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緊跟賈慶林 福建富豪「崛起」北京(圖文)
[列印本頁]
作者:
DDT001
時間:
2007-5-18 05:46
標題:
緊跟賈慶林 福建富豪「崛起」北京(圖文)
在北京活躍著不少福建財團,手筆之大,讓北京許多房地産商瞠目結舌,自嘆不如。探究一下會發現,他們都是在九十年代後期,賈慶林從福建調到北京之後尾隨而來
多維社特約記者白曉雲報導,福建商人黃如論名列各種富豪排行榜,上升勢頭十分迅猛:2003年他在中國400富人榜上排在第311名,2006年在胡潤房地產富豪榜上排在第14名;在2006年胡潤百富榜上排在第67名。但是他在民間並不是那麽名震遐邇,許多人根本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不過,2006年底他卻聲譽鵲起:在福布斯「2006中國慈善榜」上,黃如論以1.58億元的捐贈額獨佔鰲頭,其中包括三年來對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的共捐款4000萬。
在中國,不少富豪寧可把千金散於聲色犬馬,也不肯為慈善事業拔下一毛。「為富不仁」引起民間反感,難怪貧富階層之間對立嚴重,甚至有所謂「仇富心理」。黃如論這種回饋社會的舉動,自然引起從官方到民間的好評如潮。
不過,富豪捐款就一定意味著回饋社會的愛心嗎?2006年就有一些慈善家落馬,他們所捐的,實際上是他們不義之財的一個零頭。比如上海福禧投資的張榮坤,在2006年慈善榜排名第17位,當年就因社保基金案被捕;而浙江東陽年輕的女富豪吳英也曾多次捐款,但2007年年初,她因涉嫌非法集資被刑拘。
黃如論在北京建起世紀城
黃如論可能沒有想到的是,大量捐獻使他樹大招風,引致更多人關注的興趣,要對他的來龍去脈做一番了解。
網上眾多說法則勾畫出了黃如論的經歷。出生在福建連江山村,早年曾在連江中學任教,70年代末棄教從商,在福州做包工頭。1986年,35歲的黃如論移民菲律賓,1991年歸國以旅菲華僑的身份投資,享受外商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在福州五四路興建當時福州的第一高樓國泰大廈,作寫字樓出租。「國泰大廈」四個字是中共元老薄一波題詞,黃如論還投資福州國泰混凝土有限公司,參與基建項目。90年代,他開始大規模投資房地產,高尚的金源花園、廉價的金輝新村(近千個單元)、高檔的金源廣場相繼建成,並都留下薄一波的筆跡。
據一位接近黃家的人士透露,黃如論和薄一波是忘年交,薄一波對黃如論欣賞有加,收他做乾兒子。後來黃如論舉家移民到菲律賓,並以回國投資。
連續的成功讓黃如論獲得大量資金,堅定了他完全利用自有資金滾動開發的原則,黃如論告訴手下:「這樣能夠避免貪大求快」。黃如論還努力構造上下游供應鏈,一切自給自足:1994年,金源介入了裝修、物業管理、混凝土、建築、石材等產業,進一步降低了採購和開發成本。這一年,黃如論將旗下10個公司重組成福建金源集團,管理長江以南的業務。
與其他開發商將項目整個外包給建築公司不同,金源從1993年開始,就採用了分項外包的模式。當金源解決了上中下游各種問題后,成為當地資產規模和知名度方面第一的私人開發商。
1998年,隨著賈慶林調到北京,黃如論也到北京發展,採取現房銷售策略,金源集團一舉躍上競爭舞台。1999年12月,16萬建築平米的北京世紀嘉園正式准現房銷售,他的兒子黃濤說:「幾乎是一掃而光,一年時間就買掉了80%,現在已經全部售完。」均價8500元的世紀嘉園給金源帶來了至少10億元的銷售收入,減去投入的7億元,凈賺3億。
世紀嘉園只是小試牛刀而已,黃如論隨後投入世紀城項目,將其現房銷售策略發揮到極致,三期一共有300多萬建築平米。2000年世紀城銷售20億元。2001年,世紀城以23億元銷售收入名列京城銷售冠軍。至今世紀城銷售率已經達到98%,5000套房子僅剩100套左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麗萍寫過一篇《慈善富豪的資金迷霧》,含蓄地表明了對黃如論資金從何而來的疑問。
文章說:房地產業催生富豪由來已久,其中不乏張揚者橫行於商場、會場,當然也有鮮見蹤影的低調者。閩系房地產「巨鱷」黃如論就是這樣一位不顯山露水的「商業巨子」。
1990年前後,黃如論成立福州金源房地產有限公司,迅速成為地產界的「福州之王」。然而,黃如論並不滿足做福州的「地方諸侯」,他最需要的是迅猛擴張。而北京就是首選地。1999年11月,黃如論拿下了位於亞運村奧體東門附近一塊2.8公頃的土地,開發世紀嘉園。小試牛刀之後,黃如論又在300多萬建築平米的世紀城中將准現房銷售應用到極致,連續三年蟬聯北京市銷售冠軍的世紀城會讓黃如論賺得盆滿缽滿。
黃如論的最終目標絕不僅僅是世紀城的「複製」,據透露,世紀金源接下來的擴張主角將由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轉向以酒店和商業為主的商業地產開發。黃如論開始不聲不響地斥資38億蓋了一個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的金源購物中心。
面對越來越大的商業地產網路,越來越大的資金需求在所難免,黃如論的資金還能不是問題嗎?黃如論透露,其從三個方面來解決資金問題:自己出一部分,銀行貸一部分,將來的合作夥伴也出一部分,並不會過多地依賴銀行貸款。
在目前金融政策日益收緊的時候,房地產企業紛紛躋身資本市場以求解決資金的燃眉之急時,黃如論卻還能遊離於股市和金融機構多長時間?在業界人士看來,黃如論之所以避資本市場而遠之極有可能是一種策略,「世紀金源始終沒有邁入資本市場一定有背後的原因。」
作者:
紅森
時間:
2007-5-18 14:54
作者:
yzlcss0103
時間:
2007-5-18 16:09
作者:
搗鼓
時間:
2007-5-18 17:12
作者:
雪域蒼狼
時間:
2007-5-21 10:35
作者:
Hanxin
時間:
2007-5-21 11:37
把福建搞得亂糟糟的,
又把北京搞得烏煙瘴氣的
一幫子混帳東西!
[
本帖最後由 Hanxin 於 2007-5-21 11:40 編輯
]
作者:
可可無名
時間:
2007-5-21 11:44
哦
作者:
liu6897
時間:
2007-5-21 12:56
正當的發財無可非議,不要做「原罪」樣的引導,但怪就怪在中共高級領導很多很多都喜歡和富豪打的火熱,死後,還一個勁的說自己如何清白,讓人懷疑是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鬱悶!
作者:
cqlcj1234
時間:
2007-5-21 13:53
作者:
tenwoke
時間:
2007-5-21 14:23
其實黃如論在福州做房地產時是虧本的.金源廣場位於五一廣場前的廣達路並不高檔,在福州寫字樓中連中檔都算不上.
黃真正發家是在北京發展房地產的.
作者:
likp
時間:
2007-5-21 15:53
作者:
伽瑪
時間:
2007-5-21 16:20
標題:
都是社會精陰液。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