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不必把稱孔子「喪家狗」上綱上線
[列印本頁]
作者:
新鮮人
時間:
2007-5-19 23:23
標題:
不必把稱孔子「喪家狗」上綱上線
http://blog.phoenixtv.com/html/83/715483-820194.html
2007-05-19 09:18:06
最近,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書《喪家狗:我讀<論語>》引起了極大爭議,在書中,李零認為,《論語》是一部孔門師生一起聊天的書,孔子是堂吉訶德式的人物,周遊列國,懷才不遇,是一個「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喪家狗,而任何像孔子一樣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是喪家狗。(5月17日《新民晚報》)
孔子何許人也?居然被稱為一條鬱郁不得志的「喪家狗」,李零教授的這一「新銳」觀點自然會被人大批特批,把李零形容為一老憤青。而筆者看來,誤讀(姑且承認是誤讀)孔子為「喪家狗」又何妨?而寬容這一新銳觀點,反而體現了學術自由。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孔子也是如此。不讓人說話,會「塞忠諫之路」啊!
什麼叫「喪家狗」?「喪家狗」是無家可歸的狗,現在時興稱流浪狗。所謂「喪家狗」,不過是《論語》中「喪家之犬」的現代說法。《史記·孔子世家》中早「披露」孔子第一次聽到別人這麼形容他時「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說我像喪家犬,還真的是這個樣!」
筆者認為,李零用「喪家狗」作書名,決不是罵孔子,只是為了說明孔子的真實遭遇、古代知識分子常有的遭遇,這是事實陳述,我們不必仍保持著一套固有的思維定勢,將之一棍子打死而後快。而孔子自認為「喪家狗」,不自認為「聖人」,是他最清醒的地方;也幸虧孔子成了「喪家狗」,而沒有成為「被收容、豢養的狗」,他才具有了為後人與今人敬仰的地位和價值。我們應該看到,從古至今,某些人連狗都不如呢。
何況,北大教授李零這本《論語》解讀,正文完全中規中矩,不外乎起了個標新立異的標題《喪家狗》。筆者從網上瀏覽到一些相關文字發現,作者解讀的孔子,是一個出身卑賤,卻以真君子為立身標準的人;一個好古敏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傳遞古代文化,教人閱讀經典的人;一個有道德學問,卻無權無勢,敢於批評當世權貴的人;一個四處遊說,替統治者操心,拚命勸他們改邪歸正的人;一個古道熱腸,夢想恢復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但其精神無所託,理想無所遇。這樣解讀孔子,並不是對孔子形象的褻瀆和顛覆,只不過是考證和還原成一個真實、立體的孔子,而非「人造」的聖人孔子。如果孔子泉下有知,這恐怕也契合他的意願——《論語》里明明白白地記載:子貢說,孔子是「天縱之將聖」,當即就被孔子否認了。
退一步說,即使涉嫌誤讀了孔子,誤讀又何妨?有論者指出,對傳統文化最大的破壞並不是「誤讀」,而是束之高閣「不讀」或全盤拋棄。「讀孔子」能讀出百家爭鳴,去蕪取精,使經典文化對當代人的影響從「心靈雞湯」層面上更進一步,促成大眾思想的解放和發展,則更是善莫大焉。(轉自長江商報何勇海)
作者:
MH360
時間:
2007-5-20 08:48
北大教授李零自我吵作
作者:
xinjinni127
時間:
2007-5-20 16:47
作者:
vanhch
時間:
2007-5-20 17:09
什麼北大教授,原來只能靠嘩眾取寵來混日子,看來北大也不行了。
作者:
xinjinni127
時間:
2007-5-21 18:02
標題:
引別人評論
我為北大感到悲哀,啥時候改建成了一豬圈,而且養的都是些肥腸滿腦的白痴豬,痛哉!元培先生!!!!!
作者:
teyee
時間:
2007-5-21 20:26
遣散北大現有人員,重新招聘,不然北大要完蛋了。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