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與青青的討論。 [列印本頁]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8 13:27
標題: 與青青的討論。
下面是討論的轉貼。原貼在這裡。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 ... age%3D1&page=12

青青:

回復 #231 chico 的帖子
本文由 子竹青青 在 2007-5-25 12:40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謝謝chico
  我想我的表達有問題,沒有把話說清楚。
  Self-determination 這個表述里,一個是強調了自我,另一個強調了決定。這種自我決定更象是一種控制生活的狀態,是一種自我的控制感。
  比如說,天轉冷時,我媽常說:冷了就加衣服,別感冒。我聽了就不舒服,這話說的,好象我不知道冷熱一樣。我爸則會講:天冷了啊。下面什麼也不說。我常常會接:那你們要及時加衣服,我也及時加衣服,你們不要擔心。其實翻過來轉過去,事情都是一樣的。可是我爸說的話我就愛聽,因為這個加衣與否是「我」自我決定的。我要的是這種「自己來」的感覺。
  現在我想,事情都是一樣的,為什麼我爸的話我就愛聽?這個自我決定究竟何時有意義?
  常常為了這個「自我決定」聽不進意見,雖然知道那些個意見是好的
-------------------------------------------------

Servant:

回復 #232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本文由 Servant 在 2007-5-25 12:56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假如一個有你這樣性格的女孩,沒有這樣一個好的爸爸,吃虧的是誰的?

今天晚上,還與一個有佛教背景的人談到了佛教和基督教的區別。
佛教常常是「講道理」的。。。因為,想不清楚,是不可能信的;
而基督教有意思,從來不講道理。。。聖經上的東東,不是在與我們講道理。。。都是在教訓人,如同那位不會說話,但愛我們的媽媽。。。

其實,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自我「真的對我們自己不一定好!

青青,真心的祝福你!

-------------------------------------------------
青青

回復 #233 Servant 的帖子
本文由 子竹青青 在 2007-5-25 13:07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謝謝S大哥

  我是不成材的那個獨生一代(俺沒想打擊獨生的,只是社會上多數這麼評價俺這一代,這話放在俺身上,又相當的正確)。說白了,就是被寵壞了,不知道天高地厚

  父母的關愛是最無私的,儘管嘴硬脖子扭的要吵架,心裡也清楚那些點點滴滴。而且,俺想,絕大多數的孩子都不會象俺這樣沒良心

  對於宗教,在細讀CHICO的講記之前,也誤以為佛教就和西遊記的諸神一樣。慢慢的跟下來,才明白當年和尚講的「其實很多人誤讀了佛教」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佛教是一種教育,點滴為人的教育。

  也祝S大哥平安喜樂


-------------------------------------------------

Servant:

回復 #230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本文由 Servant 在 2007-5-25 13:08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青青好。。。

接著你的想法,問你一個問題。。。

如果你可以選擇,你是願意生活在小孩子的時候不長大,還是願意長大成人,有自己的選擇,同時也有自己的煩惱呢?

小的時候,我們無憂無慮,因為,我們的前途,有父親母親為我們把舵。我們只要把自己的學習,生活搞好就行了。。。

長大了,我們獨立了,我們有了自我。。。同時,我們也要為明天擔心。。。我們不僅要把今天的事情做好,而且還要擔心,把今天的事情做好,是否一定對明天來說,是最好的呢?
我們要爭取拿到博士學位。。。拿到博士學位,是否找得到工作呢?
我們不知道。。。

我們鬱悶。。。

如果可能,我們還是希望回到小孩子。。。

信耶穌就是回到小孩子。。。我們再不要為明天擔憂,我們只要把今天的事情做好。。。
如果我們在作的事情,對於明天的我們,不一定有利,那麽,天父就不會開路;
如果我們在作的事情,對明天的我們有利,天父一定會大大的祝福我們。。

一切都在神的手中。。。神給我們的一定比我們求的好。。。

祝福青青!

-------------------------------------------------

Servant:

回復 #235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本文由 Servant 在 2007-5-25 13:20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謝謝青青!

有關Chico仁兄所說的東東,我就不多說了。。。

一個東東,是講道理的;一個東東是不講道理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人,哪些東東是不講道理的?

我們的父母(無論父母多麽開明,他們都有不講道理的時候。。。);
當年的皇帝;
我們的老闆。。。

三思。。。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8 13:30
青青:

回復 #236 Servant 的帖子
本文由 子竹青青 在 2007-5-25 13:24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S大哥,我也想過是童年好,還是現在好的問題。
  可能童年時也不一定全好,因為我們回憶時,總會挑美好的來。那些過往的不愉快和摔摔打打,全都忘記了。就象現在會想,幼兒園時期有沒有和小朋友打過架?小學里有沒有過不愉快?肯定是有的,可是記不起了。能留下的,全是美好的回憶和想念。單憑這些,好象童年是好的。可是讓我回去,還是不太願意。
  我不知道生命重來時,我能不能再與現在的人相遇(比如說,如果一切重來,我們可能沒有機會在可親交流信仰),所以,儘管如今的性情和脾氣包括生活本身不完美,可是那是俺一步步走過來的。好的方面俺開心,不好的方面俺自我檢討(跟著CHICO讀講記,俺想通了不少事情,也發現了不少過去不知的毛病)。
  S大哥,俺是學工科的,屬於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那個水平。所以,說什麼事情都要比喻一下,才能表達得清楚些。關於這個童年與現在,俺再打個比方。五一之前和朋友出門亂吃,大概是食物搭配有問題,持續半個月感覺非常不適。我是後悔,想著當天咋就不注意呢。可是後悔並不能讓時間倒流,唯一知道的,是今天不能再那樣搭配著吃了。儘管我有昨天留下來的苦惱,可是我有明天不能這樣的教訓。
  生活里,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能預先設計好路線,多撞幾次南牆,如果過不去,我就會記得那個疼。下次,要麼翻過去,要麼繞過去,要麼用工具打個洞鑽過去,而不是黑頭黑腦的再撞了。
  我現在這個年紀,迫切需要的是智慧和成長。所以,佛教中的那些點滴之善特別有啟發,俺想,如果S大哥也跟著CHICO把這個貼讀完,會認同其中的大智慧的。
  謝謝你聽俺說這麼多,俺一向嘮叨。女人就是這樣子的,沒辦法。

-----------

Servant:


回復 #238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本文由 Servant 在 2007-5-25 22:38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青青,不好意思,昨天下線了。。。

我是一個好的聽眾, ,(自誇一下啊。。。)我完全能夠理解你的想法。我個人也完全同意你所說的,佛教的有關智慧。。。從那裡,我們一定能夠學到一些如何做人的東東,也有許多對我們來說,非常熟悉的東東,那些東東,也非常容易接受。。。

我也同意你的觀點,其實,人是不可能重來,也不可能後悔的。。。只是,當我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說,有了這些經驗,如果重來,我會如何如何。。。

其實,如果重來,我們一定會做同樣的決定。。。因為,當時的我們,只有那樣的見識,只有那樣的環境,也只知道那麽多東東。。。如果把我們放在那樣的環境中,我們有很大的可能,會做同樣的決定。。。

因為有了你所說的經驗,因為我們沒有所謂的「後悔葯」可以吃,(這回湖南台的「快樂男聲」給了一付後悔葯啊。。。)所以,我建議你好好思考一下,這個不講道理的東東。。。

我們喜歡講道理的東東,我們都討厭不講道理的東東。。。

但是,人生中,給我們麻煩的,讓我們感到生不如死的,都是那些不講道理的東東。。。

我們的父母,如堅決反對兒女的婚姻,或者堅持要兒女與某人結婚;
我們的領導,沒有理由的給我們小鞋穿;
我們的老闆,無緣無故的訓我們,讓我們非常沒有面子,讓我們受辱。。。

上面的貼中,談到了許多許多如何來「改變自我」。。。基督教也有許多許多類似的教導。。。。但是,基督徒之所以有改變,不是他們多麽的「自覺」,多麽的」好「,能夠改掉自己的毛病,能夠成為聖潔。。。

不是。。。不是。。。人是非常非常賤的。。。對人都說的頭頭是道,對己,總是能找到開脫的理由。。。

基督徒之所以能夠變好,是因為神的管教。。。神的管教是非常非常嚴厲的。。。

真的。。。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8 13:31
  有心啦,S大哥。
  不過,俺不知道你想和俺討論什麼啊
作者: paullian    時間: 2007-5-28 13:31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8 13:33
青青:

回復 #284 Servant 的帖子
本文由 子竹青青 在 2007-5-28 10:49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是啊,好多東西並不一定是原版有什麼問題,而是解釋有問題啊。

  看這個講記之前,我一直以為有求必應是我想什麼就有神給什麼呢 一直以為在洗心池洗洗手就能把想忘記的都忘記呢
  現在發覺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兒。
  求是真心付出而不在意結果(很有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味道,俺世俗的理解一下)。
  洗心其實是放下妄想、分別與執著。

------------------
Servant
  
回復 #286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本文由 Servant 在 2007-5-28 10:55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你說的都非常非常對。。。只是。。。

只是我們真的能夠不在意結果么?

我們真的能夠放下嗎?

至少作為基督徒,我做不到。。。。我不知道其他的人,也不論斷其他的人。。

理想,是一回事。。。能否做得到呢??

剛從福音營回來。。。牧師說到,世界上,有三種人要小心:
1)推銷員。。。他可能騙我們的錢;
2)政治家。。。他可能騙我們四年;
3)宗教家。。。他可能騙我們一輩子。。。

小心。。。

---------------------

青青:

回復 #287 Servant 的帖子
本文由 子竹青青 在 2007-5-28 11:09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嗯,S大哥,我也感覺不在意結果是個很難的事情。
  放下更是個很難的事情。(俺就好多事情放不下,經常小心眼兒 )

  所以,俺不反基啊,「聽天由命」這四個字在過程之後很安慰人的說。

  但是,S大哥您說的三類人里,就算他們有一些人可能非常壞,還是會有一些人是好的啊。或者說,壞人身上也有好的地方啊。能因為一個群體里有不良分子,一個人身上有不良習性,就完全否定了啊。

  還有噢,為什麼人會被騙?貪圖利益唄。
  天上掉大餅的事情誰會相信噢

------------------
Servant

回復 #288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本文由 Servant 在 2007-5-28 11:18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非常好的問題。。。當然,所謂宗教家,也包括基督教啊。。。(一笑。。。)

世上的宗教,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人本的宗教,這樣的宗教,是為「人的利益」服務的;是人造的宗教。。。
一種是神本的宗教,一切,都是站在神的角度來討論的。。。

所以,我要你三思。。。

至於為什麽會受騙,那一定是人「饑渴」,人有「需要」。。。(不要簡單的是因為人的貪。。。是人,一定貪。。。)這個饑渴,這個追求,這個人心中的洞,只有人的創造者自己,才能夠填滿,才能夠滿足。。。

祝好!

---------------------

青青:

回復 #289 Servant 的帖子
本文由 子竹青青 在 2007-5-28 11:27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嗯,S大哥,俺前些時間看了張圖片,就是馬斯洛的什麼需要理論。
  我現在能理解的程度(與宗教結合起來理解,但現在感覺佛教不是宗教了),就是說,佛教要我們放低需求,需求越低,外界的誘惑越不是誘惑。
  有句話原來總不理解「只有自己騙自己,沒有別人能騙你」,看了講記再理解,如果自己心裡沒有那個執著,沒有那份妄想,沒有那種分別,怎麼可能當局者迷呢?還是自己的問題。
  生活里,人常常分不清需和要的分別,明明已經NEED完了,還非要再WANT,辛苦了自己,還責怪老天。
  唉,俺就是這類選手。

------------------
Servant

回復 #290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本文由 Servant 在 2007-5-28 11:47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說的非常好,分清需和要的區別。。。這也是基督教中有的內容。。。

這裡有兩個問題,可以接著討論。。。

1)分清了需和要,又能怎麽樣呢?
(也就是說,先不說我們可能永遠(在行動上)分不請「需」和「要」,先只說,就算我們分清楚了,又有什麽目的呢?還不是一個「空」嗎?)

基督教的回答,分清「需」和「要」不是目的(信耶穌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真諦)。。。我們永遠也分不請「需」和「要」,但是在我們的人生中,慢慢的體會到,慢慢的意識到這之間的區別,我們做不到,但是我們可以慢慢的(在行為上)逼近。。。

2)如何來分清「需」和「要」。。。

假設,你現在想得非常清楚了。。。知道,什麽是需,什麽是要。。。

有一天,你當了官。。。別人都拿一點錢,你會如何呢?
說「需」,是無止境的。。。
我們衣食無猶,但是,我們的朋友的小孩,上了私立學校,而我自己的孩子,還沒有錢送去。。。你說,是「需」還不是呢?

慢慢的,這個需,就從量變,慢慢的有了「質變」,我們從「需」變到了「要」,我們還自認為是「需」。。。

基督徒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靠「理性」,而是在神給我們的苦難中,學到的。。。

基督徒一定會遇到苦難,我們會向神求許多許多的東東,而神也許一直不答應我們。。。。我們開始是發牢騷,發怨言,慢慢的是絕望。。。在絕望中,神給我們開一條出路。。。我們這個時候,回過頭來看,我們所求得「要」,神沒有給我們,但是,我們的「需」,一樣都不少。。。我們在這個苦難中,學會了,什麽是「需」,什麽是「要」。。。

當我們以後遇到那樣的試煉的時候,我們不會去拿,那不屬於我們的東東,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需「父親一定不會不給我們的。。。但是,我們不能去要那不該得的」要「。。。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8 13:33
噢,是我們過去的討論啊.

作者: 和而不同    時間: 2007-5-28 13:36
原帖由 Servant 於 2007-5-27 21:30 發表
青青:

回復 #236 Servant 的帖子
本文由 子竹青青 在 2007-5-25 13:24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S大哥,我也想過是童年好,還是現在好的問題。
  可能童年時也不一定全好,因為 ...


唉,不講道理的東西未必都是真理啊。
您舉的以下例子,反證處處都有。
我們的父母,如堅決反對兒女的婚姻,或者堅持要兒女與某人結婚;
我們的領導,沒有理由的給我們小鞋穿;
我們的老闆,無緣無故的訓我們,讓我們非常沒有面子,讓我們受辱。。。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8 13:36
青青:

回復 #291 Servant 的帖子
本文由 子竹青青 在 2007-5-28 12:03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謝謝S大哥說了這麼多。
  1、其實,好多事情並非分清需與要之後的難選,而是我們常常分不清哪些是需,哪些是要。
  2、之所以分不清需還是要,恰恰應了那六個字啊。因為有了愛見之心,才執著於要,才分別於待,才妄想於貪啊。所以,能把愛見之心放下,能把那六個字的習氣漸漸改正,才明白什麼是需,什麼是要啊。
  
  生活里的需與要的確很難區分,可是,這個講記就是時刻在提醒我們那個要的源頭是什麼啊。
  我想,同樣的,可能魔鬼和上帝都會站在人身邊,一個說,這是你需,另一個說,不,那是你要。這種時候,如果單靠一個「信」就能被正確引導,那這個世界的信徒就不可能有錯誤啦。
  
  如果說,這個世界有上帝,也有魔鬼,那在上帝打掉魔鬼之前,我們總是會受到魔鬼的誘惑,而這個分別心,從何而來呢?
  當我分不清時,我就要問自己,是不是愛見之心讓我跟著魔鬼的笑臉往溝里跑啦。

---------
Servant

回復 #290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本文由 Servant 在 2007-5-28 11:47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說的非常好,分清需和要的區別。。。這也是基督教中有的內容。。。

這裡有兩個問題,可以接著討論。。。

1)分清了需和要,又能怎麽樣呢?
(也就是說,先不說我們可能永遠(在行動上)分不請「需」和「要」,先只說,就算我們分清楚了,又有什麽目的呢?還不是一個「空」嗎?)

基督教的回答,分清「需」和「要」不是目的(信耶穌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真諦)。。。我們永遠也分不請「需」和「要」,但是在我們的人生中,慢慢的體會到,慢慢的意識到這之間的區別,我們做不到,但是我們可以慢慢的(在行為上)逼近。。。

2)如何來分清「需」和「要」。。。

假設,你現在想得非常清楚了。。。知道,什麽是需,什麽是要。。。

有一天,你當了官。。。別人都拿一點錢,你會如何呢?
說「需」,是無止境的。。。
我們衣食無猶,但是,我們的朋友的小孩,上了私立學校,而我自己的孩子,還沒有錢送去。。。你說,是「需」還不是呢?

慢慢的,這個需,就從量變,慢慢的有了「質變」,我們從「需」變到了「要」,我們還自認為是「需」。。。

基督徒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靠「理性」,而是在神給我們的苦難中,學到的。。。

基督徒一定會遇到苦難,我們會向神求許多許多的東東,而神也許一直不答應我們。。。。我們開始是發牢騷,發怨言,慢慢的是絕望。。。在絕望中,神給我們開一條出路。。。我們這個時候,回過頭來看,我們所求得「要」,神沒有給我們,但是,我們的「需」,一樣都不少。。。我們在這個苦難中,學會了,什麽是「需」,什麽是「要」。。。

當我們以後遇到那樣的試煉的時候,我們不會去拿,那不屬於我們的東東,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需「父親一定不會不給我們的。。。但是,我們不能去要那不該得的」要「。。。

---------------

青青:


回復 #291 Servant 的帖子
本文由 子竹青青 在 2007-5-28 12:03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謝謝S大哥說了這麼多。
  1、其實,好多事情並非分清需與要之後的難選,而是我們常常分不清哪些是需,哪些是要。
  2、之所以分不清需還是要,恰恰應了那六個字啊。因為有了愛見之心,才執著於要,才分別於待,才妄想於貪啊。所以,能把愛見之心放下,能把那六個字的習氣漸漸改正,才明白什麼是需,什麼是要啊。
  
  生活里的需與要的確很難區分,可是,這個講記就是時刻在提醒我們那個要的源頭是什麼啊。
  我想,同樣的,可能魔鬼和上帝都會站在人身邊,一個說,這是你需,另一個說,不,那是你要。這種時候,如果單靠一個「信」就能被正確引導,那這個世界的信徒就不可能有錯誤啦。
  
  如果說,這個世界有上帝,也有魔鬼,那在上帝打掉魔鬼之前,我們總是會受到魔鬼的誘惑,而這個分別心,從何而來呢?
  當我分不清時,我就要問自己,是不是愛見之心讓我跟著魔鬼的笑臉往溝里跑啦。
作者: 和而不同    時間: 2007-5-28 13:36
Servant要單獨抽出來,讓大家都分享分享。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8 13:38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5-28 13:33 發表
噢,是我們過去的討論啊.


是啊,Chico兄要我們換一個貼,我就把這些討論先轉到這裡。。。

我也不知道要討論什麽,跟著感覺走。。。

其實哪個貼,都是討論討論著,就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咳。。。

還沒轉完。。。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8 13:40
標題: 回復 #7 和而不同 的帖子
啊噢,他們那樣做,肯定是有他們的道理的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8 13:42
標題: 回復 #10 Servant 的帖子
這樣討論也挺好啊,非較著幾個字吵來吵去的,就失去信仰的本意啦.
反正,異曲同工,殊途同歸,還不都是讓人變得好一點嘛.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8 13:43
servant:

回復 #294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本文由 Servant 在 2007-5-28 12:08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說的非常好,也非常透徹。。。

再接著說。。。

你反覆強調的一個,就是」問自己,如何如何。。。「

其實,我們知道,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你可能永遠」問自己「,都找不到正確的答案的。。。

比如說,上面的那個例子。。。我們到底是否」需「呢???

基督徒非常清楚,神給的,就是我們需的,其他的,就是魔鬼的。。。(請注意,這些觀點,不是我們自己」悟「到的,而是在過去的經歷中,神教導我們的。。。在我們的靈命,還沒有到一定地步的時候,神是不會讓這些試煉,讓我們發生的(如果我們好好禱告的話。。。))


---------------------

青青:

回復 #295 Servant 的帖子
本文由 子竹青青 在 2007-5-28 12:17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嗯,人有愛見之心時,那個我就特別的小。放下了愛見之心,那個我就不存在。
  
  如果說神是信息的發送者,人就是信息的接收者。這個信息是否由神所發,還是由魔鬼所發,依然由人來分辨啊。

  俺想,那麼多人都在禱告,為什麼還是沒聽神的話呢。


----------------
Servant

回復 #296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本文由 Servant 在 2007-5-28 12:26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非常非常好的問題。。。你問到了問題的核心,到底什麽是神。。。

如果有求必應,那麽,這不是神,而是你我的僕人。。。

真正的我們的」需「,不必要向父親求,他都會給我們的。。。

請看聖經的教導。。。

太6:6    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
         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太6:7    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
太6:8    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
         父早已知道了。
太6:9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父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太6:10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太6:11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太6:12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太6:13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因為國度、
         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有古卷沒有「因為」至「
         阿們」等字)!』

太6:28   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
         也不紡線。
太6:29   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
         花一朵呢!
太6:30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里,神還給
         他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太6:31   所以,不要憂慮說:契甚麼?喝甚麼?穿甚麼?
太6:32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太6:33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太6:34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
         當就彀了。」


小的時候,我們向父母求東東,我們是否有求必應呢?

不是,但是,父母給我們的,一定是對我們最好的,對吧?

另外,父母是否在乎我們每天回家看他們?

不會。。。我們不去看他們,有什麽好的東東,他們也會留給我們;
但是,如果我們常常與他們親近,他們會更加高興;

同樣,天父也是這樣。。。他對我們的愛,與我們是否與他親近(禱告)無關;
但是,如果我們主動與他親近,他會高興的。

---------------
青青:

回復 #299 Servant 的帖子
本文由 子竹青青 在 2007-5-28 12:35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正是這個求,我才鑽基督教中不該太鑽的問題。

  人一生要幾十年或近百年,一些是神給的,一些是魔鬼給的,而神又不會因為你求便指給你應該或是不應該。那麼,當神未給時,當神未啟示時,我們又靠的是什麼呢?當神的啟示到來時,接收還是要依靠人。這裡,怎麼能離開人呢?

  因為我不相信神造的是玩偶,所以在神給人意志時,也給了人選擇的心。
  選什麼不選什麼?「愛見」后的執著與妄想。


-----------------
Servant:

回復 #301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本文由 Servant 在 2007-5-28 12:47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好問題,又撤到基督教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預定論和自由意志。。。

是的,人是有選擇的心的。。。(否則,人就是沒有什麽意義的機器人)

我還是說一些具體的例子,免得談一些深凹的哲學問題。。。

如何明白神的旨意。。。

對基督徒而言,就是只為今天的事情擔憂。。明天,自有神的安排。。
比如找工作,如何知道是否神的帶領。。。

如果神開路,就是神的旨意;
如果不開路,就是神不要我們去那裡。。。(當然,這是簡單的事情,是在我們靈命小的時候的選擇)。

回答你的主要的問題,如何選擇呢?

還是回想一下小孩子的事情。。。

爸爸媽媽可能常常只管我們的大方向,只要我們認真上課,認真讀書,爸爸媽媽給我們自由選擇的權利,我們選什麽,不選什麽,他們都不會說什麽。。。

但是,有一天,在學習期間,我們開始交男女朋友了(假設是我們那個時候啊。。。)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會介入,開始反對我們去做這些事情,要我們回頭來學習。。。

這個可以用來類比你所說的問題。。。
作為神的兒女,神在很大的程度上,讓我們選擇,包括我們是否信耶穌;
但是,到一定的時候,我們走的太遠了,神就會用某種方式介入,讓我們不得不回頭。。。

在基督徒看來,人的選擇,是有限的。。。(是在神所許可的範圍內的選擇。。。)

------------------
青青:

回復 #303 Servant 的帖子
本文由 子竹青青 在 2007-5-28 12:56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S大哥,看看弟子規吧。
  如果家長能把弟子規看個七八成,孩子的成長中,需要介入的就會相對少了很多。
  如果說,這個世界是神造的,那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需要佛陀的教育,點點滴滴的走正道,而不是在摔了大跟頭時再等人扶起來。

------------------
Servant:

回復 #304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本文由 Servant 在 2007-5-28 13:08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說的非常好。。。不過,你在說一種理想狀態。。。

父母時時刻刻在教導我們,是嗎?

我們又有什麽時候,聽過父母的教導呢?

對父母如此,對神也是如此。。。神一直在象父母那樣,教導(聖經)而且,管教(我們在人生中所遇到的苦難)我們。只是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不能意識到父母的教導和管教,也不會去感謝他們。。。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8 13:48
原帖由 和而不同 於 2007-5-28 13:36 發表

唉,不講道理的東西未必都是真理啊。
您舉的以下例子,反證處處都有。
我們的父母,如堅決反對兒女的婚姻,或者堅持要兒女與某人結婚;
我們的領導,沒有理由的給我們小鞋穿;
我們的老闆,無緣無故的訓我們,讓我們非常沒有面子,讓我們受辱。。。


非常非常好的問題。。。到底什麽是真理?????

我上面沒有討論真理的問題。。。(真理的問題,可以看我所說的,有關皇帝的玉璽和皇帝亮身份的貼)。。。

在這裡,我只想提示大家,我們頭上的那一片天,會如何的對我們說話。。。

我們頭上的那一片天,不會給我們講道理的;
而給我們講道理的,一般都不是我們頭上的那一片天。。。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8 13:49
好拉,今天先轉到這裡吧。。。我也要下線了。。。

晚安!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8 13:52
晚安啦
作者: paullian    時間: 2007-5-29 08:54
你們繼續討論。
俺幫你們置頂一段時間。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09:20
這些討論原來是有上下文的.
都在chico的弟子規和講記里.
這樣看有些怪怪的.

不過,主要還是俺認為人需要自我審視,自我檢討,自我完善.要相對獨立.
S大哥的意見是相對依存於神,靠神的指引.
作者: paullian    時間: 2007-5-29 09:24
青青。。。。你希望你媽媽永遠的都管著你嗎????你希望你永遠的都依靠你的父母才能做事情嗎??你希望你永遠的都靠你父母來教你怎麼做嗎?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09:27
標題: 回復 #19 paullian 的帖子
  小樣兒吧,成年人還能問這個問題呀
作者: paullian    時間: 2007-5-29 09:38
。。。。。。。。。。。。^_^。,。。。大S說過,基督教認為人跟上帝是子跟父的關係。。。。
然後。。
俺則認為,,,基督教的上帝,認為人類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09:44
標題: 回復 #21 paullian 的帖子
  如果說人是神造的,如果說人和神是父子關係。
  那,根據弟子規,孩子成年之前的問題,並非是孩子自身的問題,而是長輩沒有教育好。孩子成年以後的習性,往往是幼年教育的結果。
  孩子成年後,也會尊重長者的意見,可凡事要身體力行。一到身體力行,就有了自我判斷和選擇。好多種路徑前,選什麼?
  看講記啦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09:46
22樓的回答有宣揚弟子規和講記之嫌,看講記那句話可忽略不計
作者: paullian    時間: 2007-5-29 10:06

俺倒沒注意看。因為要看的帖子好多。。往往都是一目十行的跳著看。
作者: paullian    時間: 2007-5-29 10:08
[music]http://ww2.sjzc.edu.cn/MALIEBU/music/wyc.mp3[/music]
作者: paullian    時間: 2007-5-29 10:08
忘憂草。。。大家一起聽吧。。。
我喜歡。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0:25
原帖由 paullian 於 2007-5-29 09:24 發表
青青。。。。你希望你媽媽永遠的都管著你嗎????你希望你永遠的都依靠你的父母才能做事情嗎??你希望你永遠的都靠你父母來教你怎麼做嗎?


炮連,好問題。。。其實,如果我們不談所謂的「責任」,「義務」,我們長大后,可能真的希望回到童年,無憂無慮,一切靠著父母。。。是啊,那是美好的時光。。。

信耶穌,就是回到了孩童時代。。。我們先來看一段聖經。。。

(太)18:1        當時、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天國里誰是最大的。
18:2        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
18:3        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
18:4        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里就是最大的。
18:5        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這裡告訴我們,進神的國,需要回歸到「小孩子」,這裡不是說,形式上,而是說思想上,回到「單純的小孩子,聽父母的話」,父母說什麽,聽著,即使想不通,也暫時按照父母所說的去做。。。這就是這裡所告訴我們的,成為小孩子的意思。。。這也就是告訴我們要如何來對待聖經上的話,「象小孩對父母的教導那樣,非常單純的聽話,非常單純的相信,父母說的一定是最好的。。。」其實,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樣,心裡會非常放鬆,也非常輕鬆的。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0:31
標題: 回復 #27 Servant 的帖子
  誰說童年無憂啊 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煩惱。
  孩子的單純是因為性相近。
  成人的不單純是習相遠。
  所以,想回到單純,就要把那些習氣去了。而不是在外在形式上不選擇,不作為。
  這也是俺認為佛教不僅入世,而且積極的原因之一。
  佛教讓人從本質上單純。
作者: paullian    時間: 2007-5-29 10:31
原帖由 Servant 於 2007-5-29 10:25 AM 發表


炮連,好問題。。。其實,如果我們不談所謂的「責任」,「義務」,我們長大后,可能真的希望回到童年,無憂無慮,一切靠著父母。。。是啊,那是美好的時光。。。

信耶穌,就是回到了孩童時代。。。我們先 ...


。。。。。孩童時代,,有父母的關懷。確實無憂無慮。。可是這樣對孩子真的好了么??
在美國,孩子是非常早就獨立的,,13歲多,就在乘假期做點工作充實生活。
在中國,雖然現在嬌生慣養很多,但是據我睃知道的,現在對孩子的獨立能力家長們關注的越來越多了。
大S。兄。。關在溫室的花雖然嬌艷,卻沒有長在自然的花生命強勁。。。人一樣,孩子也一樣。
我們不可能回到孩童,,也不需要回到孩童時代,,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的逃避面對人生的罪惡的一面。
美好的時光,只是用來瞳景的,而如何面對人生才是重要的。走過的路崎嶇不平,沒有人,也沒有神能夠永遠扶著我們走。。。最終走這段路的,還是自己。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0:33
標題: 回復 #22 子竹青青 的帖子
青青說的好像有道理,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但是,還有另外一種可能,父母一直在教導,而孩子一直不聽。。。

講一個剛剛發生的事情。。。

剛才在上網的時候,我的小女兒(三歲),在周圍玩手機充電器。。。我看到非常危險,告訴她不要玩這些東西。。。同時告訴她,尤其不要去插插座。。。(我用手指了一下插座,那個插座比她高。。。)半小時后,我去廚房,看到她正拿著圓珠筆,在插她夠得到的插座。。。(我今晚的禱告,就是感謝神的保守,沒有出事。。。)

這個例子,正好可以回答青青問題。。。父親(神)一直在告訴小孩,該如何如何做。。。而小孩(人)一直(因為自己的罪性),聽到了,沒有聽進去,還是按照自己的去做,甚至常常逆反。。。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0:33
  宗教的魅力在凈化人的心靈。
  佛陀教育應該是一種自我凈化吧。
  不知道對還是不對。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0:37
標題: 回復 #29 paullian 的帖子
有關小孩是有父母照顧好,還是獨立好,這是另外一個問題,我也同意你的觀點。。。這裡,我只是用小孩子來作為一個類比,讓我們想像一下,信耶穌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

其實,在我們人生的某一個時刻,一定會覺得,小孩子的時候,真的太好了。。。
有父母的照顧,我們不要為生活操心,無憂無慮。。。。。。

(另外,我這裡所說的,有父母照顧,不一定是溫室里的花朵的意思。。。父母可能放孩子去創。。。)
作者: paullian    時間: 2007-5-29 10:43
原帖由 Servant 於 2007-5-29 10:37 AM 發表
有關小孩是有父母照顧好,還是獨立好,這是另外一個問題,我也同意你的觀點。。。這裡,我只是用小孩子來作為一個類比,讓我們想像一下,信耶穌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

其實,在我們人生的某一個時刻,一定 ...


生活在父母的懷抱,雖然美好,但是卻不是真實的人生。
。。其實,我在想,人既然來道了這個世界,,總要經歷點什麼。成功,喜悅,挫折,遺憾。
在死後,,至少,神啊,佛啊,問你時,你不會說,你時庸庸碌碌的活過一輩子。就像溫室的花,沒有經歷過風雨,也從不知道雨後的彩虹是怎麼樣的。。
據說,在希臘傳說里,庸庸碌碌的過完一生的人,是連入地獄的資格都沒有,他們只能徘徊在冥河旁,終日哀嘆。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0:50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5-29 10:31 發表
  誰說童年無憂啊 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煩惱。
  孩子的單純是因為性相近。
  成人的不單純是習相遠。
  所以,想回到單純,就要把那些習氣去了。而不是在外在形式上不選擇,不作為。
  這也是俺認為佛教不僅入世,而且積極的原因之一。
  佛教讓人從本質上單純。


同意青青的觀點。。。至於如何回到「單純」。。。

有關佛教,我知道得不多,也不說太多。。。但是,有一點,佛教不是一個入世的宗教。。。我前一陣,在佛教的論壇,那裡許多許多的人,在談結婚如何如何的不好,如何如何的不該結婚。。。。(當然,有一些積極的聲音,但是,太多出世的觀點了。。。)

另外,我個人覺得,Chico仁兄的觀點,不一定是佛教的觀點,他的觀點中,有許多儒家的東東。。。他可能有一天會成為基督徒的,就象我當年一樣。。。。

基督教是一個,讓人脫胎換骨的宗教。。。如何知道。。。

1)請看聖經;

(林后)5:17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2)基督徒在信主后,都會受到許多的苦難,在這些苦難中,借著聖靈的帶領,我們的「老我」,被徹底的破碎,而「新我」(聖靈的生命)慢慢的長大。。。大多數基督徒,幾年以後你再看,他們一定會不一樣。。。真的,聖靈讓每一個人在苦難中,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新造的人。。。

也就是說,基督教所說的東東,不是說,基督徒如何靠著自己去改。。。不可能的。。。人是不可能放下自己的。。。如果你真的了解一個基督徒,你一定會發現,他們會經歷許多許多想不到的苦難。。。這就是一個基督徒在行為上成聖的過程(在地位上的成聖,在做決志禱告的那一刻就完成了。。)。。。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0:50
標題: 回復 #30 Servant 的帖子
  阿彌陀佛,S大哥。
  俺和俺的好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我用的是六個月的孩子(他沒有寶寶,俺也沒有寶寶 純粹是好高鶩遠 )。我說,孩子從小到大會遇到很多危險(書上寫,人的大腦好象是十二歲左右才發展完吧?具體記不清了。四歲時,才能發展80%左右),是應該在她有危險之前就打一下,還是做好防範措施。

  他的意見是,孩子小,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你說什麼他就能聽懂什麼,那便不是孩子了,小孩子對語言的理解應該是慢慢的吧。至少,他們不了解生死吧?),如果語言教育不起作用,那就一定要防範得當。比如,家裡的電源要用電源保護。
  我的意見是,孩子小,沒有自我控制能力,語言教育也沒用,而有些危險在家裡可以避免,但出門就很難說了。因此,要在他接近危險之前打一下小手,疼,他總歸是明白的。這樣,小的疼避免大的傷害。
  我們兩個爭了一個晚上啊,兩個沒寶寶的人為了這個吵啊。

  但是,不管我們哪個更對,都有一點。對於孩子,出了問題,都是大人的責任,而不是一個經驗不足的孩子的責任。因為孩子與大人相比,最基礎的一些安全知識是不具備的(如果是原始社會,孩子大概也不會面臨家裡電源孔的問題,這些知識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增加的)。即便是成年人,也會面臨非常多的類似問題。對於危險與安全,那是個學習的過程,是個受教的過程。

  如果說把人比成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社會經驗缺乏(特別是近現代科學知識)的寶寶,那麼,這個人出了問題,完全是家長的責任。

  只是,一個成年人是不能在生活里用「我不知道」「沒人告訴過我」來推卸責任的,每個成年個體,都要對他的行為負責任。

  不過,謝天謝地,S大哥及時進房間了。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0:53
標題: 回復 #34 Servant 的帖子
  哈哈,S大哥,俺引的不是chico的觀點,俺引的是講記的觀點,那是凈空老和尚解釋的經啊。
  他的經文里,就是積極的入世啊。

  人不能放下,就是私心雜念太重,太想著自己的利益。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0:56
標題: 回復 #33 paullian 的帖子
這個,我完全同意。。。

其實,基督徒的人生,真的是豐富多彩。。。

這樣來說好了。。。

我們來看兩個小孩,一個是普通人的小孩,一個是最高領導人的小孩,你說,最高領導人的小孩,是否多姿多彩呢?

基督徒是天父的小孩,他們的生活,真的是不一樣。。。基督徒的生活觀,就是活好每一天。。。
過去是痛苦的,未來是渺茫的,今天,只有今天。。。

而基督徒相信,過去已成為歷史,明天自有明天的安排,我們高高興興活好每一天,活在當下。。。(與上面的觀點不一樣的,就是我們知道,明天,神自有安排。。。)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1:07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5-29 10:53 發表
  哈哈,S大哥,俺引的不是chico的觀點,俺引的是講記的觀點,那是凈空老和尚解釋的經啊。
  他的經文里,就是積極的入世啊。

  人不能放下,就是私心雜念太重,太想著自己的利益。


先回答簡單的問題。。。

人不可能真正放下,人一定有私心雜念,都在想著自己的利益。。。這個自己,不一定是自我,包括自己的家庭。。。如果沒有家庭,有許多許多問題,就簡單多了。。。可以為了「自己」的放下,不顧其他。。。

如果有家庭呢?

為了自己而「放下」他人,是自私;
為了他人而不放下自己,是「私心」。。。

說說我的故事的續集吧。。。

基督徒當年要我信主,我的問題是「誰是真神」?為什麽耶穌是真神?
我的禱告是」求真神進到我的心裡來「?
我的決志是在那個佈道會的第二天,開車的時候。。。

但是,神還是沒有回答我,為什麽耶穌是真神啊?

信主后不久,(三個月左右),遇到了許多許多不開心的事,我想到了出家。。。這個念頭在我心裡有12小時左右,後來,一個聲音告訴我,出家,是拋開世上的一切,為了自己的」自私「的行為(抱歉,這是我當時的真實想法,沒有指責其他宗教的意思),而基督教告訴我們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往前走。。。。就是因為這個聲音,讓我放棄了出家的想法。。。我也感嘆,神真的不放棄我們,還是要借者這樣的事情,來回答我,為什麽耶穌是真神的問題。。。(這個事情,至少回答了我。。。)
作者: paullian    時間: 2007-5-29 11:09
原帖由 Servant 於 2007-5-29 10:56 AM 發表
這個,我完全同意。。。

其實,基督徒的人生,真的是豐富多彩。。。

這樣來說好了。。。

我們來看兩個小孩,一個是普通人的小孩,一個是最高領導人的小孩,你說,最高領導人的小孩,是否多姿多彩呢?
...


如果有天,你死了。。
神問你,你過的怎麼樣?
你說,我過的很快樂,
怎麼快樂?
沒有憂傷的快樂人生。
如果你沒有經歷過憂傷,你怎麼知道快樂時怎麼樣的?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1:17
標題: 回復 #39 paullian 的帖子
好問題。。。可以有許多角度來回答你的問題。。。我作一個簡單的回答,就是基督徒的人生,一定是有憂傷的人生,而且有你想不到多的憂傷的人生。。。

請注意,人的老我,是最頑固的,是不會自己放棄的。。。所以,要對付」老我「,要」脫胎換骨「,一定要經歷許多許多的磨難。。。我以前說過,基督徒的人生,不是說,快樂,幸福,而是說,喜樂,平安。。。

快樂,幸福,是一種生活。。。

喜樂,表示並不一定快樂(屬世的觀點),但是心裡真的喜樂;
平安,表示並不一定幸福(屬世的觀點),但是心裡真的平安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1:22
標題: 回復 #38 Servant 的帖子
  阿彌陀佛,建議S大哥讀完了講記再說這個放下吧。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1:37
標題: 回復 #41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我寫個一個有關基督徒是如何放下自我的東東,以前找了幾次,都沒有找到。。。有時間,一定去讀讀。。。
青青也可以試著去做,到某一天,覺得做不到,想想這裡的討論。。。
我的觀點,人是不可能完全放下自我的。。。我們都能夠或多或少的改掉一些,但是,要做到完全放下,是不可能的。。。

但是,神能。。。神讓許多許多的人,放下自己,去偏僻的地方,傳福音。。。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1:57
標題: 回復 #42 Servant 的帖子
  嗯,這個就又回到需和要的問題上來了。生活里,需和要太難區分了,所以才我執啊,才苦啊。
  至於「偏僻」,人總會有超過基本需求的一些信念什麼的。
  上次見一個網友說過(就是在心香的一個回貼里),馬斯洛那個金字塔理論也並非一定要從低級到高級,人會在低級需求尚未滿足的前提下,追求那些自我實現。
  什麼叫自我實現,我也搞不明白。
  只是通過看講記,糾正了不少錯誤認識。這個包括對自己的認識,也包括對佛教的認識。
  如果說,宗教是一個大學,信教的就是在讀或畢業生。我們看一個大學的好壞,常常把那裡的學生也當成一個標準。或者,象凈空這樣通俗易懂講佛教的大師太少;也或者,多數的人在用自己的經歷解釋佛教吧。
  
  這個月跟chico的講經跟得很緊,假牙也有點擔心我在這把年紀便想「出世」。我說真的很奇怪,為什麼你們一想起佛教便是萬事皆空,消極避世呢,為什麼我眼裡的講記充滿了人生的樂趣與積極呢?
  或者,正是因為對佛教一直不了解(也沒想著去了解,俺見過的出家人中,十有八九是職業性的,上班光頭換袍子,下班光頭小西裝.接觸也是找他們的麻煩,沒事損他們幾句),也沒有多少先入為主的觀念,才能以平常心看講記吧。

  每種信仰下,都有常理不能解釋的事情發生。畢竟,信仰的最大魅力是讓人心靈純凈,充滿慈悲.

  S大哥晚安,順祝你的小寶寶平安喜樂.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2:07
謝謝青青。

至於佛教是否出世的宗教,我就把這個問題,留給你自己去尋找答案。。。我相信是出世的宗教。。。

至於放下自己,到偏僻的地方去,是個什麽概念呢?我轉一個真實的故事吧。。。

劍橋七傑。。。。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2:08
劍橋七傑

       


查理·施達德
C. T. Studd

狄克遜·何斯德
D. E. Hoste

威廉·凱巴
W. W. Cassels

司米德
S. P. Smith

西瑟·端納
C. H. Polhill-Turner

阿瑟·端納
A. T. Podhill-Turner

章必成
M. Beauchamp

  「我已撇下凡百事物,背起十架跟耶穌,世上福樂名利富貴,本已對我如糞土……」這首歌是趙君影牧師的心聲,也是劍橋七傑的心聲。

  他們都是劍橋大學的高材生,各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現。有的是全國著名的運動能手,有的是貴族,有的晉身為軍官,但至終他們放下了世上的享受、今生的名利、美好的前途,而踏上一條艱辛的路───往遙遠的中國開荒佈道。

  縱然有人懷疑,有人諷剌,究竟他們怎樣和艱難的中文奮鬥,究竟在一個與基督教文化斷絕的國家,每天接觸著無知、迷信、拜偶像的人群,他們的虔誠能持續多久?但至終他們沒有一個人退後。

  一八八五年五月二日,他們從倫敦遠赴中國的行動,大大震憾了那個時代,直至百多年後的今天,他們的影響仍不稍減退。

  施達德──板球手

  查理·施達德(C. T. Studd)出生於貴胄之家,是劍橋的板球隊隊長。無論是打球、投球,在當時都是首屈一指的。投球方面,他更打破全國的記錄。

  然而就是在他的板球如日方中的時候,他放下了板球,決心前赴中國傳揚主名。他的決定引起了大學的騷動,但他感悟到:「救贖意即『買回來』,所以,如果我屬於他而還佔著不屬於我的東西,那我就是賊;否則,我就該放棄一切而完全歸 神。當我一想到耶穌基督為我死在十字架上,我為他放棄一切又有什麼難呢?」

  其實,施達德從未考慮過往海外宣教,他覺得英國已經夠大了,但當他清楚地明白 神要他往中國時,他卻毫不猶豫,將板球的專誠全放到基督身上。

  抵達中國后,他先後在太原府、上海、平陽、隆安府等地作傳道工作,並於一八八八年在天津跟另一位宣教士普絲麗·施德活小姐結婚,婚後四個小孩子也相繼在中國誕生。由於健康惡劣,施達德不得不在一八九四年舉家遷回英國,後來聖靈又催迫他往印度傳福音。至一九零八年,他正計劃重回印度, 神卻奇妙地將非洲的需要放在他心上。

  雖然施達德不是終生留在中國的工場,但他卻一生未離開過宣教的事奉。他開拓了非洲工場,且成立了環球福音差會,協助更多任務人往非洲禾場收割。

  司米德──軟弱變為剛強

  司米德(Stanley Smith)一直在中國北方工作,他可以用流利的中文講道。去世的前一天晚上,他還講道。1931年1月31日在蘇州逝世。

  有誰料到這樣一位愛主、愛中國的宣教士,曾經是生活放蕩、靈性浮沉不定的軟弱基督徒?

  他父親是著名外科醫生。司米德雖然十三歲已接受救主,但他一直陷於靈性的低潮。在劍橋念書的日子,他仍喜愛玩樂。雖然他熱愛草地網球、游泳、騎單車,還是划艇手,但他仍感到生活無聊,不滿足,覺得沒意思。他自認是個失敗的基督徒。直至他明白要將自己全交給主,他生命才有轉變。司米德很快就投入直接的事奉,一連串的露天聚會、下午茶點、醫院探訪、訪問貧民。他還得著新的負擔,就是到國外宣教。但不久他又再度軟弱,靈性總是暴漲暴落,忽上忽下。他肯定不會流失,但他完全沒有屬靈的能力,即使當牧師,也只是一個平庸的牧師。

  在一次和弟兄的交通中,他發現他受自我意志的攔阻很大,他只喜愛基督徒的活動,但最後的方面,他仍想自己決定。於是當晚他在日記上寫上:「我必須把自己完全獻上。」

  他本來可以留在劍橋或往鋁瑞得理學院接受聖職人員的訓練,但最後他確定了中國是他一生的事奉,他也就義無反顧地踏上了!

  西瑟·端納、阿瑟·端納兩兄弟

  西瑟·端納(Cecil Polhill-Turner)排行第二,阿瑟·端納(Arthur Polhill-Turner)排行第三,他們也是富家子弟,父親是上校,按照當時的傳統,二子要當騎兵,三子則作家庭牧師。

  阿瑟·端納雖然知道自己將來會當牧師,但他的生活絲毫不檢點,他愛賭馬,打牌,跳舞,直至在慕迪佈道會中,他才真正決志。從此,他徹底與馬、牌、舞斷絕。他是校際運動的代表選手,他仍努力學習和運動,但他目的是藉此見證基督。在七傑中,阿瑟·端納是第一個蒙召往中國的。他一直在四川傳福音,庚子拳變與辛亥革命期間,他都在中國。

  二哥西瑟是騎兵軍官,又得過足球獎章,但他清楚 神並非要他穩步地爬上陸軍元帥的高位,而是要他前赴中國宣教。他的擺上並非受弟弟阿瑟影響,原來自從他獨自參加「中國宣教士聚會」后,他就決定去中國傳福音。曾有一位長老極力勸他留下,原因是騎兵隊很快就有機會遣往印度,在那裡也可以作很多宣教工作。而他叔父白亨利伯爵也攔阻他,但西瑟毅然放下了升遷的機會,卻遠征中國山西,後來甚至深入西藏禁地。

  何斯德──炮兵少尉

  劍橋七傑中,只一個軍官,是炮兵少尉狄克遜·何斯德(P. E. Hoste),他受戴德生的影響很深。當他正考慮宣教工場的時候,戴德生寫的小冊子深深地感動了他:「中國三億八千五百萬人民(這是當時的人口數目,現時是超過十億)在死蔭幽谷中,沒有機會接觸福音,回頭想想我們元帥的命令,『往普天下去,把福音傳給萬民。』……面對成群走向滅亡的人,還能袖手旁觀嗎?」中國也開始成了他的負擔。

  起先,當少將的父親對他往海外宣教加以很大的攔阻,但後來父親竟寫信告訴他,不再阻撓他,這令他更清楚 神的呼召。

  戴德生曾向他強調遠赴中國的危險和孤獨,但何斯德毫不畏懼。想不到他後來還接續戴德生,作中國內地會的負責人。抗戰時,他曾被日人拘禁。他在中國住了六十多年,直至逝世前一年才離開中國,返回倫敦。

  凱巴──牧師成為宣教士

  威廉·凱巴(W. W. Cassels)在劍橋畢業不久,就成了英國國教副牧師,他在貧民中工作,然而 神讓他看見他的工場並非英國,而是遙遠的海外。自從他感到海外宣教的呼召后漸漸地清楚 神賜他的負擔是中國。

  但他要往中國的決心,很快就受到考驗。他母親竟然親自找戴德生,請求他不要接受凱巴作宣教士,原來他母親有七個兒子,而凱巴是她唯一留在英國的兒子。結果是 神自己挪開了這些障礙,最後他母親竟寫信給戴德生:「這條路已夠艱難,如果我加以阻撓,那我不就成了 神好兒子的壞母親?…… 神已帶領他走上這條路,雖然不合我的意,但我須跟上,願 神賜福他,也賜福你們的工作。」

  凱巴先在上海,然後往中國西部,直至一九二五年逝世,都很少離開那裡。

  章必成──寧肯宣教,不要大筆財產

  章必成不只放下了世上的享受,他更放棄了大筆財產。當他在中國宣教的時候,英倫的大哥,由於沒有兒子繼承業務,想給章必成大筆財產,但條件是要他放棄中國,放棄宣教,回英國打理房地產業,章必成毅然拒絕了。他寧願鎮過鎮、村過村,艱辛地旅行佈道。一次他甚至在炎熱的天氣中,和戴德生走了近一千里路。他愛中國的熱誠,甚至感動了兒子,後來兒子長大了,也加入中國內地會,而他自己也就是死於兒子的宣教站──中國寶寧。

  章必成是大家庭中的三子,父親是男爵。自少他就在基督教活動和敬虔的氣氛中成長,但他卻徒有基督徒的外表而無屬靈的實質。在慕迪佈道會真正信主后,他也曾一度軟弱。幸好,這只是短暫的情況,退後反倒叫他更邁向前,以後他更愛主!而 神也就揀選了他完成他所託負的使命。



C. T. Studd, M. Beauchamp, S. P. Smith,
A. T. Podhill-Turner, D. E. Hoste, C. H. Polhill-Turner, W. W. Cassels
後排從左至右:查理·施達德,章必成,司米德
前排從左至右:阿瑟·端納,狄克遜·何斯德,西瑟·端納,威廉·凱巴


[ 本帖最後由 Servant 於 2007-5-29 12:15 編輯 ]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2:26
標題: 回復 #44 Servant 的帖子
 忘記是哪個書上寫的,說前朝一些不得志的文人用愛情寫官場失意。
  李娜出家后發行的專輯里,有這樣一首歌,情難枕。她的歌曲我沒找到,以林版代替。俺從這個歌曲里找到了放下,積極的放下。


「如果一切靠緣份
何必痴心愛著一個人
最怕藕斷絲連難捨難分
多少黎明又黃昏」
  
  這四句里,俺看到的是不能迴避問題。迴避問題,它們依然存在(所以緣字並非世俗意義上的偶然發生)


「就算是不再流傷心淚
還有魂縈夢牽的深夜
那些欲走還留一往情深
都已無從悔恨」

  單純的逃避不是放下。如果那些東西執著在心裡,就成了一個大結,讓人痛苦。

「早知道愛會這樣傷人
情會如此難枕
當初何必太認真
早明白夢裡不能長久
相思不如回頭
如今何必怨離分」

  為什麼人會受傷?太重結果,而忘記了過程的快樂。太執著於付出就一定要有回報,太執著於等價交換,人自然辛苦。

「除非是當作遊戲一場
紅塵任他凄涼
誰能斷了這情份
除非把真心放在一旁
今生隨緣聚散
無怨無悔有幾人」

  以物喜,以己悲,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標,隨波逐流。等時間走完,才發覺那些過程是別人的,而非自己的。所以,人生如夢了。

  
  什麼是放下,就是勇敢的拿起。

[music]http://www.zovan.cn/music/linhuiping_canotsleep.mp3[/music]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2:35
標題: 回復 #46 子竹青青 的帖子
好,真好。。。接著說。。。

勇敢的拿起。。。那麽,你認為,拿起什麽呢?

出家是否算拿起?

出了家,繼續工作,唱歌,是否算拿起???

到底拿起什麽,又放下什麽呢?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2:37
  想起S大哥在前面提到普通人的孩子與非普通人的孩子生活豐富多採的那一節來。
  什麼是豐富多采?這個用什麼來衡量呢?
  一個人幾年之內不給自己添置新東西了,但他每個月都會給貧困山區的孩子捐上三位數的美金。
  他有錢,可以用錢給生活添加「豐富多采」,可這些真的是人需要的嗎?又有多少的豐富多采是源於我們內心的害怕呢?我們又把多少外在的豐富多采當成一種自我保護和自我證明呢?

  他放下了,他也拿起了。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2:43
好問題。。。他自己省吃儉用,把錢捐給需要的人,這就是放下嗎?(我沒有批評的意思,這人當然比我自己做的好,我們只是就這個事情來討論)

人生是一個」空「字,一切都是虛空,如果真的是悟到了」空「,又為什麽要在乎這些呢?我為自己花錢,也是空,我省吃儉用支助他人也是」空「,(我想,這就是你所說的,他放下了,他也拿起了的意思。。。)

然而,難道人生真的就是這樣的」虛空「,這樣的沒有意義嗎?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2:49
標題: 回復 #47 Servant 的帖子
  這就涉及到人是萬萬千千的話題了。
  我適合學工,因為我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工科是我的較不差的選擇。
  人學佛教,也得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接受的方法。
  這就象同樣的課本,有人學出來這個效果,有人學出來那個效果。不是知識本身有問題,是因材施教的那個老師有問題,是那個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問題。

  對於一些人來說,出家是他不能解決現世問題時的一個自我救助辦法(不然,他可能選擇自殺了。雖然,從我的理解上來說,這種遇上事情就出家的做法是精神自殺,僅次於肉體自殺),也有一些人,出家就是在選擇一種生活道路。象那些偏遠地區的傳教士一樣,他們也捨棄了常人眼中的好生活,鑽研如何更好的教育去了。

  當然,生活里沒事就叫著出家出家的人,多數不是真的想出家吧。想出家的人會沒事嘮嘮叨叨嗎?在俺的眼裡,那就和俺沒事酸一下一樣,是種壓力的負性釋放罷了。

  沒有勇氣面對時,出家(俺認為這不是佛陀教育中的出家概念,就象俺到昨天才明白什麼是和尚一樣,好多詞是混著用,失去本意)成了逃避。

  所以,小隱在山森,中隱在市井,大隱在朝野啊。
  
  
作者: tiancai    時間: 2007-5-29 12:52
什麼是放下,就是勇敢的拿起
  ok

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拿起,那是修行。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2:54
標題: 回復 #49 Servant 的帖子
  S大哥,他並不是為了救助才省吃儉用。他有錢,有足夠的能力過世俗眼中的豪華生活。
  這個所謂的空,是外在的一些修飾。一些不必要的修飾(說真的,這也有個度的問題。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的兩維度)。

  S大哥,你所說的空是世俗意義上的空,如果你看了chico的講記,會對這個空有新的認識。至少,這個講記打破了我對空的認識。

  不過,恰如我們聽人唱歌會說這個好那個不好一樣,我們說得出好與不好,卻無法自己唱出一個好來。
  因此,這個空字的理解需要chico那樣的人來講解。
  我說的,只能是您對空的理解不太恰當。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2:57
標題: 回復 #50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放下什麽?拿起什麽?

先說說基督教的答案。。。

放下自我。。。
拿起神的事工。。


也就是說,放棄我自己的一切,為神的使命而工作。。。。

人生不是虛空的,虛空的目的,是讓我們回到神的身邊。。。

我們來看一看聖經上的答案。。。

傳3:9    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
傳3:10   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
傳3:11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
         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傳3:12   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
傳3:13   並且人人契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
傳3:14   我知道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
         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 本帖最後由 Servant 於 2007-5-29 12:58 編輯 ]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3:01
標題: 回復 #52 子竹青青 的帖子
同意,空字,不是那樣簡單的。。。如果你有時間讀一讀傳道書,你會看到那裡所說的虛空。。。你所能想到的虛空,都談到了。。。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3:06
標題: 回復 #51 tiancai 的帖子
  這個修行太難了。
  昨天俺在相機論壇看人打架(俺也用那一款 ),感受挺深的。
  這個相機作為家用高端,有很多問題存在。好多這款相機的持有者不願意承認(自我否定的感覺可能不太好),遇上人家說後景深不好和燥點問題時,就要跑出來罵一罵。這個罵解決什麼問題呢?自己的相機存在人家說的問題還是存在的啊。
  這裡,就有一個放下和拿起的事情了。

  世俗意義上的放下,是不承認,是逃避,是直接對罵,把人家的聲音壓下去。我理解的佛教(俺是偏向於無神論佛教的)中的放下,是正視這個相機存在的問題,並想著如何通過拍照和後期處理來彌補。這算得上是一種拿起。

  進一步說到對出家的理解。世俗意義上的出家,等於說「認命吧」,反正我買了這個相機了,算我倒霉。而佛教中的出家,好象是說,噢,存在這樣的問題了,那我得把問題總結好,並把它們提供給其它待買的人,讓他們有個更好的參考。反覆的試機寫這個相機的問題是給待買的人謀福利,而試機后找到不同的補救方法,則是給已購機的人謀福。

  這麼看佛教,我感覺特別積極。

  修行,俺還不太理解這兩個字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3:09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5-29 12:49 發表
   這就涉及到人是萬萬千千的話題了。
  我適合學工,因為我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工科是我的較不差的選擇。
  人學佛教,也得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接受的方法。
  這就象同樣的課本,有人學出來這個效果,有人學出來那個效果。不是知識本身有問題,是因材施教的那個老師有問題,是那個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問題。


暫時,我們討論一些你所說的,因材施教的問題。。。

作為一個老師,你的觀點沒有錯。。。

但是,如果我們在談一個普世的宗教,在談一個無所不能的神的救恩,那麽這個救恩,一定不需要因材施教,也不能因材施教。。。

比如說,對這樣的救恩的了解,需要邏輯,那對於邏輯不強的朋友們,是不公平;
如果了解這樣的救恩,需要讀書,那麽,對於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讀書的人,是不公平的;
如果這樣的救恩,需要行善,那麽,對於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去行善的人,是不公平的;
如果這樣的救恩,需要有好的身體,需要有好的行為,那麽,對於即將離開這個世界,沒有時間去彌補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所以,神的救恩,是一個普世的,是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不存在因材施教的問題。。。

這是基督教與佛教的另外一個區別。。。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3:09
標題: 回復 #54 Servant 的帖子
  S大哥,俺感覺bible中的語彙和佛教中的語彙一樣,隱喻太多。好象很多概念與世俗中的語言並不相同啊。
作者: 江海客    時間: 2007-5-29 13:13
兩個小朋友騎著獨輪車,在兩條平行的鐵軌上,並肩唱著各自的歌...
作者: tiancai    時間: 2007-5-29 13:13
標題: 回復 #55 子竹青青 的帖子
這個修行太難了


大隱在朝野啊       晚安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3:14
標題: 回復 #56 Servant 的帖子
  S大哥,bible和佛教里的經典都是文字,都是通過人來宣傳的。
  這裡,就是一個教化問題。
  
  如果聖經真的那麼容易理解,那麼眾生一致,也不至於有那麼多基督教內部的爭執了。
  正是這個經由人來解釋,才有那麼多的不同。
  
  要我看這兩個教的區別,基督教是有神論的,而chico的講記中反應出的佛教,是無神論的。
  還有,基督教的傳播是剛性的,而佛教的傳播相對來說是柔性的。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3:16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5-29 13:09 發表
  S大哥,俺感覺bible中的語彙和佛教中的語彙一樣,隱喻太多。好象很多概念與世俗中的語言並不相同啊。


是的,聖經中是有一些不明白的東東。。。

在翻譯聖經的時候,是有一個困難,就是如何找到合適的辭彙。。。聖經的許多概念,在每一個其他的文化中,都是不存在的。。。這樣在找一個合適的辭彙的時候,就有許多技巧了。。。有許多看似熟悉的辭彙,在聖經中,已經賦予了不同的意思了。。。

不過,聖經中,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普通人能夠明白的。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3:18
標題: 回復 #59 tiancai 的帖子
  哈,晚安!
  一句點醒夢中人啊,謝謝!
作者: 江海客    時間: 2007-5-29 13:20
標題: 回復 #62 子竹青青 的帖子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3:24
標題: 回復 #60 子竹青青 的帖子
說的非常對。。。佛教,其實是一個無神論。。。

接著往下想,既然是無神論,那麽為什麽要燒香拜佛呢?

(我不知道chico所信的是否拜呢?)

你可能還記得我所說的,佛教是理念上的無神論,行為上的有神論?

只要拜,就是行為上的有神論。。。

如何說呢?

拜,目的是什麽?
求拜的對象,來保守我們?

所拜的對象,是人造的啊。。。

為什麽人造的東東,可以保守我們呢(我相信,是靈的,否則,不會那麽多人去拜)。。。???

這裡,就一定要引入」靈界「才能解釋。。。有」靈界「的東東,附在那個人造的東東上。。。我們的拜,其實,就是在」拜「那個沒有告訴我們的」靈界「的東東。。。。

所以說,小心,理念上,是無神論;而行為上,是有神論。。。

為什麽呢????

又回到隔壁的叔叔的問題了。。。。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3:28
標題: 回復 #58 江海客 的帖子
哈,俺聽你的。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3:29
標題: 回復 #62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想想你為什麽喜歡這句話。。。。

小心」自我「的膨脹。。。小心,小心。。。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3:31
標題: 回復 #65 子竹青青 的帖子
青青,平行線相交在無限遠啊。。。不要小看啊。。。

祝福你!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3:36
標題: 回復 #67 Servant 的帖子
  哈哈,倍可親里有兩個特別心疼俺的人。
  一是假牙,這個誰都知道。
  二是俺要保密,這個好朋友也不贊成俺花時間來這裡打架,俺答應過,只是學習chico的內容,不參與任何的爭執。
  

  這個江海客很關心人,謝謝

---------------------------------

  修正了一個壞詞,阿彌陀佛,弟子規沒有學好。
  抱歉抱歉。

[ 本帖最後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5-29 13:51 編輯 ]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29 13:40
標題: 回復 #68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抱歉,又是用小人之心了。。。



我其實想請這位江仁兄也參與我們的討論,只是不知道如何用」平行線「來表達。。。
作者: 江海客    時間: 2007-5-29 13:46
標題: 回復 #68 子竹青青 的帖子
這姑娘咋罵人呢! 俺心疼老伴,要抱著她睡覺覺去了!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3:54
標題: 回復 #70 江海客 的帖子
  俺修正了,對不起。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29 14:15
哈,S大哥,這裡也是放下和拿起
祝您平安順意

逐漸覺得在過去
讓自己太憂鬱
框框里生活太小心
也許是準備不夠
也許是太心急

面對愛情措手不及
來的來去的去
拭去淚水后
我總如此對自己期待


可以勇敢也可以溫柔
在男歡女愛
兵荒馬亂的年代里
可以勇敢也可以溫柔
是跟自己溝通的時候


有時遺失了感情
有時傷了心
傻瓜才會封鎖自己
陽光升起的時刻
不要躲在被裡
不要一直背對人群

該來的來該去的去
拭去淚水后
我總如此對自己期許

可以勇敢也可以溫柔
在男歡女愛
兵荒馬亂的年代里
喔可以勇敢也可以溫柔
是跟自己溝通的時候

我不是從此以後不再相信愛情
我只想更清楚了解自己
衡量能否多少愛給別人多少給自己
多少的沉默是不切實際






[music]http://media.ewen.cc/wma/n00000022/n0000002257017462.wma[/music]

[ 本帖最後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5-29 14:27 編輯 ]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5-31 09:20
講一個這次福音營聽到的故事。。。

有一個基督徒老闆(是牧師講員教會的),他手下有許多學生,他都邀請學生去他家,去教會,許多人都信主了。。。

而有一位學生,他一直不信主。。。在他論文答辯后,他的導師專門請了他。。。這次,就直接了當的問了這個學生,你為什麽不信主。。。這個學生說:我為什麽要信主的?看看信主的同學們,再看看沒有信主的他。。。他從來沒有禱告,比其他的人,都早畢業,也比其他的信主的同學,找到更好的工作。。。他為什麽要信主呢?

數年後,他的老師接到一個電話,是他太太打來的。。。他太太先自我介紹了一下,然後,告訴老師,他得了重病,牧師和老師再去看他。。。。他(堅強的)說。。。這沒有什麽,我非常年輕,這點小病算不得什麽。。。。

再過了一段時間,牧師又想到他,一打聽,他住在醫院中。。。牧師抽空去看他,在電梯的出口,迎面遇到他太太,他太太就趴在牧師的肩上哭。。。牧師問,出了什麽事。。。他太太說,牧師你去看看。。。(他太太不願意去。。。)牧師來到他的床邊,只聽到他自言自語在喊,好可怕啊,好可怕啊。。。。牧師把他喊醒,問他發生了什麽。。。他說,看到自己漂在上面,看到自己的身體。。。。這是最近的事情。。。牧師還不知道下文。。。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5-31 17:57
標題: 回復 #73 Servant 的帖子
S大哥回來啦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6-1 10:29
標題: 回復 #74 子竹青青 的帖子
今天晚上剛回來。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6-13 23:38
標題: 吼吼,S大哥,哪個更象?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6-13 23:39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7-6-13 23:40

作者: Servant    時間: 2007-6-14 12:13
瓦,青青真有才。。。只是我沒有這樣瀟灑拉。。。。謝謝。。。

我也沒有第二和第三的衣服。。。第一嗎,在特殊的場合穿,尤其是在教會領會的時候。。。

剛從外面回來,大吃一驚。。。。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