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IreneLambert878 於 2024-9-13 08:41 編輯
「你們到底是不是共產黨」北京交警夜闖村民家查酒駕(圖)
年9月12日 作者:李木子
中共地方政府利用交警罰款創收早已司空見慣,苦了百姓。網傳近日,北京多名交警闖進北京村民家中查酒駕,引發怒潮,憤怒的村民們圍堵警車,紛紛指責警察「仗勢欺人」,有村民質問警察,「你們到底是不是共產黨!人民為啥這麼抵制你們?」
據X平台「真相傳媒」9月12日消息,近日,北京交警查酒駕查到北京郊區村民家裡,引發眾怒,警車被大量村民團團圍住,警察一度嚇得躲在車裡不敢出來,「憤怒的村民質問警察:你們到底是不是共產黨,還是偽共產黨?!人家是殺人了,還是放火了?」
據視頻顯示,黑夜中一輛警車被村民圍堵在路上,一名女士怒訴,「黑夜去俺家,嚇著我們!黑夜去俺家做啥去了?」有男子怒吼「問問他們!」村民們七嘴八舌,紛紛質問,「他違了啥法了?」「(你們)說清楚!」「(你們)給人家家人一個交代!」
該女士又喊,「我這麼大歲了,你們來家(嚇唬)咋了?」村民們開始對車外站立的警察怒吼,「走到大隊去!」「你們仗勢欺人!」「(你們)到底是共產黨不是啊?你們還是偽共產黨啊?你們給大夥、人民交代交代!人民為啥這麼抵制你們?」
對此,有網民嘲諷,「這才是真正的共產黨啊!不過是原形畢露而已」、「現在只是到家查酒駕,信不信很快就大規模成建制集團化進廚房掀鍋蓋」、「這算上門服務?還是入室搶劫?」「他們不是偽共產黨,這就是共產黨的本色啊。」
還有網民分析,「肯定是上麵攤派了『創收』任務,就像『變態防疫』,表面上自願,每個轄區都攤派了指標。」、「朝廷真缺錢了,街上搶的不夠,直接到家裡搶」、「隨著地方財政的逐漸破產,中共國的官員們會跟歷朝歷代的王朝末年一樣!搜刮民脂民膏,並上演一幕幕苛政猛於虎的鬧劇!」
搜狐網5月28日一篇文章指出,最近湖南長沙一處交警大樓門口懸挂著一條「奮戰三季度,打贏攻堅戰,衝刺1.3億元目標任務」的橫幅,引發當地人們熱議。還有媒體報導,湖南永州網友拍攝的一段指責「當地交警為創收隨意設卡測速」的視頻在當地熱傳。
《議報》2022年8月24日報導,網易刊發題為「四件事告訴你,時下地方政府有多缺錢」和「地方財政進入非常魔幻時刻」的文章,披露一些地方政府缺錢如何通過變賣資產和利用交通罰款來創收。據報,河南鄭州城管20天內就貼出74萬張違章停車提示單。在北方某縣,一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才1億多元,其中交通罰款創收高達3000多萬元。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地方政府為了增加收入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廣東佛山一高速岔道口,被司機發現有62萬餘名車主被罰款,罰款金額高達1億多元。有司機形容這就是一個「坑」,成為地方政府名副其實的「印鈔機」。
河北石家莊司機張先生感嘆中國現行制度,「這種現象在中國隨處可見,到處都是。因為每一個職能部門他並不是為了其職能服務的,他只是為了利益更大化,交通部門是為了罰款最大化,醫院是為了收入最多,不是為了治病。從這個角度分析他就不可能治好更多的病人,所以交通就造成現在的結果。」
王丹:中國的社會結構性暴力(圖)
2024年9月12日 作者:肖然
近年來,中國社會的暴力事件呈現出頻發的趨勢,這不僅僅是偶發的犯罪行為,更是深層次的社會問題的反映。隨著經濟壓力、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社會情緒的積累,越來越多的暴力行為成為了弱勢群體表達不滿的一種方式。這些事件背後隱藏著嚴重的社會結構性問題與精神健康危機,揭示出中國社會在快速發展中所面臨的巨大挑戰。民運領袖王丹從社會結構、集體情緒和精神健康等角度,探討了暴力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
社會結構性暴力的根源
王丹在他的油管節目中指出,中國近年來頻繁發生的暴力事件背後,有著深刻的社會結構性問題。所謂的社會結構性暴力,指的是社會制度和權力結構的不公,導致弱勢群體通過暴力表達不滿。這種暴力並不僅僅是簡單的個人犯罪行為,而是社會不公和權力壓迫的產物,反映了民眾對現行制度的絕望和無奈。陝西省發生的滅門慘案,雖然案情尚未完全公開,但從網路傳聞中可以看出,這類事件涉及的往往是弱勢群體對權力的反擊。
在中國,土地糾紛、醫患矛盾和霸凌事件屢見不鮮,背後的共同點是普通民眾在面臨無法解決的困境時,採取了極端的手段。制度性問題導致了許多人無法通過正常的法律渠道維權,而不得不訴諸暴力。這不僅僅是個案,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折射出制度不公正對社會秩序的侵蝕。
同時,暴力事件背後的制度性問題往往被刻意掩蓋。政府通過壓制新聞報導,試圖控制輿論,減少暴力事件的影響。然而,這些暴力行為的根源——制度的不公和民眾的壓抑情緒,並未因此得到緩解。相反,暴力事件頻繁發生,顯示出社會內部矛盾的日益激化。
在社會結構性暴力的背景下,普通民眾面對制度性壓迫和資本剝削時,難以尋求正當的法律途徑。這種情況在農村尤其嚴重,村霸和地方官員利用權力壓迫村民,最終導致了報復性暴力事件的發生。這種以暴易暴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弱勢群體的反擊,但卻無法真正改變不公正的社會結構。
社會結構性暴力的頻發,也反映出中國社會治理體系的漏洞。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權力體系下,官員和資本利用權力侵害普通民眾的權益,而這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最終引發了暴力反抗。因此,解決社會暴力問題的關鍵在於建立更加公正透明的制度,保障弱勢群體的權利。
社會情緒失控與暴力升級
王丹認為,除社會結構性暴力的根源外,集體情緒失控也是導致暴力事件增加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由於經濟壓力、貧富差距加劇、社會不公等問題,許多中國人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絕望。這種情緒逐漸積累,在社會中醞釀,最終通過暴力事件表現出來。河南村霸報復村民的案件,正是這種集體情緒失控的典型表現,顯示出底層民眾對社會現狀的強烈不滿。
不僅是底層民眾,整個社會的情緒失控似乎正在蔓延。在重慶公交車暴力事件和遼寧醫患糾紛中,暴力行為的發生並非完全出於理性判斷,而是情緒失控的直接結果。這些事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往往與社會對公正和秩序的缺乏信任有關。面對無力改變的現狀,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暴力表達憤怒。
社會情緒失控的背後,是中國社會快速發展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包括物質財富的增長與社會心理健康的嚴重失衡。快速的城市化和經濟發展,讓許多人的生活節奏變得緊張,而社會保障和心理支持體系卻遠未跟上。面對無力感,許多人選擇了極端手段來發泄內心的壓抑與憤怒。
網際網路的普及也加速了這些情緒的蔓延。暴力事件往往通過網路迅速傳播,引發更多的模仿效應。社會情緒的放大作用,使得每一起暴力事件不僅影響當地,還可能在全國範圍內引發共鳴與效仿。這種現像在疫情之後尤為明顯,許多暴力事件背後都有著共同的社會心理背景。
情緒失控與社會暴力之間的關係不可忽視。沒有健全的社會心理支持體系,集體情緒失控將導致更多的暴力事件發生。中國社會在經歷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應更加關注民眾的心理健康問題,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導機制,避免更多的暴力事件。
精神健康危機與暴力的關係
王丹還強調,精神健康問題在中國被嚴重忽視,近年來頻繁的暴力事件恰恰揭示了社會整體心理健康狀況的惡化。根據一些官方數據,中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數量已經超過1億,其中重度精神病患者超過1600萬。這一龐大的數字,表明中國社會的精神健康危機已經相當嚴重,而暴力事件往往與這一問題密不可分。
社會中的精神健康問題,表面上看是個別人的心理困擾,但實際上與整個社會環境密切相關。高度競爭的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社會信任的喪失等問題,都會加劇精神疾病的發生。在這種環境下,許多人因為無法應對壓力,最終走向極端,導致暴力事件的發生。
近年來的暴力事件中,許多施暴者都有著長期的心理問題。遼寧撫順的醫患糾紛暴力事件和上海高校學生因霸凌反擊的案件,都表明這些施暴者在長期的壓力和抑鬱下,選擇了以暴力來解決問題。然而,這種解決方式不僅無法真正緩解問題,還可能帶來更大的社會危害。
精神健康危機的背後,是中國社會對心理健康問題的忽視。儘管近年來,心理諮詢和精神治療逐漸被提上日程,但整體投入仍然不足,許多人即使面臨嚴重的心理問題,也無法獲得及時的幫助。中國的精神健康問題不僅僅是個人的困擾,更是社會整體壓力和不公導致的結果。
暴力事件的頻發,也在反映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重視程度不夠。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關注人們的心理健康,建立更有效的心理支持體系。否則,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加,精神健康問題將繼續加劇,暴力事件的數量也會不斷攀升。
他認為,精神健康危機是導致社會暴力升級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社會如果不能有效應對這一問題,未來的暴力事件可能會更加頻繁,社會的不穩定性也將進一步增加。
中國7個月財政赤字近2萬億 30省市全部虧損
2024年09月12日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財政赤字為19,800億元(人民幣,下同),31省市財政除上海外全部虧損。財政部擬發行200億貼現債,六部門聯合發文限制各地基建舉債。
中共政府財政收入持續減少,中共財政部官網顯示,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663億元,同比下降2.6%。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5,463億元,同比增長2.5%,財政赤字為19,800億元。
格隆匯根據1-7月中國各省財政收支狀況統計,全國31個省市,除上海盈餘703億元,其餘均虧損數百至上千億元。
(網路截圖)
其中北京虧損近1,000億元,廣東虧2,000多億元,四川虧損最多,財政赤字高達4,130億元。
9月11日,中共財政部擬發行200億貼現國債,期限為28天,以低於票面金額的價格貼現發行,於10月10日(節假日順延)按面值償還。
有網友直言:「我不懂,是窮到這個地步了嗎?」
與此同時,財政部、住建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市政基礎設施資產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嚴禁各地政府為沒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礎設施資產違法違規舉債,不得增加隱性債務。
文件中所指的市政設施,包括地鐵、有軌電車、城市道路、城市橋樑、能源設施等等。這意味著,許多城市的地鐵、大橋等基建項目迎來轉折點。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惡化,房地產萎靡不振,中共財政出現危機,政府一再喊「過緊日子」,各地政府部門已經開始大裁員。
今年4月,河南省取消科級事業單位,縮編裁員的消息引起轟動,現在其它省份也開始裁員。
最近,多個地方政府宣布取消城管部門。廣西北海市、內蒙古赤峰市、甘肅張掖市甘州區等地方政府相繼調整編製,改由其它單位承接原本城管的相關職務。
原大陸維權律師吳紹平認為,多地取消城管部門有經濟上的原因,「財政入不敷出,很多的公務員的工資開始發不出去」。
河北公務員張先生近日告訴新唐人,當地很多政府部門開始新一輪裁員,編製外的人員首當其衝。
張先生說:「他有些裁員是從什麼開始的呢,他先裁編外的,他有一些沒有在編製內的,編外的,先裁編外的。你比如說派出所裡面,公安局裡面,他有很多輔警。城管他有很多都是臨時的,沒有編製,現在裁掉。」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希望: http://tuidang.hopto.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