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驚心動魄的諾曼底登陸(組圖)
[列印本頁]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07-4-5 10:48
標題:
驚心動魄的諾曼底登陸(組圖)
2007-04-05
盟軍經過浴血奮戰最終佔領了灘頭陣地,建立登陸場,而靠後配置的德軍裝甲師在空襲中卻沒能發起有效的反擊,隆美爾曾說「最初的二十四小時將決定一切」。
羅伯特·卡帕是匈牙利人,1913年生於布達佩斯,原名安德烈,卡帕是他的筆名. 他17歲時就立志要當攝影家.在柏林大學求學后,先在柏林一家通訊社做暗房工作,後到巴黎當記者.由於他的攝影作品受到一家攝影雜誌社的重視,他便被委派到戰地進行採訪.
1936年西班牙內戰,卡帕在西班牙戰場拍攝了一個戰士中彈將要倒下,這幅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的作品以《西班牙戰士》、《戰場的殉難者》、《陣亡的一瞬間》等標題發表,立刻震動了當時的攝影界,成為戰爭攝影的不朽之作,也成為卡帕的傳世之作. 和卡帕一起到西班牙採訪的還有他的年青女友,德藉女攝影家葛爾德達娜。
他們共同奮不顧身地出沒於硝煙瀰漫的戰場,達娜不幸死於坦克履帶下.悲傷的卡帕,從此永遠凝視關注著戰場.他一生的攝影創作多取材於戰爭.他把照相機作為揭露戰爭的武器.卡帕說:"照相機本身並不能阻止戰爭,但照相機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戰爭,阻止戰爭的發展".
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第二年卡帕與《西行漫記》的作者斯諾一同約定赴延安採訪,但是到了西安,受到國民黨的阻撓,卡帕未能成行,當時他是抗日戰爭中唯一能在中國戰區採訪的盟軍戰地記者.他在上海等地,拍攝了許多揭露日本侵略軍的罪行的新聞照片,公諸於世,后又去英國、北非、義大利進行攝影採訪.1944年,他隨聯合國部隊開闢第二戰場,參加了在法國北部諾曼第的登陸戰,拍攝了極為精彩的報道照片.
1946年,卡帕與波蘭籍的西摩和法國籍的布勒松在紐約相聚.他們組成了"梅根"攝影通訊社,在巴黎和紐約設辦事機構.後來陸續加入一些其它著名攝影家,如美國的羅嘉,瑞士的比索夫等.在"梅根社"成立后的三十年中西方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發生大事,都有他們的攝影記者在場.他們以忘我的熱情,甚至不惜以鮮血和生命深入到第一線去拍攝,為新聞攝影的形式和內容樹立了新的典範.
1954年,卡帕不顧親友的勸阻,悄悄來到越南戰場.他用照相機反映了《越南的悲劇》(卡帕的最後一幅作品題名),不幸誤踏地雷身亡,時年四十一歲.
1954年6月25日,美國各晚報都登出卡帕的死訊.第二天《每日新聞》用大標題報道"關於卡帕之死",紐約各地電視台,電台和時報也以極大篇幅刊登報道,一致讚揚他是一個最勇敢的戰地攝影家.為了紀念他,世界上曾舉辦十三次卡帕個人作品展覽,許多有世界影響的攝影書刊都介紹過他.卡帕的作品在美國,英國, 法國出版過專集.1955年美國《生活》雜誌和"海外記者俱樂部"設立了"羅伯特o卡帕金質獎",用以鼓勵在新聞攝影上有成就的攝影記者.1966年,美國成立了"關心人的攝影基金會",以紀念卡帕及其它梅根社犧牲了的攝影家們。
羅伯特·卡帕
軍官在地圖上分析可能的攻擊方向
集結待命,反攻在即。諾曼底行動代號———「霸王」(Overlord)
告別美麗的英格蘭,告別剛認識的姑娘,跨越那片並不寬廣卻迷霧重重的海域
一切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上艦啟航,箭在弦上
盟軍向著大西洋壁壘撲來,而此時的德軍,沒有人認為戰爭會在6月6日這天打響
[
本帖最後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07-4-6 18:37 編輯
]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07-4-6 18:35
2007年4月6日
卡帕隨美軍登陸戰鬥最慘烈的奧馬哈海灘,他拍下了下面這組唯一的搶灘實錄,這僅存的十張相片成了關於那場戰爭的符號,而這也成了斯皮爾博格靈感的源泉
卡帕隨美軍登陸戰鬥最慘烈的奧馬哈海灘,他拍下了下面這組唯一的搶灘實錄,這僅存的十張相片成了關於那場戰爭的符號,而這也成了斯皮爾博格靈感的源泉
這張照片真實的記錄了登陸時的激戰情景,人們原諒了它的技術缺陷,至今仍作為珍貴的歷史照片珍藏。這在世界攝影史上也是罕見的。
隆美爾利用最後的時間搶構的水中障礙物發揮了巨大的作戰效能,事實證明,盟軍登陸艇的損失大部分是由這些障礙物造成的
卡帕隨美軍登陸戰鬥最慘烈的奧馬哈海灘,他拍下了下面這組唯一的搶灘實錄,這僅存的十張相片成了關於那場戰爭的符號,而這也成了斯皮爾博格靈感的源泉
美軍在奧馬哈海灘遇到了整個登陸戰中最激烈的抵抗,傷亡慘重
臨時在登陸艦艇上搭建的救護所
準備為死去的戰友送行
盟軍經過浴血奮戰最終佔領了灘頭陣地,建立登陸場,而靠後配置的德軍裝甲師在空襲中卻沒能發起有效的反擊,隆美爾曾說「最初的二十四小時將決定一切」
作者:
xj1113
時間:
2007-4-10 11:26
作者:
吹又生
時間:
2007-4-10 22:03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07-5-8 01:03
2007年5月8日
大批部隊源源不斷地登上了法國的海岸
佔領灘頭后,盟軍開始向內陸進發,鞏固陣地並步步為營,目標:德國
美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戰友們手裡的命牌越積越多
隨軍牧師為士兵洗禮,上帝果然站到了盟軍一邊,而德軍卻在D日犯下了很多錯誤
戰敗的德軍正在灘頭掩埋自己的戰友
作為職業軍人,很多被俘的德軍士兵最終被無罪釋放
向法國內陸進軍
[
本帖最後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07-5-8 01:07 編輯
]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07-5-20 23:14
2007年5月20日
為防止德軍空軍的低空襲擊,盟軍釋放了大量的防空氣球,而整個諾曼底天空中,幾乎看不到顯赫一時的德國戰鷹。
德軍的襲擾已經不能挽回他們的頹勢
對腥風血雨已經習以為常的法國人,終於等到了盟軍的到來
在太平洋戰場使用的迷彩服也少量裝備登陸的尖刀部隊,他們擔負著危險的穿插任務,死亡如影隨形
對戰俘的處置是個敏感的話題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07-5-20 23:17
鞏固灘頭后,城鎮成了盟軍不斷遇到的新戰場
巷戰是部隊戰鬥素質的試金石
市民們為盟軍裝甲部隊指示目標
在那段日子裡,投降似乎成了德軍的家常便飯。但實際上德軍仍以自己卓越的戰鬥素養有效地遲滯了盟軍的行動
游擊隊異常活躍,他們始終相信「自由法國」不是一句口號
作者:
lisan111
時間:
2007-5-21 19:53
!!!!!!!!!!!!!!!
作者:
番茄好味
時間:
2007-5-22 00:09
偉大的歷史圖片。
作者:
daqinghaiyun
時間:
2007-5-24 13:21
好貼,頂!!!!!!!!!!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作者:
bockstael
時間:
2007-5-24 17:25
頂
作者:
朝暉
時間:
2007-5-25 11:22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07-11-17 08:28
2007年11月17日
抵抗組織擔負起了對戰俘的押解任務
昔日的將軍,如今也成了階下囚
沮喪和絕望清晰地寫在這名德國軍官的臉上
這名帥氣的德軍卻以日耳曼人特有的傲慢面對失敗,他們從骨子裡瞧不起美軍,但又不得不面對戰敗
等待他們的將是怎樣的命運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07-11-17 08:33
2007年11月17日
戰鬥還遠遠沒有結束,抓緊一切機會打盹兒是士兵們的看家本領
本想撿個煙頭兒,卻找到了一張舊報紙,上面還登著德軍勝利的消息
美軍沒有政委,隨軍牧師以他們英勇鎮靜的行動,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穩定著軍心
負責諾曼底作戰的美軍第十二集團軍群司令布萊德利,人稱大兵將軍,鼻子不知怎麼掛的彩。平庸和低調的他,卻成了巴頓的頂頭上司。
美軍備受浪漫的法國女人的歡迎
作者:
一個中國人
時間:
2007-11-17 08:35
2007年11月17日
在盟軍進擊的路上,法國農民拿來了陳釀的蘋果酒,順便問了一句「你們要去巴黎嗎?」「是的,還有柏林」
重建家園,重建希望和幸福
記得一名諾曼底陣亡士兵的墓誌銘是這麼寫的「從我胸口噴射而出的是自由的鮮血」
------完------
作者:
大雪無痕2
時間:
2007-11-30 08:38
好圖,珍貴的圖圖!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