輪迴的根。他是"egoless"的,不是個人想象的思想物。反而是把所有思想意念消滅掉時,體驗出來的實相。所以除了親身體驗他成為他,沒有其他的辦法可行。因為這是不二空性的。所有文字推論只能枉然描述其影象,是圖勞無功的。他也沒有人各化上帝的種種特點,因為所有的影象抱括上帝的概念是出於"maya"的。 梵我合一是證悟此本然的稱呼,其實是放下對我執的最終結果。此名字稱呼是一種方便而已。

你看,商羯羅是不是印度教的佛教外道?因為他是出身及忠於印度教婆羅門傳統的,他對印度教的改革換新肯定是沒發不貶低佛教,他批判佛教的無我是一種斷見的誤說。同樣的是大乘佛教的發展也是貶低上座佛教-"聲聞不了漢"的一種貫常手法。可不知許多佛法的基楚是離不開四聖蹄,八正道法。所以若沒有把這基楚弄清楚,而被後期的佛教術語給迷住了,這可能就沒辦法明了佛法真蹄。所以一旦發現自己所認可的佛法可能是外道說法,信心就大退了。

其實如果有研究印度哲學歷史,就會知道佛教很多思想概論是以婆羅門原始思想成立的。Buddha 在印度教史是一位影響深遠的改革家,他對於人種階級及複雜迷信儀式的批評是印度教前所未有的先鋒。他對於印度一直想往哲學,形上學的臆想研究不肖一故。始終他認為所有的哲理沒實踐價值只能是知識上的,對解脫沒有任和幫助。他也一直反對個人崇拜,所以在未涅磐時呼籲第子門以法為師。他也沒辦發想象在他入滅后,他被第子門變成一個神來崇拜,他的教導變成宗教教條。

Buddha 的原始教導偏重於解脫,因為若沒在在煩惱當前下功夫,正知正見沒辦法成立穩固。更別說自己能有多少智慧能度眾生。他所指導的四念處觀照,就是要讓我們真實的探討煩惱的本來面目,從中能發現自我的不可取,克服所有的執著。這修行方法是對疹下藥。後期的佛教偏重於理論輕於如實修行,而且很多信徒盡把"般若空"給修成應把所有的"相"看作虛幻,不知如此是自己在作臆想,把"空"給套在所有現象上。若不知所有相是要透過真實"體驗探討"而從中知道不可取和無我無常,正見是沒發培養出來的。好了,寫多了,希望以後在談。現在其實我是在綢備一本探討不二論的英文論文集,希望能夠出版把事情說清楚一點。這中文的貼子寫得不好,希望諒解。


[ 本帖最後由 Pathless 於 2008-2-27 01:35 編輯 ]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7 01:37
還有我本身並不是佛教徒,別叫我師兄。呵呵。
作者: chico    時間: 2008-2-27 02:41
看了這篇文章,我心裡也起了波動。問了自己半天是不是學錯了。仔細看了看這個帖子,他人借用佛家名詞,搞出另一套東西,也不能就說明佛教有什麼問題。佛教傳到中國2000多年,祖師大德們那麼多,難道他們都上當了?!既然他們都上當了,我上當一回又有何妨!六道輪迴也不是沒搞過,再輪迴一把也使輕車熟路哇!

佛陀早就說過,不學先小乘,就學大乘,無一是處。佛教界的情況也非常複雜,啥模樣的都有。也不怪別人說是說非。

商羯羅的「梵我一如」,基督教里還有 人和神是一體的說法呢。
作者: metrotown    時間: 2008-2-27 05:38
標題: 我的一點淺見
原帖由 chico 於 2008-2-27 02:41 發表
看了這篇文章,我心裡也起了波動。問了自己半天是不是學錯了。仔細看了看這個帖子,他人借用佛家名詞,搞出另一套東西,也不能就說明佛教有什麼問題。佛教傳到中國2000多年,祖師大德們那麼多,難道他們都上當了 ...

首先,衷心感謝Pathless 的熱情回復,你雖然不是佛教徒,但絲毫沒有妨礙你成為一個善知識。其次,我想和Chico 師兄聊幾句。師兄說「看了這篇文章,我心裡也起了波動。問了自己半天是不是學錯了」,對此我深表理解與同情!我個人認為,任何一個正信的佛教徒,都應該由衷地產生這樣的感情,這樣的一種護法護教的感情。我個人還固執地認為,有了這樣的一種感情就足矣!至於在智慧和能力及行為上能否真正做到護法護教,已然不是那麼重要了。佛法里不是這樣講么:何力最大?願力最大!有護法護教的心愿,就足夠了。
雖然如此,我還是想不揣淺陋地說上幾句我對商羯羅之現象的一點點理解。我的理解如下:
第一:佛法里對「外道」一詞的運用應該是沒有任何貶低辱沒的意思。所謂的內外,只是以心來區分。在佛教看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如果心外求法,那就是外道。而佛陀教導我們,一切萬法,都應該從內心去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第二:說佛法是從婆羅門教發展而來,或者說是與婆羅門教的鬥爭中產生而來,這兩種觀點都是我不能接受的,無論是從情感上或是理性上,我都不能接受這樣的說法。佛法是從覺悟中來,是從覺悟宇宙人生的真實相中而來。至於與婆羅門的鬥爭,則是佛法在世間的運用了。佛法傳播到了中國,還與道教和儒家發生了鬥爭呢,難道又要說佛法是從道教和儒家中來了么?
第三:佛陀當時的弟子中,十有八九是從婆羅門中來,其中不乏優秀之士,如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至於傳佛心印的迦葉尊者,也是外道中來的。
第四:去佛久遠之後,亦有外道佯裝歸順佛教,只是這些外道沒有辦法能現身感受到佛陀的威德,故鮮有能至心降服者。所以佛經中才有「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懸記,尤以末法為盛,非如此不足以為末法。在中國歷史,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還美其名曰「出佛入儒」,其代表人物應以朱熹、王陽明之流為代表了,其開宋明理學之先肇,不失為一代宗師。亦有「出佛入道」者,其代表人物非「張三丰」莫屬了(註:這個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在印度歷史上,就應該是「出佛入婆(羅門)」了,其代表人物就是商羯羅
第五:我想重點談下我對商羯羅的看法。純屬個人看法。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的證據來佐證我對他的看法,雖然如此,仍不妨礙我對他有看法。在上述第三和第四點裡,我說到了外道歸順佛教的現象。外道為什麼會歸順佛教呢?我個人總結了一下,有這麼四個原因。1,親受佛陀威德的感召。這是最殊勝的,也只有佛陀住世時才會發生。2,因為追求真理的緣故。3為名聞利養故。4,心懷不軌故。2、3、4點是通過去現在未來的。象王陽明,曾經一度歸順佛教,就是心懷不軌,他的真正用意是要援佛入儒。而我所了解到的商羯羅呢,心懷不軌是到了極致的,除了要振興婆羅門教之外,他還有一個非常之陰險的用意,那就是報復佛教。自佛興世以後,婆羅門在與佛教的論辯中,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尤其是象馬鳴、龍樹、提婆橫空出世的時候,簡直是橫掃一切外道,降服婆羅門,自然也是不在話下了(現在想來,應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啊)。那這個商羯羅呢,受了他師父的指使,佯裝歸順,暗圖不軌。
第五:我想分析一下商羯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1,內因:佛教本身的內部原因。當時的印度佛教,密法興盛。大家都只重實修,不重教理。何以為證?玄奘可證!當時印度佛教的最高學府那爛陀寺的院長大人戒賢法師,忍受病痛的折磨苦苦地撐著一把老命不去入滅,就是為了等待一個傳人。一方面可以看出玄奘之出色以及戒賢對他之重視,但更重要的,我想說明的是,偌大的一個那爛陀寺,戒賢就找不出第二個傳人了?說明了什麼問題呢?大家太重修行了,一是對那些教理沒多大興趣,二是等將來到了兜率內院,親聽菩薩說法,豈不更妙?三是人生實苦,早日解脫為要。四是法喜充滿,一如迦葉當初之得道,獨沾法喜,不願與人言。凡此種種,其結果都是當是使得當時印度佛教密法盛行,而講經說法方面卻是人才凋零,等到商羯羅跳出來攻擊佛教的時候,竟無人能與之匹敵。2,外內,有兩點。一是商羯羅本人就是天資聰穎,智慧超群,若是佛陀在世,其必為舍利弗以下之智慧第二!二是他處心積慮,潛伏得又久又深,兼之有備而發,所以就輕易取勝了。孫子兵法云:有算勝無算,多算勝少算,此之謂也。如果哪天美國總統跳出來說是自己是共產黨的特務,那中國勝美國還不輕而易舉了嗎,是吧。
第五:不以成敗論英雄。佛教之偉大,不在於它戰勝了多少婆羅門,也不在於打敗了多少道教徒。高貴,是高貴者的通行證。佛教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其本身就是偉大。而商羯羅之所以不高貴,在於其本身不高貴,即便是他打敗了當時所有的佛教徒,也不能證明其高貴。有三個例子茲以說明。一,曾經發生在西藏佛教史上的禪宗與密宗之辯論,以禪宗之失敗而告終,但絲毫沒有影響禪宗的偉大。在漢地,有修有證的禪師大德相繼出現,以雄辯的事實來說明「此門原無諍,諍即失道意」。二,發生在中國佛教史上「三武一宗」之難,寇謙之之流「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雖然曾經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佛教在歷史上屢遭法難,但佛光依舊普照,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三,佛經里有個故事,是說一個魔王用神通力來逼迫一個比丘就範。當時那個比丘就對他說,你可以降服我的身,但你不能降服我的心。
第六:就教理方面而言,我所理解到商羯羅的「空」和「不二論」與佛教的理論有著本質的區別。一是這個方面的問題實在太過宏大,小子我的能力精力和時間都相當有限,不能在此作詳盡的區分。二是還不曾有機緣了解到佛教內部對商羯羅的批判,我也不敢在此大放狂妄之言。雖然如此,不能自抑於懷,簡單地用兩句話來比較一下他們的區別,以俟高明指教。一,空的比較:商羯羅的「空」是物外空。什麼是物外空,就是佛在《楞伽經》所批判過的那種最粗淺空。譬如說房間沒有人,所以是空,但房間本身不空,只是因為沒有人才說空。又譬如說書架是空的,是因為上面沒有放書所以是空,而不是說書架本身是空。商羯羅的空就是這種物外空,是在大梵之外的空,一切皆空,大梵不空。而佛教的空,是即色空,所謂色即是空,即色是空,非色敗空。至於空即是色的意思以及與商羯羅思想的區別,在此就不多言了。第二,「不二」的比較。套用一下《壇經》吧:簡曰:「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師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凈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 我不知道在這裡所說的外道,是不是就是指商羯羅,也正如我上個貼子所言,我其實還沒有讀到過商羯羅的「不二論」呢。只是出於護教的目的,先匆匆忙忙說上這麼幾句吧。
而護教的目的,是不希望有其他師兄讀到這個帖子的時候,產生如Chico 師兄那樣的疑情:「看了這篇文章,我心裡也起了波動。問了自己半天是不是學錯了。」
希望能繼續得到如Pathless善知識們的指導和教誨,同樣也希望能多得到如Chico 師兄們的支持和鼓勵。總之,成佛之路一路走來,實屬不易,希望我們彼此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增上。所不同者只是在於,於佛正法中,順益增上;於世間外道法中,逆流增上!所謂「通達佛道,行於外道」,是之謂也!
作者: metrotown    時間: 2008-2-27 05:39
標題: 希望能早日拜讀到您關於「不二論」的論文集
原帖由 Pathless 於 2008-2-27 01:23 發表
首先謝謝metrotown的回貼,因為是外地華僑,我的中文書寫還有代改進,若有不明的地方請你多多指教。這個"吠檀多不二論"(Advaita Vedanta)是後期印度教巨大演變出來的豐富哲學體系;它的思想收入在後期[奧義書 ...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7 05:51
謝謝chico回貼,我覺的如此多用中文來回答真的會提高書寫的能力,所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Mainstream Christianity, 就是始於"正統-現今"聖經成書後, 神我二元論已是不可分割的思想。若有人稱自己是神的一體,哪可成為大異端。其實在更早期的Christianity, Jesus & God 還沒很具體的神人格化前, 比如 gnosticism, 體驗上帝 is love, and I become a part of Jesus love,  還有某些Christian mystics 的體驗,  神我合一是最終目的。

[ 本帖最後由 Pathless 於 2008-2-27 06:04 編輯 ]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7 06:54
Metrotown -佛教在印度滅亡是有其因緣的。最大的也就是婆羅門教的復興,吸納了佛教的精華,還有很大的原因是佛教護法皇朝的衰亡。不是因為佛教理論者的缺乏,由我看來恰恰是搞理論的太多了,真修行的太少。反過來你看南印度-ceylon 及印度支那的上座佛教-一般不太喜歡搞理論卻重修行 - 卻都沒被印度教所滅去, 反而連印度教紮根的苗頭都被砍除掉。而很多北印度搞佛學理論的把自己傳統梵我思想帶進了佛教,然後把此思想紮根在佛教上,那麼一旦印度教復興,普通百姓就沒辦法辨別何為佛法及婆羅門了。看看中國佛教-佛及道家的接並,無為思想在一般佛僧上和佛說已沒多大差別。商羯羅曾是佛教學者,他的影響在整個印度教的復興扮演非常大的角色,到如今他的地位在整個印度教史上還是如此崇高。商羯羅被佛教徒看成是滅佛大魔我覺得並不至於,往往看到人家興盛而忽略自己的不足是個問題。你所里解商羯羅的"空"恰恰是他所反的。此空是含蓋所有世間的作意,所謂的"brahman/梵我"是出世間的真實。
作者: chico    時間: 2008-2-27 06:58
標題: 回復 #7 metrotown 的帖子
謝謝 [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凈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六祖的這句話我也想到了。但不知道商羯羅到底是怎麼說的。後來一想,了解他有必要嗎?有必要耽誤時間在那個上面嗎?就是「吃虧上當」都無所謂,還去掛礙那個幹什麼。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也曾經說過:「縱使初地已上十地已來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異口同音皆雲釋迦佛指贊彌陀。毀呰三界六道。勸勵眾生專心念佛及修余善。畢此一身後必定生彼國者。此必虛妄。不可依信也。我雖聞此等所說。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長成就我決定上上信心。何以故。乃由佛語真實決了義故。佛是實知實解實見實證。非是疑惑心中語故。又不為一切菩薩異見異解之所破壞。若實是菩薩者。眾不違佛教也。

又置此事。行者當知。縱使化佛報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各各輝光吐舌遍覆十方。一一說言釋迦所說相贊勸發一切凡夫。專心念佛及修余善。回願得生彼凈土者。此是虛妄。定無此事也。我雖聞此等諸佛所說。畢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畏不得生彼佛國也。何以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見解行證悟果位大悲等同。無少差別。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如似前佛制斷殺生十惡等罪。畢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隨順六度之義。若有后佛出世。豈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惡也。以此道理推驗。明知諸佛言行不相違失。」
我輩又何必心起疑惑呢。不就是次考試嗎。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7 07:18
在不二元論上,所有的世間生滅法及出世間不生不滅法在本直上是沒差別的。所以才叫不二。迷時生滅是事實,悟時一切現象的顯現原本清凈,本無差別。是那心給分別了。
作者: metrotown    時間: 2008-2-27 07:29
標題: 回復 #11 chico 的帖子
很明顯,師兄過了這次考試哦。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在印度佛教史上,佛弟子中十有八九都是從婆羅門中來,他們都先後虔誠地歸依了佛法,也弘揚了佛法。舍利弗原是婆羅門,馬鳴、龍樹、提婆這些大菩薩們也原都是婆羅門啊。而商羯羅,應該是千千萬萬個從婆羅門中來到佛教內部而後又反叛佛教的唯一一個個例吧。除非相信商羯羅的智慧在舍利弗和龍樹之上,否則真的是沒有必要去對婆羅門的學問加以研討,徒然浪費時間矣。
作者: metrotown    時間: 2008-2-27 07:34
標題: 請教:
原帖由 Pathless 於 2008-2-27 07:18 發表
在不二元論上,所有的世間生滅法及出世間不生不滅法在本直上是沒差別的。所以才叫不二。迷時生滅是事實,悟時一切現象的顯現原本清凈,本無差別。是那心給分別了。


這個說法與佛法里所講的「生死涅磐本平等,妄心無處即菩提」有什麼不同嗎?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7 07:41
若比較原始佛法的緣起四聖蹄八正道十二因緣,商羯羅的不二論是有挺大差別的。原始佛法否認任何有關我的摸索認定,認為這會把這個無記"我"看成絕對,成為執著的對象。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7 07:52
謝謝Metrotown對此課題的興趣 。已其是我覺得有何不同,不如你更我說有啥不同?文字障是修行的最大的障礙。我覺的就算有所差別,那又能作啥呢?Buddha 說一切滅苦的方法都是佛法,何必執著說法者是誰?而且無法應證的學問,只能停留在學問上。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7 08:11
印順的<印度佛教史>以一位大乘佛教徒來勘探佛教的演變,雖然沒有中立者的立場,卻有著學術者的風範。若你還是對此課題有所疑問,此著作是一個很有參考價值的。

[ 本帖最後由 Pathless 於 2008-2-27 08:12 編輯 ]
作者: metrotown    時間: 2008-2-27 09:12
標題: 多謝你的指教,讓我很受益匪淺
原帖由 Pathless 於 2008-2-27 07:52 發表
謝謝Metrotown對此課題的興趣 。已其是我覺得有何不同,不如你更我說有啥不同?文字障是修行的最大的障礙。我覺的就算有所差別,那又能作啥呢?Buddha 說一切滅苦的方法都是佛法,何必執著說法者是誰 ...


首先,我對這個課題的興趣,乃是源於《壇經》里的一句話:佛法是不二法。所以我有點搞不懂的是,佛法是不二法,商羯羅的也是不二之法。 既然商羯羅 反叛了佛教,那麼他的不二法必定是另有新意的了。我愛佛陀,我更愛真理。如果商羯羅 真的找到了佛教的錯誤之處,掌握到了真理,那麼我今天就應該追隨真理,捨棄佛教,而去追隨梵天教。
第二:就我個人的體會而言,文字本身不成障礙,以其性空故。相反,不因文字,無法聞思經教,也就無法去起解行證了。執著文字才是障礙。所以佛陀才教導我們說,要依義不依語,就是要離開文字障。至於說到修行最大的障礙,佛法里的說法是煩惱障和所知障,今天我很高興地了解到還有文字障。
第三:「不二」的區別,一個智慧通達的人,自然會無所謂的,因為其智慧圓融了。但我的智慧還很不夠,所以,還不能達到菩薩那種無可無不可的境界。我還是在凡夫位,相信的是「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所以我一定要弄清其中的是非曲直,以免生墮火坑了還不知道怎麼墮的。
第四,對於「一切滅苦的方法都是佛法,何必執著說法者是誰」,我是再認同也不過的了。我所不認同的只是那種似是而非的觀點,用來擾亂視聽引人入迷途的的說法。我寧願學一輩子的婆羅門而到死的時候歸順佛教,也不願學一輩子佛教而到死了要去追隨梵天。
第五:以我的智慧,還真的看不出兩者的區別。因為在大乘佛法里,到處都在宣揚「生死如夢幻,涅磐如空花」。六祖慧能大師講:欲覓不動行,動中有不動。這也就是肇論中所謂:「尋夫不動之作。豈釋動以求靜。必求靜於諸動。必求靜於諸動。故雖動而常靜。不釋動以求靜。故雖靜而不離動。」六祖大師在《壇經》中更進一步指出,不可離生滅求於寂滅,更指示「涅盤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以即生滅而寂滅。
第六:這些個理論,雖然我目前無法在經驗中印證,但我如果不去研究學習它,將來更不會自動印證到的,是吧。雖然我目前無法在經驗中印證這些理論,只能停留在學問的層面上,但以此而作為將來成佛的因緣,則自有其價值所在。
第七:我真的是不知道商羯羅的不二論與佛法不二論的區別,所以才誠心請教,希望你可以不吝賜教。如果你也不知道,那就算了。至於你推薦的《印度佛教史》,以前有粗略讀過,除了感覺到印順是佛教內部里的又一個商羯羅之外,竟沒有留下太多其它印象。

[ 本帖最後由 metrotown 於 2008-2-27 09:14 編輯 ]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7 10:21
Metrotown -
看了你的回貼,我有一些遺憾把這個貼放上來。我以為可以讓這裡的佛教徒認識我"以為"純正的佛法,及讓他們知道佛法在印度失去影響力的原因,以為這能使他們更法喜充滿,珍惜正信佛法。看來這行為反而使到一些佛教徒退失了對佛法的信心。我怎麼也不覺得佛法有何問題呢?和商羯羅不二論有相同的地方能證明大乘佛法是外道嗎?我也在前貼子說明商羯羅是把佛教的精華把印度教原有的vedanta-Upanishad Philosophy給發揚光大了。我發這貼子的目的是想讓一些初接觸佛教者能辯別後期佛教的演變,還有別把原來很有用於修行離欲的基本佛法給忽略了。大乘佛教一向都非常強調多種法門,條條都可以通向涅滂,不是么?佛法的體會是很普遍的,我在聖經里看到佛法,道德經,sufism, gnosticism, etc. 看到佛法。所有解脫離苦得樂的法門都可能是佛法。大乘佛教的菩薩道,菩提心修行是很有價值觀的!我覺得你可能無法接受這不同觀點的理由是-你把大乘佛教經典看成太"絕對"了,把它看成如聖經一樣崇高無上,一點瞎辟也沒有。這裡真的有問題了。這執著文字帶來的苦,就在這顯現了。還有貫常出現在神教徒的自以為得到唯一真理而有的自負感的顯現。對不起啊,我的嚴厲責罵是要讓你知道你對佛法的信心很脆弱,比任何一位在這論壇的基睹徒都少。我很誠實更你說,你學的佛法是正確的,你所需要的是放下對經典的執著。會有成就的。

[ 本帖最後由 Pathless 於 2008-2-27 10:25 編輯 ]
作者: metrotown    時間: 2008-2-27 10:38
標題: 再表示感謝
原帖由 Pathless 於 2008-2-27 10:21 發表
Metrotown -
看了你的回貼,我有一些遺憾把這個貼放上來。我以為可以讓這裡的佛教徒認識我"以為"純正的佛法,及讓他們知道佛法在印度失去影響力的原因,以為這能使他們更法喜充滿,珍惜正信佛法。看來這行為 ...

尤其是謝謝你對我的批評,希望以此為契機,我的信心可以很快地不斷增上,從而達到你這種不是佛教徒勝似佛教徒的境界!
作者: chico    時間: 2008-2-27 11:01
Pathless 不必介意這個帖子違背了自己的初衷,對我很有啟發。
開始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就是大乘佛法怎麼搞成外道了。我學大乘如果成了外道不就麻煩了。我自己學佛本身就是個門外漢,到現在大門還沒入。看到這篇文章起了疑惑也是正常現象。
學佛開始后,看的經典是一步一步往後退。一開始看金剛經,最後退到儒家的弟子規了。
好歹我還「迷信「,不然真會退失對大乘佛法的信心。說心裡話,很感謝你發了這個貼,讓我知道了自己是怎麼回事。更知道菩提道上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是非常好的增上緣。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7 12:08
非常感謝Metrotown and Chico 的回貼。我並沒有讓你們法喜充滿是我沒智慧。我想如果這貼子反而把初學佛法的朋友減去對佛法的樂衷,我希望版主能把它拿下!我想儘快把我所理解的及認識的Buddha Dharma寫下來,這樣所有對我理解的佛教及後期發展佛教的種種意見也就屬於我個人看法了。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7 12:41
Metrotwon 說, "要依義不依語,就是要離開文字障" - 你彷彿已經知道若看文字/術語不看完全意義是一種障礙。這就是我想說的啊。你把商羯羅及印順看成"滅佛外道"卻沒去理解到底他門為什麼,什麼說,以及說的有沒有道理及對你及普遍大眾的利益也是一種障礙吧。不二論的凡我,佛法的無我,如來藏,是不是也是一種文字障呢?這需要好好的勘探。還有術語可會迷惑人,把人給搞糊塗及迷在表面的含義上。要堤防。

[ 本帖最後由 Pathless 於 2008-2-27 12:45 編輯 ]
作者: metrotown    時間: 2008-2-27 13:40
標題: 自誇,順帶也誇你一下哦
原帖由 Pathless 於 2008-2-27 12:41 發表
Metrotwon 說, "要依義不依語,就是要離開文字障" - 你彷彿已經知道若看文字/術語不看完全意義是一種障礙。這就是我想說的啊。你把商羯羅及印順看成"滅佛外道"卻沒去理解到底他門為什麼,什麼說, ...

 佛告須菩提,汝行詣維摩詰問疾。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入其舍從乞食,時維摩詰取我缽盛滿飯,謂我言,唯須菩提,若能於食等者諸法亦等,諸法等者於食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若須菩提,不斷淫怒痴亦不與俱,不壞於身而隨一相,不滅痴愛起於明脫,以五逆相而得解脫,亦不解不縛,不見四諦非不見諦,非得果非不得果,非凡夫非離凡夫法,非聖人非不聖人,雖成就一切法而離諸法相,乃可取食。若須菩提,不見佛不聞法,彼外道六師,富蘭那迦葉、末伽梨拘賒梨子、刪闍夜毗羅胝子、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迦羅鳩馱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師,因其出家,彼師所墮汝亦隨墮,乃可取食。若須菩提,入諸邪見不到彼岸,住於八難不得無難,同於煩惱離清凈法,汝得無諍三昧,一切眾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養汝者墮三惡道,為與眾魔共一手作諸勞侶,汝與眾魔及諸塵勞等無有異,於一切眾生而有怨心,謗諸佛、毀於法、不入眾數,終不得滅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時我,世尊,聞此語,茫然不識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缽欲出其舍。維摩詰言,唯須菩提,取缽勿懼,於意云何,如來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詰,寧有懼不?我言,不也。維摩詰言,一切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應有所懼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說不離是相,至於智者,不著文字故無所懼,何以故,文字性離,無有文字,是則解脫,解脫相者則諸法也。維摩詰說是法時,二百天子得法眼凈。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我就像須菩提,你就像維摩詰一樣。呵呵。
作者: metrotown    時間: 2008-2-27 13:44
標題: 看來師兄的境界真的是高明
原帖由 chico 於 2008-2-27 11:01 發表
Pathless 不必介意這個帖子違背了自己的初衷,對我很有啟發。
開始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就是大乘佛法怎麼搞成外道了。我學大乘如果成了外道不就麻煩了。我自己學佛本身就是個門外漢,到現在大門還沒入。看到這 ...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啊。師兄居然學佛開始后,看的經典是一步一步往後退,一開始看金剛經,最後退到儒家的弟子規了,是不是有點像是一個數論大師研究到最後就去研究1加1等於2一樣呢?
作者: chico    時間: 2008-2-27 14:04
標題: 還是放不下。
假如這真是商羯羅的觀點,「他引用「吠陀經」將大梵用幻力顯現的
宇宙稱之為「瑪亞」,至於人所覺知的客體世界,就像非真實之幻相
一樣,乃是由於無明所引起,實則只有大梵才是唯一的真實。如果人
們要分析世間的現象,則可說是大梵瑪亞的幻力和有情的無明所成。
「瑪亞」和「無明」只是不同觀點的一體兩面而已,因此瑪亞也有無
明的性質,但瑪亞只是大梵的一種力量並非不同於大梵。


這裡的問題是:三個概念,大梵、瑪亞和無明。

瑪亞大梵用幻力顯現的宇宙,只是大梵的一種力量並非不同於大梵。
如果人們要分析世間的現象,則可說是大梵瑪亞的幻力和有情的無明所成。
人所覺知的客體世界,就像非真實之幻相一樣,乃是由於無明所引起,實則只有大梵才是唯一的真實。

佛法里,宇宙同自性本身就是一不是二。宇宙並非是自性「用幻力顯現的「。還有一點佛法里的無明當體就是自性。
法華經里講,「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清涼觀國師解釋此二句義是說:[上一法字,是指諸法,下一法字,是指真如,就是說一切諸法,皆住真如法位理中,既住於正位理中,則全體即如,性常相亦常,故云:「世間相常住。」]
佛法里,法法真實,又何有「幻力顯現「,「只有大梵才是唯一的真實。」
商爺的不二還是不同於佛法的不二。仍然是二,因為大梵的幻力和力量,不是大梵。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8-2-27 14:06 編輯 ]
作者: chico    時間: 2008-2-27 14:17
標題: 回復 #25 metrotown 的帖子
說起來慚愧 我是補課。不然經文看不懂,註解看不懂,就是聽人講經,也聽不懂。是沒法子的事。誰讓咱沒有福報,生在末法時代了。
作者: chico    時間: 2008-2-27 14:32
相對神教來講,不二論成立。神是神,被造之物是被造之物。
大梵幻現的瑪亞,是大梵的力量,你不能說力量不是大梵的,肯定是一體。瑪亞和無明又是一體兩面,如同手心和手背,當然也是一體。
我想商爺的理論不會這麼簡單吧?!不管他了,反正我想通了。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7 14:44
文字障啊!我對不二論的了解-不一定是完全是商羯羅的觀點,也有從後來被認為"覺悟"的不二論聖者的教導-
這裡是討論很形上學的東東:

凡我是唯一真實世界的實相,它是圓滿恆常的,不二,unconditioned, 難以用文字形容的;
有情無情眾生都由他所生;他是全部一切的同源。他顯現出來的在物質思想上是嗎亞,短暫生滅的, conditioned, 的;他第一表現出來的是"我",the sense of "I am"是他的表現在我門的意識 (consciousness) - 也叫"OM"。這個"I am" 是認知的主體(subject) --gosh, I think it will take me forever to express this idea.  Let me put up a small description of advaita vedanta with this, I think easy to understand, essay from myself: I will try to discuss it more if I have more time for this, it's getting to wee hours here....


There is no independent 'me'

Mind is afraid of emptiness, initially. And I say 'initially,' because in truth, mind itself is emptiness. But we are conditioned to become somebody, everyone wants to be the most impressive, beautiful, attractive somebody they can be! Nobody wants to be nobody. But when you're peeling back the layers of this onion mind, you come back to something which is behind and beyond nobody. This is what the Buddha discovered; this is what Christ discovered: there is no independent 'me.' They had to discover that, they didn't learn it. That was their Satsang.

This expression called 'me', 'my life', 'my body' - it's like a wave. A wave is water, and the ocean is water. Whatever happens in the wave, it remains water. Wave is water, ocean is water, no difference. Each wave, every wave, has the total ocean beneath it. And whatever happens in your so-called individual existence, has the Infinite behind it. Because you're under the impression that you have a separate, autonomous existence, you fully believe it is you who decides who you are and what you do. A wave imagining it has its own independent, autonomous existence, separate from the ocean... Can you imagine!?

Why am I here?

To discover who you really are.



原帖由 chico 於 2008-2-27 14:04 發表
假如這真是商羯羅的觀點,「他引用「吠陀經」將大梵用幻力顯現的
宇宙稱之為「瑪亞」,至於人所覺知的客體世界,就像非真實之幻相
一樣,乃是由於無明所引起,實則只有大梵才是唯一的真實。如果人
們要分析世 ...

假如這真是商羯羅的觀點,「他引用「吠陀經」將大梵用幻力顯現的
宇宙稱之為「瑪亞」,至於人所覺知的客體世界,就像非真實之幻相
一樣,乃是由於無明所引起,實則只有大梵才是唯一的真實。如果人
們要分析世間的現象,則可說是大梵瑪亞的幻力和有情的無明所成。
「瑪亞」和「無明」只是不同觀點的一體兩面而已,因此瑪亞也有無
明的性質,但瑪亞只是大梵的一種力量並非不同於大梵。

[ 本帖最後由 Pathless 於 2008-2-27 14:45 編輯 ]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7 15:01
All that you are attached to, all that you love,
All that you know, someday will be gone.

Knowing this, and that the world is your mind
Which you create, play in, and suffer from,
Is known as discrimination.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Unreal,
The known is unreal and will come and go
So stay with the Unknown, the Unchanging, the Truth.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7 15:29
標題: 回復 #24 metrotown 的帖子
Sorry, I think you are praising me, but I am just not able to grasp the passage, thanks buddy.
作者: metrotown    時間: 2008-2-28 02:34
標題: 我要向你學習
我要向你學習,尤其是要學習你「在聖經里看到佛法,(在)道德經,sufism, gnosticism, etc. 看到佛法。所有解脫離苦得樂的法門都可能是佛法」的智慧。昨天我們的討論,就我看來,再次印證了《金剛經》里的一句話:「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個不二法,也就象船一樣,是渡人過河的。也正如《壇經》里所說,「度名雖一,用處不同」。商羯羅用佛教的精華-不二法-去認證梵天的真實存在;而佛法里的本意,就我看來,是要用「不二法去領會到如來的涅磐妙心。
還有,我覺得你的智慧比我的確實要來得圓融。我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你好象是看到了整體。在你的啟發下,我開始覺得,朱熹、王陽明很不錯,因為他們在儒家裡面發揚了佛教;張三丰也很了不起,他用佛家的思想武裝了道教;商羯羅更是偉大,他用佛教的理論為婆羅門服務,也算是曲線地在弘揚了佛法吧。至於基督教,有一部很好的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www.verycd.com有下載),以約翰的口吻說明了基督是在用現代化的方式弘揚佛法。可能事實確實如佛陀所說,亦如你所領悟到的那樣,一切法皆是佛法。至於印順法師,我以前一直固執的認為他是在用宣揚佛法的方式來毀敗佛法,現象我開始覺得他或許是在用毀敗佛法的方式來弘揚佛法吧。
希望能多多得到你的提點,讓我智慧日益圓融起來,就像你一樣。

[ 本帖最後由 metrotown 於 2008-2-28 03:06 編輯 ]
作者: metrotown    時間: 2008-2-28 04:42
標題: 不好意思,忘了說件事了
你在最初的帖子里說商羯羅是[因明正理門論]學的作者,這是不對的。[因明正理門論]的作者是商羯羅的老師,大域龍陳那菩薩。《因明入正理論》——亦即《因明正理門論》的入門讀物——的作者才是商羯羅。根據近代漢地僧人學者剛曉法師的說法,「商羯羅把《因明正理門論》一簡化,其實是把陳那因明給弄走樣兒了:本來《因明正理門論》是談的因明的根本原理,可商羯羅的《因明入正理論》卻是因明(三支論式)的作法。」
特地把這點提出來,是想到可能會對你有用,不要讓你的論文集在這一點上出現什麼瑕疵。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8 12:20
你太客氣和過獎了,Metrotown -

我很多都是書本上的知識,算不了什麼有智慧。其實我們都是在一起學習探討而已。每個人都在自己學習道路上成長, 在不同的時候都會面對疑惑; Chico 說得好,每個疑惑都是每個人的增上緣。我雖然不算是個佛教徒,但一直都對佛陀的智慧稱讚不已。他的實用實學的教導,比很多空頭講道理的老師實際多了。而且最重要的他的教導是直接讓人去發現及洞察煩惱的生起和止息,從中培養正確的見解而放下執著。這放下的道理雖然並沒什麼了不起,但一旦進歷了許多人和事,我們才會發現很多煩惱都是自己放不下而造成的。有時簡單的道理往往是最有用的。我記得剛接觸佛法時,有一句佛陀的話好像在<dhammapada,法句經>說:不要僅僅由於某種權威,傳統,尊重老師,或某事聽起來有道理而去接受任何事;而是要去驗證,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檢驗所聽到的事情。當自己知道某事是有害時就摒棄它;而當知道某事是有益,可以使人幸福和平靜時就去做這件事。這句話影響我很深刻,一直都是我的座右銘。我在很多時候能把自己抽身出來看事情不被寇著都有賴於"守"著這句話。

還有經過很嚴肅的調查研究,我終於發現商羯羅在辯論上把佛教學者辯贏可能並不完全真實,或被印度教護法者給誇大了。他對佛家的批判經過我調查很多是站在個別理論推理上的,基本上多是主觀術語上的差異,並不能說他的道理是正確的。所以我想他被很多人以及這傳貼認為是滅佛先鋒可能也是誇大了。反而在某個角度來看這事,他可能是想把佛教的傳承帶進印度教傳統里,因為在7-8世紀,佛教在許多印度地方以開始漸漸衰退,主要的是佛教護法國被勢力大的印度教國侵略,而最終是回教的侵入而告滅跡。在歷史上,侵犯國土一直都是宗教傳播的主要途徑。我想佛教的慈悲非暴力在此吃了很大的暗虧。還有佛教的寺院因為一直被貴族子弟的照顧,慢慢的變成孤立起來,而且也因為對出家僧的嚴厲挑擇,教理的深奧慢慢的遠離了一般老百姓的生活。還有的是佛教的平等觀一直被根深蒂固的婆羅門階級傳統及地位崇高的婆羅門眾所排斥。

另外也謝謝你指出我的註釋錯誤 。陳那菩薩的因明學可能是中國/大乘佛教所依據的吧? 在印度哲學上商羯羅的因明學反而時常被提起。至於商羯羅是陳那的弟子..hmm..真的在他的biography及有關他的書籍上沒有被提起。我也很有興趣知道他的因明論是否是從陳那哪精鍊出來。

很高興在這認識你,我想在放一兩個貼子后就回去潛水 必竟活躍在這論壇太費神及時間了。而且中文不是我的強項,打中文真的太費工夫了。還有看來這論壇的朋友還是比較喜歡反基督,喜歡在爭論中體會自己的存在價值,呵呵。好了寫多了,希望你,Chico 及所有的朋友好好的過生活,也希望菩提樹下不會如此冷清下去,多一點活力。Om Shanti!

[ 本帖最後由 Pathless 於 2008-2-28 12:25 編輯 ]
作者: metrotown    時間: 2008-2-29 03:15
標題: 回復 #34 Pathless 的帖子
同樣也很高興在這認識你,這是我的榮幸。
亦如你所說的那樣,菩提樹下這個論壇是有點點冷清,我其實是很想知道其中原委的,所以,我找到了一個課題:為什麼大陸過來的留學生和移民多半歸順了基督教,而從港澳台過來的基本上保持了本來的佛教信仰?但很不幸的是,我目前沒有資源也沒有能力來進行這項課題研究。今天我把它跟你說出來,是想問問你有沒有興趣來作這個很有意思的宗教現象研究,這個研究應該是很有意義的。
至於你提到商羯羅在自傳中沒有提到過他的老師大域龍,我想應該是好理解的。商羯羅欺師滅祖,背叛了佛教,也就背叛了陳那菩薩,他也自覺也有點不好意思,所以可能有點忌諱提到陳那的名號,更有可能的是他可能是想抹殺從學陳那菩薩的那段經歷吧。
玄奘回到中國后,先翻譯了《因明入正理論》,兩年後再翻譯了《因明正理門論》。因明由此而傳入漢地。但沒過多久,在唐武宗發起的會昌法難中,隨著法相唯識宗的覆滅,因明在漢地也基本上銷聲匿跡了。因明在漢地的復興是在近代支那內學院的學者歐陽竟無和呂徵的提倡下,才又慢慢有所起色。我昨天又翻閱了一下 有關因明的學術文章,才發現指出「《因明正理門論》是講原理,而《因明入正理論》是講作法」的始提出者是歐陽竟無,而非我上貼里所說的剛曉法師。太虛大師曾經指出,漢地佛教的特質在禪,我本人對此也是十分認同的。會昌法難以後,中國漢傳佛教基本上是由禪宗和凈土宗各自撐起半片天。中國哲學本來就看重直覺思維,而少用邏輯思維。在春秋戰國時代,有兩家學派是講邏輯的,一是墨家,一是名家,但兩家在中國歷史上都沒有發揮多大的影響,尤其是名家。而禪宗講「悟」,重在見性,是超邏輯的,不用因明。至於凈土宗,講「信願行」,更不用因明了。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漢傳佛教史上,因明基本上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但是在西藏,情況就大不同了,因明作為五明之一,享有重要的地位。學法要用到,辯經也經用到,所以藏地的因明學也就一直傳承了下來。
拜讀了你的新貼——探討佛教在印度沉沒多面觀,感觸良多。我一向以佛教徒自居,但現在看到了你的學術修養和道德素養以後,真的感覺到自己實在愧對「佛教徒」這個稱號。雖然如此,但我也不想放棄這個光榮的稱號。我只是想,一定要再加強自己的學習和修養,讓自己真正無愧於「佛教徒」這個珍貴的名號。而在此,我想重申一下我說過的一句話:雖然你不是佛教徒,但絲毫沒有妨礙你成為一個善知識。
我非常同意你的說法,活躍在這論壇太費神及時間了。象這兩天我在網上花了這麼多時間,實在是有點點放縱的味道了,呵呵。但也只是偶爾而為之的事情了。但我很高興和你進行了這樣的一番討論,因為自私地來說,我從中受益良多,至少我學到了智慧要圓融。
謝謝你。
作者: metrotown    時間: 2008-2-29 03:20
標題: 為了表示我的感謝,再貼一段經文,相信你會喜歡的
爾時維摩詰。謂眾菩薩言。諸仁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

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諸仁者。生滅為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為入不二法門。

德守菩薩曰。我我所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無有我則無我所。是為入不二法門。

不眴菩薩曰。受不受為二。若法不受則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無取無舍無作無行。是為入不二法門。

德頂菩薩曰。垢凈為二。見垢實性則無凈相順於滅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善宿菩薩曰。是動是念為二。不動則無念。無念則無分別。通達此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善眼菩薩曰。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於平等。是為入不二法門。

妙臂菩薩曰。菩薩心聲聞心為二。觀心相空如幻化者。無菩薩心無聲聞心。是為入不二法門。

弗沙菩薩曰。善不善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無相際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師子菩薩曰。罪福為二。若達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無縛無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師子意菩薩曰。有漏無漏為二。若得諸法等則不起漏不漏想。不著於相亦不住無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凈解菩薩曰。有為無為為二。若離一切數則心如虛空。以清凈慧無所礙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那羅延菩薩曰。世間出世間為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於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為入不二法門。

善意菩薩曰。生死涅槃為二。若見生死性則無生死。無縛無解不生不滅。如是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現見菩薩曰。盡不盡為二。法若究竟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無盡相即是空。則無有盡不盡相。如是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普守菩薩曰。我無我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見我實性者不復起二。是為入不二法門。

電天菩薩曰。明無明為二。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於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喜見菩薩曰。色色空為二。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識識空為二。識即是空非識滅空識性自空。於其中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明相菩薩曰。四種異空種異為二。四種性即是空種性。如前際后際空故中際亦空。若能如是知諸種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妙意菩薩曰。眼色為二。若知眼性於色不貪不恚不痴。是名寂滅。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若知意性於法不貪不恚不痴。是名寂滅。安住其中。是為入不二法門。

無盡意菩薩曰。布施迴向一切智為二。布施性即是迴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迴向一切智為二。智慧性即是迴向一切智性。於其中入一相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深慧菩薩曰。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為二。空即無相無相即無作。若空無相無作則無心意識。於一解脫門即是三解脫門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寂根菩薩曰。佛法眾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眾。是三寶皆無為相與虛空等。一切法亦爾。能隨此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心無礙菩薩曰。身身滅為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見身實相者不起見身及見滅身。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於其中不驚不懼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上善菩薩曰。身口意善為二。是三業皆無作相。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是三業無作相即一切法無作相。能如是隨無作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福田菩薩曰。福行罪行不動行為二。三行實性即是空。空則無福行無罪行無不動行。於此三行而不起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華嚴菩薩曰。從我起二為二。見我實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則無有識。無所識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德藏菩薩曰。有所得相為二。若無所得則無取捨。無取捨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月上菩薩曰。闇與明為二。無闇無明則無有二。所以者何。如入滅受想定無闇無明一切法相亦復如是。於其中平等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寶印手菩薩曰。樂涅槃不樂世間為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為入不二法門。

珠頂王菩薩曰。正道邪道為二。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離此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樂實菩薩曰。實不實為二。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是為入不二法門。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時維摩詰默然無言。

文殊師利嘆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說是入不二法門品時。於此眾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 本帖最後由 metrotown 於 2008-2-29 03:22 編輯 ]
作者: Pathless    時間: 2008-2-29 13:11
Metrotown - 在次謝謝你的維摩經
菩提樹下需要你們佛教徒來不停發表文章支持才能熱鬧起來。佛教少引起爭論,所以也難吸引那些愛熱鬧的朋友過來。你那課題 - 為什麼大陸過來的留學生和移民多半歸順了基督教,而從港澳台過來的基本上保持了本來的佛教信仰?我也不是很清楚 - 我想可能經過革命共產黨的洗禮,一般中國大陸學生,尤其是在90初過來海外的,都可能沒有太強的宗教意識,所以很容易就被大環境宗教所影響。不像港澳台過來的,基本上都已經有了固定的宗教,所以比較不容易被"convert"。 還有種種的原因如學英文拉,想融入主流文化, etc..你不妨把這課題發放到另一個新貼。看看這裡基本上都是大陸朋友如何反應?

我開始接了幾個項目,所以可能會開始少來這裡發貼子了。但是我會時不時過來看看樹下,希望能再和你談話! 若我遲回貼請見諒。這裡送你和樹下朋友一首挺好聽的佛曲:

[youtube]2prDB4ssZ-4[/youtube]
作者: TheVoidOne    時間: 2008-3-17 23:30
標題: 回復 #37 Pathless 的帖子
發現Pathless的許多見解與我驚人的相似。

不二論吠檀多在我的論壇「無央之界」( www.BoundlessSpace.info/forum ) 里有專欄,其中有許多論壇成員自己翻譯校對的不二論吠檀多文章,如近代拉馬那.馬哈希和現代的尼薩伽達塔。此外需要說明的是,無央之界是以佛教為核心的論壇,探討導致究竟解脫、明心見性的各種修行途徑。

印度教的復興者商羯羅,他的見解顯然是和大乘佛教,尤其是中觀思想相合的。首先,商羯羅認為,世界是虛幻無實的,所謂永恆不變的個體靈魂是不存在的。這實際上和大乘佛教關於法執和我執的見解是一致的。其次,上下梵與勝義世俗諦,上梵真實而下梵顯現的大千世界虛幻,這也和大乘佛教的一些思想極其相似,比如藏傳佛教中覺囊派的「他空見」。

雖然商羯羅復興了印度教,但吠陀思想乃至印度教的前身--公元前十九世紀以降的婆羅門教和最早的濕婆教(即無央之界論壇中的「希瓦宗」)的思想,和商羯羅思想還是有相當差距的,儘管相同相似之處也不少。從奧義書,或是從希瓦的原始教導(如希瓦經SHIVA SUTRA)中看,都是如此。商羯羅顯然認為印度教傳統中存在真理的顯現形式,在當時大乘佛教顯宗衰落的情況下,商羯羅復興印度教,對佛教自然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但如果因此就說商羯羅欺師滅祖,也未必公正,我更願意將其視為一個成功的宗教整合天才。

我的MSN是thevoidone@hotmail.com,QQ號654732467,歡迎進一步交流。

[ 本帖最後由 TheVoidOne 於 2008-3-18 10:04 編輯 ]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