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誰在神化印度?:戳破印度的幾個超級謊言 [列印本頁]

作者: 任O行    時間: 2006-11-30 10:09
標題: 誰在神化印度?:戳破印度的幾個超級謊言
  1:印度實行免費教育
  
  印度最近通過兩個法案:第一項新法案要求私人學院從傳統上處於不利地位的下層階級中招收一定數量的學生。第二項法案旨在創建一個普及的基礎教育體系
  
  第一個有點寒,實在寒。
  
  第二個
  
  初等教育。名為「教育作為基本權力」的第二個新法案針對小學。印度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沒有普及小學義務教育的國家之一(無語)。大多數小學缺少合適的工作人員和設施。地方政治家決定教育人選,這意味著學校的控制者是既得利益者、而不是合格的教育家。許多小學只是存在於紙面上,而其設施被政治領袖挪作他用。例如,午飯制度使得學校變成貧民的給養站。
  
  再看一條新聞:印度計劃在2010年為全國所有6~14歲的孩子普及9年義務教育,為此印度政府決定招募100萬名教師為實現上述計劃而努力。瓦傑帕伊總理將領導一個由部長、志願組織代表和教育家們組成的委員會以督促落實這一計劃。
  
  看清楚是2010年幾乎普及。
  
  --------印度在獨立后就計劃在1960年實現義務教育,但在1995年
  
  實行全面義務教育的法案依然沒有通過,最近才通過這兩項法案。預計在2010年普及義務教育,印度文盲率竟然高達40%以上,
  
  印度一個飯都吃不飽的國家,戴著免費教育的名頭。但卻根本無法實行。這樣的免費教育有啥用??這和中國在60年代所謂的免費教育公農兵大學有啥區別?
  
  以印度的學校經常出現這樣怪誕的現象:幾十個孩子上課卻沒有老師,因為老師在搞第三產業。
  
  為此印度政府整治多次但沒任何效果,一是因為政府投入太少,教師工資太低。二是因為地方教師掌握了大量選票資源。政府的權利受到很大的削弱。
  
  這就是JY們引以為傲的印度式義務教育。
  
  2:印度的免費醫療
  
  聯合國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稱,印度有一半兒童營養不良,每年250萬兒童死亡,其中大部分源於飢餓。
  
  有4億人處於絕對貧困。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表的最新《人類發展報告》對173個國家進行排名,今年的主題是「在一個支離破碎的世界,深化民主」。結果印度名列124
  
  印度政府2005-2006年度用於農村公共健康事業的總資金投入為1028億盧比(約合24億美元)。「即印度政府近年來用於全民衛生事業的投入,每年不超過人均25元人民。可惜就這25塊錢還要用在支付醫生工資,醫院維持等費用上。
  
  我不知道一人25塊錢能幹嗎?CNN和BBC曾經連篇累牘的報道過印度的醫療狀況,就連英美都無法實現的免費義務醫療在印度竟然實現?
  
  結果調查的結果讓人哭笑不得,印度人享受的免費醫療只是看看感冒等,而且藥品也是十分低廉。做手術如果要免費要等三個月到半年,而且往往拖到最後要麼去私立醫院,要麼無休止的等下去。
  
  印度的免費醫療帶來的是新生兒67/1000的死亡率
  
  中國呢?3/1000,差了20倍以上。
  
  印度兒童中有一半營養不良,印度婦女中有一半患有貧血症。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最新公布的《人類發展報告》:印度與衣索比亞、孟加拉並肩排在世界營養不良水平最嚴重的國家之列,在諸如嬰兒和母親的死亡率以及就學率等方面,印度都處於嚴重落後狀態。儘管印度經濟發展較快,但惠及的只是部分地區———東南沿海和大城市,以及部分人群。印度在保健和營養水平方面似乎處於不進反退的狀況。1990年,印度出生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八十,孟加拉國為千分之九十六;現在,這個排名顛倒了過來,嬰兒死亡率印度是千分之六十七,孟加拉國僅為千分之五十一。
  
  印度一個地理條件優越的國家,人均壽命60歲
  
  中國呢?72歲
  
  印度的可耕種面積是中國的三倍,又處亞熱帶,但糧食產量呢?
  
  2億噸
  
  中國的可耕種面積之有印度1/3
  
  但2005年的糧食產量是4。84億噸。
  
  而最近中國已經開始著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徹底解決農民醫療問題。相關情況可以搜索。
  
  現成的數據擺在這裡,卻依然有人在大肆宣揚印度的醫療優越。
  
  不知道居心何在?
  
  3:印度維護弱勢群體
  
  確實印度很民主,真的太民主了。太關心窮人了~
  
  當中國的釘子戶正為如何多獲得賠償金動腦筋的時候,印度已經通過一項法案,1年內拆遷掉孟買西邊靠海的貧民區,可惜的是他們連賠償金都沒有,因為那只是堆窩棚但帶來的是。用孟買市長的話:為了趕上上海。但代價是20萬人將淪為乞丐。
  
  去年12月以來,孟買在「把孟買變為一個新上海」的口號下,多達80000幢的殘舊房屋被夷平,大約20萬人無家可歸。在政府看來,這些位於城市地價最高地區的擁擠的貧民窟實在是有礙觀瞻,因此當局決定斥資2600億盧布(約合30.17億英鎊),改造這個印度西部的海港城市。孟買在世界上生活費用最昂貴的城市中排名第八,這個城市的1600萬人口中有60%居住在貧民窟里。
  
  英國《泰晤士報》的記者凱瑟琳·菲利浦對此進行了跟蹤報道
  
  就連印度憲法的設計師Ambedkar博士在後來都說過:在沒有社會或經濟民主的地方,政治民主難以成功。
  
  我們的JY卻跳著說民主就能解決一切。在一個飯都吃不飽的國家不想著努力發展經濟,卻大搞黨爭,這樣的民主對普通百姓有任何意義嗎?有印度就是下場。因為民主不是那第三個包子。
  
  印度的民主看似維護窮人,但因為經濟條件、教育和觀念認識等方面的局限,他們常常置身在民主政治進程的邊緣。確實,印度政治選舉的投票率很高,但民主制度不僅僅是政治選舉投票,民主制度表現在社會政治領域全方位的制度建構和全方位的參與。立足於市民社會當中的一些機制,譬如鄉村會議、公民聯合會、商貿協會、勞工組織乃至社區的聯合會等,對於民主來說其實更為根本更為切實,因為這些組織切實地與一個個具體的人聯繫更加貼近和緊密。但可悲的是,空著肚子的參與是不切實際的。
  
  我想沒有一個中國人敢明目張膽光天化日下收受賄賂,但一進印度的國門。海關人員就會象你收受賄賂。類似的事件曾經被CNN暴光后,引起很大震動。事後處理了幾名官員,但CNN隨後的調查這樣的行為沒有受到任何有效的遏制。
  
  4:印度的IT業十分發達
  
  印度直接跳過製造業大力發展IT業,但印度的製造業和農業發展卻相對滯后。印度大力鼓吹的軟體立國卻只在2005年為社會增加了10萬個工作崗位。導致印度的經濟越來越畸形。而處於社會下層的人民沒有從中得到絲毫好處。
  
  而再看看印度的軟體,大部分是以軟體外包為主。說白就是一個高級打工仔。卻沒有一個象樣的軟體企業。甚至連盛大這樣的自己開發網優的公司都沒有。曾經調查過印度的IT業,當中國已經開始步入
  
  19寸寬屏電腦,聯想和方正卻正在為印度研發新型電腦,顯示器許多只有15寸。
  
  印度沒有一個類似華為大唐中興的企業,軟體基礎十分薄弱。印度國內的IT應用十分狹窄,導致大量印度公司走軟體外包這種低技術含量幾乎沒任何創新和自主研發的發展道路。
  
  一個4億絕對貧困人口的國家,一個電腦普及不足中國1/10的國家,IT業有何前途可言?
  
  5:印度犯罪率低
  
  沒錯,4億人處於絕對貧困,3億人年收入1千美圓就是中產階級。這樣的忍耐力,放中國早就黃巾起義了。
  
  而印度犯罪率低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大量私刑宗教行為根本不計算進犯罪率,印度許多地方歧視婦女,造成的大量犯罪都沒有計算進犯罪率
  
  這樣的犯罪率當然高不到哪去。
  
  6:印度---就是好
  
  沒錯印度甚至沒有大型電子對撞機,沒有大型的船舶製造業,
  
  甚至在中國70年代就應用到水壩的技術,印度都沒有突破。許多我們60年代就可以製造的電力機組,80年代就獲得的核心技術。印度到現在都沒有掌握。
  
  這樣一個50年來沒有被任何國家封鎖的國家,發展狀況卻如此之差。為什麼這麼多人吹捧。
  
  印度都不能獨立製造。阿瓊坦克造了30年,結果到現在還上不了戰場。為什麼?因為不是炸膛就是翻車,
  
  連自己的陸軍都不敢要。
  
  印度說:他們要努力在2010年普及義務教育,JY說:印度全民就幸福的享受到了義務教育??
  
  印度說:他們要努力實現免費醫療。JY說:印度實現了免費醫療。
  
  印度說:2008年他們要上月球?JY說:。。。
  
  謊言很好拆穿,隨便去CNNBBC搜索下就知道了。這些國家不會故意去醜化印度吧?
  
  印度為什麼好?--------因為印度民主,所以印度就好??我不同意這種邏輯。
  
  印度沒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就一口吃下第三和第四個饅頭的國家,帶來的苦果就是他們的現狀。
  
  第一個饅頭叫工業化第二個饅頭叫基礎設施,卻被他們丟在了一邊。
  
  印度完全可以當一個反面教材,卻被JY們吹上了天。
  
  就因為他們民主嗎?可悲!
  
  
作者: 浙江玉環    時間: 2006-11-30 12:34
有些代理人 拿人家的錢 替人家寫文章
西方及日本還有韓國就是這種德性:
需要你 寫文章吹捧你
不需要 寫文章貶低你
一貫的手法!
作者: gerenyanlun    時間: 2006-11-30 12:52
標題: 有說服力
好文章,很有說服力。
      其實,這幾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趙本山將獨特的東北文化之「忽悠」表現的淋漓盡致后,「忽悠」兩個字已經成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了。這一社會文化並不是剛產生的,也不僅僅只存在於我們國家。
      象斑竹在文章中所說的對印度誇大其詞的報道,我認為,說好聽些是有人在神化印度;說實在些,是有些人在「忽悠」印度,而且是某些國際勢力的國際「忽悠」。
      斑竹的這篇文章對沒有親身體驗過印度的年輕朋友是很有好處的。我們的日子發展的有起色了,能夠有閑暇抬頭關注一下周邊鄰居了,這對正確認識我們自身的實際情況也是有好處的。我們還是要聚精會神把我們的事做好,理性的對待發展中的問題。
      我們既不要帶著妄自菲薄的心理去看待印度取得的成績,也不要帶著「恨人窮」的心理看待印度進入陷阱。既然國際上有人「忽悠」印度,而印度又覺得舒服,我們何不也趁勢說幾句好話讓印度更高興一些。 但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什麼是我們的目標。
作者: 山東大漢    時間: 2006-11-30 16:17
民主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西方國家壓中國實行全面民主,並不是想看到我們過上好日子,而是想看到我們由一隻拳頭變成一盤散沙
作者: 任O行    時間: 2006-12-1 00:34
呵呵..這個都精了
作者: 山東大漢    時間: 2006-12-1 08:54
鼓勵一下,歡迎常來坐坐
作者: dut9148632    時間: 2006-12-1 11:53

作者: lzhomepage    時間: 2006-12-1 17:21
支持。
作者: teyee    時間: 2006-12-1 17:31
久違,洛陽紙貴之文,
作者: 任O行    時間: 2006-12-1 23:35
原帖由 山東大漢 於 2006-12-1 08:54 發表
鼓勵一下,歡迎常來坐坐

一定一定
作者: 葉落秋船    時間: 2006-12-2 00:18
標題: 我們不能夠真的被西方的評論把我的眼球從世界第一的角度移開,而去關心什麼阿三
阿三本來就不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對手,阿三憑什麼和我們擁有幾千年歷史的華夏文明相提並論,如果有人說古印度文明也是四大古文明之一,但是你別忘了,是古印度,而不實現在的阿三所佔據的印度,現在的阿三根本和古印度人沒一點聯繫。埃及,巴比倫,我就更不用說了吧。
同胞們,不要被西方的評論中國和印度對比文章所左右我們的視野。事實就是最好的證明,文章寫的再好,印度還是那個阿三的印度。他們是比較低劣的民族,甚至連日本人都不如。日本人還會模仿那,阿三哪,連模仿都不會。如果說日本社會是現今社會中的怪胎的話。印度就是怪胎中的怪胎。
每當看到拿著我們偉大的祖國和阿三的所謂的民主國家相比較,我心頭就湧上被羞辱的感覺。
作者: Alchemist05    時間: 2006-12-2 08:54
好文,頂!!!!!
作者: wong168    時間: 2006-12-2 09:34
真理越辯越清,支持你。
作者: 4600664    時間: 2006-12-2 11:05
標題: 好文章,很有說服力
過上好日子是包治百病的良藥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變成一盤散沙
作者: yujing    時間: 2006-12-2 20:01

作者: pekinese    時間: 2006-12-6 15:25
good writing...
作者: 坐井觀天    時間: 2006-12-6 20:00
討論那群紅頭阿三做什麼,
作者: 愛華    時間: 2006-12-7 03:29
http://newschecker.blogspot.com/ ... -by-numbers_23.html

這裡有最新版的中、印數據分類對比。是在2003年首次發表后的一次大的修改和更新。數據引用都有連接證明其來源。
作者: sometwo    時間: 2006-12-7 10:43
學習一下 多謝
作者: 神秘島027    時間: 2006-12-7 20:10
阿山怎能和我中華比!
作者: xhs22    時間: 2006-12-9 12:43
現在有些人是什麼人都崇拜,連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都崇拜,不知道什麼目的?
作者: ffbbii    時間: 2006-12-10 00:40
能捧就捧一捧,但捧不捧得起則是另外一碼事。
作者: mm021    時間: 2006-12-10 18:00
只說一點,供大家參考。
印度的免費義務教育為8年,其教育行政體系由聯邦(中央)、邦、縣或自治市(鎮)、區或鄉村構成,採用中央和邦的分權式管理體制。印度早期的教育戰略政策和計劃都是通過1947年獲得獨立后制定的「五年計劃」完成的,幾乎每個五年計劃都把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列為工作重點。不少學校還提供免費的午餐,以吸引學齡少年來接受教育。 
(來源:中國教育報)
印度的教育經費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的預算撥款;地方機構的資助;學生交納的學費;私人和國外機構的捐款。印度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承擔了教育經費的絕大部分,且逐年增加;地方承擔的教育經費不足10%,且逐年下降;學費由上世紀50年代初的20%降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的12%左右,比重近年來逐漸縮小;捐贈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
  在「一五」計劃期間,政府把一半以上的教育經費(56%)用於初等教育,但在以後的五年計劃中,初等教育所佔經費比重大幅下降,平均為30%多,經費投入內部分配模式上存在失誤。對義務教育的投入比例到「七五」計劃才上升到38%。中等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所佔經費比重卻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印度總體義務教育普及率有所上升,到1996年小學的入學率達到90%多。印度「十五」計劃(2002至2007年)在入學率方面的目標是,到2007年所有孩子都能完成5年學習。印度落後階層教育受到相對平等的待遇,學校數目和教師數量也增加了。

作者: mm021    時間: 2006-12-10 18:18
http://www.jyb.com.cn/fz/flkt/t20060829_32748.htm
《環球時報》 (2006年01月02日 第十三版)
誰在神化印度?
作者: 定軍山321    時間: 2006-12-11 08:23

作者: 愛華    時間: 2006-12-12 16:25
 印度總體義務教育普及率有所上升,到1996年小學的入學率達到90%多。印度「十五」計劃(2002至2007年)在入學率方面的目標是,到2007年所有孩子都能完成5年學習。印度落後階層教育受到相對平等的待遇,學校數目和教師數量也增加了。


印度小學的入學率達到90%可能是真的。但印度的退學率非常高。認識印度,不能只看他們自己訂的指標。很多都是實現不了的。主要原因還是窮。國家拿不出錢。印度現在國家累計財政赤字已經是GDP的80%以上了。就算有錢,也買不到東西。

想想看,印度的GDP的53%是來自服務業。講其農業、工業的物資生產,現在的印度可能不如改革前的中國。舉個例子吧,70年代末中國的糧食產量達到2。8億噸。而現在的印度最高記錄是2。5億噸。(中國的記錄是5億噸),中國那時人口9億左右,現在的印度人口是11億。這樣的物資生產水準如何支撐好的教育、醫療體系呢?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