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他在危難之際吹響號角,卻意外令敵軍自亂陣腳,拯救全連僅剩7人
[列印本頁]
作者:
匿名
時間:
2020-7-26 18:08
標題:
他在危難之際吹響號角,卻意外令敵軍自亂陣腳,拯救全連僅剩7人
1951年新年的前夕,中國志願軍在朝鮮突破敵軍防線,正準備朝漢城的方向發起突進之時,聯合國卻突然派出曾經參加過諾曼底戰役的英國精銳部隊強行霸佔釜谷里一線的絕佳地形,試圖想要影響我軍的行動速度,以此來掩護其主力部隊的撤離。
釜谷里是通往漢城道路上必經的一個三岔路口,而這個三岔路口對於英軍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戰地,這個三岔口的失與得關係到整個英軍的生死存亡,因此這一場仗,英軍絲毫沒有手下留情,拼上了整個部隊所擁有的齊全裝備。如此嚴寒的冬天,高地上一尺多厚的雪在猛烈的炮火中變成了發燙的泥水。
而我軍參與這次戰鬥的軍隊是志願軍347團所屬的鋼七連,這支連隊在面臨英軍突如其來的炮火,根本來不及修築工事以及掩體,無奈之下只得在泥水中不斷應付著英軍一次次強有力地進攻。雖說經過一天的戰鬥,我軍成功擊退了敵軍無數次的進攻,但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先是連隊的指導員犧牲,隨後是排長,再接著就連連長也在戰爭中身負重傷,儘管連長仍硬要繼續戰鬥,但最終被通信員強行背下戰場。在連長離開戰場時,他吃力地掏出了手槍交給了連隊的司號員鄭起,並給了鄭起一個眼神,隨後就被背離了戰場。但這個眼神也讓鄭起明白了連長給予他的厚望。
此時的戰場能夠指揮戰爭的人也只剩他一人,為此他被迫臨危受命擔上重擔。起初他對於連長的給予他的期望有些膽怯,畢竟現在的連隊已經只剩下為數不多的17人,而自己也只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司號員,他難以想象自己是否能夠擔起這份責任,最終在經過一系列的思想鬥爭之後,年僅19歲的鄭起決定不負眾望,擔起指揮戰爭的責任。
戰場上的隊友們也給了他極大的鼓勵以及支持,面對大家對他的支持,鄭起更加有信心能夠擊退英軍。為此他重新編排了零零散散剩下的17人,將他們分為了3個戰鬥小組,而組裡的正副組長便是由共產黨員擔任,三個組分別在三個不同的角落按照三角形的形狀把手,自己則在前面負責指揮。
不過隨著時間的蔓延,在黃昏時分鋼七連整個連隊僅僅只剩下了7名士兵,而此時的英軍則再一次發動了進攻,六輛坦克以及大量的步兵衝上高地,隨著敵人步步逼近鋼七連的彈藥也所剩無幾。此時的鄭起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吹響軍號,帶領剩下了戰友發起最後一次衝擊。可不曾想當鄭起吹響了號角,敵軍卻突然亂了陣腳,停止了攻擊,開始沒命似的往回逃跑。
號角聲本就嘹亮配上釜谷里空曠的迴音,敵軍聽到的從未耳聞且震撼的號角聲嚇得都要沒了魂。而見號角聲能夠嚇退敵人的鄭起,也開始一遍遍吹著軍號,儘管吹得嘴唇出血也不曾放棄,一直用號角將敵軍吹到公路上。而此時347團的主力也正巧趕到支援,英軍這支曾經參加過諾曼底戰役的部隊被殲滅兩個連,整個團也被打得潰散。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