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美銀美林:蘋果很可能轉移10%iPhone組裝回國,售價漲8%
[列印本頁]
作者:
小康人家
時間:
2018-9-13 11:18
標題:
美銀美林:蘋果很可能轉移10%iPhone組裝回國,售價漲8%
2018-09-11 10:08:03字型大小:A- A A+來源:華爾街見聞
據華爾街見聞9月11日報道,作為美股史上首個市值衝破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蘋果近日深陷貿易摩擦陰雲。雖然蘋果公司認為關稅尚不會影響到iPhone手機等主營業務,但已有分析師擔憂這一場景。
美銀美林分析師Wamsi Mohan周一發表研報稱,為了回應美國總統特朗普製造的壓力,蘋果公司可能會要求合作夥伴把一部分(some)iPhone組裝業務轉移回美國,代價是手機售價大幅提高。
周一蘋果股價進一步承壓,盤中最深跌超2%,觸及216.47美元的8月24日以來新低。最終收跌1.34%,報218.33美元,創8月27日以來最低。蘋果今年以來累漲近27%,8月2日正式成為美股首家、目前全球首家市值逾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也是美國首屈一指的最大企業納稅人。
蘋果手錶等新增長引擎或被打擊 特朗普施壓轉回美國生產
在9月5日提交給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信中,蘋果警告稱,最新擬徵稅清單中涵蓋的蘋果手錶(Apple Watch)、無線耳機AirPods等暢銷產品價格將提高。台式電腦Mac Mini、配件Apple Pencil、智能音箱HomePod、許多產品的充電器和適配器,以及用來製造和設計部分產品的工具設備均會受到影響。
這封信在9月7日被披露后,一度引發蘋果上周五美股尾盤股價跌近2%。隔天(9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回應稱,美國政府擬開徵大規模關稅,蘋果產品價格可能因此上漲。「但有一個簡單解決方法,不僅能帶來零關稅,還有稅收優惠——在美國製造你們的產品就行了。」
彭博社援引IDC數據稱,蘋果在今年二季度佔據了全球智能手錶市場的17%,發貨量470萬部,領先排在第二名的小米出貨量約50萬部,領先第三名的FitBit約200萬部。蘋果手錶業務營收同比增長逾38%,這一類業務若受影響,對蘋果財報會有一定程度的打擊。
美銀美林:哪怕蘋果只轉回組裝業務10% 手機售價漲8%
美銀美林則認為,讓製造業重回美國,看起來再次成為特朗普的核心關注點之一了。蘋果可能會要求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與和碩集團(Pegatron)轉移「一小部分」iPhone生產線回美國。
研報稱,如果100%的最終組裝業務都在美國進行,將令iPhone最高漲價20%,以對沖增量勞動力成本。也正是由於美國人工資是中國員工的2.6倍,蘋果最有可能轉移10%的iPhone組裝回美國,令手機平均售價(ASP)提升8%;而更全面、非組裝業務的蘋果產品生產不會轉移回美國。
美銀美林重申了對蘋果的「買入」評級,目標股價250美元,較上周五收盤221.30美元上漲13%。
其他分析師:關稅對蘋果公司基本面影響不大
Loup Ventures的知名科技與蘋果專家Gene Munster也在周一發表博文稱,更大規模關稅不會影響蘋果的主營業務,主要影響更小一些的產品線,被影響產品約佔蘋果2018財年收入的4%和明年公司整體銷售收入的5%。目前,iPhone手機為公司貢獻了2/3的營收。
他認為,一旦關稅生效,預計會拖累蘋果手錶和無線耳機AirPods的盈利能力10%-20%,但對2019財年的公司利潤負面影響不足1%,而且預計影響只是短期。蘋果理論上可以在未來5-10年增加美國國內生產,但占公司整體生產比重依舊不大,最高為10%。目前蘋果約有5%的生產與組裝業務已經發生在美國境內,故增量對財報影響不會太大。
此前高盛也在研報中看漲蘋果,高盛分析師Rod Hall罕見承認,今年夏天對蘋果股價的判斷「完全失誤」,因而主動糾錯,將新的目標價大幅上調20%,從200美元修正至240美元。主要理由是過去幾個月「史上最貴智能手機」iPhone X需求量超出預期,周三發布的新品售價「更有彈性」。
增加美國生產份額或早在蘋果規劃之中
觀察可知,蘋果增加在美國國內的生產比例也許早在公司規劃之中。
2017年7月接受採訪時,特朗普曾透露,蘋果CEO庫克向他承諾要在美國建「三間又大又漂亮的工廠」。目前,蘋果在美國進行Mac Pros的裝配業務,但大部分產品仍在美國以外的國家生產。今年早些時候,蘋果還曾計劃,未來五年斥資數千億美元投資美國製造業及供應鏈相關基礎設施,為美國帶來超過2萬個就業崗位,對美國經濟的直接貢獻將達到3500億美元。
另據環球網消息,特朗普6月28日親赴威斯康星州,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共同出席富士康美國工廠的動工典禮,白宮副發言人吉德利曾稱,特朗普會發表側重創造就業的主題演講,在美國歷史上實屬罕見。分析還稱,富士康在中國工廠進行代工,把蘋果的智能手機等出口到美國市場,為防備今後制裁對象擴大時造成的打擊,富士康正強化在美生產。
記者 杜玉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