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民主與智慧
[列印本頁]
作者:
fkfnew
時間:
2007-1-9 22:21
標題:
民主與智慧
作者 偉達
聯合早報
最近,在中國內地的媒體上,有兩項發展再次激起對民主這個「敏感」話題的討論,首先是中央電視台播齣電視系列片《大國崛起》,重新聚焦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而後是有重量級學者型官員公開為文論述《民主是個好東西》。
眾所周知,民主作為人類政治意識形態的選擇之一,從來都面臨著與其他意識形態的對比和競爭。時至21世紀初的今天,其他意識形態被公開拋棄,詬病,或者淡化的至多,而敢於公開全面否定民主者甚少。
中國自然也沒能例外。民主的競爭優勢顯而易見。
西方文明猶如懸鏡
但在中國,民主與科學一樣,雖然從1919年「五四運動」起就深受推崇宣揚,但確又是相當陌生的「舶來之物」。
譬如民主的本源始於個人自由和公民權利,科學的根基則發軔於邏輯推演與實證試驗,而這些確實不是傳統中國文化中的主流和強項。
於是一方面民主和科學在中國的命運多舛;而另一方面中國和中國文化對民主與科學的追求卻不因挫折而懈怠,凸顯民主與科學乃事關中國發展的遠大前程。
中國文明絕不可滿足於邯鄲學步的初級境界,即模仿照抄西方民主模式,而必須在充分消化吸收西方自由民主制度長處的基礎上,催生出自己更高層面的創新與發展。
筆者以為,東亞現代化的成功與經驗,其中有兩大因素值得總結觀察。首先是西方文明影響, 而後是東方智慧的引導。
首先,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文明圈的現代化崛起,確是一前所未有的大事件,這主要是因為西方文明激蕩和競爭程度的前所未有。
以中國文明為例,從文化傳統、政治社會體制及經濟發展的綜合角度講,歷史上可以說沒有一個外族對中國主流文明形成過真正的挑戰,最後反而為中國文明所消融同化。
但近現代以來的西方文化衝擊,則明顯開啟了「振聾發饋」的一大例外。甚至於「現代化」這個概念本身,也是源於西方。
於是,在具體操作甚至潛意識中,西方文明都猶如一扇「懸鏡」,為東方文明發展建立起一大切磋對比反思的參照系。
中國有謀略傳統
這也就意味著兩大結果:首先,在現代化的過程中,無論採取何種政體,西方式國家管理的民主法制與公民權利成果,也是東方社會所追求的目標。
再者,這也規定了東方社會的現行體制,無論堅持自己特色還是「全盤照抄」,都會盡量引進消化西方社會與體制管理的長處,而非背道而馳。
不過近現代以來,西方文化的衝擊是世界性的,為何東亞文化圈能獨自異軍突起,開始在發展程度上與西方形成「多極」甚至制肘的態勢?這應該從東方文化深厚練達的文化和政治智慧中尋求答案。
實踐反覆證明,民主雖然提供了較為合理的政治框架,但具體操作起來仍離不開政治智慧與運籌的導引,否則民主也會淪為擺設及「花架子「,導致異化和失誤。
從「大道之行」「韜光養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發展才是硬道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到「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等等思想政策舉措,中國政治文化繼承發揚了自己的智慧與謀略傳統,並幫助自己在現代化的進程中追求合理,趨利避害,與時俱進,探索開拓,防止重大失誤,專心成長發展。
·作者在美國從事國際文化與戰略諮詢和研究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