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對岸應汲取台日泡沫經濟破滅教訓
[列印本頁]
作者:
wsun8b
時間:
2007-5-24 05:22
標題:
對岸應汲取台日泡沫經濟破滅教訓
對岸應汲取台日泡沫經濟破滅教訓
【經濟日報/社論】 2007.05.24 04:04 am
上周五大陸中國人民銀行以超越以往的手法,同步提高存款準備率、調升存放款利率及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每日波動區間,以壓抑過熱的經濟促其軟著陸。但實際上,兩日來滬深股市雙雙再創新高,並未如大陸當局的預期。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在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夕,也升破7.66元關卡,並帶動人民幣升值受益類股價上升。是否顯示大陸當局為了讓市場降溫,會持續採取重大措施,值得進一步觀察。
早在上月26日本報「台灣因應巨額出超教訓,值得大陸借鑒」社論,指出1980年代中期,台灣對外貿易出超不斷擴大,外匯存底快速增加,引發新台幣升值預期,熱錢大量流入,致流動資金過多,台灣錢淹腳目,房地產價格及股價狂飆,景氣過熱。雖新台幣大幅升值、中央銀行採取強烈沖銷措施,貨幣供給額年增率仍然高達30%,景氣並無降溫跡象。不得已,政府於1989年3月再採強烈緊縮措施,存款準備率提高2-4個百分點、重貼現率提高3.25個百分點、存放款利率各提高3個百分點。在這樣強烈的措施下,貨幣供給額年增率終於在1989年5月降至10%以下,1990年3月變為負成長。而股價指數亦於1990年2月10日飆至12,495點高峰後,急速下滑,當年10月降至2,912點谷底後,才回復上升。台灣經政府採此又急又猛措施後,股市房市價格大幅下滑、新台幣升值過頭,雖糾正了總體經濟失衡,克服巨額貿易出超與景氣過熱,但所付出代價亦甚巨。
去年上半年大陸股市改革完成後,下半年開始飆漲,去年上證A股指數已高漲1.3倍,今年以來,2月底雖暴跌9%,並造成全球股災,但隨後持續走高,到上周五人民銀行採取新措施前,今年初以來,上證A股再漲80%。除此以外,下列數據更讓大陸主管當局難安,不得不出重手壓抑:
一是股市新增開戶數大幅攀升;進入今年5月,新開戶數每日增至30萬戶,5月14日創下一天新增39萬戶的最高紀錄,平均每秒鐘新開13.5戶,即將衝破1億戶大關,已然形成全民炒股。
二是股票總市值超過全民總存款;去年11月底大陸股市市值才7兆元人民幣,不及全民總存款16兆元的一半;可是到今年5月17日,股票總市值驟升至17.4兆元,半年間增加1.5倍,超過4月底全民總存款17.37兆元,目前可能超過更多,顯然股票已成為大陸居民主要財源,但危機已隱然顯現。
三是股市本益比過高;目前上證A股本益比已超過50倍,可能在60倍上下;而全球主要股市本益比,除日本為36.7倍外,多在11至18倍,顯然大陸股市本益比過高。而且在股民無懼風險的搶購下,獲利好壞的股票都上漲,差別不大,隱藏極大風險。
四是大陸A股與香港H股差價擴大;近日來同一家公司股票、同樣的配息,大陸A股價比香港H股價高出三成,甚至有高出五成者。而一般認為香港股市投資人較大陸理性,股市也較合理,意味著大陸股市泡沫化已經形成。
近一年來大陸股市狂飆,有如台灣1980年代後半期的重演,雖大陸人民銀行加強了宏觀調控,顯然效果不彰;即使上周五人民銀行採取了三合一的重擊,但只是表示當局求穩定的決心,而其調升力度非常輕微,提高存款準備率只能吸收1,000多億元人民幣,與流動資金超過6兆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也早在預料之中。而且大陸這種微幅、逐步調控作法,每次調整都被市場認為是利空出盡,反而促使股市上升、狂飆。
台灣1989年3月政府所採強烈緊縮措施,主動戳穿泡沫經濟,雖付出極大代價,猶勝於日本股價膨脹至39,000點後始破滅,升的更高跌的更重,使日本經濟停滯了12年,最近兩年才開始回升。而台灣在1989年採取強烈緊縮措施,股價暴跌,投資人都被套牢,不過,半年後股市即自2,912點回升到5,000多點;當年經濟成長率還維持8.5%,1990年雖降為5.7%,1991與92年又回升到7%以上,較之日本相對輕微。
根據台灣與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經驗,顯示一旦泡沫經濟形成,要想不傷害經濟是不可能的。長痛不如短痛,而且,愈早採取有效措施,因爬的不高,跌的也比較輕,再起來也比較容易。台灣與日本戳穿泡沫經濟的作法,值得大陸當局作明智的選擇。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