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音樂故事]彝族舞曲--吉他與琵琶版深情對話 [列印本頁]

作者: 濮水寒    時間: 2006-2-8 22:09
標題: [音樂故事]彝族舞曲--吉他與琵琶版深情對話
[CENTER]

[music]http://202.101.237.119/ftp/buliaoqing1/yzwq.mp3[/music]

:::點擊收藏:::[/COLOR][/CENTER]

――琵琶與吉他,均為彈撥樂器,卻有著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琵琶的前身之一,曲項琵琶和五弦琵琶經由絲綢之路,從西域傳到中國,逐漸演變成東方傳統樂器;吉他的前身之一中亞地區的游吟詩人、神巫苦行者們彈奏的一種名叫「tar」的單弦詩琴,卻經絲綢之路傳到了波斯以及整個西方,演進成了今天的他。
音樂的誕生還有一段故事:2004年春天,4月8日,在北京鮑家街43號音樂廳,中央音樂學院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和琵琶教育家李光華先生,分別帶領他們的學生共同舉辦了一場極富想象力的音樂會。兩位學者型的教授,在一次偶然的小聚中,擦碰出這樣一個創意,讓他們各自的學生用各自的樂器展開一次妙趣橫生的音樂對話。於是,一場小提琴VS琵琶的音樂會在北京春天的夜晚引來無數的掌聲與喝彩。
在那個令人驚喜和興奮的夜晚,有一位儀態優雅的女生就在李老師的行列之中,她就是趙聰,中國優秀青年琵琶演奏家,中央民族樂團琵琶首席。當天應招返校,為她的老師「助陣」。而這場別緻的音樂會也悄然傳揚出一個更加國際化的主題:當東方遇到西方。向上也許可以追溯至漢唐「四夷來朝」的絲綢之路,下則可窮至鮑家街43號的「林李音樂之辯」。與此同時,一個新的錄音項目也在普羅藝術的音樂編輯中醞釀,它的創意就是「東西相遇」。
時隔半年後的秋天,趙聰走進普羅藝術的錄音棚開始了與西方音樂的再次邂逅,但此次面對的卻不再是小提琴,而是另外一件西方的經典樂器――吉他。「對話」出的火花,不一樣的《彝族舞曲》。[/COLOR][/SIZE]
作者: 可芯寧    時間: 2006-2-9 00:24
好聽!
作者: classical    時間: 2006-2-9 12:06
謝謝寒兄。第一次聽到這種古今中西結合的音樂。
作者: 子竹青青    時間: 2006-2-9 17:55
謝謝寒版。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