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那悲愴,瀰漫並消逝在苦雨中
[列印本頁]
作者:
elmo898
時間:
2006-6-23 23:56
標題:
那悲愴,瀰漫並消逝在苦雨中
作者:許斌
53歲,對於一個生活還過得去的現代人,尚算年富力強,如果在長期貧困中活到這個年齡,卻肯定是很老很老了,無論心理或是身理年齡亦然。所以,媒體將53歲的他稱為老人是恰如其分的。
老人躺在雨中,除了裹在身上的白布,他一絲不掛。將他丟棄在苦雨中的是鎮江市中醫院,因為老人已經欠了醫院2萬多元的治療費用,且無力償還。院方說,他們確定老人病情已穩定。旁觀者說,老人的妻子曾在他被丟棄的地方租過一間屋子,也許,醫院將這裡當做了老人的家。實際上,老人妻子在一個多月前突然不見了。(人民網)http://news.sohu.com/20060622/n243872663.shtml
輿論之矛會指向丟棄老人的醫院,正常情況下,主管部門還會組織調查並施加處罰,醫院又一次被臆斷為罪大惡極的地方。
醫院卻未必真的罪大惡極,可以說,這家醫院還算是一家相對仁道的醫院,畢竟,老人欠了2萬多元的醫療費用。2萬多元是什麼慨念,今天的大多數醫院,住院都是要交押金的,押金即將用完便會下催款通知,不及時交上,押金用完則馬上停葯,堅持這樣做,老人根本欠不下2萬多元的醫療費。老人能欠下這2萬多元的醫療費,得多謝醫院的那一分仁善使他多接受到一段時間治療並據院方說穩定了病情。
我們希望,醫院能善始善終,完全治好老人,並在得知他的困難后完全免去醫療費用,甚至,我們希望,醫院以同樣的博愛對待每一位病人。這一刻,我們都不提現實國情了,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以現實國情為借口逃避實質性變革或者掩蓋某種罪惡。現實國情是醫院必須要養活自己,並在養活自己的前提下給主管部門乃至其它政府部門交納所謂管理費;現實國情是,醫院治療老人的所有費用,必須內部消化。區區一個醫院,它的消化能力並沒有多強,它也許能消化某一個特定老人的醫療費用,但對另外很多同樣處在困境中的病人,它只能選擇冷漠。否則,一絲不掛躺在苦雨中的終於是醫院自己。
仁善博愛是有前提、有基礎的,那是有一種機制,那是有一股財力支持一個機構、一個團體這樣做。縱然是完全免費的慈善醫院,也是因為有了正常渠道為它的慈善行為買單才可能正常運行,否則,慈善便消逝在風雨中。
這樣來設想,在老人完全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前提下,如果鎮江市中醫院有另外渠道很順利地得到老人所不能支付的醫療費用,醫院會否冒天下之不韙將老人丟棄在苦雨中?
這樣說,所謂主管部門哪裡有資格調查並處罰這家醫院。或者將這位老人被丟棄放大為群體事件,放大為類似遭遇的一個縮影,正是主管部門與其它政府部門的失策,乃至整個社會救助機制的缺乏導致了老人被丟棄成為必然結果。而個別被特別仁善的醫療機構免費救治的患者,卻成為偶然。
避免必然結果出現的種種根本性措施,往往被有關部門以現實國情為借口遮蔽了,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很可笑的處置辦法,比如由醫院自己出錢設立大病救助基金等等,將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責任推卸給小小几家醫院,有關方面當然知道醫院做不到,也許提出這些很可笑的處置辦法,只是迫於情勢的應對,情勢過去,應對自然消失。
如果特例只是特例,可以歸罪為個體道義感的迷失;當特例其實是涉及整個社全所有群體都可能面對的共同遭遇的縮影,便不能迴避整個社會救助機制的缺失與扭曲。
此前有民工病死在北京的醫院裡;此前有家裡以抓鬮方式決定同時患病的家裡人中的某一個得到救治;此前有個人或者媒體刻意以公開方式擠兌部分名人非為貧困者提供解助資金不可,個中人,無一例外受窘於整個社會救助機制的缺失與扭曲,處理這種種事端,都是以一種半推半的辦法混了過來,整個機制缺失與扭曲的狀況並未得到改善。於是,這一位老人又被丟棄在苦雨中。
無數次悲慘遭遇便是無數根引爆對整個社會救助機制進行根本性改革的導火索,遺憾的是,曾經的無數根導火索沒能引爆改革,同樣,本則新聞,也將被加速度遺忘。
無論如何,這位老人還是幸運的,在媒體的關注下,他肯定能得到救治,但涉及整個社會群體的完善的救助機制確立不起來,過不了多少時候,又會有其它人被丟棄在另一場苦雨中。那時候,不知道他們能否同樣幸運地被媒體關注。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198276437
作者:
gskhg
時間:
2006-6-25 04:46
我希望不論贊成和反對的人都出來講話,要有基本的人性和愛心,中國缺少的是這些,並且要從最基本的做起,從對最底層的人關心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之。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