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準確用詞四「C」標準[轉] [列印本頁]

作者: 一劍飄飄    時間: 2004-4-21 04:58
標題: 準確用詞四「C」標準[轉]
準確用詞關係到表達的正確和地道,一般而言涉及四個「C」:

  第一個「C」為connotation(內涵),它比meaning(意義)更為深入。例如,discount的意思為「折扣」,但英語中「30%discount」指原價100元現在賣70元;而漢語中「三折」指原價100元現在賣30元。漢語表達的很多意思在英語中沒有完全對應的說法,但可以盡量找接近的,以提高表達的「精確度」。《新東方英語》2004年第1期29頁一篇講辭彙知識的文章說「有時候會犯些小錯(mistake),有時候會鬧大笑話(blunder)」,其實blunder是強調錯誤的「嚴重」和「非故意」,howler才和「大笑話」對應。

  第二個「C」為collocation(搭配)。它除了影響地道性(如big rain不如heavy rain地道),還與詞義有關,例如apply與for和to搭配時意思分別為「申請」和「運用」。須注意的是entitle若和to搭配意思就不是通常的「冠名,命名」,而是「擁有某種權利、地位、榮譽等」。「be entitled to」的用法首先出現於1995年研究生入學考試第25題,2003年上海高考第53題「再現」時答對率僅11%(顯然其中還有許多是猜對的)。

  第三個「C」為contest(上下文)。上下文會影響詞的意義,筆者曾討論過不同上下文中詞義截然相反的情況(本報2003.10.3)。當然,廣義的contest還包括場合。例如,「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可以簡單地表達為「Far and wide trade booms;here andthere money comes」,但在正式場合譯為「Home and abroad business thrives;hither and thither profit arrives」更好,因為這樣用詞較為莊重和古雅(hither and thither是here and there在古英語中的說法)。

  第四個「C」為culture(文化),這需要考慮使用不同語言的人的思維方式、風俗習慣和可能的心理反應等因素。例如,東西方對狗的情感態度不同,狗在西方並不像在東方一樣可鄙。英語中「dog-eat-dog」並不像漢語中「狗咬狗」一樣帶有鄙夷甚至幸災樂禍的感情色彩,而是強調殘酷甚至有點痛惜。這一差異在英譯漢的時候尤其應該重視。口譯時若把「as faithful as a dog」譯為「像狗一樣忠實」很容易引起東方人的反感,活譯為「像老黃牛一樣忠誠」則效果會好得多。又如,海燕(storm petrel)在中、俄兩國是進步和新銳力量的象徵,但在西方經濟界則指引起恐慌和震蕩的人或事物,因此可以視具體情況用pioneer,vanguard,gazelle或bellwether等詞替代。

  (文/華東師大 竇東友 材料工程博士,英語教育博士后)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