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孩子犯錯被關小黑屋看恐怖片,網友斥責:這不是教育,是製造痛苦
[列印本頁]
作者:
匿名
時間:
2020-6-16 08:19
標題:
孩子犯錯被關小黑屋看恐怖片,網友斥責:這不是教育,是製造痛苦
近日,知乎上有一個提問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一位家長稱孩子犯錯了,他將孩子帶到小黑屋看恐怖片當做懲罰,或許也是意識到不妥,在知乎上詢問是否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影響。有網友一針見血指出,這不是教育孩子,是在給孩子製造痛苦。
孩子會犯錯是必然,他的自我意識處於發展之中,調皮搗亂不服管教,在錯誤中成長;孩子膽小、安全感不足,這也是天性。因為犯錯被關在小黑屋還要看恐怖片,這不僅不會讓孩子意識到錯誤,而且還會讓孩子感到害怕、緊張、不知所措,甚至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陰影,讓他對某些事物產生恐懼。這樣做確實是懲罰,而且是高級的懲罰,但絕不是教育,只是傷害,給孩子帶來痛苦。
不少家長也會採取恐嚇、體罰、否定等方式來管教孩子,利用成人的壓倒性優勢來給孩子製造痛苦,試圖來樹立家長權威,讓孩子聽話、服從管教。或許,作為弱勢的孩子會屈服,等待他們的要麼是口服心不服,等到有力量時更加叛逆,要麼毫無主見,凡事逆來順受,變得膽小怕事。但,這並不是家長真正想要的。
讓孩子感受到痛苦,他們也許會安分下來不敢犯錯,但他們卻並不會意識到錯誤,更不知道如何改正,只是懂得了如何避免受到懲罰,非常害怕犯錯,不敢接受挑戰,以至於用逃避來代替成長。
年幼的孩子不犯錯幾乎是不可能的,家長要做的不是避免孩子犯錯,而是允許孩子犯錯,教會他們辨識錯誤,引導他們正確的處理事務,讓他們獲得能力,這才是父母該做的。
首先,出現錯誤后,第一時間不是分辨誰對誰錯,而是承擔責任、改正錯誤。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要帶著孩子一起改正,並在此過程中告訴孩子行為的錯誤性,如此一來,孩子既知道了錯在哪裡,也知道犯錯后該如何處理。
其次,用犯錯的自然結果代替懲罰,既能讓孩子長記性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又不會讓孩子學會逃避。比如,牛奶潑地上了,不僅要打掃乾淨,而且也沒有牛奶喝了。
再次,用正面語言跟孩子溝通。恐嚇、威脅能讓孩子屈服,但不會讓孩子信服。用事實來代替恐嚇,比如\"不吃飯,護士阿姨就會給你打針\"換成\"不吃飽飯,小肚子就會餓得咕咕叫\",比如\"再不回家,就不要你了\"換成\"我們先回家做飯吃,媽媽忙完了陪你玩\"等等。只有在和善、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孩子自律、合作、責任感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後,教育孩子不僅要言傳也要身教,榜樣的作用最有力量。什麼樣的家長會帶出什麼樣的孩子,家長的言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中孩子,無論在不在場,都會影響著孩子怎麼跟人相處,怎麼處理問題……因此,做好自己是對孩子莫大的教育。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是出於愛,教育孩子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更好,而不僅僅是讓他們不再犯錯,更不是讓他們痛苦。因此,懲罰、讓他們害怕、讓他們服從不是教育的目的,而作為教育的手段並不會達到目的。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學習、進步,不斷改進、完善,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長,並努力成為更加優秀、稱職的父母!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