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我北大畢業 覺得絕大多數海外華人很可憐 [列印本頁]

作者: 漂在美國    時間: 2007-7-13 20:38
標題: 我北大畢業 覺得絕大多數海外華人很可憐
作者: nb751018

我是北大畢業的,讀完碩士就回國了,現在在北京工作。因為在美國呆過幾年,所以偶爾也來這版上逛逛。說實話,這個BBS上幾乎每天都是唉聲嘆氣的,所以我談幾點想法吧。

出國留學的很多人都屬於曾經在中國的應試教育制度中獲利的,也有些人從小讀書成績好,過得比較光耀,家長也很有面子。出國留學,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人,出國的初衷就是希望走捷徑獲得成功,當然還有就是滿足虛榮心。我的同學里有很多在國外,大學的,中學的都有,好多年過去了,在國外過得愉快的沒有幾個。

基本都是畢業了,找個普通工作,養家糊口,混在社會的二三流人群中。我曾經問過一些同學,這是你當初想要的生活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是為什麼他們不回國呢,他們自己也說說不清楚。在美國的華人,年輕的時候,往往想極力去展現自己的能力,但是等他們老的時候,絕大多數人會發現,他幾乎一無所得。過度的虛榮心讓很多人鬱悶一生。

一大學女同學,深愛著一個男孩,男孩聰明,帥氣,屬於那種在同齡人中各個方面都極為出色的人物,在大學時學習成績,體育運動,組織活動能力都是非常傑出的,兩人好了好幾年,但是終於女孩提出要出國了。其實,出國去幹什麼,女孩自己也說不清楚,只是一種虛榮心支持著自己,非要出國,後來女孩走了。男孩留在國內,在自己的領域工作非常傑出,女孩至今還未出嫁,長期的鬱悶,使得精神已經不太正常,於今年回國養病了。很多女人,尤其是在學校里學習成績不錯的女人,非常願意出國,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女人的虛榮心造成的。

大家平時老說國內的房價高,其實我想說,並不高。大家在比較的時候,應該比較北京上海與紐約東京的房價(當然是想對於當地的收入和消費水平)。中國其他大多數城市,房價都很低。而且大家根本不知道北京人多麼有錢。我所住的小區,當年3000一平米,現在6000,比較靠郊外,我和我老婆兩人一年接近 30萬,但我發現我們家是這個單元幾乎最窮的。在中國,很多人的收入,不是簡單的工資,獎金。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灰色收入,而是在中國,在自己的土地上,只要你是勤勞的,你有太多的機會去掙錢。我是做計算機的,每年除了工資10幾萬,而且我一年有好多個私活,比如我們幾個朋友一起做了個產品,每年都能賣不少錢,而且還有一些項目什麼的,一次就是5萬以上,一個月就做完了。我的一個鄰居,在公司工作,同時自己還開個小公司,收入豐厚。

為什麼房價居高不下呢,因為有太多的人能買得起房,北京08年奧運會,所以這兩年減縮了很多建設項目,所以就更加供不應求了。在國內的同學都過得不錯,尤其是中學同學,幾乎都買了車,而且都是買的德國車。有的甚至於已經買了賓士550。


國內的生活豐富。周一到周五工作,周末郊遊,聚會,運動。在國內,自己就是主人,幹什麼都行,呵呵。去年我有個同事去美國出差,回來他說就是覺得那幫兄弟過得挺苦,這個苦不是說大家經濟上多窮,而是精神上。現在有句話,性格決定成敗。出國的人,很多人的性格都不太開明,比較自私,因為大家讀書讀了幾十年,在人性的思考和努力其實是不多的,或者說思考了卻做不到的。前幾天這個版上有人說,真正的精英都在國內,其實我現在也覺得這句話是對的。中國這些年的發展,都是靠國內的人作出的。80、90年代的時候,回國得大多在國外混得不好的,而現在不同了,回國的大多數是功成名就或在自己行業很優秀的。就像錢寧那本書上說的,為什麼很多人不回國,只是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回國的路不是充滿鮮花和掌聲的。

很多人心態已經開始不平衡。在這個版上,經常看到一些人,最喜歡貶低中國,鄙視國內人。其實,大家都是中國人,幹嘛這樣啊。混得差了,又不是別人害你成這樣了,都是你自己選擇的路。我有朋友說,我們學化學、生物的,不出國在國內沒法混啊,那我就想問,那為啥你當時非要學這個專業?很多人都說,在美國畢了業,找了工作,日子就會很爽,說實話,那麼拚命來美國,真的就是為了找份工作?而且又是普普通通的工作?很多人埋怨說,在中國,受人壓制。其實,出國的大多數人,根本沒什麼工作經驗,都是畢業就直接走了,你哪知道社會究竟是怎樣。我覺得馮小剛有句話說得很對,他說,現在這個社會,談什麼懷才不遇,都是愚蠢的。這個社會,真正有能力的人,都能浮在社會金字塔尖上,你沒有起來,只能說明,你的能力還沒有你想象的強,或者你是自以為是。所以,理智的想法是,提升自己,而不要去怪社會。對企業不忠誠的人,企業不會重用,同樣,對國家不忠誠,國家也會棄用。大家應該明白這一點吧。

亞洲第一男中音廖昌永曾說,他當年如果出國了,可能就跟他的同學一樣,泯然眾人矣了,他的有句話我覺得說得好,甭管你在哪裡,首先得有根,然後再談其他的。在國內混不好的,在國外也混不好;在國外混不好的,在國內也混不好我始終堅持這個觀點。
作者: baogong    時間: 2007-7-13 20:56
其實我覺得你才可憐.
作者: rugh    時間: 2007-7-13 21:15
標題: 贊同樓主
樓主的觀點正是我想說的
尤其是厭惡那些整天拿國內不如美國的現狀去比較,嘲笑國內,彷彿國內根本不是人呆的地方,國內老百姓都沒有道德,道德淪喪,彷彿自己變成了上等人!
彷彿在國內生活的中國人都是下等人!
及其看不起這樣的人!
什麼玩意兒!
不看看自己生活啥樣兒?
而且很多人都想回國騙人,偽造簡歷的到處可見!!
作者: fztutu    時間: 2007-7-13 21:33
到哪裡都可以討生活。只要自己覺得生活過得去就行。
我到不覺得別人有什麼可憐的,在這裡如果你有一份正常的工作,你完全可以專門花時間去計劃享受你的生活。
一個人絕不會因為他換了一個環境,就突然變成另外一個性格完全不一樣的人。樓上所說的某些專門嘲笑國內的人,這種人是變態。我除了在網上遇到過外,我所接觸的同學同事朋友中,因為幾乎都是大陸出去的,對國內都有深厚的感情,到目前還沒遇過到。

[ 本帖最後由 fztutu 於 2007-7-13 21:35 編輯 ]
作者: doraemon1    時間: 2007-7-13 21:34

作者: vzeng1966    時間: 2007-7-13 21:35
標題: 十全十美不常有
我在加州灣區生活,入籍美國已好幾年。

前年去上海任職技術工作,基本年薪約60萬,外加2萬USD每年的教育補助,股權及獎金。
只做了3個月就辭職回美。主要是老婆這邊有工作,死硬不願過去。

我覺得上海的相對優勢:
1. 房產不交房產稅. (這邊每年得1萬USD), 但別墅不比這邊便宜.
2.保姆和鐘點工年輕能幹,便宜.
3.旅遊交通便宜.但買BENZ比我在灣區貴多了.


上海的相對弱勢:
1.社會環境相對惡劣.
2.天氣不太受的了.
3.小孩的教育難,高爾夫貴.


這些都在相對地變化.

最近回國發現國內大多是暴發戶,有灰色收入遠朝合法收入.總體收入增長比我們這邊快.
作者: 西湖胖頭魚    時間: 2007-7-13 21:54
樓上兩位的觀點有點偏激. 任何東西都有其兩面性, 不能一概而論. 國內生活有國內生活的瀟灑, 美國生活有美國生活的舒適.  不能以點代面.   



還有順便問一下, 不知你們看了今天的新聞沒有.

一條是:喪盡天良:加大便製造臭豆腐 工商人員當場吐膽汁
另一條是:中科院女博士:造假數據被導師舉報 被撤銷學位
作者: 30562933    時間: 2007-7-13 22:12

作者: larrylarry    時間: 2007-7-13 22:14
標題: 摟主的想法有些幼稚
還是那些收入呀,地位呀,什麼二三流,還居然談文化,還有混得好混得不好等等一席話。看來確實有些幼稚。
作者: 西湖胖頭魚    時間: 2007-7-13 22:14
別人覺的你可憐沒關係, 只要你自己覺的不可憐.
作者: shanren    時間: 2007-7-13 22:24
標題: 回復 "覺得絕大多數海外華人很可憐"
樓主最後一句話:「在國內混不好的,在國外也混不好;在國外混不好的,在國內也混不好我始終堅持這個觀點。」既然如此,又哪裡來的「覺得絕大多數海外華人很可憐" ? 如果在國外活不好,那回國內不是一樣活不好嗎?

活得好壞,關鍵在於你自己是否清楚你想要什麼,是否腳踏實地。我知道一些人,明明已經在國外定居,卻成天想的是 「我要是沒出國,我原單位那個什麼什麼『長/『主任』的位置哪裡輪得到XXX啊?」這號人,就只能說他/她是活該了!號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其實純屬跟自己過不去。

也有朋友掙錢不見得是最多的(屬中產階級水平),但是人家非常會充分享受在美國花不多的錢就可以享受到的一切,過得非常快活,每回見到他,他都在咧著嘴樂。跟這樣的朋友在一起,就是喝高粱米粥就咸蘿蔔,你也高興。

你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只要想清楚了這一點,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能過得快活。

樓主看來比較注重收入,而且或多或少喜歡跟別人比。我和我那口子兩人最和諧的一點,就是從來沒把錢看得太重過,更從來不曾有心思跟人家去比這個比那個的!我們在美國生活多年,不少朋友房子比我們大,車比我們的好,衣服比我們時髦,。。。。。。 SO WHAT???? 有些朋友在那裡慫恿著「你們也該把房子擴建一下啦,也該買個賓士啦,孩子也該給買些名牌啦。。。。。」我們還真是無動於衷。幹嗎要死活追求這些?活得高興就成。我最引以為自豪的是,我的孩子(十多歲,實足的 teenager )受我們的影響,對什麼「名牌」從來就沒興趣。舉一個最近的例子吧:

我前些日子弄了一輛好車,說白了,純粹就是為了見客戶時充門面用的(雖然早就有條件買好車,周圍朋友也大多數開著Lexus, Benz 之類的,可我們一直覺得沒必要,就一直開著普通車)。

我去提這輛新車的時候,邀我女兒一起去。她在看書,沖我擺擺手:「我忙著哪!」等我回來,她還躺在沙發上看書,朝我看一眼,「新車拿回來了?」欠起身子掃了一樣門外的車:「嗯,不錯,挺漂亮。」接著躺下看書。過一會兒,我坐在車裡看說明書,她出來了,推起她的自行車:「爸爸,我出去玩了。」

「你不過來看看新車?」

「不了,待會兒再說吧。」話音未落,人已經不見了。

她第一次坐進新車,是整整一星期以後了。

女兒的這件事兒,讓我高興了好幾個星期,比新車帶給我的快樂要多不知道多少倍!她只要能夠保持這種心態,到哪裡都可以過得很充實,很快樂!就沖這一點,我的家教就算比較成功了。

[ 本帖最後由 shanren 於 2007-7-13 22:52 編輯 ]
作者: 有希望    時間: 2007-7-13 22:26
有一點始終沒有搞清楚, 為什麼中有人那麼關心別人的生活?別人過得好不好和你有關係嗎?你說你現在過得好,那祝賀你的成功,也希望你珍惜你的所有。生活本來就象腳上的鞋, 自己知道是否舒服, 別人講好看/難看沒有用。我們是為自己活著,而不是為別人。

再講了, 假使大家都回去了, 你還有好日子過嗎?還是感謝我們在海外生活在水深火熱, 「養家糊口,混在社會的二三流」非北大畢業, 可憐的海外華人吧。
作者: shanren    時間: 2007-7-13 22:39
標題: 回復 #12 有希望 的帖子
「有一點始終沒有搞清楚, 為什麼中有人那麼關心別人的生活?別人過得好不好和你有關係嗎?你說你現在過得好,那祝賀你的成功,也希望你珍惜你的所有。生活本來就象腳上的鞋, 自己知道是否舒服, 別人講好看/難看沒有用。我們是為自己活著,而不是為別人。 」

哈哈哈哈!同感同感!握手握手!

樓主開口閉口「我北大畢業」,但卻如此缺乏北大的思想境界,很讓人難過啊!

[ 本帖最後由 shanren 於 2007-7-13 22:48 編輯 ]
作者: 綠水潭    時間: 2007-7-13 23:09
人各有志。
走自己的路,尊重他人的選擇。
作者: along_he    時間: 2007-7-13 23:33
標題: 允許百家爭鳴!呵呵
樓主的意見不全同意,但有可取之處,本人覺得國外生活精神上的空虛是難以彌補的,也許這也和個人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不可否認,國外生活和國內是有區別的!
作者: 有希望    時間: 2007-7-13 23:41
原帖由 shanren 於 2007-7-13 22:24 發表
樓主看來比較注重收入,而且或多或少喜歡跟別人比。我和我那口子兩人最和諧的一點,就是從來沒把錢看得太重過,更從來不曾有心思跟人家去比這個比那個的!我們在美國生活多年,不少朋友房子比我們大,車比我們的好,衣服比我們時髦,。。。。。。 SO WHAT???? 有些朋友在那裡慫恿著「你們也該把房子擴建一下啦,也該買個賓士啦,孩子也該給買些名牌啦。。。。。」我們還真是無動於衷。幹嗎要死活追求這些?活得高興就成。 ...


先握手。

很多時候我看到的是越窮的人越注重別人的看法, 越要爭那些無味的面子。也講個我知道的事。我們這旮旯china town超市的一個收銀員, 我就親眼看到她開一輛全新的Lexus GS350。而僑界里好幾位有頭有臉的人物只開一輛Camry, 還是老款。

北大又如何啦?這兒很多華人還是哈佛,斯坦福,MIT博士, 博士后的哪, 不比LZ你牛啊?做人要腳踏實地的,別老整那些虛頭巴腦的。

[ 本帖最後由 有希望 於 2007-7-13 23:52 編輯 ]
作者: 華夏之聲    時間: 2007-7-13 23:43
天不由人人自便,振寧力強不歸國,
年老色衰把家還,娶得美人樂逍遙。
作者: shanren    時間: 2007-7-14 00:17
標題: 回復 #16 有希望 的帖子
"。。。我們這旮旯china town超市的一個收銀員, 我就親眼看到她開一輛全新的Lexus GS350。而僑界里好幾位有頭有臉的人物只開一輛Camry, 還是老款。。。。"

包子餡兒大還真不在褶子!呵呵。我也認識一位很讓我敬重的台灣老人,在紐約擁有好幾幢公寓樓、好幾幢帶店面的住宅,卻不享清福,嫌「身子沒地方放」,自己一個人高高興興地開著一個小店,實實在在過日子,開著一輛10來年老的 Accord。從哪兒也看不出他是個千萬富翁,就整一個快快樂樂的「土老頭!」這種人的心態才是我欣賞、要追求的。

強烈推薦各位看看十來年前美國出版的一本暢銷書,The Millionnaire Next Door,看看美國真正自我奮鬥起家的百萬富翁都是什麼樣的。那兩位作者都是搞社會學的,分別作了10年、20年對美國百萬富翁的調查研究。裡面講的事情和所作的分析非常有意思。舉幾個我記得的例子:

1。作者第一次搞一「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市場調查時問一千萬富翁:「你愛喝什麼牌子的酒?」

答:「一個是Budweisser,還有就是隨便什麼不要錢的酒」。

2。作上述市場調查 (focus group) 時,作者和他的客戶(一豪華品牌的公司)準備了大量的「對得起百萬富翁」的吃的、喝的。結果卻發現來的十幾個百萬富翁都只吃些乳酪+餅乾之類的,對旁邊的魚子醬等顯得有些手足無措,沒有一個人去碰。等這些人都走了,作者和他的客戶們一起津津有味地、按照「正確的『食客』吃法」好好享用了一番這些美味,但卻突然意識到他們中間沒有一個是百萬富翁("We enjoyed all this 'the right way.' But none of us was a millionnaire!") 。

[ 本帖最後由 shanren 於 2007-7-14 00:37 編輯 ]
作者: chico    時間: 2007-7-14 01:42
國內國外都是過日子。舒服不舒服,取決於自己的心態。你看著別人不舒服,人家自己開心得不得了。

物質的東西不能算唯一的標準,但也不能不是標準之一。我們凡夫就追求的是這些東西。

生活環境總體來講,美國比國內好。當然也要看你在什麼地方。同在南加州Orange County 里的Newport Beach 和 Santa Anna 就沒法比。說到汽車,想開賓士,寶馬去Lease 一個。也就幾百美元一個月。也沒什麼好吹的。談到房子,地點不同,城市不同差別太大了。就是在同一個城市裡,社區不同,房子的大小根本沒有可比性。在美國生活過的人都知道。

在國外有些人做夢都想融入「主流」。第一代移民基本沒戲,除非你巨富,要不就嫁、娶得好。好些人在美國過日子,僅僅是為了孩子。孩子在美國讀書,沒法回國。到了國內根本跟不上課。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沒必要大家都一樣。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7-14 01:44 編輯 ]
作者: erpcalgarian    時間: 2007-7-14 01:44
偏激
作者: 有希望    時間: 2007-7-14 02:42
原帖由 chico 於 2007-7-14 01:42 發表
在國外有些人做夢都想融入「主流」。 ...


什麼是主流?給個定義。在國內,誰是主流?是農民工, 是北大畢業的白領, 還是...? 主流和副流的差別在那兒?

[ 本帖最後由 有希望 於 2007-7-14 02:50 編輯 ]
作者: Jxzsheng    時間: 2007-7-14 02:55
其實,人生每個階段的認識和想法不盡相同,隨年齡而變化著,無論你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嘛。
對待生活關鍵要看自己的態度。無所謂哪裡好哪裡不好。
人總是在思變,沒有絕對的安靜。
作者: 華夏之聲    時間: 2007-7-14 02:56
這樣的寫法實在懶得說太多。可是還是忍不住。想寫就寫吧,也不用托北大的名來說。
若真是北大的,就要好好想想,中國有哪所大學比北大出國的更多?在北大學成了,
說不定還要出去殺豬做和尚,是否中學畢業就做這些更好?我也不認為出國有多好,
是否作者該到北大給學弟妹們解釋一番,大家在自己的家園安家立業最好。蔡元培
胡適魯迅這樣的大家回到中國是海闊天空。現在如果你不是一個工匠或科學家,你
是一個自由思想者,你回到中國,你是否會成為他們其中一人?
作者: xuye123456    時間: 2007-7-14 03:11
老實說,自然環境這裡好,但人文環境就差了.出來好久了,確實想回家.可能20多歲的小青年能適應這裡的生活,我是不行的了.明年準備待在中國了.
作者: oakleaf000    時間: 2007-7-14 03:12
什麼叫覺得可憐?既然有人可憐就一定有人讓人羨慕得眼紅。是不是就咱中國人特覺得別人可憐,是真的同情心嗎?那幹嘛不捐贈些給非洲難民。 無非是攀比而已。美國人會同情非洲難民,可是常常覺得自己的同胞過得可憐嗎?我很想弄明白這個問題。人生在世,草木一秋,過自己的日子,哪來這麼多高貴與貧賤,正確與錯誤?北大畢業不是也去賣豬肉嗎?樓主30萬一年的收入和黑煤窯主的收入比起來是可憐還是高貴?難道樓主不覺得還用金字塔結構的目標去表示一種成功,而連橄欖球賽都沒有看過實在是白來美國一趟了嗎,不是比孫中山的愛國精神都倒退良多,談什麼愛國和忠誠!




[ 本帖最後由 有希望 於 2007-7-14 03:20 編輯 ]
作者: nick_martin    時間: 2007-7-14 03:18

作者: 有希望    時間: 2007-7-14 03:20
原帖由 oakleaf000 於 2007-7-14 03:12 發表
什麼叫覺得可憐?既然有人可憐就一定有人讓人羨慕得眼紅。是不是就咱中國人特覺得別人可憐,是真的同情心嗎?那幹嘛不捐贈些給非洲難民。 無非是攀比而已。美國人會同情非洲難民,可是常常覺得自己的同胞過得可 ...



作者: jielingren    時間: 2007-7-14 03:31
標題: 回復 #1 漂在美國 的帖子
樓主說的我非常贊成。現在的問題其實就是就是如此:「出國的大多數人,根本沒什麼工作經驗,都是畢業就直接走了,你哪知道社會究竟是怎樣。」這正是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
作者: 有希望    時間: 2007-7-14 05:03
標題: 回復 #29 ybbgu 的帖子
錯別字啊!   您不是北大的吧?
作者: johnlee168    時間: 2007-7-14 06:10
標題: 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
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
作者: dxcc    時間: 2007-7-14 06:23
It's good for you if you feel you are heading a good life right now. You got there because of you hard work and good education. However, don't judge if other chinese are at a state of happiness living overseas for a simple reason, you are too young to comprehend. As you age, you will undertand more about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for yourself and will learn not judge others by your yard stick.  I hope you will revisit your article in 10years. Let us know how you feel then.

Do you feel some of things you did or said 10 years ago were inmature/stupid? Let that be a reminder...

have a good day.
作者: xueyinhan    時間: 2007-7-14 06:41
標題: 我倒覺得國外挺好的.
我有兩個女兒, 一個兒子. 第四個孩子年底出生. 男孩.

我很喜歡現在的環境.  現在的生活.

生活的好壞並不只是用錢來衡量的.
作者: xueyinhan    時間: 2007-7-14 06:42
標題: 回復 #29 ybbgu 的帖子
中國有一句話老話:

淫人妻女者, 必報自身.
作者: deniswang7    時間: 2007-7-14 07:26
年收入十幾萬的北大畢業海歸(計算機專業)也只能發表如此淺薄的發自肺腑的心理不平衡言論。一看標題就知道是在炒作。建議樓主看看70%的未歸國海歸的現實生活狀況,再發表評論,免得誤導國內網民。
作者: kevinssc    時間: 2007-7-14 07:59
I am living in overseas now, i am quite happy and never think go back to china so far, every person has different thinking.
作者: farm    時間: 2007-7-14 09:15
好文章, 在國外的中國人精神生活是很匱乏的, 很多人想回國, 可是不敢, 國內現在競爭這麼激烈, 沒有點真才實學的人還真不敢回國, 在國外對於有些人來說好歹也能滿足一下所謂的虛榮心吧, 但是過得開不開心就只有天知道了.
作者: pa19454    時間: 2007-7-14 10:37
標題: Why ?
The majority of BeiDa graduates  in US have a happy life.  
I respect your way of life, but not the way you treat others.


There's always an odd bird from forest, maybe more from the trees near WeiMing Lake.
作者: TJC    時間: 2007-7-14 10:44
標題: 回復 #20 erpcalgarian 的帖子
國人有時感覺活的累,就是因為有樓主這樣的人對別人指指點點評頭品足。
作者: chinatownboy    時間: 2007-7-14 14:07
我看樓主思維有點問題。不知道他是真的不懂還是北大沒教好。
作者: goodoctor    時間: 2007-7-14 14:26
原帖由 deniswang7 於 2007-7-13 15:26 發表
年收入十幾萬的北大畢業海歸(計算機專業)也只能發表如此淺薄的發自肺腑的心理不平衡言論。一看標題就知道是在炒作。建議樓主看看70%的未歸國海歸的現實生活狀況,再發表評論,免得誤導國內網民。



agree!

作者: atl1968    時間: 2007-7-14 21:14
「有一點始終沒有搞清楚, 為什麼中有人那麼關心別人的生活?別人過得好不好和你有關係嗎?你說你現在過得好,那祝賀你的成功,也希望你珍惜你的所有。生活本來就象腳上的鞋, 自己知道是否舒服, 別人講好看/難看沒有用。我們是為自己活著,而不是為別人。 」

AGREE!
作者: MH360    時間: 2007-7-14 22:40
美國
中國

都以後混的好的,混的不好的

無可厚非
作者: zengxuhui    時間: 2007-7-14 22:41
標題: 我是精英, 我怕誰.
感覺樓主的觀點很精英化. 做個普通人有什麼不好嗎. 要說中美的區別, 這算一個吧. 在美國, 事實上的精英都要把自己標榜成一個普通的美國公民. 在中國, 是個人物都要往精英的圈子扎.
作者: 灌木    時間: 2007-7-15 00:15
苦思苦想也沒琢磨透樓主的心態:
- 由衷地同情在美國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同胞們?
- 闡述樓主在北京混得正經不錯?
- 展示樓主有兩邊的生活經驗?
- 看別人吃葡萄?

不管怎樣,我覺得樓主是個人才。以其對生活的觀察,對人生的探討,以及一顆不斷進取的心,如果其當年在美國多鍛煉幾年再回去,那今天說不定是哪個部的部長或哪個大學的校長。
作者: leonwgl    時間: 2007-7-15 10:07
我不是很贊同這個觀念。在國內我在機關工作,在單位能升職的的大部分是能拍馬的當然不排除有些也是有能力的,但是在國外只要有技術,根本不需要拍馬這種事。我不善長拍馬,所以我出國了。所以在國內,能拍馬沒有本事的人能過得很好,有本事不能拍馬的只能一般般(可能生活也不差)。但在國外就不一樣。
作者: dejong    時間: 2007-7-15 13:15
我很少在這裡發言。今天實在要說兩句,講兩個我認識的人。

我同意大部分人的觀點。以物質的所有和地位的高低來衡量人的生活,這種觀點在國內到處瀰漫著也不足為奇,在北美生活了幾年的經歷也沒有使樓主在思想上有所觸動則是很遺憾的事。

我認識一位,擁有一間工廠,他每天在那間很破舊,陰暗的車間上班,車間的設備很陳舊,辦公室里很擁擠,零亂;院子里也堆滿了生鏽的材料。我每次見到他,他都是油西西,臟乎乎的。從表面上看,這個老闆當的不咋樣,瞅那樣也掙不了幾個錢。有一次我到了另外一間新建的工廠才知道,哪兒的廠房和設施的主人也是他。不說不知道,一打聽嚇一跳,這位像打工仔的老闆居然有八間大型廠房。後來有一次和他聊天,他講,他的愛好就是工作。他也將所得回饋社會,他認為活得很快樂。

我曾經有位鄰居,他在GM工作,是一位普通的電器工程師。住房在普通不過了,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幾年。他待人和善,謙卑,太太經常作義工,大家都很敬重他們夫妻。這要放在國內,那還不被認為是無能之人。

到了國外,我們才發現,能人太多了。世界各地來的優秀人才有的是。如果樓主也能在畢業后,在國外做幾年,應該對你理解生活有好處。
作者: goodoctor    時間: 2007-7-16 14:47
原帖由 有希望 於 2007-7-13 06:26 發表
有一點始終沒有搞清楚, 為什麼中有人那麼關心別人的生活?別人過得好不好和你有關係嗎?你說你現在過得好,那祝賀你的成功,也希望你珍惜你的所有。生活本來就象腳上的鞋, 自己知道是否舒服, 別人講好看/難 ...



TOTALLY AGREE!

真不知對樓主說什麼 ,送他(她)羽泉這首歌, 也希望他(她)無論在那裡自己都活得快樂!

歌曲:has it
歌手:羽泉

天空被雷雨劃破黑夜有了火
流星掙脫了銀河願望有寄託
仙人掌開出花朵沙漠就有了顏色
海在不遠處唱歌城市有耳朵

has it 不管世界多少誘惑
我有我選擇
has it 與眾不同
我有我性格

has it 不管世界多麼遼闊
我有我自我
生命燃燒這一次
我有我快樂

生命只燃燒一次
去找尋真的自我
我有我自由我有我快樂


[MUSIC]http://www.bl.hl.cn/ge/6.mp3[/MUSIC]

[ 本帖最後由 goodoctor 於 2007-7-16 00:18 編輯 ]
作者: 藍月    時間: 2007-7-17 19:31
剛看題目就覺得不對勁: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觀點,這和哪裡畢業的有什麼關係?  專門標明北大畢業,還是因為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炫耀和攀比心理作怪。

人和人不一樣,有人喜歡國內,有人喜歡國外,無論在哪裡生活都難十全十美,最重要的是個人心態,和最看重什麼。很多人認為只有金錢=成功=快樂,其實有這種心態的人,到哪裡都很難真正快樂。

和國內相比,國外的環境更適合這樣的人生活:中產階級,收入穩定,沒有太多錢但也不認為賺錢是唯一的標準,不善於搞人際關係,喜歡平靜的生活,比較注重生活環境。

另一方面,在國外生活,作為移民有些問題是不可避免的,最主要就是心理上的孤獨感,文化上的陌生感。如果這個問題對你影響很大,那就不要出國。

其實國內國外,哪裡更好,這個問題又何嘗不是和婚姻一樣,都可以比喻為鞋子:合不合腳,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自己過的舒服最重要,生活是給自己過的,不是給別人看的。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