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見思惑 [列印本頁]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06-12-5 23:25
標題: 見思惑
見思惑,是見惑、思惑二惑合而為一的簡稱。

見惑是見道位上所斷的惑,是屬於知識的錯誤見解。
就是意根對於法境,由不合理的推度分別而起各種邪謬的見解。

如於名色、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妄計為我的身見,及於身見上計我為斷為常的邊見,乃至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利使,又貪、瞋、痴、慢、疑等五鈍使,都稱為見惑。

見惑總有八十八使,

欲界苦諦,具足利鈍十使;
集、滅二諦,除身見、邊見、戒禁取見,有七使;
道諦,除身見、邊見,有八使;

四諦下合為三十二使。

色無色二界,只在每諦下除瞋使,其餘都和欲界相同,
所以二界各有二十八使,合為五十六使。三界相加成八十八使。

思惑是修道位上所斷的惑,是屬於情意的顛倒執著。
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對於色、聲、香、味、觸五境,貪愛染著,倒想邪求。

如於一切順適心情的境界所起的貪慾及於一切違反心情的境界所起的瞋恚,乃至痴、慢等,都稱為思惑,又叫作修惑。

思惑總有八十一品。三界合為九地,地地各有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貪、瞋、痴慢(上八地無瞋),合稱八十一品。

這個見思二惑都是對於三界內的事理迷惑不了,因而招致三界的生死,所以稱為界內惑。又因障於空理,是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所通共應該斷的,所以又稱為通惑,而斷除這兩惑的方法,是用空觀,因此把這兩惑合稱為見思惑。

[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06-12-6 00:52 編輯 ]
作者: MapleTree    時間: 2006-12-6 04:02
真源湛寂,看過你提供的資料,十分受益。有幾個小問題想請教一下:

1,貪、瞋、痴、慢、疑為什麽既是見惑又是思惑呢?

2,思惑總有八十一品,品是什麽意思呢?

3,見思惑除5利使,5鈍使外,其他78使叫什麽使?

4,色無色二界的界是什麽意思?界和諦是什麽關係?

5,色無色二界的使和四諦下的相同的使有什麽區別?

謝謝!
作者: 真源湛寂    時間: 2006-12-6 04:14
原帖由 MapleTree 於 2006-12-6 04:02 發表
真源湛寂,看過你提供的資料,十分受益。有幾個小問題想請教一下:

1,貪、瞋、痴、慢、疑為什麽既是見惑又是思惑呢?

2,思惑總有八十一品,品是什麽意思呢?

3,見思惑除5利使,5鈍使外,其他78使叫 ...



簡單回復您一下。

品就是種的意思。 每個界有自己的惑(煩惱)。 比如, 天人有天人的煩惱。
但是, 有些界(世界)沒有特定的煩惱。 比如, 無, 沒有形態, 因此, 與形態有關的煩惱無的天人就沒有。

佛法裡面對於宇宙人生的說明特別詳細。您提的問題我沒有一一回復, 因為,您還有很多基礎的東西還沒有了解。

您真希望了解, 得一步一步來。

比如, 一些基本名詞, 如, 見道位, 修道位, 等等.

[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06-12-6 05:46 編輯 ]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