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被扭曲的民族英雄「蔣中正」 [列印本頁]

作者: 孤獨一身    時間: 2007-11-3 21:51
標題: 被扭曲的民族英雄「蔣中正」


  我從小在台灣長大,祖父曾是國民革命軍第102師502團一名上尉連長,后調第74軍任中校團副,曾參加過凇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西南會戰和遠征緬甸等戰役,斃敵無數,在緬甸戰役中,所部512營遭到日軍猛烈的炮擊,損失慘重,自己也身負重傷,后被授予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乙級」勳章,他在世時,給我講述了很多關於抗戰和蔣公的故事,我都深受感動。
  
  

  自從隨父母遷居大陸后,我所接觸到的抗戰歷史與祖父和台灣所描述的卻大不一樣,在大陸,我聽到最多關於國軍抗戰的評價是「消極抗日、被迫抗日、積極反共、投敵賣國」等,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對民族英雄「蔣中正」先生的描述更是離譜至極,「被逼抗日、投降賣國、奸詐狡猾、禍國殃民」等,這些描述與事實根本不符,本人非常憤慨。
  
  自九一八至七七抗戰全面爆發,蔣公與國民政府一直在抵抗日寇,只是沒有正式宣戰而已。廿一年調精兵第五軍至上海參加一二八血戰,斃敵近萬,迫使日軍三易主帥;翌年三月調關麟征部參加長城抗戰,廿四年調十三軍入綏遠收復百靈廟,都是蔣委員長親臨前線指揮的,他還計劃反攻商都和察北,以肅清綏遠敵氛,進而鞏固整個西北之門戶。不幸西安事變將整個計劃破壞無遺,一切國防大計、經濟建設等均因此變亂或延緩或停頓。鑒於濟南慘案之痛,中樞曾有訓練卅六個師國防軍的計劃,冀以此新軍作爲抗日基本力量。當時訓練計劃由德國顧問法肯豪森將軍協助進行,裝備彈藥也向德國採購。西安事變爆發時,整訓的軍隊只完成了一半,訂購的軍事設備大部份未運回,甚至連囤積起來準備打半年仗的糧秣彈藥也只儲下不足三份之一數量。假如抗戰的爆發再延遲五年,徵召的新兵已經練成,工業建設與備戰工作初具規模,到那時才對日抗戰,配合太平洋戰爭,那麽中國絕不至於單獨對法西斯作戰,斷不會損失公私財産一千多億美元、十億畝耕地被破壞六億畝、沿海區工業設備全部毀滅!
  
  八年抗戰中,蔣公組織了廿二次大型會戰、一千多次重要戰役和一萬三千多次中小戰鬥,陣亡將士高達340餘萬,單陣亡將軍就多達208位,其中還包括了2位集團軍總司令,如此巨大的損失,還能說蔣公和國軍消極抗日嗎?若非拚死抵抗,怎能有如此之具的損失?所以,說蔣公和國軍消極抗戰是在褻瀆歷史。
  
  1974年1月18日,越南政府不顧中國一再警告,派兵侵佔中國西沙永樂群島,並與守島民兵發生衝突。從而展開了西沙海戰的序幕。南沙海軍火速支援,無奈越南艦隊噸位和火力都有絕對優勢,雖然中國海軍浴血奮戰,但是漸漸力不能支。緊要關頭,中央火速調動東海艦隊支援。然而,東海艦隊必然要通過台灣國民黨海軍封鎖的台灣海峽,如何安全通過,成為了中國海軍的一個難題。
  
  中國人民海軍通過台灣海峽的消息很快被台灣國民黨得知,當台灣海軍司令唐x林向蔣介石請示如何應對時,蔣介石說了他一生中最閃光的一段話:「你不知道西沙吃緊嗎?」畢竟蔣介石明白,國共之爭屬內鬥,在外敵入侵的時刻,中國人還是會團結一致的。唐x林欲領命而去,蔣介石又指示說: 「你們要一路護航,保證艦隊安然通過。還有準備補給船,給前線送給養。」
  
  結果,出乎東海艦隊意料。國民黨海軍不但大開綠燈放東海艦隊過海峽,而且一路護航,保證了艦隊的安全。此外,幾十艘台灣補給船開赴西沙前線,為前線的解放軍戰士運送食物和淡水。
  
  蔣中正即使放棄反攻大陸的機會,也絕不願意災難降臨到自己同胞頭上,他的民族感情超越了一切。1959-1961年中國大陸發生大飢荒,蔣中正號召國際社會及海外華僑盡一切可能救助大陸饑民,並施放物資氣球到大陸沿海給大陸同胞輸送食品、藥品等物資。
  
  種種事實都說明了,總統蔣公是何等的偉大?是何等的豁達大度?對於失去的江山,蔣公默認了,沒有派兵反攻大陸,陷人民於戰亂中,在美國提議讓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時候(加入聯合國就意味著獨立建國),遭到了蔣公嚴詞拒絕,他說道:「中共既然已經是中國的政府了,他們進去了(指進入聯合國了),那我們就退出來嘛,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此氣度,誰人能比?在我看來,從19世紀到現在,恐怕沒有哪個所謂的偉人能與蔣公相媲美。
  
  蔣公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偉人,他帶領黃埔軍校的學員們十年北伐統一了中國,八年抗戰使中國不受滅頂之災,他帶領中國人民首次在絕對劣勢的情況下擊敗了世界頭等軍事強國,光復國土,銷毀歷史上那些不平等條約,他的功績不容抹殺和扭曲、他的功績將被後人所牢記。
  
  歷史終究會還蔣公一個公道的。
  
作者: lchi2000    時間: 2007-11-3 22:48
標題: 蔣中正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偉人!!!

作者: 吹又生    時間: 2007-11-4 03:26
原帖由 孤獨一身 於 2007-11-3 21:51 發表


  我從小在台灣長大,祖父曾是國民革命軍第102師502團一名上尉連長,后調第74軍任中校團副,曾參加過凇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長沙 ...

作者: djp555    時間: 2007-11-4 08:36

作者: 老李    時間: 2007-11-4 10:31
觀點與角度
作者: JDL    時間: 2007-11-5 04:45

作者: gaozhiyong    時間: 2007-11-5 07:41
標題: 奇迹,呵呵,奇迹
國民黨抗戰的五大奇迹


國民黨抗戰奇迹之一:投敵人數超過殺敵人數

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進行抵抗,是中華民族每個成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就算不
積極投身抗戰,最起碼,不能投敵,資敵,助敵。而國民黨軍隊,這支但負著主
要抗戰使命的軍隊,卻出了一個世界軍事史上令人瞠目結舌的記錄:投敵人數超
過殺敵人數。

不信嗎?我們先來看看侵華日軍死亡人數。日本原生省1964年調查統計,侵華日
軍死亡43.56萬人,美國統計為死亡44.7萬人(詳見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編著
:《中國戰爭發展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下冊,916頁註釋2)。這是日本
自己的和美國統計的,兩個數字相差不大,所以還是比較可信的。也就是說, 侵
華日軍死亡(包括被國民黨軍打死,被GCD軍打死,病死等等,總數)人數為
45萬以下,即國民黨軍殺敵人數不足45萬。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國民黨軍投敵人數。據李敖的《蔣介石評傳》以及《自己不洗
別人洗》一文的統計,國民黨軍隊抗戰期間投敵人數約為50萬人。而《劍橋中華
民國史》下冊第十一章第三節如是記錄:「叛逃的將軍1941年有12個,1942年有
15個,1943年是高峰的一年,有42人叛逃。50多萬軍隊跟隨這些叛逃的將軍離去
,而日本人則利用這些偽軍去保衛其佔領的地區,以對抗GCD游擊隊」。兩者
都認為國民黨軍隊投敵約50萬,相互印證,此數據應該比較可信。

所以可見,國民黨軍隊在抗戰期間當了偽軍的有約50萬,而就算侵華日軍在抗戰
期間病死、被GCD軍隊打死、其他一切原因死亡的一個也沒有,死掉的全是被
國民黨軍隊殺掉的,那國民黨軍撐死也只殺敵45萬。無論怎麼算,國民黨軍隊在
抗戰期間投敵人數還是超過了殺敵人數。這是國民黨在抗戰期間創造的第一個戰
爭奇觀,國民黨軍隊也因此成為整個二戰盟軍中唯一的異類。

國民黨抗戰奇迹之二:給偽軍發軍餉

有人開玩笑說,偽軍沒戰鬥力,只是消耗日軍的糧食,也算是樁功績。是這樣嗎
?頂無極的事實是,有些偽軍(如果不是全部的話)在投敵後,仍然領著重慶的
軍餉,領著非淪陷區人民的血汗錢幫日本人殺中國人。這是降將們親口告訴日酋
岡村寧次的原話:「我們不是叛國投敵的人,GCD才是中國的叛逆,我們是想
和日軍一起消滅他們的。我們至今(1942年10月)仍在接受重慶的軍餉。如果貴
軍要與中央軍作戰,我們不能協助。這點望能諒解。」(【日】稻葉正夫編寫,
天津市政協編譯委員會翻譯:《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岡村寧次回憶錄》,中華
書局1981年版,327頁)。此乃國民黨軍隊在抗戰期間創造的第二個戰爭奇觀並成
為盟軍中又一唯一的異類:身處盟軍陣營,卻給為日軍服務的偽軍發軍餉。不過
神奇的是這些偽軍竟然也有原則:只打GCD,不打國民黨。

國民黨抗戰奇迹之三:山西國民黨軍(注意:是國軍,不是偽軍!)竟被日軍稱
為「友軍」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的《華北治安戰》,下冊第一章第一節中記載41師團在1942年
2月掃蕩沁河地區決死一縱隊時提到「在此次作戰中,山西軍第六十一軍(軍長梁
培黃)以其主力,作為我方友軍參加了戰鬥,此點值得注意。」

山西新軍決死隊被中共赤化后,閻錫山萬分惱怒,雙方互相攻擊。但只見山西國
民黨軍作為日軍的「友軍」共同打擊GCD軍隊,而不見GCD軍隊作為日偽的
友軍共同打擊國民黨軍隊。不也能說明點什麼嗎?

當如今翻案風盛行的時候,強調國民黨軍抗日功績成了很時髦的事情。很多人振
振有辭地指責中共的歷史教材隱瞞了國民黨抗日主力的真相。這些人不曾想過的
是,在隱瞞這一方面的時候,殊不知中共也隱瞞了國民黨軍上述頂風臭八百里的
光輝業績哩。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國民黨軍投敵人數超過殺敵人數,給偽軍發軍
餉,給日軍掃蕩GCD之時作為「友軍」參加作戰之類的事情,鄙人中學歷史課
本(1996年至2002年期間的浙江中學歷史課本)上是絕對沒有提到的。過去的中
學教材,最多指責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但國民黨軍積極投敵,與日寇狼狽
為奸沆瀣一氣共同反共之事,中共的歷史教材還是對國民黨給足了面子的。現在
既然指責中共的官方歷史教材隱瞞真相,那麼就得把所有被隱瞞的都列出來,怎
可只揭示功績而對醜行繼續隱瞞?對那些打著還原歷史真相旗號,動輒發上國民
黨擊斃日軍將領數量、自己犧牲將領數量來試圖強調國民黨抗日功勞的人來說,
可別忘了從那些看起來很漂亮的數字中扣除國民黨上述對抗日的「負貢獻」,然
后看看剩下來的是正數還是負數。

國民黨抗戰奇迹之四:逼老百姓幫日軍打擊本國軍隊

這就完了嗎?不,還沒完。國民黨政府自己的軍隊自己當了偽軍、,認賊作父,
賣身投敵後,似乎仍然嫌日軍所得的幫助不夠,於是還通過橫徵暴斂逼迫老百姓
當,為日軍服務。這是撒謊污衊嗎?我非常希望回答為「是」,但現實就是殘酷
的。

「1944年4月中旬,1944年4月中旬,日本6萬軍隊對中國這個鬧飢荒的省(河南)
發起了進攻……而當地的農民用草耙就把5萬中國軍隊解除了武裝。日本人花了三
周的時間,擊潰了30萬中國軍隊,控制了到漢口的鐵路。」——【美】布賴恩。
克羅澤:《蔣介石傳》第十八章「戰爭結束」

「1942—1943年冬天發生了全面的飢荒,許多人吃樹皮、草根和牲畜的飼料。據
報道有吃人肉的。大約有兩三百萬人死於這場災難;另外有300萬人逃難到省外。
隨後,有幾十萬河南農民被趕到一起,讓他們用馬車和手推車把糧食運送到征糧
中心,為軍馬找尋飼草,修築公路,和開挖一條300英里長的巨型反坦克壕溝——
最後證明這是完全無用的。將近100萬人被徵募去加高沿黃河的堤壩。對於這樣的
勞動,農民得不到工錢,他們常常甚至不得不自備飯食。1944年春,他們深沉的
忿懣變得表面化了。當中國士兵在日本的一號作戰面前撤退時,農民們兇猛地攻
擊他們。他們用農具、匕首和土炮武裝起來,解除了5萬名本國士兵的武裝,殺了
一些——有時甚至把他們活埋了。」——《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一章第八


「從政治上看,一號作戰對國民黨人也是一場災難,因為不論是在重慶還是在戰
場上,不稱職和腐敗(除了在湖南尚有英勇的戰鬥)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幾達
半年之久。沒有比一號戰役開始階段這場災難更令人觸目驚心的了,當時正遇上
了1944年春季河南的大飢荒。無論重慶政府,還是河南軍政當局,對這場飢荒都
毫無準備,儘管災情的發展已能明顯地看出。當飢荒襲來之時,當局遠沒有提供
任何救濟,橫徵暴斂一如既往。投機活動極為普遍。當中國軍隊面對一號作戰逃
跑之時,長期受壓的農民奪取他們的槍支並向他們射擊,然後歡迎日軍。」——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一章第十四節

「1943年在湖北,一位中國司令官抱怨說:『鄉民⋯⋯偷偷地穿越戰
線,把豬、牛肉、大米和酒送給敵人。鄉民情願讓敵人統治,卻不想在自己政府
下當自由民。』」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一章第八節

本國老百姓自發冒著生命危險給敵國軍隊送慰問品,這在中國歷史上不是第一次
。《資治通鑒》第三卷記載過,公元前314年齊國攻打燕國。燕國政權極不得民心
,燕國自己的士兵無心作戰,連城門都懶得關。而燕國百姓竟然「簞食壺漿以迎
王師」。結果齊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進展順利得令齊宣
王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人力所能為。但是當時畢竟還只是兩個同屬諸夏的諸侯國之
間的戰爭。而抗日戰爭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兩個完全不同民族的殊死較量
。在這種場合政府仍然把老百姓逼到「情願讓敵人統治,卻不想在自己政府下當
自由民」的地步,不得不承認國民黨政府還是創造了一個中國歷史上的記錄的。


看到如此令人心酸的事實,難道我們能責怪那些中國農民不愛國嗎?恐怕很難。
當自己的國家對待他們還不如敵國,當「國民待遇」逼死活人而亡國奴待遇下尚
有一線生機之時,誰還能指責一個人在求生本能之下做出的無奈抉擇?這些農民
當了賣國賊,這是不容否認的,這是因為他們對本國軍隊的痛恨超過了對敵人的
痛恨。本來這些善良的老百姓無疑是不想當的。他們是被逼著當了的。誰逼的?
不是日本人,是國民黨政府和國民黨軍隊。何其諷刺?

日本這個敵國的侵略軍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淫掠無惡不作,製造了不計其數的慘案
,其禽獸不如的罪行罄竹難書。國民黨軍隊再壞,畢竟也是自己本國的軍隊。就
算老百姓痛恨國軍,至少在國民黨軍和日軍交戰時保持中立總辦得到吧?而國民
黨竟然能逼得自己本國人民連這點都做不到,導致在國民黨軍潰退時農民自發組
織起來幫助日軍攻擊本國軍隊。也就是說,國民黨政府和軍隊禍害中國老百姓的
程度——至少在河南、湖北一帶——竟然遠遠超過了日本人。我們在惋惜之餘,
也不得不對國民黨禍國殃民的本事表示十二萬分的拜服。

國民黨抗戰奇迹之五:之所以能堅持到最後竟然是因為表現太差

那些還在不斷強調國民黨抗日功勞的人,相信自己還有一條底線:如果沒有國民
黨軍隊的正面抗戰,中國就會被全部佔領,僅存敵後戰場;而沒有正面戰場,敵
后戰場必然支撐不下去,那麼中國就滅亡了。所以不管國民黨有千般萬般不是,
保證了中國沒有滅亡的成就足以抵消一切。

是這樣嗎?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一章第五節這樣說過:「到1944年,讓重慶政府殘
存而不將其摧毀已成為日本的目標。」

為什麼「讓重慶政府殘存而不將其摧毀已成為日本的目標」? ... - "http://washeng.net"

侵華日軍的華北方面軍是這樣看的「華北方面軍則認為……日本與重慶之間暫時
處於戰爭狀態,卻有能夠共存的性質。但是,日本與GCD勢力之間則是不容許
共存的。」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華北治安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版,下冊第二章《1942年度前半期的治安肅正工作》第一節《大本營對華處理方
案》下小標題《對華積極作戰的研究》)而日本參謀本部第一部長在1942年5月的
一番分析和思考也許說得令某些人更加驚訝:「攻佔重慶后,抗戰的中國有落入
中共手中的危險,如果沒有充分可靠的估計,攻佔重慶就只不過是極端危險的投
機……」 (出處同上)

這是日本參謀本部第一部長依照自己對侵華戰爭局勢的分析得出的結論。他似乎
認為,徹底擊敗國民黨軍隊,未必就能戰勝中國。和現在網上臆斷敵後戰場的中
共武裝依賴正面戰場而存在的人不同,這位第一部長並不認為失去正面戰場后中
共武裝會被消滅,恰恰相反,「抗戰的中國有落入中共手中的危險」。而且從他
的口氣來看,中共掌握抗戰的中國,比起國民黨,對日本而言可能還是前者更可
怕一些。

對抗戰期間的敵後抗戰事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此人並非杞人憂天。在敵後戰場
,常常出現日軍趕走了國民黨軍后GCD軍隊立刻進來填補真空的事。而日軍要
想再把GCD軍隊趕出去,可就沒那麼容易了,GCD一旦落地生根便註定要讓
日軍永無寧日。而那些地方如果日軍不進攻,中共軍本來礙於統一戰線劃界抗戰
的約定是不敢隨便進入的。日軍消滅或驅逐了當地國民黨軍,則剛好幫中共軍打
掉了負擔,可以大搖大擺地進去擴張勢力。等到GCD的抗日根據地建立起來之
后,無論國民黨還是日偽要想把中共趕走可就難於上青天了。「起先,日本人很
少去分辨各種各樣的中國武裝。日本人只試圖掃蕩或擊潰他們,不管他們性質如
何。然而日本人不久認識到,這樣的掃蕩只會使中共更加容易擴展。到1939年下
半年,日本人變得比較有辨別力了。當日本人進攻八路軍、新四軍及其地方武裝
時,中國的非GCD武裝袖手旁觀。日本人對非GCD人也提出了更為肯定的要
求。據日軍統計,在1939年年中到1940年年末之間的18個月中,僅華北一地約有
70000人從正規程度不一的國民黨軍陸續投奔日軍。日本人也與幾位地方司令官達
成非正式的「諒解」,他們的總兵力約30萬人。當然,這就是中共猛烈抨擊的「
曲線救國論」。」(《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二章第十一節「日本的強化治
安」)
作者: gaozhiyong    時間: 2007-11-5 07:43
看看人家蔣介石是怎樣愛國的
   看到有人喜歡洋洋洒洒列出蔣介石的愛國行為,這些大家都知道了
      ,我就不列出了。我列出一些這些人不喜歡列出的,看看人家蔣介石是怎樣愛國
      的。
      1926年,英軍軍艦公然炮擊武漢北伐軍。1927年2月,英國建議各個帝國主義國家
      「聯合武裝保衛上海」,軍艦90多艘,士兵5000人,美國提出將凇滬化為「中立
      區」,阻止北伐軍進入上海,3月英美炮轟南京,製造「南京慘案」,蔣向製造「
      南京慘案」的英美賠款。
      北伐軍佔領南昌后,蔣介石公開向外國記者表示對西方的「友誼」,要求英美援
      助,其心腹戴季陶前往日本,尋求支持上海買辦虞洽卿秉承英美意思,提供蔣介
      石6000W作為反共經費。這件事情的直接後果就是1927年4月12日,他以青紅幫為
      爪牙襲擊工人糾察隊,死傷300多人。4月13日,共產黨舉行上海罷工,遊行到寶
      山路,被軍隊用機槍鎮壓。

      1927年9月,下野的蔣介石取得日本支持,日本接巨款給他反共。他還和美國駐日
      本特使密約,美國支持蔣介石重掌握政權,統一中國。他保證美國在華權益,並
      幫助其發展。

      1928年5月1日,國民黨佔領濟南,2日,日本第6師攻擊濟南,3日,攻擊國民黨軍
      ,夜間,蔣介石撤軍。日本製造「濟南慘案」,6000軍民被殺。國民政府特派交
      涉員蔡公時等被綁架,蔡公時被割去耳鼻,挖取雙眼,后被殺。5月6日,蔣介石
      、馮玉祥會面,蔣介石懼怕日本,提出放棄北進,與張作霖划江而治,維持南北
      中國,遭到多數人反對,蔣介石下令繞城而過,繼續北伐。他本人回南京「休息
      」,由馮玉祥和閻錫山進攻北京。

      1931年:
      6月5日,蔣介石在南京立法院講話:「今日中國唯一之敵人為赤匪。」
      7月蔣給張學良電:「發生全國的排日運動,恐被共產黨利用,.......故官民須
      協力抑制排日運動。」
      7月23日,《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提出「先安內再攘外」,不消滅「共匪」
      和「粵逆」就不能抗日。這是蔣首次公開發表「不抵抗主義」的國策。
      在這期間,蔣介石稱:「排日運動,荼毒國家,並損壞政府而已。」取締了在南
      京等地舉行的抗日集會。
      8月16日,蔣介石給張學良密電:「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
      不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於不顧。
      9月12日,南京政府指示張學良滿足日方的一切要求。張學良採取不抵抗政策。蔣
      介石特地前往石家莊召見張學良,當面指示:最近獲得可靠情報,日軍在東北馬
      上要動手,我們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慮到只有提請國際聯盟主持正義,和
      平解決。我這次和你會面,最主要的是要你嚴令東北全軍,凡遇到日軍進攻,一
      律不準抵抗,如果我們回擊了,事情就不好辦了,明明是日軍先開釁的,他們硬
      說是我們先打他的,他們的嘴大,我們的嘴小,到那時就分辨不清了。」
      蔣介石給張學良指示:「瀋陽日軍行動,可作為地方事件,望力避衝突,以免事態
      擴大。一切對日交涉,聽候中央處理可也。」
      9月18日,柳條湖一帶日軍炸毀南滿鐵路的轟響剛過,南京軍委會立即電示東北軍
      當局,稱:「關東軍在南滿附屬地自動演習,屆時望吾軍固守陣地,切勿妄動,
      以免誤令。切切此令。」
      就在9月18日這天,蔣介石去江西「剿共」。
      評論:就這樣,在蔣介石這種混蛋的指導下,在張學良這樣的紈絝子弟的指揮下
      ,東北三天時間就陷落了。
      9月21日,蔣介石在南京黨員大會上講:「以和平對野蠻,忍痛息憤,暫取逆來順
      受態度。」

      1932年:
      1月24日,何應欽趕到上海,要求十九路軍按日方要求,後撤三十公里,且擔心十
      九路軍」行動越軌」急於下令該軍換防調離。
      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19路軍蔡廷鍇和蔣光鼐不顧蔣介石不抵抗的密令奮起抵
      抗,迫使日軍三易其帥。
      2月21日,軍政部更通令各部隊:「十九路軍有三師十六團,無須援兵,盡可支持
      。各軍將士非得軍政部命令而自由行動者,雖意出愛國,亦須受抗命處分。」致
      使京滬、滬杭線上國民黨軍6個師任憑十九路軍苦戰而坐視不救。

      淞滬戰爭中,國民黨海軍更置身事外。駐滬海軍居然按蔣介石授意,與日軍達成
      互不侵犯條約:「此次行動,並非交戰,如中國海軍不攻擊日艦,日本艦隊也不
      攻擊中國艦隊,以維友誼。」導致得日軍的兵力和物資不受任何干擾源源輸滬,
      暢通無阻。
      同時,蔣介石命令上海市長吳鐵城查封「上海各界抗日救國委員會」。蔣介石拒
      絕為19路支援和接濟軍火。

      3月1日,19軍被迫撤退。結果抗日英雄成為蔣介石整肅的對象,種下了以後福建
      事變的前因。並在同年簽訂《淞滬停戰協定》,規定,承認上海為非武裝區,中
      國在上海至蘇州、崑山地區無駐兵權。但日軍可在上述地區駐「若干」軍隊。
      當天上海的《時事新報》評道:「國民主戰而政府不戰,國民激昂而政府卑怯,
      國民力援十九路軍,而政府坐誤戎機,國民紛紛組織義勇軍,置身火線,而政府
      擁兵200萬,參戰者不過四十分之一,國民反對議和而政府毅然簽字,則一切責任
      ,顯然獨在當局。」「如此協定,謂未屈服不可得也!謂未辱國喪權不可得也!
      」

      1933年:
      日軍進攻熱河,熱河主席兼軍團總指揮湯玉麟不戰而逃。熱河淪陷,進而威脅察
      哈爾省。1月,日軍佔領山海關,3月佔領承德,4月佔領秦皇島,5月佔領通洲。

      3月6日,蔣介石從剿共前線回到保定,目的在於阻止29路等軍隊抗日。他對將領
      說:奢言抗日者殺無赦。」接著取消河北境內義勇軍、救國軍等組織。
      5月26日,馮玉祥和共產黨員吉鴻昌、方振武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與日軍
      血戰,收復多倫,把日本趕出察哈爾。然而,蔣介石以「妨礙統一政令」為理由
      ,聯合日偽軍共同夾擊同盟軍,並派特務分化瓦解同盟軍。
      同盟軍失敗后,馮玉祥被迫回泰山讀書,吉鴻昌流亡租界,被叛徒出賣后被特工
      刺殺受傷。1934年11月吉鴻昌在天津被捕,英勇就義。
      關押期間,特務要他寫自新書,他這樣寫詩:渴飲美齡血,飢餐介石頭。歸來報
      命日,恢復我神州。
      就義前,留有《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
      5月31日,蔣介石命令北平軍分會總參議熊斌與關東軍崗村寧次簽訂《塘沽協定》
      ,實際上承認日本佔領東三省和熱河。
      10月20日,19路軍聯合李濟深等人,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宣布「反蔣抗日」。21日,與紅軍達成抗日反蔣協議。蔣介石發動11個師,以廈
      門不駐軍為條件,聯合日本第三艦隊「借口保護僑民」,派兵登陸,共同攻擊19路
      軍。
      這段時間,蔣介石的一些言論:
      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機器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拿什麼和日
      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 ——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

      政府現在既已此案訴之於國聯行政會,以待公理之解決,故以嚴格命令全國軍隊
      ,對日避免衝突,對於國民亦一致告誡,務必維持嚴肅鎮靜之態度。 ——國民政
      府《告全國民眾書》
      如果日本能擔保中國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則國民黨可同意向日本。。。。讓出
      東北」。 ——蔣介石派密使許世英赴日本談判東北問題,1931年10月
      中國亡於帝國主義,我們還能當亡國奴,尚可苟延殘喘;若亡於共產黨,則縱肯
      為奴隸亦不可得。 ——蔣介石在南昌,1931年8月22日
      我國民此刻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辱含憤,暫取逆
      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決。 ——蔣介石在南京國民黨黨員大會,1933年
      9月23日
      我們要以專心一致剿匪,要為國家長治久安之大計,為革命立根深蒂固之基礎,
      皆不能不消滅這個心腹之患,如果在這個時候只是好高騖遠,奢言抗日,而不實
      事求是,除滅匪患,那就是投機取巧。。。。。。。無論外面怎樣批評謗毀,我
      們總是以先清內匪,為唯一要務,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後倒置。
      ——蔣介石對剿共高級將領訓詞,1933年4月7日
      外寇不足為慮,內匪實為心腹之患,如不肅清內匪,則決不能御外侮。
      ——蔣介石對圍剿紅軍將領訓話,1933年4月10日
      評論:亡於共產黨,亡國而已;亡於日本,亡天下。蔣介石把私利放在天下利益
      之上。直到日本開始打擊他命根子華東的時候,他的私利才和國家利益一致。

      1934年12月,蔣介石發表《敵乎?友乎?中日關係之檢討》,說:「日本終究不
      能作我們敵人,我們中國亦究竟有須與日本攜手之必要。」

      1935年:
      老同盟會員、國民黨元老續范亭為了抗議國民黨當局不抗日,在南京中山陵剖腹
      明志,震動全國。
      此時,日軍南侵,威脅平津。在華北製造「華北事變」。何應欽與梅津美治郎達
      成《何梅協定》,國民政府軍隊撤出河北,取締一切抗日活動,取消河北黨政機
      關。
      6月27日,國民黨察哈爾省政府代理主席秦德純與日本瀋陽特務機關長土肥原以換
      文方式達成協議,通稱「秦土協定」。按照這些協定,中國在河北和察哈爾(現
      在分屬河北、山西兩省)的主權大部喪失。
      12月9日,北平學生髮動「一二.九」運動,要求「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
      ,一致對外」。遊行隊伍在王府井大街南口,被水槍和刺刀鎮壓,30多人被捕,
      100多人受傷。12月14日,北平報載,國民政府應日本「華北特殊化」要求,於16日
      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中方為29軍長宋哲元,日方為漢奸王克敏、王揖唐。
      16日,學聯開始集會。

      1936年:
      10月23日,蔣介石在上海逮捕全國各界救國會領導人。即「七君子事件」。14家
      報社以「宣傳抗日」為罪名被關閉。
      12月12日,西安事變,蔣介石被迫聯共抗日。12月31日,張學良被判刑15年。1937年
      1月4日,張學良被終身軟禁。

      ----------------------------------------------

      1937年:
      12月2日,南京軍事長官會議集體同意日本的七項議和條件,即:日本佔領內蒙古
      、華北統治權」等七項。下午,蔣介石召見德國大使陶德曼,表示接受。但是因
      為日本已經不甘滿足這些條件,加快進攻南京,議和失敗。

      1938年:
      6月,國民黨西安當局逮捕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西安總隊長。
      8月,國民黨武漢衛戍司令部下令解散」民先隊」、」青年救國團」等群眾救亡團
      體,把要求抗日的民眾推向共產黨那邊。

      1939年:
      年初,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蔣介石說,他的「抗戰到底」的「底」就是「要恢
      復七七事變 以前的原狀」。並且確立「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針。
      1月,國民黨河北保安司令張蔭梧在給蔣介石電報里提到,把投敵的國民黨將領稱
      作「施行曲線救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曲線救國。
      1939年冬-1940年春,根據蔣介石反共方針,發生第一次反共高潮。
      39年4月30日山東國民黨軍襲擊博山,發生博山血案,殺死八路軍400多人;6月11日
      發生深縣血案;6月12日發生平江血案;9月1日發生鄂東血案;40年1月11日發生
      確山血案,近3千八路軍和新四軍指戰員(包括傷病員)及家屬被慘殺。
      胡宗南進攻進攻陝甘寧邊區,佔領鎮原、正寧等5地。山西閻錫山十二月事變進攻
      抗日決死隊(新軍)、八路軍。殺害地方政府人員和八路軍後方醫院傷病員,遇
      害者200多。
      此外冀南根據地也被攻擊。
      1940年,國民黨進攻八路軍總部所在的太行山區。

      1941年:
      皖南事變,新四軍傷亡9000多人。開始第二次反共高潮。
      1941年,英國乘當時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所面臨的危急情況,以封閉滇緬公路作為
      壓力,同國民黨政府於6月18日用換文的方式在佧佤山區劃定了一條對它片面有
      利的邊界。這就是所謂「1941年線」。這些問題統稱為「中緬江心坡問題」,可
      參見: http://www.6328.net/dispbbs.asp?boardID=31&ID=812 ...

      1942年:
      1月,同盟國正式組織中國戰區,蔣介石任統帥,美國的史迪威出任參謀長。史迪
      威對中國的期望很大,上任不久就提出中國軍東進奪還武南進奪取河內的作
      戰計劃。羅斯福也希望蔣介石儘快在中國開闢第二戰場,蔣介石則推說中國軍隊
      的裝備落後,補給困難,要等打通印緬道路得到充分援助物質后,才能作戰。在
      開羅會議期間,在談到對日作戰問題時,蔣介石沒有表現出什麼興趣。羅斯福終
      於明白了:「中國軍隊一心只放在監視共產軍上,根本無心和日軍作戰。」(據羅
      斯福的兒子艾利沃特的回憶錄)。史迪威對蔣介石只想得到武器裝備卻不願作戰的
      作法十分不滿,幾次要美援裝備中共的軍隊,並提出按戰鬥力來分配援助物資。
      1943年:
      6月18日,胡宗南40W人包圍陝甘寧邊區,7月7日,胡宗南炮擊陝甘寧邊區關中軍
      分區,開始第三次反共高潮。

      1945年:
      8月14日,國民黨和蘇聯簽訂《中蘇條約》。可參見
      http://bbs.1931-9-18.org/dispbbs.asp?BoardID=233&ID=106030
      這個條約里要求:
      -- (中蘇)共同經營中國長春鐵路;
      -- (中蘇)共同使用旅順口為海軍根據地。
      -- 中蘇兩國中蘇兩國軍艦及商船使用旅順口
      -- 該區域內之民事行政...將顧及蘇聯在該區域內之利益。
      -- 如有爭議,則此類事件應提請中蘇軍事委員會審議決定之。
      -- 蘇聯政府在旅順口,有權駐紮陸海空軍,並決定其駐紮地點。
      -- 蘇聯政府並擔任設置及維持為該區域航行安全所必需之燈塔信號及其他設備。
      -- 本協定期限定為三十年,自批准之日生效。
      -- 承認蒙古民主獨立
      蔣介石對蒙古獨立辯解詞:我主張放棄外蒙的決心,實基於此。這在現在看來,
      實在是一個幼稚的幻想,決非謀國之道;但我在當時,對外蒙問題唯有如此決策
      ,或有確保戰果,爭取建國的機會。這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所以我不能
      不向大會報告的。可參見2樓: http://bbs.1931-9-18.org/dispbbs.asp?BoardID=235&ID=76297
      同時國民政府承諾外蒙古獨立后「以現疆界為邊界」,可參見
      http://www.6328.net/dispbbs.asp?boardID=31&ID=813
      8月20日,從菲律賓蘇比克灣開來的英國海軍特遣艦隊大搖大擺地在香港登陸。9月
      1日,夏殼以香港英軍司令的身份成立軍政府。同日,蔣介石派遣的軍事代表團也
      抵港,與夏殼達成協議:國民政府同意英軍佔領香港;作為交換條件,港英當局
      同意到1947年8月15日為止,國民黨軍隊可以自廣州進入九龍,然後換輪北上,開
      赴反共前線。在此期間,從廣州經香港北運到內戰前線的國民黨軍隊達10萬人。
      1946年:
      11月4日,中美簽訂《中美通商航海條約》和《中美航空條約》。可參見4樓:
      http://bbs.1931-9-18.org/dispbbs.asp?BoardID=233&ID=106030
      《中美商約》:美國船隻包括軍艦可以在中國領水自由航行;美國人可以在中國
      購買土地、房屋和其他財產,可以從事採礦、科學、教育和宗教事業;美國在中
      國享有於中國商品和第三國同等的關稅、內地稅;美國公民在中國領土享有「居
      住、旅行、經商」自由。這個條約被成為「新21條」。它直接導致了民族資本家
      破產,並導向共產黨。
      評論:蘇聯和美國不同。蘇聯主要是領土侵略為主,美國主要以經濟侵略為主,
      英國則是兩者兼有。雖然手段不同,實質是一樣的。而國民黨對他們妥協了。
      12月24日,北平,兩名美軍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對大學生沈崇進行強姦。成為「
      沈崇事件」。引發「抗議美軍暴行」運動,達到50W人,並從北平擴展到全國。

      1947年:
      緬甸獨立。英方向緬甸移交行包括江心坡和孟養在內的實際控制地區的行政權,
      對此當時作為中國中央政府的中華民國政府未提出異議。蔣介石用事實行為追認
      了「永租繼續有效」——每年收取租金1000盧比。中緬江心坡問題 :
      http://bbs.1931-9-18.org/dispbbs.asp?boardid=446&id=129724

      1948年:
      8月7日,漢口發生了二十多名美國空軍集體(原陳納德手下)強姦中國名媛」事
      件,即「景明大樓事件」。可參見: http://bbs.1931-9-18.org/dispbbs.asp?BoardID=446&ID=93043
      被強姦的很多是國民黨軍官的家屬和上流社會貴婦人,甚至出現母女同時被強姦
      。其中包括當時武漢市參議會的議長市議長張彌川的二太太和某行政首長的如夫
      人,以及住在巴公房子的高太太、宋太太、張太太等。
      評論:中國近代上,對婦女暴行主要有:兩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日軍侵華、
      蘇聯佔領東北、美國對華駐軍。在後二者中,以美軍暴行為突出代表。當時在天
      津警察局有個不完全的統計,當年統計在案的美軍強姦案達200多起(具體年份忘
      了,大約是在1945年後)。非常類似現在沖繩和伊拉克監獄醜聞。
      而這起「沈崇事件」引發政治影響最大,而「景明樓事件」則是美軍暴行最駭人
      聽聞最誇張的。只是蔣介石很快倒台,其政治影響沒有完全引發。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第七艦隊入駐台灣。

      1956年5月4日,美軍上士雷諾在台北槍殺蔣軍下級軍官劉自然,TW群眾包圍美軍
      軍事援助顧問團總部。遭到鎮壓。當晚3W人保衛台北警察局,要求釋放示威者,
      再次被鎮壓。
作者: gaozhiyong    時間: 2007-11-5 07:48
金一南:一封關於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歷史真相的信
鏈接出處  
原編者按: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近日收到了一封青年朋友的來信,信中對抗戰中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國民黨和GCD所起的歷史作用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為此,金教授寫了回信。

  我們認為,這封回信內容豐富、文字生動,對抗戰中的一些重大問題提出了頗有見地的看法,值得廣大讀者一讀。現徵得金教授同意,將此信全文刊載。

  ××你好!

  這回涉及一個沉重的話題,其實也完全不必為我們自身悲觀。50年代初出生的我們,和60年代末出生的你們,包括發表網路日誌的你的同事(估計是70年代后出生的了),包括「南京1937」那些年輕人,對歷史不都有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嗎?後人書寫前人的歷史,這是自然慣例,也是社會規律,想改也無法改,任何國家的執政者最須敬畏之處,也正在這裡。

  你的同事寫得很好,一個民族必須能夠發現和擁有自己的所有寶藏,必須千倍百倍地珍惜自己的這些寶藏。今年八一我到黑瞎子島(中俄爭議的最後一塊土地)附近,對岸俄羅斯怎麼進行他們的教育?幼兒園教師帶孩子們到無名英雄墓,老師邊講邊哭,三、四歲的,五、六歲的小孩子大孩子都跟著一起哭。也許那些孩子們並不真的十分明白為什麼哭,但他們看到老師哭了,老師那麼傷心,於是也都傷心地哭了。這樣的民族,這樣的教育,怎能不形成他們精神強大的基因。相比起來,我們差距很大。問題不是那些在先烈墓碑上跳來踏去的孩子,而是除了自身悲歡便一概無淚的老師,和「選擇性對待歷史」的做法和態度。這種選擇性對待也是多種多樣的,上海新版的小學課本,把「狼牙山五壯士」從課本中去除了(解釋說「放到了課外輔導讀物里」),而代之以***和**,說這才是新時代的英雄,堂而皇之地認為過去的英雄應該從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剔除了。這種「錢包鼓起來就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感覺,只能造成我們民族精神的萎頓。也許正是從這些方面看,顯出你、我、他(你那位同事)這些並非大人物的並非小的責任。能看出來,你的同事是搞國際問題的,也看了不少資料,但對戰爭史特別是抗日戰爭史不熟悉,所以一些描述是不準確的。

  首先,石牌戰鬥是1943年5月初到6月中旬鄂西會戰的一部分。你同事所列殲敵25000人是歷時一個多月、從湖南北部到長江西陵峽口的石牌、延綿千里戰線上的全部作戰成果,擊毀日機15架(而不是45架)也是如此,不是石牌一戰的成果。石牌作戰5天,殲敵1000餘人。

  其二,不僅石牌不是中國抗日戰爭的「斯大林格勒」,整個中國抗日戰爭也沒有「斯大林格勒」。這不是一個讓人舒服的說法,卻是研究那段歷史不得不承認的史實。「斯大林格勒」是形容從防禦到反攻、從被動到主動、從失敗到勝利的轉折點和樞紐點,而石牌不是這樣的點。翻遍抗戰史,也找不到這樣的點。包括石牌作戰在內的鄂西會戰阻止了日軍的進攻,但此後日軍通過常德會戰、豫中會戰、長衡會戰、桂柳會戰、湘西會戰,仍然在不斷進攻;鄭州失守、許昌失守、洛陽失守、長沙失守、衡陽失守、桂林失守、柳州失守……仍然是中國人聽到的一個又一個噩耗。特別是湘西會戰(日本人稱「芷江作戰」)竟然發生在1945年4月,距其天皇宣布投降僅剩4個月時間,鬼子們還在戰場上以劣勢兵力甚至劣勢兵器(湘西作戰非常明顯)向中國軍隊連續發動進攻,你說中國的「斯大林格勒」在哪裡?倒是湘西作戰末期日軍強弩之末的表現,讓美國《紐約時報》評論了一句「可視為中日戰爭轉折的暗示」,這句話我們就能聊以自慰嗎?那時在歐洲戰場希特勒已經自殺、德國人已經投降了,我們才僅僅把進攻的日軍擊退,然後繼續防禦。所以不是中國GCD故意淹沒了抗日戰爭中的「斯大林格勒」,是它本來就沒有。如果真有,別說一個GCD,全世界GCD加起來也淹沒不了。赫魯曉夫當年反斯大林,把斯大林格勒都改為伏爾加格勒了,但「斯大林格勒戰役」作為二戰蘇德戰場的戰略轉折點,至今標榜戰史,無人能夠撼動。

  其三,關於石牌作戰與平型關作戰的比較。前面說了,把石牌作戰與鄂西會戰的關係弄清楚了,就會明白石牌作戰與平型關作戰殲敵人數基本一樣,都是1000多人。要說不一樣的話,那麼還有這樣幾個不一樣。

  平型關作戰是一天殲敵1000多人,石牌作戰是五天殲敵1000多人;平型關作戰是1937年抗戰開始的第一個勝仗,那時從國內看,華北國軍紛紛敗退,恐日情緒到處蔓延;從國際看,美英袖手旁觀,德日步步緊逼,中國空前孤立;此時以八路軍如此簡陋之裝備和長期連肚子都吃不飽的官兵打出一個平型關勝利,對鼓舞一直只見失敗不見勝利的國人士氣、擊破「皇軍不可戰勝」神話,無疑意義極其重大。

  1943年的石牌之戰也是中國戰場一個顯著勝利,但那已是在台兒庄作戰勝利之後,而且此時二戰已經全面開始,珍珠港事件也已發生,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已受美軍重挫,戰爭初期那股傲氣已經大減,而且此時美援已經大量擁入中國。在石牌作戰中,中美空軍曾給日軍造成很大殺傷;當時國軍的重迫擊炮團裝備40多門150毫米口徑的美式重迫擊炮,一次作戰就向日軍發射幾千發炮彈,僅僅幾個小時就殺傷日軍數百人。這些條件,在平型關作戰的八路軍都不具備,只能憑藉子彈和刺刀,一個對一個地較量解決。要知道那是一支不掌握執政資源(不但「在野」,此前還到處被「圍剿」)、不享受外援分配、甚至不享有政府正常財政撥款的軍隊(一致抗戰後享受過一陣,又中斷了),正是這些種種情況,決定了石牌作戰無法和平型關作戰相比。認為石牌作戰意義大於平型關作戰的說法,並沒有很好把握那段歷史。

  當然就像所有生命價值等同一樣,任何犧牲都是相同的。不要說犧牲在平型關還是犧牲在石牌都應獲得我們同樣的尊敬,即使那些殞命於兵荒馬亂大潰退中的無數無名官兵,今天也是需要我們在他們生命痕迹消失的地方放上幾束白花的。美國人今天還在滿世界尋找他們參加二戰官兵的遺骸,對我們該是一個多麼深刻的提醒。日本人在廣島的紀念碑上,把死於原子彈轟炸及後續效應的20餘萬人一個一個姓名都刻了上去,又是怎樣一種對前人和後人負責的態度。而我們遭受南京大屠殺30萬人死亡,至今南京的紀念館內也只刻有3000有名有姓的名字,其他29萬7千人的姓名呢?真令我們對世界汗顏。把這個帳也記在GCD頭上,顯然不公平,因為南京是當時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城的雨花台還是專門殺GCD人的地方。離南京近一些的「蘇區」(江西「中央蘇區」和「鄂豫皖蘇區」)早被國軍「圍剿」得不得不萬里長征、被驅趕到荒涼貧窮的西北一隅去了。南京城被日軍屠殺的30萬人中,將近10萬是來不及撤走的國軍軍人,而當時向南京進攻的全部日軍才5萬多人。這些都是不管我們多麼難受,也只有承認的史實。

  我們過去用「地道戰」、「地雷戰」這些電影把敵後抗戰描寫得無所不能,宣揚英雄主義之時有過分之處,但今天恢復歷史的真面時,又把原來的確被淡化的正面戰場想象得英勇無比,也不是實情。國民黨內地位僅次於蔣介石的副總裁汪精衛投靠日本人,在南京組織傀儡政府,令中國抗戰大局出現超級震蕩;整個抗戰期間一直發生國軍部隊成建制地向日軍投降,轉成偽軍,使尾隨日軍作戰的偽軍達百萬以上(電影中「報告連長,來了一百多鬼子,二百多偽軍」長期成為笑談),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中國戰場的奇景,使我們今天仍然羞愧。就說石牌戰鬥,以「勇將」著稱的國軍十一師師長鬍璉一方面表示「與陣地共存亡」,另一方面又在江邊暗備小船,準備必要時逃命;打到最艱苦的第五天,國軍十八軍軍長認為難以支撐,已經下令撤退,突然接到後衛部隊報告,說入夜後日軍陣地槍炮聲沉寂,已經悄悄撤退了,這才下令立即向部隊追回撤退的命令,同時向重慶報告「石牌大捷」。今天不了解這些,以一兩篇文章就「恢復歷史真面」,同樣是弱不禁風的單薄。我們說這些作戰指揮層的猶豫與動搖,絲毫不減弱石牌戰鬥國軍官兵奮勇作戰和英勇犧牲精神的可貴可嘆,它同樣是中國人不屈精神的傑出代表;說這些是要說明我們過去描述歷史的時候太多理想主義,今天想要再現一部公正的歷史,再不能僅僅憑另一種理想主義了。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GCD的高級領導者無人向日本人投降,八路軍新四軍也沒有任何一支部隊投降日本人去當偽軍,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徳懷這些人的骨頭是很硬的。抗戰初期,蔣介石曾經悄悄告訴德國大使陶德曼,他之所以不能同意德國提出的「調停」意見,是因為「GCD人是絕對不會妥協的」,如果他同意妥協,在國內就無法實施領導了。我們今天認識歷史,如果拿現在GCD內那些腐敗分子、馬屁分子去和當年的GCD人聯想類比,可能永遠無法明白為什麼GCD能夠獲得大多數人民擁護、為什麼能夠從那樣一個弱小的力量最終奪取全國政權。

  長期以來國共之間的確分歧太深、對立太深,在那個時代也仇恨太深,這些都極大地影響到中華民族的整體認同,給其他力量以許多可乘之機。當然今天已經大不一樣了,但我們仍然能看到一些影子。連戰夫人坦承來訪之前不知大陸會怎麼對待他們,可見心理陰影也一直沒有消除。說到歷史評價方面,「選擇性認同」也是雙方共同的老毛病,正是在這一基礎上,讓人看到今天巨大的進步。胡主席在9月3日紀念大會講話中說「中國國民黨和中國GCD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將國民黨置於GCD之前,將正面戰場置於敵後戰場之前,不能不說是巨大歷史進步;說「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一系列大仗,特別是全國抗戰初期的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戰役,給日軍以沉重打擊」,講八路軍新四軍抗戰名將時也講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國軍將領,講「狼牙山五壯士」時也講國軍的「八百壯士」,不能不說是巨大的歷史進步。雖然國民黨方面至今還沒有這樣評價過GCD,但回歸歷史的真實,本身已經是歷史的選擇,而不是黨派的選擇了。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悲觀,因為歷史的確在不斷進步。它不需要再來個整體推翻、推倒重來,它正在一步一步日益接近真面。

  你的同?如意的地方,我倒覺得並不在於是否應該給白髮蒼蒼的老兵們放幾把藤椅,也不在於向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圈時是否該由政治局常委打頭。中國人第一次這樣紀念自己的勝利日(台灣那邊除了模仿日本人說「終戰」別的不敢提),第一次讓人感覺到勝利不僅屬於國共兩黨、還屬於海內外全體中國同胞,本身已經向世界發出了一個強烈信號。歷史演進並不都是主動和自覺的,就這個意義說,那60聲震人心魄的禮炮震撼和開啟的心扉,也許不是儀式設計者的預料,推開的卻是包容全世界所有中國人的大門。

  對不起,寫了一堆不輕鬆的話題。民族的成熟最終是民族中個體的成熟,相信這種討論不會遏制、而會加速思想的成熟。
作者: gaozhiyong    時間: 2007-11-5 08:17
標題: 真大度啊
1971年10月25日晚上,第二十六屆聯大就「中國代表權問題」進行的辯論宣告結束。這時大會廳的時鐘已指向9點47分,具有歷史意義的表決隨即開始。大會先就美國、日本等22國提出的「重要問題」議案進行表決,結果以59票反對、55票贊成、15票棄權被否決。當大廳電子計票器顯示出這一結果時,燈火通明的會議大廳頓時沸騰了起來,爆發出長時間的熱烈掌聲。阿爾及利亞、波札那、蒲隆地、喀麥隆、埃及、赤道幾內亞、迦納、幾內亞、肯亞、馬里、茅利塔尼亞、摩洛哥、奈及利亞、盧安達、多哥、烏干達、坦尚尼亞等17個非洲國家常駐代表情不自禁地從代表席上站立起來,高聲歡呼勝利,坦尚尼亞常駐代表則離開代表席位盡情地跳起舞來,出現了聯合國從1945年創立以來少見的歡樂場面。接著,大會表決阿爾及利亞等非洲23國提案。在表決之前,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布希要求發言。他快步走上主席台,對著全體成員國說,美國代表團要求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案中刪掉關於立即驅逐蔣介石集團代表出聯合國的內容。他話聲一落,從非洲等許多代表團的席位上發出一片又一片反對聲,「No!」、「No!」聲響徹大廳。經大會主席、印度尼西亞外長馬立克裁決,布希的提議不被接納,隨即表決阿爾及利亞等非洲23國提案,最後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予以通過。聯合國歷史上有名的第2758號決議從此誕生。大會主席高聲宣布:由於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案獲得通過,美國、日本等19國的「雙重代表權」提案成為一項廢案,被大會自動否決。這一莊重的宣布剛一結束,會議大廳再次出現長時間熱烈歡呼和鼓掌的場面。吳丹秘書長當即表示:「恢復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席位,聯合國才能說真正開始了工作。」當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美國廣播公司(ABC)以特大重要新聞插播方式,在三大電視台上廣播了這一消息,稱「在非洲等76個國家的支持下,紅色中國獲准進入了聯合國,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即將到來。」翌日早晨,美國主要媒體《紐約日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以「非洲國家支持紅色中國加入聯合國的決議獲得通過」、「非洲國家同紅色中國站在一起」和「紅色中國跨進了聯合國大門」的通欄標題報道了這一消息。在報導這一消息時,三家報紙都刊登了投票贊成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76個國家的名單,其中非洲國家26個,佔了三分之一以上;1964年和1971年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法國和加拿大也榜上有名。
作者: gaozhiyong    時間: 2007-11-5 08:19
如此氣度,誰人能比?在我看來,從19世紀到現在,恐怕沒有哪個所謂的偉人能與蔣公相媲美?
哈...哈....哈....哈....
作者: 貪腐無能民進黨    時間: 2007-11-5 10:40
標題: 樓豬別鬼扯了
一看你就知道不是台灣長大的
我才真的是出生到現在五十年不曾離開過台灣的台灣人
蔣介石只不過是軍閥
他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自己利益的考量
說他是民族英雄實在太可笑了
為了他自己的政權胡亂屠殺人民
這就是你所謂的民族英雄?
你會說他是民族英雄只有一個可能
因為你不曾在台灣住過
你可能只是對政府不滿
或者你是外國反華勢力的走狗
就跟其他附和你的走狗一樣
說蔣介石是民族英雄
台灣2300萬人都會笑破肚皮
而你卻可以胡言亂語
所以我根本不相信你是台灣人
還有
西沙戰事已經是人盡皆知的假事
與南海血書一樣是編造出來的
還在這裡騙人!
作者: patric    時間: 2007-11-5 19:50
關鍵是我們要正視歷史,客觀的分析歷史。
作者: WinterDog    時間: 2007-11-6 04:12
K粉威武,哈哈
改寫歷史無所不能
作者: xwangm    時間: 2007-11-6 04:16

作者: 0910    時間: 2007-11-7 01:39
坑日戰爭是靠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以及小兵張噶他們打贏的 :lol :lol :lol :lol
作者: 處州人    時間: 2007-11-7 23:41
蔣中正應該是中華民族英雄
作者: rebounder    時間: 2007-11-8 01:08
南京保衛戰?
作者: 無言    時間: 2007-11-9 11:01
這年頭,秦檜都有人說成是忠臣,蔣委員長做個小小的民族英雄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