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天將降大任」的孟子,為何終其一生周遊列國,卻都無法受到重用
[列印本頁]
作者:
匿名
時間:
2022-11-5 23:27
標題:
「天將降大任」的孟子,為何終其一生周遊列國,卻都無法受到重用
空談「仁政治國」,缺乏實際操作性<br />
魏國是孟子周遊列國的重要一站,這個曾經在戰國中前期處於「頂流」的強權,早已不復當年之勇,而且正面臨著「東敗於齊、西喪地於秦、南辱於楚」這樣被周邊列國圍毆的局面,各條戰線上一敗塗地,可謂是形勢相當危急。<br />
對於孟子的到來,時任魏國國君魏惠王(因魏國當時定都大梁,又稱為梁惠王)對此相當歡迎,希望孟子能幫助他實現國家復興,並積極徵求他的建議。對此孟子的對策是「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賦稅」,並稱如果做到這些,那麼「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並進一步規勸惠王「仁者無敵」。<br />
這套理論聽起來相當高明,沒有任何毛病。然而,其既沒有分析出魏國為什麼會從強權轉向沒落,更沒有提出什麼重振國威的實際建議。也許對於太平盛世的守成之君還算能「錦上添花」,但對於正處於危機中的魏國,可謂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在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戰國時代,僅僅只是「仁者」根本就不可能「無敵」,至於「地方百里」稱王的也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更強的大國所吞併。這和商鞅見秦孝公提出的極具現實意義的富國強兵理論形成了鮮明對比。更何況,魏國之前霸權時代的李悝、吳起、西門豹等等文武重臣也都是清一色的實幹家,所以惠王對孟子由期望轉向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