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 是政府全額撥款的非贏利宣傳機構,它的任務就是弘揚澳大利亞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種族、文化的多元性,求得各種族、文化間的親好和諧。難怪他們那樣布置其前堂天井與迴廊,據介紹,他們這裡展示的多元藝術作品不是永遠固定,而是常常更換的,以期更能體現出澳大利亞多元文化並存、交融、提升的無限活力。走到後半部分,那是利用原廠房改造成的辦公室與播音間,迎見我的電台負責人先帶我參觀了一圈,他們這裡播出的語種真多,我見到的標識就有西班牙語、波蘭語、越南語等等,後來到了中文部,據介紹,現在每天下午都有兩小時的普通話廣播,收聽的華裔公民和僑民很多。我很愉快地接受了他們電台記者的採訪,錄了約45 分鐘,他們說將剪輯成30 分鐘,過兩天周末時播出。幾天後我在墨爾本華廈中文傳媒集團的電台又作了一期節目,巧的是,那家電台的辦公室和播音間也是利用一個較小的廠房改造成的;那回是直播,且有熱線電話打進來,我沒想到來電竟接二連三應接不暇,其中有的恰是聽過我在悉尼SBS 電台所錄節目的,熱心聽眾不僅問及我個人的寫作現狀和國內文學動向,還問到我覺得澳大利亞有什麼值得中國借鑒的地方?對此我立刻答曰:有的,比如合理地利用改造舊廠房。
SBS 電台一位工作人員對我說,他在廠房上班,在倉庫安家,乍一聽,覺得他住得夠差勁的,後來朋友開車路過了一棟那樣的倉庫,我才明白,那外表古舊的倉庫,經改造為公寓后,是比我下榻的外表華美的新花園大廈還要貴上兩檔的高級住宅,而且住進那樣的地方,是不少澳大利亞「布波族」所嚮往的。據說開發商為改造那樣的倉庫,投資比建新房大多了,技術上要求也極高,因為施工時只許掏空裡面加以改造,外觀一點不能動,還要深挖地下以形成停車場,只是因為許多澳大利亞人都具有「以舊為美」的「厚古薄今」心理,市場需求頗大,高投資高回收不成問題,所以有些開發商竟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