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鐵下心爭「新特區」倒不如埋下頭爭發展
[列印本頁]
作者:
dullbird
時間:
2007-6-15 18:03
標題:
鐵下心爭「新特區」倒不如埋下頭爭發展
儘管我所在的中部某大型城市與「新特區」擦肩而過,但是當地並沒有氣餒,表示再爭取下一個「新特區」,而且信心十足,說是經過努力,爭取下一個「新特區」是大有希望的。
作為這座城市中的一員,我自然非常希望成為「新特區」。因為成了「新特區」就可以享受到「特區」的政策,從而使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能夠得到又快又好的發展,居民生活得到很
大的提高。看看深圳等特區就可以知道了。
然而,問題是「新特區」不是爭來的。如果下一次又沒有被確定為「新特區」那怎麼辦?那我們是不是還要去爭取再下一個「新特區」?就像范進考舉人一樣,一直到考中舉人為止?再說是不是沒有爭到「新特區」,改革開放就不能取得成就,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就不能得到發展?
爭取成為「新特區」無非是想得到特殊政策。誠然,發展經濟,促進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是需要政策的支持。被國家確定為「新特區」后無疑能夠享受到非特區不能享受到的政策。但是無論發展經濟,還是發展社會的其他方面,不能完全依賴給予特別的政策。「特區」畢竟是少數,沒有成為「特區」的地方,經濟,還有其他方面就不發展了?不是這樣的。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關鍵在於有幹事業的心和責任感,有敢於向前闖的創新意識和勁頭。當時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大包干哪裡有政策支持。就全國範圍來說,除了特區外,政策基本上是一樣的,可是哪怕是在同一個省同一個縣,甚至同樣的條件,有的地方發展得快,有的地方發展得慢,這是為什麼?事在人為、謀事在人啊。
再說好政策,獨特的政策,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產生巨大的效益,但這並不意味著好政策、獨特的政策就一定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說穿了,政策其實就是個「工具」。工具只有充分地得到運用,被善於運用,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正如電腦一樣,配置再好的電腦,對我這個電腦盲來說,就只能是讓它成為一個打字機。政策何嘗不是如此。政策的作用能否得到發揮,發揮得如何,關鍵在領導者如何去運用。如果不善於運用政策,不敢將政策用足,缺乏改革的膽略和勇氣,缺少創新精神,墨守成規,故步自封,總是強調客觀原因,那麼擁有再好的政策,擁有再多的獨特政策,也難以讓政策發揮作用,使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得到和諧和日新月異的發展。
政策的有無其實是相對的。沒有政策,只要符合發展生產力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這個根本要求,完全可以努力地去探索。以股份制形式向社會募集資金,有償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等,當時中央並沒有給予深圳特區這些政策。可是深圳特區解放思想,積極而穩妥的探索,不是使這前所未有的創舉變成了政策,在全國得到廣泛地運用嗎?鐵人王進喜說過這樣的一句名言:「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在求發展中何嘗不是如此。有政策要發展。沒有政策,創造「政策」也要發展。沒有勇敢地探索,沒有創新的實踐,哪裡會有正確的政策誕生。
與其傾其力的創造條件爭取「新特區」,倒不如一心一意、腳踏實地地利用現有政策和條件,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按照人民群眾的意願,因地制宜,進行改革開放,既好又快地發展經濟,還有政治和文化。「新特區」也好,不是「新特區」也罷,都能夠把經濟搞上去,把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再說,確定哪個地方是「新特區」,那是中央的事,用不著地方上去爭。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