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精油選購小知識 [列印本頁]

作者: 笑忘舒    時間: 2005-10-30 14:03
標題: 精油選購小知識
目前市面上賣的精油一瓶從50元到上萬元不等,判斷的標準在於它的植物名稱、價格、標籤、包裝、顏色、味道……
在英語系國家,精油瓶身會標示英文名、拉丁文、純度、保存期限、批號、使用說明、注意事項等符合GNP的條件。純的單方精油還會標示「100% Pure Essential Oil」,並且用深色的玻璃瓶盛裝(以深藍、綠色與咖啡色為主)。若產品標示為「Aromatherapy Oil」,大部分為摻合油或合成油,如果是「Environmental Oil」或「Fragrant Oil」時則為香精,其中精油的含量可能只有2%或3%,其餘通常為合成香精,在味道上很香,但沒有治療效果,不屬於芳香療法。
目前市面上賣的精油一瓶從50元到上萬元不等,到底判斷的標準在哪裡?
1、植物名稱:每一種植物精油都有它的主產國,像保加利亞的玫瑰精油、印度邁索爾的東印度檀香精油、澳洲的茶樹精油和尤加利精油,法國南部的薰衣草精油……不同的品種,其療效當然不一樣。相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地區,名稱也不一樣;例如,檸檬草(Lemongrass),其實它就是台灣俗稱的香茅草,唯有確認拉丁學名,才能保證所買的精油是否源自同一品科。
2、價格:品質純正的精油在蒸餾的過程中,不能添加任何的化學藥劑,因此價格通常都不會太便宜。在台灣,有進口品牌保證的精油,一瓶10ml的精油最起碼也要150-200元人民幣。萃取不易的花瓣類如玫瑰、洋甘菊、茉莉,價格更貴;因此低價的精油,代表它可能摻雜人工合成的化學香料或非屬於治療級。
3、標籤:瓶身的標籤上光有俗名是不夠的,更講究的還會附上該植物精油完整的拉丁學名。
4、包裝:深色瓶,提供完整的資訊如保存期限、用法、功能、批號。
5、味道:純精油氣味自然,沒有酒精、合成香料等刺鼻的氣味。有豐富經驗的芳療師可判別品質,一般人的嗅覺由於長期習慣化學合成的香味,因此不見得能立即分辨,但可以學習。
6、顏色:一般精油應該清澈透明,只有少數精油會有黏稠不透明現象,如檀香、沒藥、岩蘭草、乳香等。多數精油為透明或呈淡黃色液體,少數呈現特殊的顏色,如德國洋甘菊回呈現美麗的深藍色。
7、揮發性:由於精油揮發快,所以純精油滴在水中會立刻散開,溶在水中;而劣質精油會成圓狀油滴懸浮在水面上。將純精油滴於白紙上,精油揮發后,將不留任何痕迹;反之,質地不純的精油則會留下油漬印。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