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月亮的拍攝<技巧> [列印本頁]

作者: 葉可兒    時間: 2005-8-14 12:38
標題: 月亮的拍攝<技巧>
  拍攝月亮

  月球是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它有規律地發生著變化,從古至今那些美麗的傳說無時不刻使人們對天體產生著遐想,而在夜晚當你面對天空時,月亮又是第一個走進我們的視野。古代,詩人們對月飲酒賦詩,當今在人們享受著現代文明的時候,都喜歡把月亮拍進自己的畫冊。

  拍攝月亮與拍攝月光下的景色,或者將月亮與景色拍在一起,在方法上差別很大,月亮反射的是太陽光,而月光下的景色反射的則是比陽光照度低得多的月光,月景拍攝技巧也是風光攝影的一個分支。我們所以覺得月亮大又亮,是因為它與星星對比的結果。滿月的時候它全部接受太陽光的照射,與白天地球上的景物反射陽光是相同的, 所以曝光量比較容易掌握。比它暗得多的星星就難拍了,所以把圓月亮與小星星同時進行拍攝是非常困難的事,專門拍星星也會由於長時間的曝光使它形成一道道亮的軌跡。


  曝光的掌握

  根據專業人士的測量,滿月時的亮度值為EV15,感光度ASA100的膠片可使用快門速度1/125,光圈F11正常拍攝,半月時需要增加4倍曝光量,而在拍攝月芽時甚至需近1秒長的曝光。細分析起來並不是因為它們大小的變化引起亮度的下降,而是月亮在盈虧變化時所受到陽光照射的角度起著變化。拍攝月亮忌曝光過度,多曝光會成為一個白圈,毫無月亮的感覺,所以稱為月球,是因為它有立體感。

  影像大小的控制

  把人眼整個視野看做180度,月亮直徑的大小隻相當半度,在使用標準鏡頭進行拍攝時,它在35mm膠片上留下的影像只有0.5mm大,由此推算出焦距的毫米數/110=月亮成像直徑的大小,那麼使用400mm焦距鏡頭,月亮約為4mm,使用2000mm焦距鏡頭可使月亮充滿畫面。筆者最初使用600mm鏡頭看月亮時,環形山歷歷在目,由於呈現出立體感彷彿有登月的幻覺.

  

  


  關於月亮的立體感及細節

  為追求月亮的清晰度及表現出它立體的球形,我們在上面已經說過不可曝光過度,其次只要不超過1秒應儘可能使用成像最好的那檔光圈,有經驗者還會選用感光度較低的膠片,以保證足夠的層次。此外最重要的技巧是在半月時進行拍攝,這時由於月亮接受太陽低角度的側光照明,是表現質感最佳的時候,你會發現在月亮明暗分界處的環狀火山口尤其清楚。上圖為劉建軍先生用1500毫米鏡頭拍攝的月亮圖像,不但質感突出細節表現也較為豐富,使用7定膠片,速度1/15秒,拍攝時間是農曆十一。

  月蝕過程

  我們非常熟悉的月蝕也是一種重要的天文現象,要把整個過程記錄在一張膠片上也是很有趣的一種拍攝方式。如果使用可以進行多次曝光的相機,在大約一個小時時間內可分12次左右進行拍攝,也就是相隔5分鐘曝光一次。如果您的相機不可以多次曝光,由於夜晚天黑,可以讓快門一直處於打開狀態,使用黑布或鏡頭蓋進行間隔曝光

  
[/COLOR]
作者: Blue Ivy    時間: 2005-8-14 20:42
收下了,可惜我看不到圖呀.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