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書摘 ▏為什麼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
[列印本頁]
作者:
硨磲大爺
時間:
2017-3-14 06:01
標題:
書摘 ▏為什麼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
編
者
按
孩子有情緒時,需要的並不是家長的管教,也不是建議,而是需要家長能夠傾聽、理解。家長只有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裡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才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因此,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傾聽勝過說教。
今天推送的《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中的這篇文章,就記錄了作者如何學會傾聽女兒們的心聲,有效幫助女兒的過程。
我的兩個女兒上學后,我跟兩個女兒的同學媽媽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我們偶爾會通電話,節日的時候彼此問候,也會相約在假日時去河濱公園野餐。
傾聽有很多竅門
有一回,我跟美珍的媽媽相約一起去公園運動,不可避免地,我們的話題又回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她跟我抱怨:「你知道嗎?美珍每天放學回來都跟我不斷重複講學校發生的一切。」
我向來都是以這樣的方式跟女孩們相處,所以眼神裡帶著讚許地點頭說道:「哇,很棒耶!這是促進感情的好辦法。」
「可是我覺得她好吵,每天回來話怎麼那麼多……」美珍媽媽轉頭看著我,問,「我好羨慕你跟你女兒,你們的感情看起來非常好,你到底都用了什麼方法?」
「我跟女孩們的相處,沒有捷徑,所有的感情都是我們一點一滴、從無到有、慢慢經營起來的,而我給予女孩們的,除了陪伴以外,最多的就是傾聽。」
「啊,可是我根本就沒有那麼多時間……」美珍媽媽停了停又說,「是不是聽她說,關係就會慢慢改善了?」
「傾聽,不僅是聽,還有很多竅門。」說完這句話,我跟美珍媽媽分享了我跟女孩們之間的一些小故事,就算是跟女孩們親密相處的我, 在傾聽這件事情上,也不是每次都做得盡善盡美。
妹妹被人推倒后,媽媽簡單地回應
女孩每當回到家,都樂此不疲地跟我分享所有的事情。有一次,比姐姐早回家的小女兒又跟我講了最近重複發生的事情:「媽媽,我跟你講啊,今天我在滑滑梯的時候,小新又推了我一次!我真的覺得我很不幸運,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三次了!」
「下次你要小心一點,不然跌倒會很痛的。」
我承認我應付得非常草率,但至少回應了她的問題,是不是?
小女兒無奈地聳聳肩:「媽媽,小新前幾天推我的時候,你也是這樣說的,我這次真的很小心了。」
「會不會是他覺得你在跟他玩,所以才會推你呢?」
小女兒突然很嚴肅地看著我,她搖著頭糾正我的說法:「老師說過, 滑滑梯的時候不可以跑,可是他每次都跑得特別快,而且我已經跟他說了別這樣,他根本就沒有聽進去。」
「既然你看到他跑得很快,就要小心避開他,這樣才不會被他撞到, 是不是?」
女孩陷入沉思,我自以為聰明地幫她擺平了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晚餐時,讀小學的大女兒回來了。姐妹倆在餐前自覺洗手,還幫忙擺好碗筷,趁著這點空當,小女兒將跟我講的事情原封不動地再次告訴了姐姐。我不動聲色地佯裝忙碌,其實也暗自觀察,看看大女兒會有怎樣的反應。
聽完妹妹的講述,姐姐表情很吃驚,她拉過妹妹的手詢問:「他又推你了,你這個小可憐,你摔倒了嗎?有沒有受傷啊?」
妹妹需要的是我給予同理心的關注
我原本若無其事的心被姐姐對妹妹的這番安慰打動了,小女兒在放學後跟我訴說這件事,要的並不是身為家長的我的管教,也不是要我給予建議,她只是需要跟我分享。如果真的有所求,也只是希望我給予同理心的關注,這麼簡單的事情,我在女孩跟我傾訴時卻忽略了。
那天晚上,姐妹倆相談甚歡,不太喜歡畫畫的妹妹居然主動拜託姐姐做她的小老師,願意跟姐姐一起完成一幅畫作,姐姐教得很有耐心, 而妹妹也頗有定力地將一幅畫作完成。在這一晚,姐妹之間的情感升華,不僅是因為那一幅畫作,更多的是因為妹妹更加依賴和信任姐姐,她熱愛的姐姐無時無刻不在陪同她面對生活里的任何關卡。
我本來對自己未能及時地傾聽而心存失意與內疚,在那一刻我變得有些釋然,因為大女兒將我尚未圓滿的同理心補充得恰到好處,而且姐姐給予妹妹同舟共濟的幫助,是我一直以來想要培養的。我知道,那種共同進退的情感不容易培養,這種情感與生俱來,卻又與日常生活的灌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正因為如此矛盾,所以才更顯得珍貴。
此後,每當我傾聽女孩們的話語時,不僅要用耳朵去聽,還要聽懂女孩們所想要表達的情緒,不僅要聽,更要聽懂。聽懂,擁有同理心,站在她們的角度,可以快速地抓准她們想要跟你透露的「關鍵字」,這是非常重要的。
姐姐被老師罰,媽媽選擇傾聽
有一次,我去學校接大女兒放學,她一路上都悶悶不樂,我問她:「你看起來特別累,還好嗎?」
她撅著嘴搖搖頭,不願意直面我的問題。回到家,女孩坐在沙發上, 還是不願意說話,我並未勉強她,只是告訴她:「媽媽隨時都在,只要你想找人聊聊,隨時都可以找我。」
直到睡覺前一刻,在我讀完睡前故事時,女孩才吞吞吐吐地跟我講述了今天發生的事情。原來女孩在上自習課的時候,趁著老師不在,跟著全班同學擅自離開教室,大家結伴到每個教室「打探」別人的上課情況, 這群同學無一倖免地被當班老師罰「蹲馬步」。
「寶貝,媽媽很開心你主動把這件事情告訴我,媽媽現在只選擇『聽』,不會在這件事情上表達任何意見,你明天想好了,再把你的想法告訴我,好不好?」
女孩點了點頭。
第二天,女孩告訴我,她給老師寫了道歉信,稱自己應該尊重老師,更應該尊重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同學們,她覺得自己的行為錯了。
我把這些事情告訴美珍媽媽的時候,她很驚訝地看著我說:「你明明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來糾正她。」
「她跟我分享事情的經過,並不是讓我說服她,那一刻的我只有兩件事情可以做——聽她怎麼說和看她後續怎麼做。」
結語:傾聽亦是愛
有多少家長是借溝通之名,行說服之實呢?在跟女孩們的相處之中,我日漸行走得宜,因為我知道,「傾聽」的最終目的,不是說教,更不是批評,而是理解。
陪伴女孩們成長,我總想給她們滿滿的愛,我期冀這些愛足以讓她們能夠應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挫折,而陪伴中必不可缺的,非傾聽莫屬。通過傾聽,我們才能看到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毫無障礙地行走於孩子們內心的花園,看見孩子們內心的缺失,抑或見證她們因我給予的愛,而讓內心變得豐盈飽滿。
——本篇文章摘自青版新書《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如需購買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閱讀
書摘 ▏每個孩子都需要六個媽媽
書摘 ▏不要做橡皮擦媽媽
書摘 ▏如何讓孩子放下手中的電子遊戲
作者簡介王雙雙,作家、編劇,江蘇人,現居台北。2007年開始創作小說,出版小說逾十部。《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是王雙雙老師陪伴兩個女兒十年成長之作,書中收錄65篇溫情文章。作者傾聽兩個女兒的心聲,陪伴她們閱讀,給她們愛和自由。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