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中國打了美國兩耳光:中美關係卻升溫了! [列印本頁]

作者: 張行行    時間: 2007-2-19 00:37
標題: 中國打了美國兩耳光:中美關係卻升溫了!
今年年初,因為北京方面擔心台海出現突變,中美關係一度顯得緊張。但經過這些磨合后,最近兩星期,不論中美都明顯放軟了身段。說白了,還是因為雙方的戰略利益一致的地方太多,因此彼此的鷹派暫時都失去了自己國家內部的主導權。

因為擔心2007年的台海局面,2006年底,解放軍空軍的殲10戰機首次亮相;今年1月8日,中國統領國防科技工業計劃的國防科工委也公開表示:「中國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能力」。另外,中國於1月11日進行的外空反衛星導彈實驗,也被視為是向美國示警的動作。

不過,最近兩星期,北京方面明顯調整了做法: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2月12日在會晤日本前防衛廳長官額賀福志郎時表示,中國不會再度進行反衛星測試計劃。另外,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少將張邦棟,也向外公開澄清,指「外界誤讀了中國的相關國防政策」。

與此同時,中國也賣了美國兩大人情: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月初訪問蘇丹時,特別應布希要求,遊說蘇丹解決中國過去指為「蘇丹內政」的達爾福爾問題。西方指出,達爾福爾因為政治、宗教、經濟等原因出現了種族滅絕式的大屠殺,認為當地人權出現問題。另外,在六方會談上,中國也協助遊說平壤承諾,最終會關閉並封存寧邊的核設施,並於2月13日發表了共同文件。

美國方面,似乎也積極回應了中國的好意。2月9日,也即六方會談達成協議前四天,美國務院發言人麥考馬克表示,台灣近期的「去中國化」易名舉動很可能引發兩岸的緊張關係,美國不支持「正名運動」。面對類似提問,美國政府一般只會重申「一個中國」政策等基本原則,像這次具體反對台灣的一個表述,實在是並不常見。

另外,在六方會談上,美國著名鷹派人物、美國前任常駐聯合國代表博爾頓批評美國不應該向北韓妥協,但布希卻罕有地公開駁斥了這位好朋友的論調,甚至表明朝鮮核問題達成協議「應感謝中國」。

應該指出,中美關係突然戲劇性地轉向發展,原因是兩國的戰略利益一致的地方愈來愈多。美國現時的心思可能都放在準備對付伊朗的問題上,中國積極在「次要」的達爾福爾問題、朝核問題,正是求之不得。

另一方面,美國在這時候刻意「討好」中國,自然也有更實在的具體利益:今年3月,美國財長保爾森將再度訪華。保爾森去年上任以降,已兩次到中國訪問;上次保爾森到中國,只是兩個月前(2006年12月)的事。另外,中美經濟戰略對話也將於5月23-24日召開。

分析指出,保爾森此行的目的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地方就是要進一步促進中國金融開放。中國政府正計劃要健全國內養老金和醫療保險金制度,以促進普通中國人消費等工作,都被美國視為「重要商機」。

在美國國內,由民主黨控制的國會的保護主義色彩愈來愈強烈,處於弱勢的共和黨正好以此作為取得中國好感,從而得到利多的一個手段;這樣,正好有助共和黨拉攏不滿國內工業界坐大,影響到美國國外利益的商界人士,爭取他們的支持。

在中國大陸方面,當局自然樂得美國協助阻止台灣走過紅線。而剛在2月1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也表明,在中國優化結構的過程里,政府將更多地運用經濟槓桿。若美國的商界在這方面有好的建議,中國自然也願意考慮。中國調低對美國的姿態,也有助安撫因為中國試射反衛星導彈而感到不安的鄰國。況且,中國總理溫家寶也要在兩月後訪日,中國在這階段自然也會放軟一下身段。

總的來說,中美近年已慢慢形成一個多重的戰略利益結構:雙方在許多問題上的交集也愈來愈多。因此,中美兩國各自的鷹派或者可以在一時一刻影響到外交的氣氛,但他們始終難以扭轉中美合作日益增加的趨勢。
作者: lchi2000    時間: 2007-2-19 00:46
標題: 中國再次成為列強口中的美食???
沒有高科技軍事快速設計和大量生產能力, 中國永遠無法成為大國.

營養好長得好, 只是老虎口中的美食而已. 就像清末的中國一樣, 成為列強口中的美食.

印度大力採購軍備, 是否也想學過去日本一樣, 趁台海戰爭出兵新疆, 爾後迫使中國議和, 一步一步吸中國血來壯大自己?

*** 全力支持中國政府大力自主發展高科技軍事 ***
作者: lisan111    時間: 2007-2-19 05:56

作者: 關愛    時間: 2007-2-19 08:41
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誰的拳頭大誰就是大哥。
作者: zgb9333    時間: 2007-2-19 18:12

作者: luquelee1983    時間: 2007-2-19 22:07
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誰的拳頭大誰就是大哥。
作者: wssandy    時間: 2007-2-20 00:40
I agree!
作者: 劉志    時間: 2007-2-20 11:21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