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中國政治改革的核心問題
[列印本頁]
作者:
fkfnew
時間:
2007-8-31 22:45
標題:
中國政治改革的核心問題
作者 張雪忠(上海)
聯合早報
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曾提到,「必須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今年6月,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發表講話,也談到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堅持黨的領導。
自秦朝至今,貫穿中國政治文化與政治制度的一直都是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國家或社會應該由誰來統治?秦王嬴政滅掉六國之後,自以為功高「三皇」,德過「五帝」,故自命是秦「始皇帝」,並竭力要建立其家族萬世一系的統治,其子孫也將是「二世」、「三世」,以至無窮。秦朝之後的歷朝歷代也無不為維繫萬世不替的統治而絞盡腦汁。
一旦「應該由誰來統治」成為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問題,整個社會必然會分裂為統治和被統治的不同陣營,而那些據說註定要統治他人的人也必然是以形形色色的面目示人的「精英」。他們要麼是柏拉圖筆下能夠防止社會衰敗的哲學王,或是黑格爾眼中體現了時代精神的普魯士王室;要麼是捨我其誰的「真命天子」,或是馬列理論中最進步的無產階級(通過它那代表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先鋒隊)。
如何統治與由誰統治
實際上,上述種種主張既無法通過邏輯推演來證明,也難以通過生活實踐來檢驗。因此,當各種不同的人群都紛紛表示自己掌握了推動社會發展的秘訣,因而最適合進行統治時,人們不是通過理性的辨認,而是通過殘酷的廝殺來尋找「應該由誰來統治」這一問題的答案。可見,「應該由誰來統治「是一個已經預設了答案的問題,它所帶來的必然是強權政治和專制統治。
在一個政治生活主要是圍繞「應該由誰來統治「的問題而開展的社會,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涇渭分明。對於不同的政治陣營,獲取統治權力都是性命攸關的頭等大事。在這樣的社會,任何政治勢力要想存續,就必須竭盡全力去攫取統治權力,而獲得和保持權力的唯一辦法便是將政治對手徹底殲滅。
「應該由誰來統治」的問題使政治生活變成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不同的政治陣營之間不存在任何妥協的空間。這一問題經常在一個民族的內部人為地製造不共戴天的政治仇恨。存在這種仇恨的社會往往貌似秩序井然,實則四分五裂,一旦遇到外力的衝擊總是難逃解體的厄運。
用「應該如何統治」取代「應該由誰來統治」的問題,是人類社會在政治文明方面最主要的進步。提出「應該如何統治」的問題,即意味著所有的人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它不承認一部分人天生具有統治他人的資格。政治制度是人們實行自我治理的機制和手段,人們通過這一機制逐步解決各種社會問題,不斷改善自身的生存環境。
人們並不指望某種政治制度可以為所有人帶來幸福,因為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沒有人可以將自己對幸福的定義強加與人。歷史一再表明,那些旨在為所有人帶來幸福的努力最終只能製造苦難。
任何政治制度都無法保證人人都幸福,但一種良好的制度至少應該能夠盡量避免人為的苦難,並保證每個人都有通過自己的努力追求幸福的自由。這種自由不會被侵害,更不會被剝奪。
賦予民眾必要的政治權利
在政治生活圍繞「應該如何統治」的問題而開展的社會,也會有某些人或某個政黨獲得政治權力並處於領導地位,但他們的權力只能源於被統治者的同意和授權,並且這種權力始終都具有臨時性質。被統治者可以通過和平方式擺脫他們不甚滿意的統治者,是這種社會最基本的政治特徵。
對那些從事政治職業的個人或政黨,獲得或失去政治權力並非性命攸關的事情。他們要想在政治上有所成就,最主要的事情不是盡量殲滅對手,而是努力制定更為合理的政策,更及時地關注民眾的訴求,以及在政治生活中表現得更為廉潔。
政治改革是中國社會目前討論得較為熱烈的話題。很多人都認為政治改革的前提是堅持乃至加強黨的領導,好像中國社會的各種問題都是因為這種領導受到了強大的挑戰,而不是因為政治權力過於集中。
在中國,最核心的政治問題似乎仍是「應該由誰來統治」,而不是「應該如何統治」。人們最關心的仍是如何維繫一個政黨的權力,而不是努力賦予民眾必要的政治權利,使他們能夠通過和平的方式選擇及改變統治者。從這一意義而言,中國今天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和兩千多年前的秦朝相比,其實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步。
·作者任教於中國華東政法大學
作者:
cucku
時間:
2007-9-3 16:36
有理
作者:
kai-you
時間:
2007-9-3 19:34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