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我們身上到底有多少「弱國寡民」的烙印? [列印本頁]

作者: 中南西北    時間: 2007-8-1 03:30
標題: 我們身上到底有多少「弱國寡民」的烙印?
新華網博客  作者:拳拳中國心
http://blog.xinhuanet.com/blogIn ... 288&page=detail

一個有著5000年文明史、13億勤勞勇敢兒女、960萬平方公里國土、300萬平方公里藍色國土、經濟總量佔世界第四的泱泱大國,如果有誰再把她稱之為「寡民弱國」,相信會有不少能言善辯的國人和你理論。然而嚴酷的事實是,我們身上還真有不少「弱國寡民」的烙印!

感謝前駐法國大使、外交學院院長吳健民先生振耳發聵的大作,讓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民族身上的「弱國寡民」的烙印——

一是對別人的評論十分在意。別人說我好,就喜出望外,到處說「某某說我好了」,好像別人說我好,我的身價也就提高了;對別人的批評則不加分析,一概斥之為「反華」。但也並非講中國好的就一定對中國好,批評中國的也不一定就是對中國壞。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有「捧殺」和「打殺」,在中國取得了相當進步的時候更要警惕「捧殺」。二是對自己的成績喜歡炫耀,言過其實。對自己的成績不顧實際地拔高,有三分偏要說到六七分,不說到六七分就不過癮。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勝枚舉。三是對於存在的毛病和缺點則不大願意提及。從中國崛起的長期過程看,中國還處在崛起的初期。中國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同時我們也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

弱國心態的表現也許不止吳先生所提及的上述幾點。弱國心態,說到底是一種缺乏自信心、不能全面、客觀地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反映。弱國心態對正在崛起的中國危害很大,它的危害可以用「害己害人」四個字來概括。

「害己」,首先是這種心態會增加中國在前進道路上的阻力和困難。中國走的是一條和平發展的道路,這條道路與歷史上大國崛起的道路全然不同。世界對於歷史上那些大國崛起帶來的腥風血雨依然記憶猶新,有些人擔心中國會重蹈歷史上大國崛起的覆轍。弱國心態會使我們失去朋友,增加我們崛起過程中的艱難險阻。其次,弱國心態使得我們不能全面看待自己,容易淺嘗輒止,鼠目寸光。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進步毫無疑問是巨大的,但距離我們要達到的目的,即在21世紀中葉趕上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05年我們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了1.4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然而,世界知識產權的97%掌握在發達國家手裡,我們自主的知識產權不到2%。我們不能不看到,在全世界產業分工鏈中,中國人很大程度上還處於「打工仔」的地位。

「害人」,弱國心態容易傷害別人,不能平等待人,不必要地激化矛盾。

弱國寡民心態是中國一段屈辱的歷史所形成的。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以來的一百多年裡,我們失去了世界強國俱樂部的會員資格,洋人一次次用洋槍洋炮、堅船利甲打開中國的大門,使我們一步步滄為半封建半殖民地。辛亥革命,中國並沒有徹底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問題,其後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新中國成立后,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選擇了一條「一邊倒」的外交取向,對真正的外部世界了解不多。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始,我們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精採的外部世界讓我們一度感到沮喪。然而,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儘管如此,我們身上那種悲情意識、暴發戶心態並沒有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而消失。

要摒棄弱國心態,就必須增強大國意識。中國的強大,必然要承擔更多的全球經濟、政治、安全等方面的責任。這種責任是時代賦予、不可推卸的。在責任面前,我們即要勇於擔當,仗義執言,也要保持清醒,避免出頭。同時,還要實事求是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我們什麼時候徹底擯棄了弱國寡民心態,那時才真正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

[ 本帖最後由 中南西北 於 2007-8-1 04:02 編輯 ]
作者: 華夏之聲    時間: 2007-8-1 03:51
若是在海外表達對中國政府和社會中的一些批評,你就是『反華』,『假洋鬼子』。
若是在中國表達對中國政府和社會中的一些批評,你就是『憤青』。
若是在中國表達對外國政府和社會中的一些批評,你就是『憤青』加上『民族主義
份子』。
作者: Hanxin    時間: 2007-8-1 15:44
井底之蛙,
夜郎自大,
不思反省,
天天自誇.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