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保健食品當藥品 這些用藥誤區你中了幾個?
[列印本頁]
作者:
ironman555
時間:
2019-3-5 15:55
標題:
保健食品當藥品 這些用藥誤區你中了幾個?
據了解,用藥不科學、不合理的現象在社會生活中廣泛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藥效發揮與治療效果,甚至會對用藥者的健康安全產生嚴重影響。那麼,在生活當中,大家在用藥方面存在哪些誤區呢?一起來看看。
這些用藥誤區要了解
誤區一:保健食品當藥品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沒有臨床治療作用,不能代替藥品。老年朋友購買保健食品時要理性,不要將保健品當做「救命稻草」,盲目聽從商家所宣傳的功效,必須嚴遵醫囑、科學用藥。擅自停葯或用保健食品控制病情,反而會貽誤病情。
誤區二:多種藥物疊加用
很多人認為生病了多吃幾種葯,作用會更強,療效會更好,病好的會更快。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在選購藥品時,消費者首先應識別藥品的通用名,判斷該葯的成份,弄清楚該葯是不是自己要買的或與自己正在服用的葯是不是存在成份相同的情況,以免買錯葯或重複用藥,導致嚴重後果。
誤區三:隨意換藥調劑量
由於人們普遍缺乏安全用藥知識,家庭用藥存在一些誤區,例如隨意加大或減少用藥劑量、隨意換藥等。
誤區四:藥品存放太隨意
孩子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強,一些藥品形狀、色彩對他們都很有吸引力,加之家長存儲不當,孩子可以拿到就很容易當糖豆誤食,誘發疾病,甚至威脅生命。
誤區五:盲目相信OTC 認為沒有副作用
相對於處方葯而言,非處方葯有較高的安全性、不易引起藥物依賴性、耐藥性或耐受性,也不易在體內蓄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但非處方葯本身也是葯,不是絕對沒有不良反應。
小貼士:小兒用藥遵循四大原則
1、用藥時機
先物理治療。應該先觀察病情變化。如發熱,應該先弄清原因,兒童體溫較成人高,體溫低於38.5℃時,不必用退燒藥,可以先用酒精擦身,或用冰袋物理降溫。
2、藥物種類
盡量簡單化。一是「能用一種葯就不用兩種」,以免藥物作用疊加,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增高;二是單一成分的藥物更安全。藥名帶「復方」兩字的要慎用,如復方甘草片,雖止咳效果好,但3歲以下兒童不宜用。
3、劑型劑量
首選兒童裝。在造成用藥不良反應的原因中,用藥過量超過40%。正確的做法是盡量買「兒童裝」,如針對發燒、腹瀉等兒童常見病症,藥店裡基本都有兒童劑型;若買不到,也切忌自己拿成人葯調配,應儘快去醫院就診,請醫生根據體重、體表面積折算等方法指導用藥。
4、給藥方式
首選口服藥。兒童科學用藥的順序為口服、肌注、靜脈輸液。原則上能口服就不要掛點滴。嬰幼兒輸液本就比成人難,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也更高。用口服藥時,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的劑型,例如用半衰期較長的藥物,可以減少用藥次數。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