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中國青年報》調查:過半家長會羨慕別人家孩子優秀
[列印本頁]
作者:
ahwh123456
時間:
2019-1-10 13:40
標題:
《中國青年報》調查:過半家長會羨慕別人家孩子優秀
父母通常對孩子的人生充滿期待,這種期待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軌跡。有的家長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孩子期待過高,往往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863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8%的受訪家長表示對孩子有很高期待,57.7%的受訪家長坦言會羨慕別人家孩子優秀。
山東省龍口市某教育機構分校校長安然(化名)覺得,自己對孩子表達的期待,可以讓孩子更有動力。「我孩子高三時每周只回家一次,每次返校時孩子的情緒會有些低落,我就鼓勵她、給她打氣,每天給她發一個勵志簡訊,一直堅持到她高考」。
調查顯示,68.8%的受訪家長坦言對孩子有很高期待。交互分析發現,學歷為專科的家長中,有72.9%的家長表示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高於其他學歷者。
進一步調查顯示,健康的心理(76.7%)和強健的體魄(58.7%)是受訪家長對孩子最普遍的期待。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認為,父母對孩子抱有高期待,本身不是壞事。如果對孩子沒什麼期待甚至不管不問,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積極的、正向的期待,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有利於孩子努力並獲得成就感。「但是我認為父母期待過高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沒能準確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點,或者只是從某個單一的維度來了解孩子,比如成績」。
對於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蔣建榮認為,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希望孩子為社會多做一些事情。從我們家族的傳承來看,就是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強的。事實上,我們只要在社會上從事一定的勞動,為社會作出了貢獻,就體現了個人的價值,每個人所作的貢獻都是獨特的,這份價值也就是獨特的。
調查顯示,73.7%的受訪家長經常或有時向孩子表達期望,僅6.1%的受訪家長從不這樣做。
北京師範大學大三學生祁莫雨(化名)回憶,從高中開始,父母對她成績的要求越來越高。「我能明顯地感覺到媽媽的緊張。她會有意無意地跟我說希望我考上哪所大學,或者跟我念叨哪個親戚在哪裡工作」。
調查中,57.7%的受訪家長坦言會羨慕別人家孩子優秀,42.4%的受訪家長不會。
祁莫雨雖然能夠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高期待,但她坦言並不是很喜歡,「比如高考那會兒,父母給我的壓力讓我很恐懼,害怕考不好。選專業也是,媽媽特別想讓我去學法律、金融這樣的專業,可我覺得自己不適合,費了很大努力才把我媽說服。有的時候她會跟我說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這讓我很不舒服,我覺得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存在可比性」。
陳祉妍覺得,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人生規劃,但不能簡單地自己覺得什麼好就強加在孩子身上。
陳祉妍認為,一方面,父母應該對孩子抱有積極的期待。另一方面,父母在孩子面臨困難時要有信心、支持孩子,相信孩子一定會變得更好,這樣的期待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談到家長對孩子的期待,蔣建榮覺得,家長對孩子表達期待時,要從大局著眼。「格局決定布局,布局決定結局。首先讓孩子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其次要指導和幫助孩子做好手頭的事情,把現在要做的事情一步一步地做好,打好基礎才有可能實現目標。所以家長如果能夠支持孩子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既有遠大的目標和理想,又有一步一個腳印把事情做好的精神和態度,相信孩子的人生會是成功的,會對他所從事的領域有所貢獻」。
蔣建榮認為,每個人所做的事情,看似平凡,但從每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來看都有不平凡之處。「我建議家長可以更多地引導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怎樣把現在的事情做好,不要去跟別人攀比。我們要比的是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的更好,讓孩子活出自我」。
作者:
ahwh123456
時間:
2019-1-10 13:40
中國的孩子好苦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