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歇歇吧!還在爭論「百雀羚轉化事件」?評判權又不在你們手裡
[列印本頁]
作者:
硨磲大爺
時間:
2017-5-19 04:30
標題:
歇歇吧!還在爭論「百雀羚轉化事件」?評判權又不在你們手裡
代錫海 網際網路分析沙龍
最近,公關圈中關於百雀羚「神廣告」轉化率問題的討論,一度鬧得沸沸揚揚。自媒體人公關界的007推文《哭了!百雀羚3000萬+閱讀轉化不到0.00008》成為此次事件的導火索,隨後引發了包括小馬宋等眾多業內人士的討論,同時也造就了一波蹭熱點的10萬+文章。
根據「慣例」,這樣的營銷事件行業關注度幾天之後也就會漸漸平息。更何況還有勒索病毒如此重大突發事件,筆者以為百雀羚事件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熟料,百雀羚對於銷售轉化數據的官方回應被抓住了尾巴,再度引發了新一波的討論。
至於百雀羚團隊後續的公關應急方案好壞這個問題,不是今天要說的重點。在筆者看來,事件發展到如今已經由原來的
正常思辨
,逐漸變味
淪為了喋喋不休的口水戰
。
有關這次爭論的觀點,總結起來無外乎兩個方面:質疑方認為「不以銷售轉化為目的的營銷都是耍流氓」:
《哭了!百雀羚3000萬+閱讀轉化不到0.00008》、
《千萬閱讀,百萬廣告費,百雀羚是如何一敗塗地?》
《百雀羚0.008%的轉化率,能否驚醒你的刷屏夢?》
《史玉柱解密百雀羚轉化率低原因,這真是個好廣告,產品呢》
……
另一方呢,則是「強制營銷部門承擔銷售轉化的新媒體傳播都是無恥行為」 反駁的文章與觀點,也幾乎都是有理有據:
《公關人敢說百雀羚廣告垃圾?就是耍流氓-》
《百雀羚神廣告火了,但扣轉化率低這頂帽子合適嗎?_》
《百雀羚刷屏效果可遇而不可求,媒體們該不該為轉化率低買單》
《百雀羚3000萬「神廣告」被爆慘敗,但真相是:1年138億銷量,只要談它,你就輸了!》
……
自媒體人和媒體人們習慣用第三方的視角來看事件本身,本著媒體質疑的天性,對百雀羚轉化率事件進行評論報道;而具有服務過甲方經歷的廣告和公關圈的業內人士,對於好創意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大多會對這次營銷事件持一定的肯定態度。
正反雙方的核心觀點,基本都可以用「品牌與用戶連接關係」、「品效合一」、「傳播目標設置」、「產品定位」、「品牌重塑等專業角度」等關鍵詞概括。但是,拋開專業分析這個角度,這次爭論其實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
企業自身實際情況
。
下面,筆者就從企業內部這個角度聊聊這次事件。
對於部分知名品牌而言,營銷預算通常分為幾個級別,當新品上市、周年慶以及重要促銷節點如618、雙11等,會一次性加大投入營銷力度,包括電視廣告、網盟廣告、網路硬廣以及新媒體等投放渠道在內,營銷費用往往達到數百萬,甚至千萬級別。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部門必定會設置一定的銷量目標考核,對廣告投放有一個效果考核。請注意,在眾多的廣告投放渠道中,
新媒體往往主要承擔著造勢的作用
,最重要的任務是藉助媒體,引發用戶關注和行業關注。
雖然也會承擔銷售轉化的KPI考核,但是
新媒體所承擔的銷售目標
,其實佔據了
非常小
的比例。而網盟、硬廣等,才是承擔銷售目標的重要渠道。
以上是屬於高額預算的情況。如果營銷預算規模較小,在十幾萬到幾十萬這個區間的話,對於公關人員基本不會設置銷售轉化的硬性要求。當然,也不排除部分企業會有銷售轉化的要求。
在小規模預算投放的情況,公關團隊(泛指PR部門和新媒體部門)的最大壓力是什麼呢?不是銷售額考核指標,他們真正關心的是有沒有出來閱讀量達到10萬+的刷屏現象級文章,有沒有在行業里形成熱議。
總之,最後在做公關工作彙報時,有能夠獲得認可的「亮點」即可。
回到百雀羚此次新媒體的廣告投放上,營銷預算到底有多少,有沒有銷售轉化的考核,恐怕只有內部才知道真相。但以筆者的觀察,百雀羚此次母親節營銷的銷售考核幾乎可以沒有。
為什麼這麼說?
回顧百雀羚對創意長圖傳播的第一批自媒體矩陣,很明顯是為了品牌傳播與信息告知,
在投放時更多考慮的是媒體屬性更強的大V,例如4A廣告門、梅花網、以設計之名等行業垂直媒體。
可以看出,百雀羚主要以品牌傳播為主。否則,百雀羚的公關團隊和代理公司,如果一開始就是
奔著賣貨的目的
,完全可以選擇網紅以及具有內容電商優勢的時尚、美妝等大V博主進行投放,選擇轉化率更高的自媒體矩陣再合適不過。
而關於百雀羚這次營銷預算高達300萬這個問題,官方也通過了「梅花網」的採訪文章中進行了回復,事實上並沒有這麼多,也印證了只是一次普通的節日營銷。
倘若真的高達數百萬,稍微有些常識的人,都會建議百雀羚的公關小夥伴,一定要選擇咪蒙、黎貝卡的異想世界、深夜發媸、她刊等大V,既有話題度,也有一定的轉化率。這些基本的道理,難道百雀羚的公關團隊和代理公司都不懂嗎?顯然不可能的。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因為預算有限,在創意製作耗費了大部分預算之後,選擇了相對垂直的行業媒體去傳播。
此外,再說一個話題:此次百雀羚營銷事件中,誰是受益者呢?答案是——
人人都是受益者。
1、自媒體人:
首先受益的是自媒體人。通過及時追熱點,終於再度打造出了一篇篇閱讀量十萬+、百萬+的爆款文章,增粉無數,如此盛況已經許久未曾出現。
2、代理公司:
此次百雀羚營銷事件的合作夥伴是杭州的某代理公司,如此千載難逢的營銷事件,可以寫入企業介紹PPT的服務案例中,成為企業開拓新客戶的重要資本。
3、公關團隊:
雖然在這次事件中,有一些負面的聲音,但是事件整體熱度之高,傳播範圍之廣,應該已經遠遠超乎了當初傳播目標。打造出如此現象級案例,百雀羚的公關團隊恐怕讓多少同行羨慕至級。而更為長遠的利益則是,縱然團隊成員跳出百雀羚,此次事件也足以成為換得更高薪水的籌碼。
4、百雀羚:
當然,也是此次爭議中的最大受益者。千萬不要以為媒體熱議百雀羚轉化率的文章,是對百雀羚的負面影響,其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潛在購買用戶並不會在意轉化率高低問題,轉化率高低和用戶對百雀羚的品牌認知評價沒有直接關聯。在眼球經濟盛行的時代,注意力就意味著生產力。於百雀羚而言,獲得了如此大的注意力,就已經足矣!
最後,筆者也想告訴諸位看官,此次百雀羚的母親節營銷好與不好,都不是你們說了算。
唯一的評價權力,其實在百雀羚的高管那裡
。您說是不是?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