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於家村的村規和耶穌的胡蘿蔔大棒 [列印本頁]

作者: 鄉下人進城    時間: 2007-9-23 16:56
標題: 於家村的村規和耶穌的胡蘿蔔大棒
河北石家莊附近有個於家村,全村400多戶人家,共有石頭房屋4000多間、石頭街道3700多米、石頭井窖池1000多眼、石頭用具2000多件、石頭碑碣200多塊(現尚存數十塊),六街七巷十八衚衕二十二夾道,全用青石鋪就,而且基本上保持了明清的原樣,近些年以「石頭村」出了名。

於家村的村民自稱是明代于謙的後代,在於謙遇害后避難逃到了這地方。村民謹記祖訓,厲行節儉,村規比較嚴格,其中最奇特的是這條:

「有開設賭場群聚玩錢者,一經查出,罰寫戲一台,歌舞三日……」

這懲罰,比起耶穌牌兒的胡蘿蔔加大棒,什麼挖眼砍手的,不僅更有文化味兒,而且也應該更有效……

文人的後代,到底境界不一樣,連懲罰都是文縐縐的,換到小木匠那兒,就是刀斧齊上了,唉……這也叫「愛」。



[ 本帖最後由 鄉下人進城 於 2007-9-23 18:48 編輯 ]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9-23 21:48
額看不見圖片啊
作者: 在美一方    時間: 2007-9-23 22:30
應該是原圖片所在網站被這裡咔嚓啦?

[ 本帖最後由 在美一方 於 2007-9-23 08:37 編輯 ]
作者: 鄉下人進城    時間: 2007-9-23 22:31


[ 本帖最後由 鄉下人進城 於 2007-9-23 22:33 編輯 ]
作者: 鄉下人進城    時間: 2007-9-23 22:35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9-23 22:36
哇,我這裡要專門瀏覽圖片才能見圖.

那麼多石頭.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9-23 22:37
老鄉新發的俺這裡能見.

拋開別的不說,這個地方真漂亮.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9-23 22:41
標題: 回復 #3 在美一方 的帖子
可能是防盜鏈了.
作者: 鄉下人進城    時間: 2007-9-23 22:57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9-23 22:36 發表
哇,我這裡要專門瀏覽圖片才能見圖.

那麼多石頭.

那地方,去過。應該說是除了石頭不缺,什麼都缺……
作者: zgb9333    時間: 2007-9-23 23:00
標題: 小木匠?
猛地一看還蒙蒙的呢。別說,還挺對稱,石頭村少不了小石匠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9-23 23:02
文明啊.

這才是文化人啊
作者: chico    時間: 2007-9-24 01:19
據目前可查的史料記載,于謙有一子于冕,另有一養子於康,于冕無子,於康之後無從考證。按村裡老人的說法, 500年前先祖于謙遇害后,其子逃往冀晉交界處娘子關外的南峪村隱居,後生有三子。成化年間,因生活所迫,于謙之長孫於有道遷居於現於家村。於氏後人至今仍把這塊先祖選中土地稱為「風水寶地」。

不知是否是先祖冥冥之中的指引,「風水寶地」果然靈驗。在當初「與木石居,與鹿豕游」的土地上,於氏先人靠勤勞的雙手,代代開山鑿石,輩輩壘房蓋屋,建造了規劃有序、工藝奇特、粗獷豪放、獨具特色的石頭村落。500年後的今天,於家村已是河北省知名的石頭村旅遊區。走在石頭村的小路上,石樓石閣、石房石院、石桌石凳處處可見。農居依高就低順勢而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仍是石頭村村民基本的生活規律。

村東的清涼閣,是石頭村的標誌性建築物。如此高大的建築物,竟然不打地基,不填輔料,以天然石底為基礎,從下到上完全靠打幹壘而成。據尋蹤組隨行的專家分析,這樣的建築物應該是明朝時期建造的。

在村口,尋蹤組遇上了於家鄉中學的語文老師於志國,在他的班上,有30多個學生都姓於。於志國的爺爺在村子里德高望重,逢年過節時爺爺都要參加祭祀先祖的活動。於老師建議我們去舉行祭祀活動的於氏宗祠看看。

於氏宗祠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石頭四合院。我們看到,宗祠的大院北面(正房)是祠堂,門首懸掛「僾見愾聞」金字匾額,門口兩邊掛有鐫木楹聯,上書「基業遠遺祖德恩澤大,藻蘋時薦百世水源香」。祠堂正中設有於有道神龕,龕內牌位兩側是四條透雕金龍,上捧一壽字,牌位正中刻有「始祖於府君諱有道配賈氏神主」金字。按於家村村民的說法,於有道即于謙的長孫。於有道有五個兒子,家譜上分為五股,黃緞圍帳製成的家譜上,排列著星羅棋布的先逝者姓名。

據村裡人講,自古以來於氏子孫就有回鄉祭祖的傳統。過去,每到春節必定祭祖,年年如此,且日見隆重。據傳,清代還曾有十二秀才頂帶花翎,鑼鼓喧天回鄉祭祖。

祭祖是一個形式,讓我們高興的是,我們採訪的不論是成年人還是中學小學生,都知道于謙是自己的祖先,都知道于謙是個忠臣、廉臣。忠廉傳家,還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呢?
作者: 在美一方    時間: 2007-9-24 02:54
原帖由 chico 於 2007-9-23 11:19 發表
不論是成年人還是中學小學生,都知道于謙是自己的祖先,都知道于謙是個忠臣、廉臣。忠廉傳家,還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呢?


這個好!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