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語文教育讓我們為應試而放棄了美好的漢語 [列印本頁]

作者: Pure    時間: 2006-6-27 19:26
標題: 語文教育讓我們為應試而放棄了美好的漢語
高考開始了。高考結束了。成績發布了。錄取開始了……這是年復一年的高考。語文是高考里的頭一門,無論你是學文讀理,都要頭一個「對付」。「語文丟失了什麼?」這是6月21日《中國青年報》「冰點特稿」長篇報道的發問。文章批評了我們的高考語文試卷中充斥著低劣的語言材料,扼殺了學生對漢語的理解力、欣賞力和想像力;而一直沿襲「國文」稱謂的台灣地區,一直暗含著對自己母語的一種自覺的體認,儘管也引進了「標準化考試」,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題目設計機心獨具,不離「體」、不脫「本」。

為了學語文,為了考語文,學生們付出了太多太大的「機會成本」。在國人意識里,向來只有「成本」的概念而沒有「機會成本」的概念。因為「成本」是眼前的、看得見的,而「機會成本」是潛在的、看不見的。這是我們在各個領域付出巨大、收穫較少的普適道理。比如求學,我們只看到付出學費、書費、時間這些「成本」,而從來不去想一想還有什麼看不見的「機會成本」付出了。什麼是「機會成本」?經濟學里解釋很清楚: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須放棄的東西,這就是因選擇行為而產生的成本。比爾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