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李明詩論
[列印本頁]
作者:
ken_boy
時間:
2018-11-13 01:08
標題:
李明詩論
李明的詩集,我都仔仔細細地拜讀了,《身邊的春天》、《九月菊》、《時光的迴音》、《詩意人生》、《燈盞》等。
我和李明是文友,也是無話不說的摯友。
2012年6月我到烏海居住,對河套家鄉的文友們還是忘不了的。
我回到陝壩鎮,都要到李明那裡去坐坐,有回家的感覺。
不管是《草原》還是《內蒙古日報》,只要有杭錦后旗文友的作品,我都要格外關注,多讀幾遍,還要對身邊的同事們說:「這是我的河套老鄉寫的。」( 文章閱讀網:
www.sanwen.net
)
說到河套的詩歌與詩人,首推是李明,他寫詩的時間最多,出版的詩集也多。
翻開2010年李明《身邊的春天》,《玻璃花瓶》一詩寫到:我們給玻璃/穿上了華麗的外衣/我的一顆透明的心/瞬間暗了下去。
是在寫花瓶嗎?不是,寫不良社會現實。它從高處跳了下來,用尖利的牙齒對付我們。
詩歌的時代歷史感,詩人從社會生活的片段、側面反映那個時代,有著一定的意義的。
每當讀到這裡,我沉思良久,中國當代作家如果都像李明這樣,有一個作家的基本的良知,在當代中國詩歌的版圖上,把目光聚焦到長久沉寂的西部河套,為老百姓呼喊幾聲,那該多好呀!
1995年後,由於大眾文化與商品經濟的衝擊,以及抒情主體的詩歌星消雲散,詩人們「雄風」不再,整體光芒逐漸暗淡。
在「錢」旗幟下詩歌創作走向低潮,詩歌寫作從輝煌向平淡逆轉的低谷時節。
李明卻逆流而上,寫出來大量有骨氣的詩歌來。
《詩意人生》里的《鄉村日記》,內容簡單,寓意深刻「一本鄉村日記,一部麥子的歷史。。。。」
李明用飽含智慧的抒情曲調,詩歌審美的獨特角度,思想開闊、人性睿智的詩歌,引發了多少人們的熱情關注,在此期間取李明取得了詩歌創作上的輝煌。
李明在《詩刊》、《星星》上發表了系列作品,還獲得了內蒙古第九屆文學「嗦嘎龍」獎,在河套地區,那是一件讓多少人眼熱的事情。
這些成績的取得,有他二十多年裡他矢志不渝,持續攀高,完全憑靠著文本的堅實品位和清晰辨識度,站住了新的高度上。
李明的詩歌是現實的、本質的、激情的。在改革開放的大潮里,激流而進,有著真正藝術家的智慧和勇氣。
我們清楚地看到,從古典詩學向現代詩學的位移,意味詩歌進行大的變革,當詩人置身於金錢萬能、真假混亂、瞬息萬變的複雜境地。
特別是網際網路的時代,微信里作家們的天地,可以說是無邊無際。詩歌可以配音、配畫。從過去靠紙質書報傳播,一下子開始智能,叫人不知所措。
新時代需要作家呼喚反映客觀現實的、生活本質的、充滿激情的詩歌,這一點李明有了新的突破。
在詩集《燈盞》底片一詩李明寫到:你深藏自己/設計的黑夜裡/隱忍著孤獨。。。。當你走出自己/你身後的閃電/帶著一種芳香。
李明從日常、普通的生活中發現、萃取詩意,自然晉陞。
在2016年出版的《燈盞》里看了出來。這是李明多年詩歌創作的實踐和參悟,不一般。
首篇《逆流而上》在「這些水/並不是有意地/為難我們/它們只是/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一直保留著。《一粒沙子》裡面看到了石頭,它是風的幫凶,比他大幾千倍的草擊倒在地。
自然展觀中展示人的理性精神力量,從日常生活的海洋中去打撈詩意的珠貝,在他人看來毫無詩意的地方尋找、建構詩意,則成了他感知、表現現實的一個明顯特質,也從中顯示出將實情上升、轉化為詩情的能力。
瀏覽一下李明詩集的目錄,《身邊的春天》、《九月菊》、《飛翔的感情》、《時光的迴音》、……這一建構日常生活一草一木富有了生命。
《今冬無雪》《陝壩一個站牌《春之歌》》鄉村地邊的場景,融溫馨的陽光,一幅西部寫意畫。
生活的烙印在《關於人生》和《暮秋》里可以看出。詩人的靈魂影像,本詩打動人的與其說是孤獨詩人精神悲憫的「疼痛」,「和一杯茶對飲,驀然發現,自己就是那枚茶葉。」人生半世的他,心裡豁亮的同時也不無酸澀。
李明這種日常化的詩性立場,讓讀者感到詩歌很「接地氣」,再也不像天邊雲、霧中花那樣虛無縹緲,不可企及,它就在你的身邊或體內生長。
最可貴的是李明的每一首詩,一般人都能夠讀懂。
在和李明交談中,拒絕空洞抽象的抒情,用意象和象徵等藝術手段同時,有意識地尋找更切近日常詩意的表達方式,借鑒敘事文類處理複雜事體時的長處,格外重視敘述和過程、細節等敘述性文學因素飽含的正能量。
一般說來,李明的詩沒有居高臨下地讓讀者仰視,能夠和世界上的萬物不分貴賤,將它們都視為有情感、有思想的生命。平起平坐,和讀者說話、交流。
《九曲黃河》那黃河乳汁餵飽了成片莊家,擺渡的漢子,臨嚴寒秋風的生命絕唱,那一聲一聲,那微弱凄涼和悲壯,令人肅然起敬,弱小精靈的態度、尊嚴與命運變成了黃河裡的一粒鹽。
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以詩言志,以詩抒情,高舉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詩歌起著戰鬥的作用,手裡捏著一把火。
詩人那種思想漫遊者內省式的心理結構狀態,使之時時覺得「生活在別處」,沉於理想、人生、價值等問題的詰問和冥思中,該詩給人提供的就是理趣的啟迪。 按自己的方式說話,自己的視點切入世界,自己的向度進行創造;同質化的傾向即會得到有效的遏制,詩壇就真正蒙福了。
李明主持杭錦后旗文壇多年了,為《塞上草》的出版嘔心瀝血。從作品的內容、封面的設計都讓作者的讀者滿意,對促進文化創作健康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願李明的文學創作更上一層樓!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