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傳中國買家不再沉默 欲2000億美元競購力拓
[列印本頁]
作者:
華夏之聲
時間:
2007-11-25 03:57
標題:
傳中國買家不再沉默 欲2000億美元競購力拓
2007年11月24日
中國經營報
各懷心事——當世界兩大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與力拓匆匆抵達上海,與寶鋼微笑寒暄時,這個成語的真正內涵被詮釋得淋漓盡致。面對試圖通過收購力拓,加強對鐵礦石市場壟斷的必和必拓,中國決定不再沉默。
在這場資源與資本的競技中,中國買家行將登場。消息人士透露,剛剛組建的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將與中國鋼鐵企業一起,加入競購力拓的隊列。對於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而言,中國買家競購力拓,順理成章。
鋼企角色
「現在我們正在研究,必和必拓合併力拓一事,中方需要進行怎樣的行動。」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的決策是,中國幾家鋼廠將聯合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組成競購團隊,參與競購力拓。」而參與聯合競購的鋼廠,將來自寶鋼、首鋼、鞍鋼等央企。
他還透露,關於如何參與競購力拓一事,「很快,中方便會有所動作」。
中國買家即將參與的這場競購,實際上是一場鐵礦石資源的爭奪戰。必和必拓、力拓與巴西淡水河谷共同佔據了世界近70%的鐵礦石資源,在鐵礦石價格的談判中,擁有著強勢話語權,而中國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其間博弈可想而知。
一位寶鋼鐵礦石採購部門的人士透露,早在今年5月,寶鋼便對必和必拓的收購意圖有所耳聞,「我們立即向必和必拓的同行打聽了這件事情,結果傳聞是真實的,我們今後面臨的價格方面的壓力將更大。」這位人士表示。
然而,直至11月12日,這條消息才被正式發布,當日,必和必拓宣布啟動對力拓的收購計劃。而在此前,中方在鐵礦石價格談判過程中,就一直處於被動。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對外多次宣稱,鐵礦石供應方的壟斷是造成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而如是併購,無疑將加劇壟斷。
一周之後,一些中央和央企的研究機構開始探討中國所面臨困境的解決之道。
「中方肯定會有所動作的,中方參與競購將提高必和必拓收購力拓的價碼,形成相互抬價的局面,我們正在制定這方面的決策,不就之後便會公布。」一位參與決策的人士向記者透露,按照他鎖定的時間,應該是在11月26日前後。
記者同時獲悉,11月26日,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艾博年和首席財務官Guy Elliott就近期與力拓礦業集團相關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消息發布。
金錢遊戲
完成合併之後的必和必拓,將佔有全球27%的鐵礦石產量,正因如此,必和必拓提出的收購方案,總價值高達1450億美元。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當這樣一份收購要約發送至力拓之後,即刻遭到拒絕,理由是出價「大大低估了力拓的價值及前景」,毫無疑問,力拓要價的「胃口更大」。
但即便如此,中國買家加入競逐的傳聞,還是甚囂塵上。傳聞稱,國家開發銀行有意購買力拓1%的股份,但隨即便遭到國開行的否認。此時,作為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中國表現貌似失語。
知情人士透露,國土資源部礦業司、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等部門確實曾一起討論此事,並仍在繼續探討國開行收購力拓部分股份的可行性。不過,國土資源部油氣戰略研究中心博士岳來群認為:「即便1%的股票真被中方持有,對於力拓這樣的大公司來講,中方也根本沒有話語權。」
必和必拓的野心顯然要大得多。據了解,該公司提出的收購方案為:每3股必和必拓股票換1股力拓股票,這一出價較力拓股價43.50英鎊有21%的溢價。若以股票市值計算,上述收購報價摺合現金約1450億美元。
而眼下,世界最大鐵礦石進口國的身份,已經迫使中國買家必須登台表演。而此時,故事的主角之一,已經從傳聞中的國開行,變成了剛剛組建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原先財政部計劃發行人民幣債券,以幫助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購買約2000億美元的外匯,作為組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資本,目前到位的資金還沒有那麼多,所以中國大鋼廠必須要參與到競購中來。」他還表示,「資金約在2000億美元左右。」
巧合的是,在不久前,原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發表言論,稱中國一定要參與競購,並報出一個可觀的價格和必和必拓競爭,巧合的是,謝國忠也認為這一價格至少在2000億美元。上述知情人士提醒記者,對謝國忠的分析應該「注意」。
長遠利益
在必和必拓的算盤中,鐵礦石的價值並非僅僅停留在眼前的利益,而中國買家的出現,也是遠期利益驅使下所做出的決策。
不久前,摩根大通亞太公司總經理龔方雄對外表示,未來大宗商品價格將維持長期價格增長趨勢,這一趨勢可能維持15年,「對於中國鋼鐵行業來講,對原料的需求將繼續增加,在2008年甚至可能出現鋼鐵業的產能不足。」他說。
此外,僅就投資而言,「力拓的市盈率僅為10倍,這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一位鋼鐵業資深人士向記者分析。
面對這樣一個趨勢走向,最終獲得力拓的企業,無疑將獲得更加長遠的利益。而就鐵礦石談判而言,力拓的歸屬勢必也將影響未來談判的格局。
由於必和必拓和力拓的主要鐵礦石資源都分佈在澳大利亞,其運費較另外一家鐵礦石談判方淡水河谷低廉很多,因此目前澳大利亞鐵礦石又是到達中國港口中,品質最好、價格最低的鐵礦石。
在必和必拓與中國鐵礦石談判代表寶鋼的接觸中,必和必拓多次表示,要上漲到岸價格,以達到和巴西鐵礦石到岸價格持平的標準,但是遭到了寶鋼的抵觸。
「如果必和必拓一旦壟斷了澳大利亞運往中國的鐵礦石,我們將面對很大壓力。」寶鋼人士透露。
關注兩大礦業巨頭合併事宜的還包括中國的船運公司。中國租船公司的項目經理湯先生密切地盯著近期國際海運市場的消息,「必和必拓總是以高價租船,以帶動船運市場的價格。未來鐵礦石談判的結局,如果必和必拓佔據主導,將影響到整個的海運業。」
而一旦力拓歸屬中國,即便是鐵礦石價格上漲,其產生的利潤也將彌補一部分企業的支付成本,「日本和美國都有大量的海外資源投資,所以即便在原料價格上漲階段,他們也沒有受到重大的影響。」岳來群認為,中國需要借鑒這種模式。
鏈接
「中國買家」的海外併購
1. 2004年,聯想集團併購IBM PC業務,最終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成交,開創中國企業併購海外企業的「先河」。
2. 2005年,中海油集團報價收購美國尤尼科石油公司,外界一度預計中海油將創下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價格紀錄,但最終,由於美國政府和國會的從中阻撓,中海油的海外併購,最終以失敗收場。
3. 2007年,國家開發銀行入股巴克萊銀行,國開行於首期出資15億英鎊(約合22億歐元)認購巴克萊增發股份,並向巴克萊銀行17人董事會中派出一名董事。
4. 2007年,中信證券(88.50,1.26,1.44%,進入該吧)認購貝爾斯登公司發行的約10億美元的可轉換信託證券,期限為40年。該可轉換信託證券可轉換為相當於信託證券轉換后貝爾斯登公司總股本的6%。
中國經營報記者:索寒雪
作者:
華夏之聲
時間:
2007-11-25 04:04
聽起來像菜鳥。一下子把價格從1450億美元抬到2000億美元。恐怕中國這些人估計自己買不成,就亂開價。
中國的選擇很多,可以同時買這兩家公司的股票,還可以參股澳大利亞其他鐵礦公司。
作者:
物盡其用
時間:
2007-11-26 18:35
什麼都要漲....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