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抗美援朝美國戰俘為何寧願去中國也不回國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11-5 23:44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核心提示:溫納瑞斯在戰俘營待了將近3年,與志願軍朝夕相處。後來談起戰俘營生活,溫納瑞斯對志願軍充滿感激和敬佩之情。他說:「我所以由敵人 變為中國人民的朋友,我所以要留在中國,首先是由於志願軍。志願軍善待俘虜,把我們當朋友、當兄弟,教我們認識真理,熱愛和平。」他回憶道:「1950年 志願軍入朝作戰,美國依仗他們的空中優勢對志願軍進行『空中絞殺』戰,狂轟濫炸交通運輸線。

  

  中國物資運不上來,河水都結冰了,志願軍還穿不上棉衣,有的穿草鞋打仗。但志願軍卻想辦法保證戰俘穿得暖和,戰俘們棉衣、棉帽、棉鞋、棉手套,又新又 厚。戰俘的伙房與志願軍的伙房離得不遠,志願軍在那邊吃玉米、高粱窩窩頭和炒麵,戰俘們在這邊卻吃大米、白面、肉。美國飛機來轟炸,志願軍首先把戰俘轉到 安全的地方,自己在野外站崗放哨。有一天,一輛馬車冒著飛機的轟炸向戰俘營飛跑,來到戰俘營停下了,沒人下來。我們跑過去看,只見滿車戰俘生活物資,趕車 的志願軍戰士滿身是血,倒在車上死了。戰俘們哭了,脫下帽子致哀。」

  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俘獲了成千上萬的「聯合國軍」士兵。 1953年7月,有 21名被中國軍隊俘獲的美軍戰俘和1名英軍戰俘宣布拒絕遣返回自己的國家,而是選擇到中國生活居住。事件公開后,世界輿論一片嘩然。後來,這22名戰俘中 有一名叫詹姆斯·喬治·溫納瑞斯的美軍戰俘一直留在了中國,在山東省濟南市生活了50年,人們都習慣稱他為「老溫」。2004年,溫納瑞斯在山東濟南去 世,享年82歲。中國紅十字會等單位先後給他敬獻了花圈。

  被俘時初次感受中方的溫和態度

  入伍后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青年詹姆斯·喬治·溫納瑞斯,在太平洋上當了5年兵后,複員回到了美國。

  不料,二戰結束后,美國又爆發了經濟危機,到處都是工人罷工。溫納瑞斯先是找了家電影院當服務員,后又當過鍊鋼工人、紡紗工人、建築工人、飯店酒吧的服 務員,並不斷失業。為了生活,溫納瑞斯又跑到離家兩千多公里遠的加利福尼亞州一家汽車製造廠里當工人。這時,朝鮮戰爭爆發。在生活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溫納 瑞斯只得再次報名去當兵。當時,溫納瑞斯想與政府簽合同,要求只在國內當兵。但美國政府規定:當兵一定要去東方,到朝鮮戰場去當補充兵。

  

  這年9月6日,溫納瑞斯第二次穿上了軍裝,兩個月後去了朝鮮,時年28歲。溫納瑞斯同大批的美軍一起,被派到38度線以北的平壤地區。

  1950年11月底,美軍發動「聖誕節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中國人民志願軍將「聯合國軍」和南朝鮮李承晚軍隊引誘到預定地區后,發起了第二次戰役,「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隊戰敗四處潰逃。

  當時朝鮮的冬天特別冷,達到零下42℃。11月27日,美軍部隊開始後撤,道路泥濘,志願軍切斷了美軍的後路。溫納瑞斯親眼看到聯合國軍中土耳其士兵被志願軍打得敗下陣來,整個軍隊士氣低落。

  凌晨兩點多鐘,突然,一陣志願軍衝鋒號猛然響起,劃破夜空。溫納瑞斯和幾名士兵躲進一輛坦克后,害怕得渾身直發抖。

  天快亮的時候,溫納瑞斯和一名墨西哥籍的士兵爬到一個深山的山洞裡藏身。山洞裡的冷氣幾乎要把他們凍死,可他們又擔心成為叫中國人的俘虜而被槍殺。因為當官的一直告誡他們說,一旦被志願軍俘虜就意味著必死無疑。

  挨到下午4點半的時候,溫納瑞斯聽到附近有人說話,探身一看,發現一隊志願軍押著幾百名聯合國軍戰俘,在附近的一所民房周圍坐了下來。這時,他看到一個 志願軍拿著一大捆錢送給朝鮮老百姓,買了一些白菜、大米、豬肉和辣椒等吃的東西,做給俘虜吃。親眼看到如此真切的情景,溫納瑞斯很不理解,感到不可思議: 世界上哪有這麼好的軍隊?這些東西去拿去搶不就行了嗎,根本用不著花錢買。眼前發生的事和美軍的宣傳截然不同,美軍的宣傳給溫納瑞斯等造成的印象是:志願 軍要用共產主義征服全世界,讓他們當奴隸。

  

  看到這些后,溫納瑞斯逐漸打消了顧慮和害怕。於是,如釋重負的他和那個墨西哥籍的士兵把槍扔掉,爬出山洞,舉著手下山向志願軍投降。這時,一名高個子志 願軍軍官用英語對他們說:「你們要是投降,就坐下。」然後,他還給了溫納瑞斯等一人一支香煙。他告訴溫納瑞斯:「你們不要怕,我們會待你們很好,等停戰和 平以後,我們要將你們送回家。戰爭的責任不是你們,而是美國一小撮搞政治的人。」聽了這番話,溫納瑞斯的心裡就更沒什麼可怕的了。

  之後,志願軍帶溫納瑞斯等到附近村莊農戶取暖,找飯吃。吃完后,志願軍還掏出鈔票付給那個朝鮮老百姓。這些事,溫納瑞斯等都覺得很新鮮,感到志願軍和別的部隊不一樣,這就是溫納瑞斯對志願軍的第一印象。

  隨後,溫納瑞斯同大批戰俘一起隨志願軍跑了三個月,主要是為了躲避美國飛機轟炸。最後,溫納瑞斯等被送到鴨綠江畔的一個朝鮮碧潼第五戰俘營安定了下來。 此時,溫納瑞斯來到朝鮮才一個多月。這些俘虜中有美國兵、英國兵、德國兵、希臘兵、比利時兵、加拿大兵和土耳其兵、印度兵等,分別來自十幾個國家。

  在戰俘營里倍感中方人性化管理帶來的溫暖

  一提起戰俘營,人們往往會想到惡劣的生活條件,陰森寒冷的牢房,戰俘們在看守的皮鞭和刺刀監督下從事著沉重的勞役,稍有不順從,等待著他們的將是打罵刑 罰甚至於被殺害。虐殺戰俘,可以說是人類自有戰爭以來的伴生物,一直被視為戰勝者理應享有的特權,是向交戰對手報復泄憤的一種本能行為和消滅後患的特殊手 段,也是各國人民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熱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有大量戰俘慘死在虐待、苦役、酷刑、活埋和集體槍殺的暴力之下。比如臭名 昭著的奧斯威辛戰俘營、扎達鮑斯捷爾集中營、聖費南多俘虜營和奉天俘虜收容所,都是戰俘的屠宰場。就連前蘇共中央政治局也曾集體作出決議,在第二次世界大 戰中製造過血腥屠殺21800多名被俘波蘭軍官的「卡廷森林慘案」和相關血案。

  

  然而,回憶起在戰俘營的那些日子,溫納瑞斯則說,他的戰俘生活並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樣充滿了恥辱、打罵和體罰,相反,而是充滿了快樂和友愛:志願軍不 讓戰俘幹活,也不搜他們的口袋。至於金錶等貴重物品,則由管理人員統一登記、管理,等遣返時還給他們。對那些犯了錯誤的戰俘,管理人員也從不打罵,而是采 用教育溝通的方法,最多關關禁閉,但決不超過一周。俘虜營沒有鐵絲網,更沒有當時一些美國媒體說的「密布的電網」。昔日戰場上的敵人變成了朋友。因此,溫 納瑞斯認為,他的被俘對他來說並不是一種恥辱,而是他人生中的「解放」,正是戰俘營的兩年半時光使他逐漸獲得了真理,有了真正的人生理想。

  戰俘營是在極端艱苦的環境里、冒著美軍飛機不斷轟炸襲擾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儘管供應補給緊張,前方戰士一把炒米一把雪,但在戰俘營里戰俘們的生活仍然 不斷得到改善。生活步入正軌后,志願軍俘虜管理部門定出了俘虜的伙食標準:每人每天糧食875克,白面、大米取代了初期的玉米、高粱;食油50克,肉50 克,魚50克,蛋50克,白糖25克。普通灶每人每天伙食費 1545元(人民幣舊幣),輕病號灶2313元,重病號灶3634元。這個伙食標準相當於志願軍團以上幹部的中、小灶標準,比志願軍一般幹部、戰士的伙食 標準高出很多。為了照顧俘虜們的生活習慣,還特地從中國運去麵包烤箱。信奉伊斯蘭教的俘虜,在生活上則另有特別照顧。

  溫納瑞斯等一來到戰俘營,志願軍管理人員就發給他們每人一支鋼筆、一疊信紙和信封,讓他們給家裡寫信,並保證一定幫他們把信寄到各自國家的親人手中。溫納瑞斯非常喜歡那支中國造的黑色大鋼筆。

  

  提起往事,溫納瑞斯曾回憶道:「說到寫信,有一件事讓我永遠也忘不了。一名美國兵名叫荷蘭,當別人寫信的時候,他坐在旁邊流淚,原來他是個文盲,不會寫 信,看到別人寫家信,他也想家,心裡很痛苦。第二天,來了幾名志願軍,把他所有的東西都拿走了,人也不見了。大家都感到很納悶,以為他會發生什麼可怕的 事。後來我們知道了,他去了俘虜營附近的一個志願軍的駐地。過了三四個月,他回來了,他會寫信了。原來,志願軍單獨為他補習了幾個月的文化課,教他學習文 化。我在美國演講時講了這件事,好多美國老人都掉了淚。」

  直到戰俘營生活結束,溫納瑞斯的褲袋裡還有一顆留下來的子彈。志願軍把收集在一起的手錶發還給大家。溫納瑞斯記得發給他們表的時候,有一隻手錶不見了,志願軍就用等值的錢給了這個士兵,這個美國兵就用這些錢買了許多食品請大家共享,歡慶朝鮮停戰和平。

  朝鮮的冬天特別冷,常常達到零下42℃。志願軍為溫納瑞斯等配發了棉衣棉被、棉毯棉帽、毛毯和棉手套,住的炕也燒得暖烘烘的。他們的伙食比志願軍還好, 每天都能吃上鮮麵包、雞蛋和肉。在戰俘營,吃飯講究民主,志願軍讓他們選擇自己的炊事員來做西餐。志願軍還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膚色與不同的宗教 習慣,提供了充足的牛羊肉給他們吃。他們在戰俘營能過好幾種節,如美國的聖誕節、感恩節,英國的加冕節,土耳其的古爾邦節、開齋節等。過聖誕節和春節的時 候,一連幾天戰俘營都處在節日氣氛之中。

  在戰俘營,志願軍從來都不管溫納瑞斯等叫戰俘,而稱 「同學」「學員」「朋友」,非常尊重他們的人格。除了平日學習生活外,還每天組織他們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增強他們的體質。夏天,他們可以在鴨綠江中 游泳;冬天,他們可以在鴨綠江上滑冰。戰俘營里各種球都有,圖書閱覽室的書刊也十分豐富。溫納瑞斯後來曾回憶:「一次過聖誕節,我扮成聖誕老人,臉上粘上 了白鬍子,穿上了紅色的衣帽,用麻袋裝滿禮品,到另一個戰俘營去送聖誕禮物。我記得很清楚,當我們趕到那兒時正好是聖誕前夜的12點鐘,那裡的戰俘非常吃 驚和激動,全部站起來熱烈鼓掌,我回來時已經凌晨兩點了,興奮得幾乎一夜沒睡著。」

  

  長期的戰地生活和因為想家帶來的思想壓力,使不少戰俘的健康出現了問題。這一情況經過層層上報,最後到了周恩來總理那裡。周總理親自批示:要加強戰俘的營養,採取急救措施。於是,一批高水平的醫生從中國各地來到碧潼,在這裡建起了專門的戰俘總醫院。

  談起俘虜營的那段生活,溫納瑞斯後來回憶說:「我在戰俘營度過了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在這些日子裡,深深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行動、言論所感動。記得到了 戰俘營后,由於美軍實施空中『絞殺戰』封鎖志願軍交通運輸線,企圖阻止中朝軍隊的反擊,這給前線部隊和對戰俘的物資供應都帶來極大的困難,志願軍戰士每天 都在吃玉米、高粱、鹹菜。我們這些吃慣了牛肉、麵包、乳酪、巧克力的美國戰俘,開始都擔心會受罪。然而,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在俘虜營我們生活得非常好。 志願軍組織車輛冒著美國飛機的轟炸,從國內運來大米、麵粉、肉類為我們改善生活。志願軍還組織我們開展文體活動,為我們建立了俱樂部、圖書閱覽室,買來薩 克斯管、吉他、鋼琴等樂器以及國際象棋、籃球和橄欖球等體育用品。每半月都有機動放映組為我們放演中國或朝鮮拍攝的電影。幾乎每個星期六,我們都會組織長 達兩小時的晚會,演出我們自己排練的節目。豐富多彩的生活,讓我們淡化了對家鄉的思念。」

  「時 間長了,我們和志願軍戰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次,朝鮮群眾給看管我們的一位志願軍戰士送了一個紅蘋果,這位戰士見我目不轉睛地盯著蘋果,知道我想吃水 果,便把這個蘋果送到了我手中。還有一名志願軍戰士領到了一支鋼筆,他捨不得用,得知我喜歡鋼筆時,便送給了我。這支鋼筆至今我還保存著。我抽煙很厲害, 不少志願軍戰士把自己節省下來的煙送給我抽。可以說,我在俘虜營的那段生活,是非常快樂的,我深信這支軍隊是一支文明的軍隊,是一支仁慈的軍隊,是一支得 人心的軍隊。」

  

  1952年11月15日至11月26日,在管理人員的精心安排下,在碧潼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戰俘奧運會。選手來自北朝鮮各地戰俘營的500多名戰俘, 他們身著統一的服裝,扛著各種旗幟,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運動場。「奧運聖火」點燃之後,各種比賽激烈角逐。比賽項目很豐富,跨欄、跳高、籃球、排球、足 球、拳擊、游泳、跳水等一應俱全。在戰俘營內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堪稱世界戰俘史上的奇迹。

  從志願軍戰俘營成立之日起,就不斷有國際知 名人士、外國社會團體的領導人和新聞記者前來參觀訪問。他們親眼看到,在志願軍戰俘營,沒有鐵絲網,沒有狼狗,沒有炮樓碉堡,除了戰俘營大門口有兩個衛兵 站崗值勤外,沒有大批荷槍實彈的軍警到處巡查監視。這裡,志願軍對所有戰俘均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膚色,不分宗教信仰,一視同仁,平等對待。1952 年 5月,著名的國際和平人士、斯大林獎金獲得者、英國的莫妮卡·費爾頓夫人,在廖承志的陪同下到戰俘營考察,並多次同戰俘座談。她感嘆地說:「簡直是奇迹! 這哪裡是戰俘營,分明是一所國際大學校!」她回國后,著文盛讚我軍對戰俘的人道主義精神。

  「它是我人生的轉折點。若沒它,我就不可能留在中國」

  在戰俘營里,中國人民志願軍俘虜管理人員發揚我軍優待俘虜的傳統工作作風,嚴格執行《日內瓦戰俘公約》,待戰俘如兄弟一般。中國人民講和平、講人道的博大胸懷感化了包括溫納瑞斯在內的無數戰俘,使他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轉變。

  

  溫納瑞斯在戰俘營待了將近3年,與志願軍朝夕相處。後來談起戰俘營生活,溫納瑞斯對志願軍充滿感激和敬佩之情。他說:「我所以由敵人變為中國人民的朋 友,我所以要留在中國,首先是由於志願軍。志願軍善待俘虜,把我們當朋友、當兄弟,教我們認識真理,熱愛和平。」他回憶道:「1950年志願軍入朝作戰, 美國依仗他們的空中優勢對志願軍進行『空中絞殺』戰,狂轟濫炸交通運輸線。中國物資運不上來,河水都結冰了,志願軍還穿不上棉衣,有的穿草鞋打仗。但志願 軍卻想辦法保證戰俘穿得暖和,戰俘們棉衣、棉帽、棉鞋、棉手套,又新又厚。戰俘的伙房與志願軍的伙房離得不遠,志願軍在那邊吃玉米、高粱窩窩頭和炒麵,戰 俘們在這邊卻吃大米、白面、肉。美國飛機來轟炸,志願軍首先把戰俘轉到安全的地方,自己在野外站崗放哨。有一天,一輛馬車冒著飛機的轟炸向戰俘營飛跑,來 到戰俘營停下了,沒人下來。我們跑過去看,只見滿車戰俘生活物資,趕車的志願軍戰士滿身是血,倒在車上死了。戰俘們哭了,脫下帽子致哀。」

  溫納瑞斯還回憶說:「還有一件事我忘不了:一個黑人戰俘得了一種病,吃不下東西,瘦得皮包骨頭,志願軍給他買來兩隻山羊供他喝鮮奶。後來這個小夥子恢復 了健康。遣返時胖乎乎的,他自己說他比被俘時重了17磅。有的戰俘不識字,看見其他戰俘寫家信就難過得流淚,志願軍就幫他們寫家信,教他們英語單詞。有的 戰俘病了,志願軍幹部就一次次去看望,醫生們也精心治療。我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對待俘虜,他們說:『你們拿著武器時是敵人,放下武器就是朋友。你們大部分人 是窮苦人出身,是我們的階級兄弟。』這使我想起另外一件事:被俘前,我們的營房走廊里躺著兩個自己的傷員,腿上流著血,呻吟著。我叫軍醫去看,軍醫走過去 照他們的腿上猛踢,兩個傷員疼得嗷嗷叫。我問醫生為什麼踢他們,他說他們是膽小鬼,不願上戰場,故意把自己的腿打傷。我至今還很同情那兩個美國同胞,他們 肯定是被逼當兵的。人都有良心,志願軍這樣對待我們,我們能不感動嗎?志願軍戰士都有明確的作戰目的,那就是為解放受壓迫的人民而戰,所以他們比別的軍隊 更偉大、更勇敢。他們在冰天雪地里穿著草鞋打仗,不叫一聲苦,對老百姓卻是那樣愛護。我親眼看見一個戰士把自己的棉襖、棉鞋脫給一個衣不遮體的朝鮮老太 太。」

 

44

主題

286

帖子

176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63
沙發
cahsaaa 發表於 2016-11-7 23:18 | 只看該作者
這個民族的仇恨質特別高,而且是最仇恨自己的同胞。 看看被俘的志願軍戰士。。 比較一下外族人, 就可以了解這個沒有自信的民族的作為。 什麼時候對自己的同胞也如同對外族人一樣, 就是中華民族善良的開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6: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