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胡溫怒斬鄭筱萸,天下議論紛紛
[列印本頁]
作者:
風雨瀟瀟
時間:
2007-6-1 04:45
標題:
胡溫怒斬鄭筱萸,天下議論紛紛
前中國大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鄭筱萸因收受賄賂、玩忽職守等罪名被判處死刑,不僅在中國大陸政壇引起震動,在國際社會也受到密切關注。世界各大媒體高度重視鄭筱萸案件,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5月29日對此案被告作出死刑的一審判決公布之後,國外報道和評論的數量反而遠遠多於中國大陸。
儘管鄭筱萸案是一起典型的腐敗案件,但西方媒體更傾向於從政治上衡量「胡溫怒斬鄭筱萸」的意義。路透社2007年5月31日在其所發表的一篇評論中指出,處決鄭筱萸是中共在十七大前試圖獲得公眾信任之際對黨政高級官員的「一次嚴正警告」。就在中國官方媒體5月29日披露鄭筱萸案最新進展后不久,「紐約時報」網路版立即發表文章說,62歲的鄭罕見地受到嚴厲處罰表示出中共最高層「不斷加深的恐懼感」,因為中國食品和醫藥醜聞已經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的反彈,並且直接導致中美經貿關係的惡化。
包括「亞洲時報(Asia Times)」在內的一系列亞太媒體近日都報道說「鄭筱萸案的幾乎全部審理過程都受到中共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和溫家寶的注意,據信中國總理溫家寶對處理鄭筱萸一案曾經作出親筆批示,要求『徹底清查、嚴肅處理』」。
5月30日的「洛杉磯時報」刊登評論說,「食品醫藥醜聞極大地敗壞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出口大腕』的聲譽」,使中國的本土工業和對外貿易受到嚴重打擊。5月29日,「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商業周刊」駐北京記者分別發表專題報道聲稱,中國大陸官方媒體對鄭筱萸被判死刑的消息「特意高調報道」,「顯示出中國政府對食品和藥品市場進行整治的堅強決心」。
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駐北京記者5月29日發回的報道說,這次對鄭筱萸的處理正值「中國面臨國內和國際雙重危機,中國食品和藥品醜聞的受害者已經囊括了中外消費者甚至外國寵物」。上述兩家媒體和其他國際媒體還專門介紹了中國政府即將實施的「食品藥品回收制度」,但同時認為這一制度的效果如何、是否能夠有效地「躲過」遍布大陸的腐敗賄賂之風仍需進一步觀察。
「衛報(the Guardian)」等英國媒體5月30日評論說,鄭筱萸案的結案證明中共將下更大氣力打擊腐敗和產品安全與質量標準的違反者。「衛報」駐華記者稱「鄭筱萸是過去七年來唯一的一位被中共處以極刑的高級政府官員」。這一判決在一定程度上將為「中國政府挽回臉面」,因為就在本月,澳大利亞、巴拿馬和多明尼加等國家都緊急召回了大量的中國製造並出口的牙膏,據信它們含有超量的有毒物質。
西方媒體對「胡溫怒斬鄭筱萸」大都進行了比較正面的報道和評價。但「紐約時報」同時也指出,鄭筱萸案的幕後「或許還有更加驚人的醜聞,在中國食品和藥品管理與監製過程的所有問題中,鄭筱萸案有可能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華盛頓郵報」的專題報道還說,鄭筱萸案所暴露的不僅僅是中國食品和藥品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它所曝光的實際上是中國政治和司法制度的弱點和漏洞,而這些弱點和漏洞在任何其他一個工業領域中都完全可能導致更多的『鄭筱萸案』」。
作者:
周奮池
時間:
2007-6-1 11:28
管他們怎麼說,就應該殺。
作者:
kai-you
時間:
2007-6-1 12:31
題目別有用心,怎麼什麼事都聯繫胡溫,我國是法制國家,是司法怒斬鄭筱萸。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