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魯迅:知世故而不世故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18 0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知世故而不世故

  

  | 魯迅

  

  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於世故」也不是好話。「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樣,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

  然而據我的經驗,得到「深於世故」的惡謚者,卻還是因為「不通世故」的緣故。

  現在我假設以這樣的話,來勸導青年人——

  「如果你遇見社會上有不平事,萬不可挺身而出,講公道話,否則,事情倒會移到你頭上來,甚至於會被指作反動分子的。如果你遇見有人被冤枉,被誣陷的,即使明知道他是好人,也萬不可挺身而出,去給他解釋或分辯,否則,你就會被人說是他的親戚,或得了他的賄賂;倘使那是女人,就要被疑為她的情人的;如果他較有名,那便是黨羽。例如我自己罷,給一個毫不相干的女士做了一篇信札集的序,人們就說她是我的小姨;紹介一點科學的文藝理論,人們就說得了蘇聯的盧布。親戚和金錢,在目下的中國,關係也真是大,事實給與了教訓,人們看慣了,以為人人都脫不了這關係,原也無足深怪的。

  

  「然而,有些人其實也並不真相信,只是說著玩玩,有趣有趣的。即使有人為了謠言,弄得凌遲碎剮,像明末的鄭鄤[鄭鄤,號峚陽,江蘇武進(今常州市)人,明代天啟年間進士。崇禎時溫體仁誣告他不孝杖母,被凌遲處死。]那樣了,和自己也並不相干,總不如有趣的緊要。這時你如果去辨正,那就是使大家掃興,結果還是你自己倒楣。我也有一個經驗,那是十多年前,我在教育部里做「官僚」[「官僚」,陳西瀅攻擊作者的話,見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北京《晨報副刊》所載《致志摩》。],常聽得同事說,某女學校的學生,是可以叫出來嫖的,連機關的地址門牌,也說得明明白白。有一回我偶然走過這條街,一個人對於壞事情,是記性好一點的,我記起來了,便留心著那門牌,但這一號,卻是一塊小空地,有一口大井,一間很破爛的小屋,是幾個山東人住著賣水的地方,決計做不了別用。待到他們又在談著這事的時候,我便說出我的所見來,而不料大家竟笑容盡斂,不歡而散了,此後不和我談天者兩三月。我事後才悟到打斷了他們的興緻,是不應該的。

  「所以,你最好是莫問是非曲直,一味附和著大家;但更好是不開口;而在更好之上的是連臉上也不顯出心裡的是非的模樣來……」

  這是處世法的精義,只要黃河不流到腳下,炸彈不落在身邊,可以保管一世沒有挫折的。但我恐怕青年人未必以我的話為然;便是中年,老年人,也許要以為我是在教壞了他們的子弟。嗚呼,那麼,一片苦心,竟是白費了。

  

  然而倘說中國現在正如唐虞盛世,卻又未免是「世故」之談。耳聞目睹的不算,單是看看報章,也就可以知道社會上有多少不平,人們有多少冤抑。但對於這些事,除了有時或有同業,同鄉,同族的人們來說幾句呼籲的話之外,利害無關的人的義憤的聲音,我們是很少聽到的。這很分明,是大家不開口;或者以為和自己不相干;或者連「以為和自己不相干」的意思也全沒有。「世故」深到不自覺其「深於世故」,這才真是「深於世故」的了。這是中國處世法的精義中的精義。

  而且,對於看了我的勸導青年人的話,心以為非的人物,我還有一下反攻在這裡。他是以我為狡猾的。但是,我的話里,一面固然顯示著我的狡猾,而且無能,但一面也顯示著社會的黑暗。他單責個人,正是最穩妥的辦法,倘使兼責社會,可就得站出去戰鬥了。責人的「深於世故」而避開了「世」不談,這是更「深於世故」的玩藝,倘若自己不覺得,那就更深更深了,離三昧[三昧,佛家語,佛家修身方法之一,也泛指事物的訣要或精義。]境蓋不遠矣。

  不過凡事一說,即落言筌[言筌,言語的跡象。《莊子·外物》:「荃(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不再能得三昧。說「世故三昧」者,即非「世故三昧」。三昧真諦,在行而不言;我現在一說「行而不言」,卻又失了真諦,離三昧境蓋益遠矣。。

  一切善知識,心知其意可也,唵! [唵,梵文om的音譯,佛經咒語的發聲詞。]

20

主題

273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尋道者

Rank: 5Rank: 5

積分
19970
沙發
鬍子太長了 發表於 2017-2-20 20:34 | 只看該作者
魯迅的文字的確平實而深刻,褒貶時弊於淺談文字之間,既無圓滑「世故」的阿諛奉承之媚相,又無憤青之躁狂激烈之詞章。

來的都是客,拿紅包喝茶,不論貧富貴賤,男女老幼,童叟無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0

主題

16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51
3
粒子在 發表於 2017-2-21 02:10 | 只看該作者
是的,魯迅就是魯迅,不過再也不會有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0: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