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求是系列文章 離開中共領導民主政治將落空 [列印本頁]

作者: 張行行    時間: 2007-5-17 15:43
標題: 求是系列文章 離開中共領導民主政治將落空
最新出版的《求是》雜誌刊登系列文章論民主政治,指出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已經成功地開闢了一條民主政治的新路,離開了中共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就會落空,法治和各項制度也就無法真正實現和落實。同時批判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是在所謂『威權主義』體制下取得的」的論調。

  《求是》刊登的系列文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撰寫。文章首先強調實行民主不是一個自發的過程,中國政治制度的運行離不開共產黨領導。而在中國,能擔當這一任務的惟有中國共產黨。同時強調,離開了中共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就會落空,法治和各項制度也就無法真正實現和落實。

  在《中國已經成功地開闢了一條民主政治的新路》一文中,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民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基層民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實現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規律。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民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在自己的民主政治實踐中創造的,是民主在當代中國的主要實現形式。這些制度既內含著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則,即「人民的統治」、「主權在民」,又體現了民主的中國特色和社會主義性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制度。

  在《中國成就基於民主 「威權主義」論調不符合事實》一文中,強調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過程中,要注重民主實質與民主形式的統一,但同時也批判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是在所謂『威權主義』體制下取得的」的論調。

  文章說,有一種看法認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是在所謂「威權主義」體制下取得的,換言之是不民主的產物。文章認為,這種看法或因不了解中國,或是在有意曲解中國,它既不合乎邏輯,更不符合事實。

  文章強調,選舉、協商、監督是實現民主的基本形式,它們存在於具體的民主制度之中,如西方的議會制、多黨制,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等。在中國的各項具體政治制度中,選舉、協商和監督等民主形式得到了廣泛運用,如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民眾通過選舉人民代表組成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使人民主權;實施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民眾通過直接選舉產生自治組織的領導人。當前,發展民主協商和加強民主監督,是我們探索和完善民主形式的重點。這是由現階段國情特點和面臨的主要任務決定的。

  此外,文章也提到中共執政的問題,指出中國當前民主政治建設中有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需要在實踐中著力探索解決。一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保證廣大民眾的主人翁地位;二是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如何保持共產黨的先進性。文章指出,要加強民眾的監督,保證共產黨的民主執政。

  文章指出,對於以往取得的經驗,要倍加珍惜。但要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依然任重道遠,實現大多數人當家作主,是人類政治史上最深刻的變革。因此,需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需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新的探索。

  當前,中國民主政治建設中有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需要在實踐中著力探索解決。一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保證廣大民眾的主人翁地位;二是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如何保持共產黨的先進性。

  文章分析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保證民眾特別是廣大工農勞動群眾真正當家作主的根本思路應當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改革中,高度重視保障廣大民眾、特別是工農基本群眾的各項民主權利,擴大他們有序的政治參與;在發展中,更加註重社會公平,更加註重統籌協調,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

  長期執政是對中國共產黨的嚴峻考驗。要長期堅持和實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必須始終注重執政黨的自身建設,擴大和完善黨內民主,以保證黨的先進性,防止黨的組織和幹部蛻變;通過完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通過加強民眾的監督,保證共產黨的民主執政。
作者: laocu    時間: 2007-5-17 17:53

作者: ricetong    時間: 2007-5-17 19:01
中國政治制度的運行離不開共產黨領導。而在中國,能擔當這一任務的惟有中國共產黨。同時強調,離開了中共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就會落空,法治和各項制度也就無法真正實現和落實。



世上有比這更牛逼的政黨嗎?

無奈。。。  無語。。。
作者: hfang2005    時間: 2007-5-17 19:13
這叫恬不知恥!
作者: hz0313    時間: 2007-5-17 21:46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