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中美貿易戰升級威脅世界經濟,全球貿易慘狀已堪比金融危機
[列印本頁]
作者:
冬天下大雪
時間:
2019-5-18 13:52
標題:
中美貿易戰升級威脅世界經濟,全球貿易慘狀已堪比金融危機
在平常,對全球經濟健康狀況的擔憂,往往會促使世界上最大國家的領導人聯合起來尋找安全。
但現在不是平常時期。
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地球上最大經濟體之間不斷加劇的衝突,已經成為了對全球財富的最大威脅。隨著兩國領導人公開考慮如何給對方施加痛苦,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現在都擔心自己會在一場不斷升級的貿易戰中遭受附帶傷害。
就在一周前,中國和美國似乎還在朝著緩和敵意的方向邁進,全球的經濟前景也在改善。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已在經濟擴張的美好希望中消退。
隨著特朗普總統對外聲張即將簽署貿易協議,人們對中國經濟疲軟的擔憂正在緩解。這讓日本、韓國和台灣等依賴全球貿易的亞洲經濟體的前景更加樂觀。一直以來令人擔憂的歐洲也閃現出復甦的跡象。美國經濟在一片不看好當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但隨著特朗普在上周末大幅上調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世界看到了應對貿易戰可能會消耗大量財富的局面。隨著北京在周一宣布採取報復性措施,特朗普政府拿出詳細計劃,要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幾乎所有商品徵收25%的關稅,這種擔憂也在加劇。
對企業和消費者來說,這一切都增加了他們不久將要為商品支付更高價格的可能性,這個現實不利於貿易。
「出現升級的情況對各方面都很糟,」倫敦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全球宏觀研究主管加布里埃爾·斯特恩(Gabriel Sterne)說。「對貿易流動的巨大負面影響將不利於未來幾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這對幾乎所有人來說都是壞消息。」
據牛津經濟研究院預測,如果中美兩國都把各自的關稅威脅付諸行動的話,中國的年度經濟總產值將減少0.8%,而美國將減少0.3%。
雖然這些數字從宏觀上看很小,但造成的痛苦可能會在特別容易受貿易戰影響的行業極為強烈,比如美國的農業和中國的電子產品製造商。
對最依賴貿易的國家所造成的傷害,可能尤其嚴重,比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墨西哥和日本等。
處於麻煩中心的是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近幾十年來的迅猛發展為全球市場增加了數億消費者,同時提供了數量巨大的低成本產品。
考慮到中國貢獻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增長,對中國貿易的任何擾亂都會上升為一場全球性事件。
目前的全球貿易形勢,就正在中美貿易衝突的升級中急轉直下,直逼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慘狀,為增長乏力的全球經濟帶來更大壓力。
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BMO)基於IMF貿易統計數據製作了下圖,直觀地反映了當前全球貿易趨勢。如下圖所示,全世界出口規模、對發達經濟體的出口以及對歐盟出口都在逼近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
BMO分析師Ian Lyngern在對上述圖表的評論中寫道,」當各種市場在為新一輪貿易摩擦的預估影響感到擔憂時,我們對出口已經下降的程度感到震驚。「
實際上,在最新一輪貿易摩擦升級之前,全球貿易就已跌至金融危機大衰退時期的水平。
荷蘭經濟政策分析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1月底的三個月期間,全球國際貿易動量移動平均指數跌至125.2,下跌1.8%,是2009年5月以來的最大跌幅,較12月時候1%的跌幅進一步加深。
世界貿易組織統計數據顯示,金融危機導致全球貿易量在2009年出現斷崖式暴跌,2010-2011年短暫的兩年反彈之後,2012年至2018年世界貿易增長率平均僅為危機前20年平均年增長率的一半。
多種數據表明,隨著全球貿易摩擦的影響開始顯現,全球貿易額從去年年底開始急速下降。與此同時,另一個反映全球貿易的指標波羅的海指數(BDI)也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它主要反映全球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的下降情況。
世界貿易組織在4月初發布的《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中,將今年全球貿易增長預期由此前的3.7%大幅下調至2.6%。
世貿組織表示,受貿易摩擦升級和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等因素影響,2018年全球貿易增長3.0%,遠低於預期,而且今明兩年全球貿易增長仍將面臨巨大壓力。
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戰幾乎肯定會加大這個壓力,因為兩國經濟加起來佔世界經濟總量的40%左右。
據牛津經濟學院的分析,在過去一年裡,日本、台灣、韓國、泰國和越南對中國的出口下降了約14%,或大約減少了63億美元。
這些國家對美國的出口出現了類似的百分比增長,但由於美國不是一個那麼重要的貿易夥伴,這些國家與美國貿易額的增長不到20億美元。
在歐洲經濟出現微弱復甦的時候,中美貿易戰給人們帶來了又一個多餘的擔憂。
隨著倫敦和布魯塞爾同意將雙方就英國離開歐盟問題的棘手談判延長到10月底,對英國毫無章法的脫歐會損害整個歐洲大陸貿易的擔憂已有所緩解——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
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一直在緩解人們對其經濟疲弱的擔憂,有數據顯示,德國的工廠訂單和出口有所增長。德國今年3月的對華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以上。
但德國向中國出口的產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工業生產需要的零部件——汽車零部件、發動機、電機,以及工廠生產所需的其他設備。如果受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中國的工廠生產放緩的話,它對德國商品的需求很可能會減弱。
最近幾個月,義大利和法國的工業活動一直在減弱。
「對歐洲來說,貿易戰發生在一個非常微妙的時刻,」挪威投資銀行DNB Markets首席經濟學家謝斯蒂·豪格蘭(Kjersti Haugland)說。「經濟增長再次變得非常疲弱。」
貿易戰已讓全球股市受驚,導致股價暴跌,雖然周二略有反彈。
如果投資者的恐懼加劇,資金幾乎肯定會流入最安全的避風港美元。很可能與之同時發生的是,資金撤離所謂的新興市場,加劇阿根廷和土耳其的危機,同時在巴西、南非、印度等更廣泛地區帶來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讓這些國家的進口商品變得更貴,迫使窮人為食品、燃料和交通付出更多的錢。
新興市場的貨幣和股票價格在今年早些時候走強之後,最近幾周出現了急劇下跌。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貿易敵對狀態將持續多久,這是一個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
強大的美國經濟似乎正在讓特朗普下定決心,他宣布,願意承受與中國曠日持久的貿易戰所帶來的壓力。美國的失業率現在只有3.6%,是半個世紀以來最低。經濟在今年頭三個月以3.2%的年增長率增長。
特朗普宣布,只要美國堅持下去,就能贏得貿易戰。但是,他也在Twitter上抱怨美聯儲不降息,而中國領導人正在用信貸注入來刺激中國經濟。
也許這是他為降低利率所做的遊說。但也可以解讀為一種承認,那就是特朗普缺乏並渴望得到他在北京的對手所擁有的工具,也就是享有政策槓桿的支配權。
特朗普的策略似乎正在中國激起民族主義憤慨,這種情緒會增強中國保持其立場的意願,因為中國領導人擔心屈服於美國領導人攻擊的後果。
這不是擴大全球貿易的良方。全球貿易在2017年增長了約4%,去年的增速放緩至2%,今年可能會出現萎縮。
「一旦貿易量增長轉為負值,那會讓我們所有人都不得不更密切地關注某種衰退情景,」總部設在日內瓦的瑞士第一所財富管理公司(Indosuez Wealth Management)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瑪麗·歐文斯·湯姆森(Marie Owens Thomsen)說。「事情看起來確實更加令人不安,因為下行風險正在加大。」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