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海外礦石供應商堅持漲價 賣方市場下的中國難題
[列印本頁]
作者:
山東大漢
時間:
2005-10-8 16:27
標題:
海外礦石供應商堅持漲價 賣方市場下的中國難題
進入10月,中國鋼鐵企業和印度、巴西、澳大利亞上游鐵礦石供應商的新一輪價格談判的過招開始了。
雖然今年4月,中國企業被迫接受了每噸鐵礦石同比漲價71.5%的高幅,創下了亞洲鐵
礦石價格史的最高紀錄。但目前看來這個高位仍然不是峰值,諸多的海外鐵礦石供應商仍然堅持漲價的信條。
表面上看,中國的悲哀似乎在於基本沒有國際戰略性資源的定價權,面對國際市場「哄抬」鐵礦石價格,卻無力控制上遊資源供應的成本。
事實上,中國無可迴避的事實是,現在是鐵礦石貿易的「賣方市場」,中國連續8年鋼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吸鐵石」。上遊資源的漲價根本原因還是市場供求作用的結果。
雖然10月份中國相關協會和企業積極應對新一輪的談判,但尷尬在於談判技巧固然對結果有所影響,最終決定價格的還是市場的供求。
目前的關鍵在於,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對鐵礦石需求仍然強勁的情況下,如何使國內企業的利潤和利益不會受損更大。
今年71.5%的漲價刀鋒削薄了國內許多相關產業的利潤,也使國內鋼鐵企業將因進口鐵礦石增加成本200億元~300億元。但是,幾乎100%依賴進口鐵礦的日本卻幾乎不受鐵礦石漲價的影響,有兩點值得探究。
首先,日本在國際鐵礦石貿易中絕大部分都是長期供貨協議;而中國大部分鐵礦石買賣來自現貨市場,現貨交易受短期的市場波動影響較大。
其次,日本擁有海外大量的鐵礦石資源。如日本的鋼鐵公司擁有澳大利亞鐵礦石企業40%左右的股份。雖然漲價也使日本的鋼鐵企業利潤受損,但上游利潤卻可以彌補鋼鐵企業的損失。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中國與上遊資源供應商簽訂長期供貨協議,可以使國際鐵礦石生產商放心實施鐵礦石增產計劃,既保證中國量的供應,也維護了國際市場長期的供需平衡。
而參與投資、控制上遊資源。無疑既保證量的供應,也可以把價格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但目前與國際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和力拓)聯姻的可能微乎其微。6年前的「買方市場」,中國許多企業錯失了良機,當時國際鐵礦石市場處在持續近10年的低迷期。在現在的「賣方市場」時期,一切努力無疑都會增加難度係數。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