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龍戰於野
[列印本頁]
作者:
cascade05
時間:
2007-1-21 14:26
標題:
龍戰於野
龍戰於野 (上) [巴山夜雨] 於:2007-01-18 17:14:28 (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62209)
郭侃面無表情的盯著前方。他胯下神駿的純種阿拉伯馬在身邊環繞的蒙古矮腳馬中格外惹眼。這是當年攻克巴格達時的戰利品。那一戰中,他帶領著蒙古鐵騎,在大漠中掀起一柱黃沙,卷向那座千年來傳說中堆滿黃金象牙和珍珠的古都。統治這座名城五百年的之久的回教土崩瓦解,連教主也成了他的階下囚。如血的夕陽下,作為征服者主將進城的那一刻,他的心情當然無比激動。郭侃並不知道歷史上巴格達還有另一位偉大的征服者亞力山大,此刻他心中念著另一個人的名字,那是他最崇拜的祖先--郭子儀。
如果我們翻閱一下郭侃截至公元1273的簡歷,可以發現他此刻想要攻克的城池,在他征戰生涯中並不是很起眼。蒙古滅金之戰,這個楞頭青在攻陷開封的戰鬥中率先爬上城頭,一刀砍下金兵大旗。從1252年開始,年輕的郭侃就開始了討伐中東的征途,在進攻巴格達之前,他已是128座城池的佔領者。隨後,他又揮師進入敘利亞,再陷百餘城,飲馬地中海,縱橫小亞細亞半島,所向無敵,無論是穆斯林大軍,還是十字軍騎士,對這位用兵如神的漢人蒙古將軍都是談虎色變。
然而,這不算高大,並且已經殘破不堪的城池,卻讓郭侃和他天下無敵的蒙古人在過去的數年中一籌莫展。硝煙把城牆熏的看不出原來的顏色,城頭飄揚的旗幟破破爛爛,偶爾出現的守軍衣甲不整,羸弱而憔悴。可是就這看起來不堪一擊的城牆,卻是名將郭侃心中的惡夢,和他虎狼之師不可逾越的死亡線。
「五年來,喪身在城下蒙古勇士的屍體,堆起恐怕比這城牆都高了吧。威震天下的蒙哥大汗,不也是死在襄陽之戰嗎?」
想到這裡,襄陽的城牆似乎又透出一股死亡的氣息,讓他感到透心的冰涼。郭侃忍不住向後看了一眼。印入眼帘的數座的投石機讓他心中感到一絲寬慰。這些被稱作「回回炮」的龐然大物,是他在中東征途中虜獲的工匠的傑作,射程和發石的重量跟中原人所見過的投石機都不可同日而語。石頭砸在城牆上那天崩地裂的聲音數里可聞,對敵人士氣的打擊和對城防的摧毀同樣致命。
事實上,自從回回炮被投入戰場,跟襄陽互為犄角多年的樊城在數日之內就被攻克;而據城中細作情報,襄陽主將呂文煥也開始動搖,多次與心腹密議開城出降之事。看來5年多的圍攻,終於將有了結果。襄陽一破,就再也沒有什麼障礙能止住蒙古鐵騎了,那個衰弱的南宋小朝廷,將被輕易捏碎。當年完顏亮說什麼「立馬吳山第一峰」,畢竟還是太小家子氣,志向不高,而我自己,將指揮大軍,打到嶺南,打到安南,打到天涯海角,建下不世的功業!
一陣騷動將郭侃從沉醉中拉回來,他向前方一看,百十步外的死人堆中緩緩站起來一個滿身是血的人。郭侃瞳孔開始收縮。眼下襄陽所以還能屹立不倒,全是因為剛才這些人。他們是一群百餘人宋軍騎兵,近日經常出其不意的攻擊蒙古人的回回炮。他們武藝高強,來去如風,而且打起仗來簡直不要命,每次都沖人蒙軍陣中,將回回炮付之一炬,然後絕塵而去。據城裡消息,襄陽的士氣還能維持,也正是因為有這隊騎兵。
經過熟慮,郭侃制定了一個引蛇出洞的計策。他將五座回回炮集中在城北作誘餌,連夜在陣地上布置了陷坑,鹿角,絆馬索等等能遲滯騎兵前進的機關。並把軍中最善弓箭的兩個千人隊埋伏在回回炮后的地道中,嚴令不許露頭,違者立斬。只派少數士兵在回回炮周圍守護。
經過一天的連續轟擊和埋伏,這支宋軍最後的精銳果然上當。他們沖向目標時,迎接他們的是漫天的箭雨。蒙古軍隊橫行天下,最可怕的武器便是強弓。此刻集中兩個千人隊兵力來攢射百餘人的隊伍,一陣尖銳的羽箭破空聲后,宋軍騎兵幾乎同時倒地,馬嘶人喊。
蒙軍一個百人隊的步兵走上前去,準備給受傷未死的敵人補上一刀。在郭侃看來,這並非殘忍,而是軍人能給軍人的最高敬意。但在百人隊走到之前,宋軍陣中站起來了三十多人。一番戰鬥之後,蒙軍百人隊全部倒下,而那些失去了坐騎的宋兵,則繼續向回回炮靠近。
這些人腳步雜沓,但氣勢卻有如千軍萬馬。見自己士兵在這氣勢威逼下有些畏縮,郭侃不動聲色的揮揮手。第二輪箭雨對著剩下的二十多人呼嘯而出。襄陽城頭的守軍都閉上了眼,不忍看著這慘烈的屠殺。
就當郭侃以為一切都結束了時,宋軍的屍體堆中卻站起一人。一時間,郭侃忘了下令,蒙軍也無人射箭。這人揚首緩緩走近,郭侃定睛看清他的面目。雖然他已有些猜到來人是誰,但這一瞬間仍然胸口如中重鎚。
眼前這個人,從多年前直到如今,都是郭侃心中天神般的偶像,儘管二人年齡相仿。不僅對於郭侃,實際上,這個人的故事在整個蒙古軍中都成了傳奇,包括他的勇猛,他的謀略。攻陷花刺子模一役,郭侃隨著他從懸崖拉著風箏跳入城中。望著萬丈深淵,郭侃不禁有些發抖。這人回過頭來對郭侃一笑,說:「別怕,跟著我。」郭侃看著這張年輕的臉上的濃眉大眼,心中平靜了許多,緊隨他跳下懸崖。
那是他最後一次看到這人。似乎還是一瞬間的前事,郭侃還清楚的記得降落中途,他就和這個人被一陣山風吹散了。他拔出刀一邊和蜂擁而至的花刺子模兵砍殺,一邊呼喊尋找著他。但直到佔領全城,郭侃也沒能找到這人。後來聽說,他因為不願去攻打宋朝,惹惱了大汗,獨自逃回中原了。
幾十年就這樣過去,直到今天,他才又重新見到這人。郭侃心中一陣激動,花刺子模城中他一直呼喊的幾個字又脫口而出:
「金刀駙馬!」
【原創】龍戰於野 (下) [巴山夜雨] 於:2007-01-18 22:50:08
郭靖挺直了腰。身後,是多年來他捨生忘死保衛的襄陽城,而他面對的,則是數萬虎視眈眈想要侵佔襄陽的蒙古鐵騎。
剛才那陣箭雨襲來時,一支狼牙箭從他右胸射入,直透後背。他艱難的折斷了箭桿。這支箭射穿了他的肺葉,現在他每一次呼吸,都帶來鑽心的疼痛。「過一會兒呼吸停止,就不會疼了。」他對自己輕輕的說,同時一步步向那些還在向襄陽城發射巨石的回回炮走去。
他不敢回頭。黃蓉靜靜的躺在他身後冰冷的地上,他怕自己一回頭就會忍不住去抱她。「我要和靖哥哥死在一起」,這是出城前蓉兒最後的要求,「一定要抱緊我,不管是天宮還是閻羅殿,我們都要在一起。」
「蓉兒你放心,我一定會找到你的,不管你到了哪裡。那次你被歐陽峰劫走,我走遍江南,走遍西域,走遍中原,最後還是在華山上把你找到了。」郭靖默默的說,「現在,我還有些事情沒做完,你先等等我。」
自從蒙軍的回回炮的第一發炮彈落在襄陽城,郭靖和黃蓉就意識到守不住了。其實他們早已知道,朝廷派來的援軍被蒙古人擊退後,孤立無援的襄陽遲早會陷落。而這回回炮驚人的破壞力,終於成為使呂文煥心理崩潰的最後一根稻草。開城出降已經被正式提到議事日程上。
郭靖組織了城中最後的精銳,採用短促出擊,連續破壞了蒙軍好幾處回回炮。然而他心中清楚,這一小隊騎兵作為襄陽最後一道屏障,已成為蒙軍欲得之而後快的目標,他們遲早會用回回炮作誘餌來引自己上鉤的。
今天蒙軍把五座回回炮擺在一起,明顯就是個陷阱。然而置之不理也不行,五炮齊發的威力實在是太可怕,到了傍晚,城中守軍已經有嘩變的跡象,呂文煥的親信也在城中散步謠言,煽風點火。
明知是陷阱也得跳了,郭靖心想。他開城率隊而出,轉身一看,黃蓉也在隊中。他們夫妻而人心意相同,對視一眼,知道今日有去無回,索性就一起去吧。郭靖雙腿一夾馬肚,百餘騎向蒙軍陣衝鋒。
適才蒙軍第二次齊射,黃蓉中箭倒地。郭靖微一分神,也被射中右胸。他拚命爬過去將黃蓉抱在懷中。黃蓉露出一絲笑容,拉著郭靖的手去觸摸她的臉龐,隨即閉上了眼。
郭靖獃獃的看著黃蓉。風吹動著她的睫毛和頭髮,讓她顯得還有一絲生氣,彷彿還是那個愛動愛笑,聰明頑皮,隨時都可能跳起來做個鬼臉叫「靖哥哥」的蓉兒。郭靖站起來,心中似乎並不覺得悲傷,而是一種徹骨的空虛。當你生命多年來被一個人塞滿,而又突然完全失去她的那種空虛。
直到他聽見有人叫他「金刀駙馬」,郭靖才收住思緒。
對面是一張熟悉的臉。西征途中,此人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和兄弟。「郭侃?」蒙古主將點了點頭。
這些年在郭靖看來,郭侃是個很難對付的敵人,同時也是個值得尊敬的敵人。所有蒙古舊交中,唯有郭侃沒有試圖讓他以金刀駙馬的身份回歸蒙古陣營。光憑這點,郭靖就把郭侃當作知己。同時,他也從來不試圖告訴昔日的老部下是炎黃子孫,不能為虎作倀。自己所以抗擊蒙軍,緣於從小母親和師父就用民族大義來教育自己,而對於祖父輩就生活在蒙古包的郭侃,替蒙古人效力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了。
二郭各統大軍對抗數年,今天終於面對面的站在了一起。心中的戰神,如今已經窮途末路,再也不能阻擋自己的腳步了。想到這裡,郭侃心中卻並沒有勝利的欣喜,反而湧起一絲感慨。自己的武功和謀略,都不能和郭靖相比,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完全是氣數使然。
郭靖卻沒有感慨的奢侈,頃刻之間,已經走到距帥旗不到十步。郭侃的副將見勢不妙,低喝一聲:「殺!」左右衛士紛紛把手中長槍投出。突然蒙軍眼睛一花,郭靖似乎憑空消失,再看時,他已站在郭侃身邊,用一把剛剛奪到的長槍抵著郭侃咽喉。
郭侃眼中的恐懼一閃而逝。血染沙場,而且死在自己心中的戰神手上,對他來說是無比榮幸的事。
血從郭靖身上殘留的箭桿一滴滴落下,他感到力量正從體內消失。看著郭侃平靜的臉,他微微點了一下頭,慢慢說到:「攻進襄陽城后,你約束好部下吧。我們各自做自己該做的事。」他扔下長矛,走到郭侃身後,面對天邊最後一縷晚霞,似乎看見黃蓉在那裡向他招手。
郭靖深吸一口氣,揚起左掌,緩緩推出。突然之間,他身體四周揚起一片塵灰,把他整個人都籠罩在中間。襄陽城頭的人看見,一條龍在塵中上下翻騰,遠處蒙古大營中也隱隱聽到龍吟聲。
塵埃散去,五座回回炮轟然倒塌,郭靖仍站在原地,雙目緊閉,已然氣絕。
這就是「降龍十八掌」的最後一招:龍戰於野!
作者:
Blue Ivy
時間:
2007-1-21 23:42
神了哈, 精彩的龍戰於野!
作者:
東方邪
時間:
2007-5-12 13:52
龍戰於野,其血玄黃.來自易經的坤卦.
作者:
搗鼓
時間:
2007-5-12 16:53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